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车怎么管,谁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惊涛拍岸849 2015-11-09

打车软件、专车这些东西,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新业态”。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对既有事物发生冲击,这是必然现象。对于新生事物,差不多从来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支持或反对。但从历史上看,新生事物总要战胜既有事物,是之谓“进步”。以专车这些“新业态”而论,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这不是秘密,地球人都知道。

变化总比计划快,计划按部就班,但变化总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专车的出现,首先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继而冲击传统的交通运营管理。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我的思想觉悟绝对没有出租车司机和交通部那么高,在我看来,在专车这种新生事物出现之后,无论是传统出租车行业还是交通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做的,应该是因应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顺应时势,求新求变。比如说,传统出租车行业是不是应该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下功夫;比如说,交通管理部门是不是应该考虑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来制定管理办法。

但屁股总是决定脑袋的。于是,我们看到来自传统出租车行业和交通管理部门对专车的围追堵截,一个要求“封”,一个着急“管”。洪水滔天的时候,自上古以来便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大禹他爸爸鲧的“堵”,一个是大禹的“疏”。结局我们都看到了——当初“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的时候,谁能治水,那可是“皆曰鲧可”、全票通过的。结果“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尧帝派舜当巡视组,发现鲧“治水无状”,宰了。大禹接班,一改爸爸的办法,“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胼手砥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把水给治了,而且继承了天下,成了三皇五帝之后第一位伟大领袖。这故事从上古传于今,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落到实处比较难,知行严重不合一。

从牛车、马车到出租车,再到今天的专车,运输、代步的实质没有变。出租车行业不高兴,大抵因为“同行是冤家”,被人分了蛋糕,着急一些、要求“封”也是难免。但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很显然眼睛不能只盯着鼻子,研究的也不应该是怎么迅速“管”起来,而是要看看时代的发展、事物的变化,要把目光放远。管理这事儿,核心不是“收紧”,而是适应变化、与时俱进。

119,交通部说,“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已经结束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集意见。也就是说,政策进入了最后完善阶段,不久就有正式公布实施了。交通部说,在公开征集到的3220件意见中,有580条意见都是涉及业态管理问题;大多数意见认为,目前私家车利用互联网从事所谓的专车服务就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目前专车平台非法经营、不承担责任和风险、扰乱市场,应当立即关闭平台,取缔专车。

制定政策之前,公开征集意见,这是一个进步。但这种公开征集意见本身会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公开征集得来的意见是否具有广泛代表性;其二,这些意见是作为政策最终定案的参考项还是最终依据。如果征询方认为这些意见具备广泛代表性,并以此作为政策定案的最终依据,那么,以上述的“大多数意见”看,专车及其平台危矣。

我不知道这些“大多数意见”都是谁提的,但可以基本判定,这些意见不是来自专车的消费者和支持者。也就是说,这些“大多数意见”的广泛代表性可疑,因为专车的消费者和支持者极有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而“大多数意见”与“沉默的大多数”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问题来了,政策的最终定案应该以什么为依据?答案很明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专车这些新生事物,影响了传统出租车行业,这毋庸置疑;但同时,它影响更多的是广大消费者。那么好了,出租车行业与广大消费者之间,谁的利益更重?影响波及面哪一个更广?这可能才是交通部最终定案之前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交通主管部门,管是应当应分的事情,但问题是,你究竟应该拿出一个怎样的政策来。

今次的办法名之曰“暂行”。既是暂行办法,也就是说,主管部门心里也不是很有底,预留了政策调整完善的空间。这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须谨记,一旦“试之而无功”,则“百姓不便”。尽管公开征集的“大多数意见”认为应该关闭平台、取缔专车,但网上言论的支持意见是不是也应该加以考量?因为就在上述新闻下面的网民留言中,支持的声浪看上去也是“大多数”。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

推荐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