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交部发言人的轶闻趣事

 陋室书屋2 2015-11-10

外交部发言人官有多大?他们是怎么当上发言人的?为什么他们问不倒?他们回答问题是否事先有准备?他们毕业于哪所大学?生活中的他们是怎样过日子的……每当提起外交部发言人,公众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神秘感,甚至是一些疑问。为撩开外交部发言人的神秘面纱,拨开公众对外交部发言人认识上的误区,《外交部发言人揭秘》一书以第一手材料权威解密,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外交部发言人。

外交部发言人的轶闻趣事


  自 1982年 3月 26日外交部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到目前为止,外交部发言人先后已有 22位。这里刊登的几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图片,你能认出来他们是谁吗?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重大国际会议上也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总有一位外交部发言人作为代表团发言人紧随其后,在电视上频频曝光,不断向媒体发布有关访问的消息,回答记者提问,显得格外显眼。

  显然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成为中外媒体和国内外公众所瞩目的新闻人物。由于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以致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还因此闹出了一些笑话。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到家后,村里的老人殷殷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李肇星担任副外长期间,有一次出差时,一航空小姐问:“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答:“我在外交部工作。”航空小姐忽然变得格外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发言人吗?”李肇星答:“认识。”航空小姐又问:“你经常能见到他吗?”李肇星答:“天天都能见到。”航空小姐羡慕地说:“您真幸福!”。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后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

  外交部一代表团到某省参观、考察,当地接待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当地情况时说,现在领导同志很重视我省,上半年到我省来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某某副总理、某某部长,某某外交部发言人……

  有一个外单位的人到外交部办事,出大门时,看到章启月也在大门口迎一位客人,大为不解,问怎么发言人这样一级的领导人还随便在大门口出入?

  章启月有一天骑车下班回家,路遇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有一位说:“快看!刚才骑过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他几位都讥笑他说:“亏你想得出来,外交部发言人能骑自行车?”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既没有保镖,也不配备专车,好几位发言人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

  朱邦造曾在郊区某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一个会议,在大厅里几个客人看到他后,有一位很高兴地说,这不是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吗?另一位马上反驳,怎么会呢?外交部发言人怎么会到这里来!

  其实,该会议中心是一个非常豪华、名声很响的会议和度假中心。

  外交部发言人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来的各种信件。有告状的、申诉的、请求帮助的、要求代为转交信件的等等。来信对发言人的称谓可谓千奇百怪,有称国务院领导、国家领导人的,有称发言人首长的,有称外交部领导的,不一而足。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各部委和其他国家发言人都官居几品?

  发言人的级别有高有低,各国做法也不一样。在我们国家,一般来讲,级别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领导。如外交部发言人由新闻司正副司长兼任。有些部门的发言人是政策研究室主任(如中联部)、办公厅主任(如商务部)或秘书长(科技部)兼任,都属中层领导。在地市级部门,发言人同样也是由中层领导担任,如由正副处长或处级正副主任兼任。

  也有例外,有些部委发言人级别略高一点,由部长助理(公安部)或主任助理(国台办)兼任,有的甚至直接由部门副职兼任(如北京市卫生局由副局长兼任)。

  企业的情况稍有不同,在企业当中,发言人一般由总经理、分管宣传的副总或者是公关部经理担任,其中由一把手担任发言人的情况占多数。由于一把手对企业的信息占有最全面、最权威,所以是当然的发言人,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只由一把手担任发言人。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是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包括美国。如白宫发言人的级别就相当于部级,但英国、比利时外交部发言人都是处级人员担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则是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兼国务院公共事务局局长。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由负责公共事务的助理部长兼任。据说在少数国家,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很高,正副部级的都有。

发言人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公众有点脸熟,麻烦也就随之而来。

  发言人名声大,荣誉高,受人尊敬,对发言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有得必有失。由于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公众有点脸熟,麻烦也就随之而来。首先出行就不太方便了。乘车、过马路,逛公园、商场等从此不再轻松、自由,无论在哪里一出现常常都会引起旁人的注视或围观。

