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事业中的明灯

 徒步者的收藏 2015-11-10

生活中,很多人希望自己平凡的人生中,能有一些不平凡的涟漪,梦想成功、梦想成就。

这很正常,没有动力和激励何来胜利的成果?然而,人生的高度不仅仅只有金钱、权力和地位,我们在奋力前行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遗落在身后的心灵的高度。有一句话说得好“同流世俗而不合污”。如果说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不要怕在这个染缸里泡一泡、闯一闯,但我们的内心、品行始终都应该保持干净、刚正。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国家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群真正有德的精英来引领。

一、失德:丢弃的信念,无法救赎。

“德”是什么?不仅仅是社会道德、更是品德、品格、品性,是精神的依附、灵魂的归处。国有国德,家有家德,企业有企业的司德,个人有个人的私德,无论是国家、小家、企业还是个人,没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品格修为,最终都将被社会所遗弃。看看今天,许多曾经肩负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的国家干部、企业高管,都因为失德失品而最终堕落。历史记住他们的,也许只有最后沾上了污点的零星片段。他们曾经都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公仆,都曾经作出过贡献,创造过价值,本已拥有了一份令自己骄傲、令人羡慕的事业,却最终拿一生的功名和自由换取不切实际的贪念和欲望。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想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要走自毁之路?我们以为,这中间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守不住德。

1、在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中,不能正视自己。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失去了心里的约束力。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系长久以来,受儒家、道家、释家的影响较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三家的信念与追求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尤其是儒家,一度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儒家对道德的追求,已超越生死之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艰难的条件,我们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意志。诸如此类先哲们的训诫,在过去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历史的沿革,既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根基随着社会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创击。尤其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商业化意识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很多人把钱看得很重,对物质的追求高于一切,不惜践踏道德戒律、不惜违背心中的理想和信仰,毫无敬畏之心,直至做出无法挽回的错事。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很多人变了,不知道该走向何处,跟风、效仿,丢失信仰,抛弃道德,跌落灵魂,最终使自己成为了社会逆流中的一部分。 

2、在法规制度的“有限”监管下,不愿正视自己。

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现行的权力制约和执法监督体系较难有效、全面覆盖的领域,会出现一些漏洞和盲区。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一些案件来看,违纪违规的干部也正是利用了这些盲点,大肆敛财、谋取私利,影响了社会风气,形成了以钱权相交的政商环境。(编辑公众号:Sunny10179;作者微信号:Gavin10179)这些干部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违规违纪的吗?他们当然知道,只是不愿意去面对这一事实,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以为自己能蒙混过关。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社会文明的推进,终究会逐步完善现行的法律监管机制,一切见不得光的行为也终将被暴露在阳光下。

3、在个人私利和欲望的驱动下,不敢正视自己。

今天,很多出现问题的干部,都曾经有过奋斗的经历、清廉的日子、光荣的岁月……但是,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集中,私欲开始膨胀,面对诱惑,面对道义和金钱的抉择,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所为何求,忘记了自己所执著的权位是谁赋予的,忘记了为官之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末路,无法回头。有道是“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一个人如果欲求太多,不能量力而行,终会惹祸上身。

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马之所以珍贵,值得称道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品德。一个人是否能委以重任,不只限于才识,更在于德行。

二、塑德:修身律己,廉为首、德为先。

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建设在呈现那些美好的、正面的事物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会伴生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事物,在正义和非正义的较量之间,我们每一个人该何去何从?考验的是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品德操守。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固然重要,但如果凡事都需要他律,而没有自律之心的话,社会的道德伦理将不复存在,这不仅将危及国家的稳定和谐,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要强调“德”,同时还要强调“塑”。塑是塑造、是雕琢、是打磨,是要像维护我们的尊严一样,重视自己的品行、修养,通过立德、修德、弘德,培养自身的德性,提升人格。

