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98】这样的作文,您给多少分?有奖征求分数与评点

 心上耕田 2015-11-09

各位读者:

本号本期提供两篇作文,请各位批阅。除了个别字句,作文基本保持原样。满分100,您给多少分?理由是什么?请将分数与评点直接回复给本号。


这两篇作文,从立意到写作,都值得我们深思。写作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似乎都可在这两个题目中得到反映。能不能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达成更多的共识呢?欢迎各位同行参与。


对学生来说,尝试评价别人的作文,尝试判断文章的优劣好坏,是改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欢迎各位参与。


本号将摘要发布一些读者的分数及评语,并综合表达我自己的看法。将有礼品赠送。礼品为本人著作“中学生思辨读本”及上海教育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


作文题:王小波说,人应该追求智慧。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道理,但中国人却说“难得糊涂”,仿佛是希望自己变得笨一点。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例文:糊涂和智慧

人应追求智慧,王小波所说西方人追求的智慧是对于客观事物规律与真理的探寻。而中国人“难得糊涂”,可不是指对真理含糊,而是认为对于人情世故这些事不妨聪明的装装糊涂,不必那么有“智慧”。

对智慧的追求,自古有之,但仿佛西方的劲头比中国人更足。苏格拉底传播真理,伽利略探寻物体运动规律,阿基米德潜心于数学物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纵使有人因此获罪也不能阻碍他们追求智慧的执著。智慧成果能够推动时代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我想这也是多少智者乐此不疲地追求智慧的原因吧。相较而言,中国的追求智慧者常被科举考试弄得心力交瘁,也未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将智慧转化为成果。这也使我们自然科学的智慧不如西方,智慧追求的劲头有所欠缺。

但正是这样一种背景,应生了中国人的“难得糊涂”。中国人处理人情世故是非常“智慧”的,甚至可以决定仕途走向。而人情世故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需要迂回,圆滑,能屈能伸,并不像真理那样果断直白。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有时糊涂也是一种智慧。想必几百年前,郑板桥在自家书斋题下这“难得糊涂”四字时,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为人处事“糊涂”的道理吧。

糊涂能避免矛盾冲突,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智慧。相传古时有人牵着马在路上走,另一人硬说正是他昨日弄丢的马,这人不再争执,先把马给他。第二日那人又还来马,道歉说自己弄错了。那牵马人明知这是自己的马,却装糊涂,不就是为了避免争执冲突吗?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不失为一种智慧。

糊涂能扭转固有局面,以更佳的方式让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不失为大智慧。唐太宗要魏征为自己作证,太尉冒犯了自己,欲降罪于太尉,魏征允诺。第二日魏征在朝廷装糊涂,矢口否认,还趁机进谏太尉之功德。终使太尉免于灾患,太宗也未损这一贤臣。倘若魏征前日边进谏,替太尉求情,气头上的太宗必听不进去甚至还会迁怒于他,这是魏征“糊涂”之一;若在朝廷上却不装糊涂,于太宗于朝廷都损失不小,表面装糊涂,实则大智慧。

正是因为中国的土壤环境,形成了我们“糊涂”智慧,在人际交往,人情世故中也大有裨益。

综合我上述所言,我认为最佳状态应该把西方的智慧和我们的糊涂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对真理智慧,我们要追根问底,有那股追求智慧的钻进,对于人情世故,不妨装装糊涂,以和为贵,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成为集智慧糊涂为一身的智人。




作文题:细节


例文:死于细节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因屡立战功而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可谓风光至极。但这个人恃功骄纵、恣意横暴, 渐渐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虽然如此,但朱元璋看在他是开国重臣的面上,并未打算深究。可后来,他的言行逐渐令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便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受其株连被杀的官员约一万五千人 ,酿成明史上著名的“蓝玉案”。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开始怀疑蓝玉有反心的呢?竟然是一个细节:有一回,蓝玉从前线回来向朱元 璋报告军情,当蓝玉进屋向朱元璋汇报的时候,蓝玉下的几名亲兵也跟着一同进来了,进来以后,就侍立在旁边,蓝玉便向朱元璋 汇报前线战况,蓝玉讲完了,朱元璋想和蓝玉谈一件秘事,他便对蓝玉手下的那几名亲后说:“下去吧。”可是,那几名亲兵好像没听到 一样,依然站着不动。见此情形,蓝玉便挥了一下手,那几名亲兵这才下去了。此举令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大为警惕,这些人眼里只有将军、没有皇帝,这还了得?从那时起,朱元璋便动了除掉蓝玉的想法,后来终于找了个借口将其杀掉。

年羹尧是清朝重臣,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但这个人后来也和蓝玉一样失宠并被削官、抄家、下狱,最终在狱中自杀,近读王伟先生的一篇文章,发现年羹尧之所以引起皇帝的怀疑,竟然也是由于一个细节:年羹尧出师大捷归来之际,雍正皇帝率文武百官前往迎接,那时正值六月天,烈日高悬,而年羹尧的兵士们还穿着全身甲胄,见此情形,雍正便传旨令三军将士御甲休息,但奇怪的是,令旨传了三遍,三军将士依然站立原处一动不动,这时,年羹尧从怀里取 出一面小旗,交给自己的侍卫,侍卫便把小旗一摆,那些将士见了,立即听话地脱下甲胄退了下去。雍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当时就起了杀心,不久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将年羹尧做掉了。

细节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蓝玉和年羹尧两个将军,就是因细节而死,两个看上去不经意的细节,却让最高领袖心生疑忌,担心他们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而痛下杀手,绝除了后患。这两个细节,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试想,如果蓝玉和年羹尧平日里能小心谨慎、低调行事,能时时约束手下人的言行,不让皇帝对自己产生疑心,他们的后半生很可能就会改写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味地张扬、骄横,终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在这一点上,他们就不如曾国藩,曾国藩在身居高位时依然低调、不张扬,是因为他懂得“树大易招风、官大易招祸”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 能马上就来了。所以曾国藩常对弟弟说:“可能但凡做大官,处于安逸、荣耀的境遇,就随时可能招来危险、导致羞辱。古人常说富贵经常让人走向危险,就是这个意思啊!”

(原载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