  其次是不可避免地沦为别人品头论足的对象。其表态内容是软还是硬、长相是美还是丑、衣服搭配是否合适、发型吹得如何、表情是否呆板、口齿是否清楚伶俐、外语讲得是否流利、发音是否准确等都成为人们议论、批评和指责的话题。

  据载,某发言人的一个侄女从老家来北京后,该发言人请她在一餐馆吃饭。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一餐馆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并且居然还是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这无疑引起了餐馆客人的高度注意。客人们不断把各种目光投向他们,并不时窃窃私语。

  一位发言人一次骑车回家途中,被另一骑车人撞倒。起来后,本想与对方理论一番,但不曾想惊动了路人。看到有人竟敢把外交部发言人撞到在地,他们感到非常气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纷纷指责肇事者。这位发言人感到很难堪,从围观的人群中悄悄溜走了。

  一位发言人每天坐地铁回家,每次在地铁上,都要忍受众多乘客好奇的目光。有一次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了,谨慎地问这位发言人,您是某某发言人吗?这位发言人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把对付记者的模糊答问技巧用到了这里,他幽默地回答:“大家都这么说。”

  一个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外交部的一名外交官,在各种场合能够代表中国政府回答记者提问,公开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确实有一种荣誉感,但也有许多麻烦。媒体对发言人个人情况的报道,有许多是不符合事实的,有的水分很大。有的记者听到关于我的一些传闻,就编成文章发表,事先也不征求我的意见。比如,有人说我精通日语,我确实曾经学过日语,但因基础不扎实,早就忘了。文章发表出去后,就给我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次到某个地方去后,有人听说我精通日语,竟要求与我进行日语对话。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当了发言人以后,不可避免地就成为了名人。在公共场合露面时,要求合影、签名的人很多,有人甚至利用同我的合影去使馆办签证。还有人打电话约我见面,有时也会收到上访的信,这都牵扯了我不少精力。”

 在超市“口吐狂言”的那个人是个“神经病”还是外交部发言人?

  为了方便记者提问,新闻司 2000年设立了发言人移动值班电话,每天 24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都接受和回答记者提问。这一做法一出台便受到国外媒体的好评,认为这是中国走向更加开放透明的一个举措。

  这一做法在国际上可能也是仅见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也做不到这一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星期天不回答记者提问,平时晚上 11点就关机。周六时间更短,下午 1点就关门。

  外交部移动电话虽然以发言人名义接受记者提问和回答记者问题,但实际上发言人并不出面,而是由新闻发布处的几个处长轮流代劳。下班后、周日或节假日,不论去干什么都要将移动电话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接受记者提问并回答问题。没事时还好,一天没几个电话,甚至一个电话也没有,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可就麻烦大了,电话会一个接一个。

  有一次,一位处长和爱人在公园散步,因突然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一下子来了 100多个电话,电话几乎被打爆。一个电话还没接完,电话记录上显示又来了七八个电话,接完一批电话后,手都抬不起来了。有时,晚上在睡梦中也会被铃声叫醒回答记者提问,最后弄得一听见电话铃响,心里就发麻。

  有一个星期天,新闻发布处一位领导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响了,一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答问口径。这位处长从口袋里掏出写有统一口径的字条就开始回答:“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严重违反中美‘八·一七’公报,不断提高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国政府已多次就售台武器问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此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我们要求美方高度重视中方的严正要求和立场,充分认识到对台军售升级将对中美关系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后果,严格执行中美‘八·一七’公报的规定,立即停止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

  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表态,引起身旁顾客的注意和指手画脚,不知此人是何许人物,穿个大裤头,脚蹬一双破凉鞋,居然大言不惭,张口闭口就是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之类的词,还以为碰到了个神经病。谁能想像得出这是中国政府在作严肃的表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