分享

木轺车:两汉河湟贵族的官方配车

 RK588 2015-11-09
2014-12-01 青海汇

 

轺(yáo)车是我国古代专供上层贵族或帝王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因为制作材质易腐朽,在我国考古史上,很少能见到木轺车出土。1977年,西宁市彭家寨汉墓中出土了一套木轺车明器,不仅为今人研究汉代车舆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还证明了两汉时期中央政权对河湟地区统治的规格等级。

  西宁彭家寨出土的汉代木轺车已在青海省博物馆得到了妥善珍藏。近日,记者通过查阅史料和访问我省考古界前辈卢耀光先生,粗略还原了两千年前木轺车与河湟谷地的渊源。

  洪水冲出木轺车

  卢耀光先生回忆说,1977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地处西宁城西的彭家寨一带洪水泛滥。洪水过后,彭家寨大队的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两座类似墓室的结构。

  消息立刻传到了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青海省考古队,参加过我省多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卢耀光应命来到了彭家寨。

  卢耀光先生说,这套木轺车就出土于这两座被洪水冲塌的墓葬中,位于彭家寨村南一公里处的风子口,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这座墓室后来被命名为M1。

  “M1中出土男性、女性各一具,女性覆盖丝绸物,头部还覆有丝绸面罩,应当为丧礼中的布巾。由于洪水冲塌了墓室,M1墓室里积满了水,木轺车出土时损毁情况较严重。仔细清理现场后,我们发现墓室周围虽然遭过水患,但仍然相对较为封闭,这也许正是这套汉代木轺车经历两千年而未腐朽的原因。”

  精心复原木轺车

  早在1969年,甘肃武威磨咀子M48号墓曾出土了一套彩绘木轺车,在当时,这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套木轺车,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次在西宁也发现了木轺车,这个意外之喜令青海考古工作者们兴奋不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出土时受损,木轺车已经残朽、散缺,考古工作者便立即展开了修复工作。

  “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精心修复的汉代木轺车,车通高0.85米,长0.92米,伞直径0.9米;马通高10.5米,长0.9米。如今它已经成为青海省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文物。”卢耀光先生介绍。

  记者曾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厅里见到过这套汉代木轺车。木轺车由车、马、伞三部分组成,车舆、轮、辕、槽、伞盖等部分,全为黑色,轮毂为壶形,有木辐17根,辕后端连舆底,前为直辕。伞盖上还插有25根木弓,盖顶为圆形,伞柄全为黑色。而马的头、颈、身、眼、尾等分别雕刻后经过对接组装而成,马的肌肉轮廓清晰,富于质感,眼大口张,作昂首嘶鸣睨视状,这匹马通身为黑色,只有云眼、鼻、口腔处被精心施以朱、白、黑三色彩绘。这套木轺车,车的造型轻便简洁,马的造型则栩栩如生,车与马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通过认真研究、仔细对比,文物考古人员发现,西宁彭家寨出土的这套木轺车马的形制、构件与甘肃武威磨咀子M48号墓出土的木轺车马极为相似。

  “关于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和等级,由于墓内未出土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只能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器物形状、纹饰等来判断,从发掘的情况看,这两座墓的结构均为流行于东汉后期的长方形拱券砖室墓。两座墓里出土的陶器和各种模型明器,也均具有鲜明两汉时期随葬品的显著特点,所以可以断定这两座墓葬均为东汉晚期的墓葬。”卢耀光先生介绍。

  木轺车体现两汉时期木雕工艺

  “除了这套大型木轺车外,彭家寨汉墓中还出土了木马、木兽、牛车、摇钱树、丝绸、梳子、篦子等珍贵文物。令人遗憾的是,木轺车的轭及马头上的铜饰部件因为墓葬被盗和扰乱,在出土时已经不见踪影。”卢耀光先生回忆。

  记者在青海省图书馆查阅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杨铁军编写的《西宁彭家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简报中仅记载了这套汉代木轺车的形制、大小等,还提到了:当时与木轺车一同出土的还有三匹木马。

  这三匹马的大小、颜色、形态等都不相同。第一种为朱色彩马,通高1.1米,长0.885米,制法与木轺车的马相同,但马上雕出了鞍鞯,并用朱白黑彩绘有云纹图案,在马身上用黑色线绘有马挽具饰。第二种为通身白色彩马,通高1.05米,长0.886米,马腹鞍雕制细腻,用朱、黑二种彩绘有卷叶纹饰,在马身白彩上用墨线绘出马挽具饰,马颈向后略倾,做昂首嘶鸣状。第三种是木质色马,通高0.935米,长0.77米,头部下垂,口微张,马腹鞍残有朱白色彩绘残痕。三匹马的眼、口、鼻等部位均有朱、白、黑三色彩绘。

  “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三匹马出土,至今还没有答案,但是,通过这些马拙朴浑厚的雕刻技法,我们可以领略到两汉时期的木雕艺术。”卢耀光先生说。

  木轺车主人为古代贵族

  史料记载,轺车是一种由一匹马牵引的轻便车辆,我国古代经籍如《墨子》《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专供上层贵族或帝王乘坐。轺车是汉律规定的传车车型,因而轺车也可视为汉代邮运工具的缩影。

  《西宁彭家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中说,木轺车、马是这次出土的同类明器中较大也较完整的器物,对研究汉代车舆制度和断定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木轺车模型和彩色木马、木虎等木兽,造型精美,体态生动,则是官品等级的标志。

  根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二百石以下的官吏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的为帛布盖,千石以上为皂缯盖。又称:六百石,千石者朱左轓;二千石朱两轓。《舆服志》中还有“除吏赤画杠其余皆青云”的记载,由此可以得知,两汉时期,只有官吏的轺车可以用红色的盖柄,其余的人都是青柄,这套木轺马车车盖为帛布,马头等部位都有朱色彩绘,其他的如木马、木虎、独角兽等均以朱、黑两种颜色绘制图案。

  根据这套汉代木轺车的基本形制、大小等特征,考古人员判断它符合两汉时期所谓“皂缯盖、铜五末、朱一轓”等的规定,因此,考古人员推断这套木轺车的主人很可能是位买爵千石左右的地主士绅或官吏。“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位地位显赫的千石官吏对于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轺车的喜爱之情,以至于当他去世后,他的家人仿照他生前乘坐的轺车制作了随葬的明器木轺车。”卢耀光先生说。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将军霍去病率军十万征讨青海湖周边的匈奴,并且在今天的西宁建立了西平亭。西平亭是西宁历史上设立的最早建制。两汉时代,大量汉人移民西宁,西平亭既是军事防御体系和邮传系统,还具有一级地方基层政权的性质。近年来,西宁地区和湟水两岸发现了密集的汉墓群和大批的出土文物就见证了那段远去的历史。

  “青海自古是羌戎之地,汉代木轺车的出土,证明了当时汉文化已经渗透并影响着地处边陲的西宁。这套彩绘木轺车制作精细,装饰豪华,也是我们研究汉代舆服制度的珍贵资料。”卢耀光先生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