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谜评)字谜赏析(11-20)

 王虎应六爻求真 2015-11-10

(11)
谜面:张颠由来半疏狂
谜底:狎
作者:林百雄

[赏析]张颠即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他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
独具一格。相传他常常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
然而一入谜,这张颠却被肢解了,即将“张”别解作“布置”,“颠”
别解作“颠倒”。试想想:如果将“由”字颠倒过来布置,会成什么
字?当然是“甲”字了。“半疏狂”并非是放荡不羁,而是应别解成:
将“狂”字的一“半”疏散出去,再与“甲”组成谜底的字。在这特
定条件下,只能将“王”字疏散,剩下“犭”与“甲”合成谜底“狎”。
本谜最大的特色是有典化无典,谜面说的是张颠疏狂怪诞的性格
行为,实际却与此毫不相干,纯粹是一场玩弄汉字形状结构的文字游
戏。而看穿这把戏的关键,就是猜者必须戴起一副特制的“别解眼镜”,
看清楚张颠只不过是一个迷惑人的假象,通过仔细分析探索谜面字里
行间的蛛丝马迹,从而拨开重重迷雾,明察秋毫地把谜底的真正面目
揭示出来。(叶国泉)

(12)
谜面:总为儿来操碎心
谜底:兑
作者:黄莉萍

[赏析]世间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把儿女培养成人、
成才,不知花费几多心血!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传》
有载:孟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子,曾为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
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为一代大儒。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孟母
择邻”之典故。谜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总为儿来操碎心”的母亲,
为了儿字的现在和将来,把心都操碎了。然而,痴情不改,多么伟
大的母爱啊!
成谜却以“总”字为中心词,“总”字下部的“心”,“操碎”
以后,变没了,余下字素呼“儿”来后,谜底“兑”就“兑”现了。
堪谓“碎”得轻巧,“来”得自然,看似容易,其实未必。
此谜运用白描手法拟题,随意撰得七言一句布面,既表达了母
爱的伟大,也告诫后备儿孙应知恩报德,孝敬父母,因而具有一定
的教育意义。关合纯用增损离合,手法虽寻常,扣底却利索。(陈振凡)
 

(13)
谜面:一言诀别人当去,敢将此头作倒悬
谜底:互
作者:武 骝

[赏析]字谜易猜难制,这是谜界几近达成共识的“创作谈”。说它
难于制作,一是因为自古至今流传下的字谜佳作太多,要想突破旧
窠臼而出新意,颇为不易;二是字谜在掌握高度技巧的基础上,还
需讲求撰写或选取的谜面有思想、有意境,否则便会沦为杂耍式的
“江湖谜”。
品读本谜,似见一位仁人志士毅然与家人诀别,勇敢投身于汹
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去,以解救天下为己任,“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元帅诗句),视死如归,一派英风浩气。面句的景象,无疑
是十分雄奇而悲壮的。
但是,评论一谜面构撰之佳否,还得看关合谜底的效果如何,
果能丝丝入扣者方可言佳。如此面上句“一言诀别人当去”,乃以
“诀”字作为离损母字,“言”(讠)和“人”作离损字素,“别”
与“去”作衍销词,因而得到谜底“互”字的下半部。下句“敢将
此头作倒悬”恰又构成了“互”字的上半部。由此,谜底区区一字,
经过作者心细如发地观察和大胆地解剖组合后,巧妙运用“言此喻
彼,机带双敲”的语言艺术,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对
这样精心结撰的面句,我们能不为之无限心仪,叹为观止么?(赵首成)

(14)
谜面:妆奁初开红颜老
谜底:妪
作者:武 骝

[赏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男子
对镜感伤岁月匆匆,青春不再。“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则是男士以女士自况。但最珍惜青春、最怕韶华消逝的还
是女子。“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毕竟是“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本面的主人公即是这样的女性。“红颜”一词,
偶也用于男子,借指少壮时代,如“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但更多用于女性,特制女子美艳的容光。“妆奁初开”,“红颜”
已“老”,这可不像“朝如青丝暮成雪”那样的夸张。这个“初”,
绝不是陈后主笔下“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的“初次”,而
应是“任宝奁尘满”之后偶一“临晚镜、伤流景”,确切地说应
该是“乍”。之所以不用“乍”而用“初”,全处于成谜需要:
“妆奁”两字的初起除开,企出“女”、“区”合成底字“妪”。
妪本通指夫人,《南史·邓郁传》:“从少妪三十,……年皆可
十七八许。”但更多用以特指老妇,“老妪年虽衰,请从吏夜归”
(杜甫《石壕吏》),“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字。”(《聊
斋志异·赵成虎》)面上的“红颜老”暗示提义,自然贴切。(顾为善)

(15)
谜面:去斑之后美如玉,雅韵殷勤和君云
谜底:玟
作者:顾为善

[赏析]面句用拟人手法赋就一物,其美如玉,可奏音乐,已可知
物类石而美如玉也。
此谜前后两句重复扣底而各有千秋。“去斑之后”损减“斑”
后之“王”,已成底,又以“美如玉”提“玟”之义,玟为美石。
《礼记·玉藻》:“士佩瓀玟。”孔颖达疏:“瓀玟,石次玉者。”
作者至此尚不罢休,笔锋一转,用“雅韵”引入韵目,先将底字
拆成“十二文”应面,再列去“殷、勤、君、云”和“玟”同韵,
其间一“和”面上作动词,和韵;底上作连词。石为古八音之一,
《书·舜典》:“于予推石,百兽率舞。”孔传:“石,磬也。”
用石次玉者之“玟”奏成雅韵,其美亦如玉! (王幼堂)

 

