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三原景点

 pengxq书斋 2015-11-10

           我的家乡三原景点         

古龙桥(我们高中问口的桥)

 

说明: 我的家乡三原景点

说明: 我的家乡三原景点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36公里处三原县城清峪河上。明万历十九年(1591)破土兴建,历时12年竣工。桥身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孔大两边孔小。大孔采用尖形拱顶,建筑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粘合,桥上两边石栏杆上雕刻有二十四孝图等。古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虽曾久经劫难,现在仍然巍然屹立。  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城北,系明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支持知县高进孝倡导集资修建,《三原县志》有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的赞美诗句。  龙桥之名源于宋代。原有木桥,屡建屡毁。石拱桥建成后,遂收一劳永逸之效。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桥面两侧建有齐整的两排房屋,房子不高,却十分讲究,玲珑别致。一色的青堂瓦舍,精巧典雅,各店铺门挂有招牌,经营以小工艺为主,如铜锅、铜壶、水烟袋、木梳、针线、戏装、刺绣以及地方风味的油糕、芝麻糖等,各店生意兴隆,经营商品颇负盛名。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元年(1851年)曾先后修补桥面和桥基左右堤岸,而桥身始终非常坚固。据《三原县志》记载,明万历44年,大雨瓢泼,河水猛涨,汹涌洪水越桥而过,桥面房屋被冲,而石桥依旧巍然不动。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狂风怒吼,暴雨倾盆,滚滚波涛,奔腾咆哮,石桥却中流砥柱,稳如泰山。该桥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古今桥梁建筑专家的称赞,它可与山西的长虹桥,河北的赵州桥相提并论。

1982年和1988年,省、市、县政府曾拨款对龙桥两岸护坡及桥两侧栏板进行了修复。1985年又在古桥上方建成了一座斜拉式平桥,桥长173.28米,宽9.7米,高94.82米,并肩负有南北通衢之能,极大方便了南北二城居民生活。古龙桥卧龙饮涧,新龙桥飞虹空悬,两桥相映,成为三原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2420日古龙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 

 

在咸阳市三原县清河上有一座古龙桥,贯穿县城的南北,河面古有木桥贯通南北二城,相传有一年清河水涨,有龙闯桥下,桥甚危,一个名叫李靖的三原后生抽剑斩之,桥复安,故得名龙桥,这是龙桥来历之一说。明万历三十一年,有三原人温纯官居工部尚书,为造福桑梓,集资建成石桥一座,据说当时桥建成后,南北二城各唱大戏数日以示庆祝。史有人赋诗赞这石桥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随之这桥得名龙桥,亦名尚书桥,相传,那温尚书的铁铸生辰八字至今仍镇在桥心腹部,这是龙桥来历又一说。 
  今观龙桥如二郎担山横于两岸腰间,结构沉实,形状如龙,桥体两侧各雕有龙头三只,护着这桥。桥栏为五十七幅浮雕组成,多为人物,其中二十四孝图尤为特色,颂扬着儒、释、道三家的向善教义和伦理道德,造型极是大气美观。桥北头左侧现存石龟一只乃是镇桥之物,桥下清清河水分三股流过桥洞,桥面为磨扇铺成。这磨扇底下还封存着一个青蛙申冤的神奇故事。 
  有一天,新上任的三原知县路过龙桥,被一群青蛙拦住了去路,怎也赶不散,县官低头问道:你们为何拦住我的去路呢?这些青蛙只管聒吵着,其声悲惨。县官就觉蹊跷,又说:你们有啥冤要本官申断的就点点头,没等县官再说,这些青蛙便纷纷蹦下桥底的清潭里。县官似乎明白了,随下至潭中探察,果见得一具男尸,脖子系了半页磨扇。为破此案,县官心生一计,差衙役出了张告示,言及府内有半页磨扇需要配对,如有交来配对者,官府以千金为奖。于是全县百姓踊跃交纳,一天,桥南头豆腐店掌柜也交来半页磨扇,县官照例差人搬去对了,这回正好合茬,于是真相大白。据店主招供,不久前,有一秀才赶考路过三原,日暮自北城投来,无处安歇,他就招其夜宿于店中。是夜,他夫妇见秀才囊中有些银两,遂起谋财害命之念,事后,他们便用麻绳将家余的破磨扇之一半系于死者脖胫沉入桥底潭中,谁料义蛙性灵揭了案底。案是破了,收来的磨扇怎么处理,县官又生一念,不如全铺到桥面上去,故此流传下这段为龙桥增色不少的佳话。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发展三原经济,县上出资八万二千元加固并扩宽了南北二坡,以护桥体,利于通行。一九八五年又在原龙桥的右上空建成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斜拉式新龙桥,横贯南北,平通两城,减去了古龙桥之重负。三原古龙桥这座境内最完整的石拱桥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座古石桥建筑的活标本,只能供后人观览和研究,可它仍和钢筋铁骨的新龙桥同为三原县的标志,腾飞在三原人的敬仰里。

 说明: 我的家乡三原景点


新龙桥。古龙桥在下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