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霾”离“杀人雾”还有多远? | 沸腾

 cat1208 2015-11-09


 

文/胡涵



昨天,很多沈阳人可能发现,刚走出家门,转身,家已望不见了。


他们刚刚经历了或许是城市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六级的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一度让沈阳市的能见度不足百米。


破千的雾霾长什么样?



PM2.5均值破千是什么概念?我们先来看两张图感受一下。



这是不是像灾难电影里的现场?有网友说,这是现实版生化危机的现场。


在这样的雾霾里前行,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有市民这样向记者描述,“出门感觉空气辣眼睛、嗓子难受,就来买个口罩,但具体该怎么办,也不太清楚”。


微博上,已经有乐观主义的沈阳网友开始直播,“PM2.5破千是什么感受?让沈阳人民告诉你们”。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北京市城区PM2.5的最高峰值,也只是900多,而沈阳则提高到了1400。


根据沈阳市环保局官方微博,昨日沈阳的PM2.5日平均浓度为901微克每立方米。这又是什么概念呢?


2013年12月6日,上海市日均PM2.5值突破600 ,已经被认为是“创造了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这个记录很快被邯郸打破,20天后,邯郸日均值达到了798。


这两年,雾霾逐渐成为全国话题,已经不再有类似的“评比”再见诸报端。但结合2013年的“吉尼斯纪录”,不难想象,沈阳这次的雾霾极有可能也创下了自己的记录。



雾霾爆表,对人会有什么样的伤害?



危害之中市民的乐观主义让人感动,但动容之外,雾霾的危害仍不容小觑。


我国的PM2.5标准是75微克每立方米,小于这个正常值,空气质量优良,超过标准则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沈阳的数值,高于这个数值十余倍。


沈阳市环保局的微博显示,昨日沈阳的AQI指数持续为500。AQI是我国出台的空气质量指数。


这里要吐槽一句,一个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官方微博,发布数据却用英文缩写,不说全名,更没有详细解释过这个指数究竟意味着什么,单纯公布一个数字,这样的公示有什么意义?


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昨日沈阳的指数为持续500,而500已经是衡量度数中的最高值,此时称“爆表”,真是实至名归。


在此指数下,空气的危害为,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这些描述太过模糊,那么这些症状究竟会有哪些?


有媒体采访指出,PM2.5会吸入肺,而测量PM2.5所用的过滤网,一天下来,白色的过滤网就会黑了,黑的东西用泵抽都抽不下来。这些颗粒吸到肺里,对人体的影响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些颗粒中还含有致癌物质。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大气中颗粒浓度的变化,与人群逐日死亡率密切相关,换句话说,PM2.5浓度越高,社会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病人、儿童和老人。科学家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实验证明,大气中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10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危险度增加1.03%。


据此测算,昨日沈阳PM2.5浓度破千,暴露在雾霾中的儿童,患病风险是平日的一百倍以上。


雾霾对成年人的健康也有影响。一项公认研究证明,短期内升高的PM2.5,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肺功能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有意大利科学家做实验发现,短期暴露在雾霾中会导致成年人的肺功能降低,对于易感人群来说,患哮喘等病的可能大大提升。


此外,PM2.5颗粒还会侵入心血管,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增加心率失常的风险,加重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比如,在极端时候,冠心病患者就可能面临极高的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果然,有媒体报道称,昨日因为沈阳,医院呼吸科门诊、住院病房的病人数都有所增加。“现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病房病床已经爆满,过去呼吸科门诊就诊病人大约占全体门诊量的10%到20%,但这两天已至少达到35%以上。一些病人虽然没有去呼吸科就诊,但也是因为雾霾原因导致呼吸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沈阳离1952年的伦敦还有多远?



雾霾成为中国城市病时,《纽约时报》曾拿伦敦烟雾杀人事件来警告中国。


1952年,伦敦的烟雾在四天内夺走4000多人生命,随后的两个月里,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


看看这些当年伦敦杀人雾的照片,是不是和昨日的沈阳很相像?




当然,伦敦的烟雾杀人有偶然性。当时,伦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这些污染源产生大量的碳、硫化物以及其它的化学烟雾漂浮在空气中。


12月5日一场浓雾笼罩着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与雾混合在一起,彼此产生化学反应。4天后污染浓度增强了10倍,毒性加强。


这些污染源,今天依然是东北雾霾的罪魁祸首:烧煤供暖、尾气污染。这种相似性,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1952年的伦敦与如今的沈阳,当然大有不同。但问题在于,近年来,各地雾霾频频爆表,谁也无法保证,当年的偶然有无可能在今日重演。仅仅这次雾霾,整个东北都被雾霾攻陷,哈尔滨、长春、沈阳都出现了重度雾霾污染。


因此,民众虽然乐观,但昨日的沈阳离1952年的伦敦还有多远?恐怕已经非常接近了。


更让人害怕的,还有地方政府的应急措施。昨日,沈阳市民纷纷表示没有接到地方政府的预警提示,沈阳市环保局的官方网站,更是在关键时刻瘫痪了整整两个半小时。


如此严重的污染,实际上已经可等同于突发的自然灾害,然而,沈阳市的学校没有部署停课,环卫工人没有得到通知,未配备防护装备就上街作业。


此前,沈阳已经制订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工业企业临时限排、组织停课、机动车临时限行等等。


然而,这些措施在昨天的沈阳,几乎全部缺席,就连基本的信息预警,都没能做到。


可以说,整个城市在应对雾霾来袭的问题上,展现出了无知、盲目和慌乱。


在雾霾成为全社会议题后,不少省份城市也都出台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但很遗憾,沈阳的表现证明,制订预案简单,如何实施才是关键。


过往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所有小概率灾难的发生,都发端于开始的不经意和不作为。可以肯定的是,沈阳不会是唯一一个在雾霾面前慌乱的城市,而这种慌乱无措,无形间,又拉近了沈阳与伦敦、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史训在前,我们不得不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