(16)
谜面:无端白鹭横空起
谜底:鸣
作者:汪德亨

[赏析]字谜之面,佳者大抵极富诗意。观此谜,眼前即浮现“一行
白鹭上青天”那种令人神往的画面。无端,叫人联想不断,更显环
境之幽静;横空起,又给人一种动感,一种向往。但此毕竟是字谜。
仔细推敲,便发现此谜是用增损离合之法扣底。“无端白鹭”乃谓
“白鹭”二字无端(没有头部),可得“日、鸟”二字;“横空起”
意即前二字中有一“横”要空掉,据此,将“日”字一横去掉,则
为“口”,“口、鸟”组合,“鸣”字自出。
以“无端”暗指没有前面部分,出人意料,“横空起”更未听
人说,语惊“天”破。仅此,可谓是一则另辟蹊径之“有心”之作。
(刘 旭)

(17)
谜面:东陵被盗珠玉散
谜底:邾
作者:章 镳

[赏析]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为清代皇室陵寝所在,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葬有清太宗皇太极以下的清室列祖列宗,顺治
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以及慈禧、慈安两后都葬在
那儿。帝王家奢侈享乐于生前,暴敛厚葬于死后,陪葬的稀世珍宝
甚多,清统治时期,谁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军阀混战时,有人
闯入禁区,干了“鼓上蚤”望尘莫及的惊天动地的买卖。其中细节
人言人殊,无法深究,也无须深究。
谜面取材于此,犹如史笔直书,洗练信实。成谜用减法:东陵
被盗,去了陵的东部,留下耳刀;珠玉散,珠去斜王旁,共同组成。
在组合过程中,也作了点小手脚,陵的耳刀在左耳(阜的变形),
邾的耳刀却是右耳(邑的变形)。但制谜不是研究文字学,完全可
以不管。但有时也还用得着文字学:那个斜王旁本是玉的变形,散
玉成了擒王,道理就在于此。这叫灵活运用,惟我所需。只有具备
驾驭文字功底者,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顾为善)

(18)
谜面:逃责避债,王匿高台
谜底:侄
作者:邱春木

[赏析]周赧王,是姬姓王朝的末代君主。他在位时,周已分裂为
东周、西周两个小国。他名为天子,实则长期寄居西周。作为国
君,他竟欠了老百姓大量债务,无力偿还,被债主逼迫躲到高台
之上,后人因称之为“逃责台”。《东周列国志》有所描述。虽
是小说家言,却也有所依据,《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
台”,颜师古注引服虔说是最早的记载。责通债,逃责也就是避
债。
谜面据此拟作。“逃责避债”,似嫌重复;但“责”读为ze
作责任、责问解都可通,作索取解则更切。借通假字故弄玄虚,
为的是从债字中消去责,企出单人旁。此犹是谜家常用手法。
“王匿高台”则由王躲在高台之上转化为王字中藏个“台”的高
处“厶”,企出“至”。两部合成底字。这“至”的增损离合当
属于首创,发人所未发。其中利用词义的转换,匿由躲藏变为隐
藏,也见机巧。(顾为善)

(19)
谜面:千里秋波望欲断
谜底:阜
作者:邱春木

[赏析]一看谜面句,笔者的脑海里马上跃出一句成语——望穿秋水。
秋水亦即秋波,秋天的水明净晶透,古文人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眼睛。
望穿秋水则是形容殷切盼望之情景。谜面原意是指一个妇女由于其
夫君(或恋人)在千里之遥,杳无音信,而焦虑得望眼欲穿。但一
入谜,面句文字的含义却发生了脱胎换骨似的变化。“千里”从指
路途遥远的本意转化为“千字里面”;秋波是眼睛,与“目”同义,
“望欲断”则暗示“目”字需要断开变成“官字的下面”;最后,
将“官字的下面”放于“千”字“里”面就组合成谜底“阜”字了。
本谜可谓曲折别致,一波三折:“千里”一折,“秋波”一折,
“望欲断”一折。经过如此探骊得珠,殊为不易。谜界有“字谜难
制易猜”之说法,但对本谜而言,这个“阜”字既难制又难猜,如
若不能灵机一动将秋波借扣“目”,并巧妙地想到将“目”字断成
“官字的下面”,就算绞尽脑汁苦思三日三夜也枉然!(叶国泉)

(20)
谜面:只几个石头磨过
谜底: 怳
作者:阮治祥

[赏析]“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是毛主席
《贺新郎·读史》的开篇词句。“人猿”句,指由猿进化到人。
“相揖别”,人类与猿人相互道别,这是对猿的拟人化写法。
“石头磨过”,写的是人类的石器时代,把石头打磨成石器,那
是人类的“小儿时节”。这三个词句用象征性、拟人化的手法对
初期人类历史进行了概括。撷取“只几个石头磨过”为谜面,既
非用其原义,又不取其表义,而是运用灯谜的特殊析义(歧义)
来解说底面扣合之理。且看谜面如何演变成一个单字:由面句歧
义可视为将“只几个石”这四个字的“头”部都“磨”损去掉,
余下的四个部件为:“八、儿、丨、口”,加以组合成为“怳”
字。“怳”(huang三声),义为惝怳(失意、不高兴),在谜
中仅表字形,不表字义,与谜面句义风马牛不相及。读此谜令人
击节三叹:一谈底面巧合,妙不可言,成句挂面无闲字剩义,疑
乎造字者专为此词句而设底。二叹谜作者匠心慧眼,一线姻缘将
底面绾合,相扣切合、消痕灭迹。三叹灯谜语言之神奇,运用若
即若离之法,寓理有意无意之间,虽怪诞而不荒唐,虽乖谬而不
悖情理。有谜若此,称为佳构,当复何疑!(蔡 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