1、立德要有正道之心、正业之心。

高尚的品德品格的建立,重在回归正道、常道,这既是为人之义,也是管理的艺术。只有心怀正气,坚持慎独,才能耐得住清贫、守得住规矩。被誉为“关西孔子”的杨震,因为官清廉,而流芳百世。他曾举荐才华出众的弟子王密为官,有一日路过王密处,王密迎接杨震并送上黄金,欲报答恩师,并暗示夜半三更,不会有人知晓此事。杨震怒斥:“天知,地知,您知,我们知。您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即便没有别人,难道您我们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羞愧而跑。今天,我们的很多干部会犯错,也跟王密一样,自以为私下贪一点、送一点,不会有人知道。但是,有多少人能跟杨震一样坚持原则呢?我们要有敢于说不、抵制歪风邪气的勇气,违背正义、偏离正道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做。特别是企业的经理人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们要讲规矩、明底线,坚守正道,不被不正之风拽着跑。古人说“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以为这神明应该是我们自己,是一颗知耻知止的敬畏之心。

2、修德重在三省吾身、改往修来。

今天犯错误的很多干部,他们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我们相信在他们走向堕落的过程中,内心都有过挣扎,而最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缺乏自省、修正的态度和意志,没有能够悬崖勒马,而一坠千丈。多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问心而择,问心而止,问心而进?在不断叩问自己的过程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正面,也要能看到反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反省克己,改过迁善,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追悔莫及。

3、弘德须扬善止恶、笃行不倦。

所有的理论和口号说得再好,如果不付诸于实践,最终都是空中楼阁,成为虚妄的想象。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即使面对压力和诱惑,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二战期间,战争接近尾声,德国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食品短缺,资源匮乏,取火的燃料紧缺,政府允许居民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只有工作人员标有记号的老树、病树可以砍伐,没有记号的树木不得砍伐,直到二战结束,没有一个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的树木。在战乱年代,在生活极度困苦的环境下,德国人依然能循规守矩,这应是长期遵纪守法的一种“习惯”,是心中有戒律的一种自然反应,而这恰恰是现今中国社会所缺失的。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要持之以恒、践行不怠,培养自己好品格、好习惯,才不会因穷困而变节、因贪念而堕落。

三、以德立企,溯正百年基业之源。

做企业如同做人,品格、修养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走多好。中国民族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从革命战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期走来,自身带有正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千变万化的商业社会中,绝不能将这些过往发展中的良好基因丢弃。唐太宗时期,谏臣魏征曾上书道:“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思是,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就要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让河流源远流长,就要疏通它的源头。(编辑公众号:Sunny10179;作者微信号:Gavin10179)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正本清源、固元强基,把中华民族曾经的荣耀和自信找回来,并将其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在用人、塑文化、做业务时,有品有德。

1、选人用人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都希望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委以重任。然而,当德与才不能兼得时,权衡两者利弊时,德应该始终是首选的。北宋名相司马光将人分为四类:“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坚持宁可用德胜于才的君子,也不可用才胜于德的小人。

2、文化重塑以德为根。

事实上,那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成为优秀企业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市场经济时期,我们仍然需要传承中华文化中优秀的的基因,比如忠诚、奉献和奋斗,这是很优秀的品德,也是这个时代较稀缺的品格。我们要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道德建设要求结合起来,赋予这些文化根源的内涵以新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需求,引领组织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实现自我们超越。

3、追求发展以德为循。

有些企业过去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追求业绩增长,跑得太快了,有时候甚至跑偏了,大家都还没有察觉,如果不能很好地看待业绩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么我们还会出现不可原谅的错误。追求利润、创造价值,是企业的天然使命,但如果不能循着阳光正道而行,不用说业绩,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会是问题。大家在开展业务的时候,要守法合规,要遵循企业的商业道德,还要联合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一起来遵道、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束手束脚地开展工作,既要大胆勇为,又要知止知进,知理知法,不做有违社会道德、企业道德、个人道德的事,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维护清白的声誉。

总之,“德者,国之基也,才之帅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究以德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实践真理。然而,正是一个几千年历史文明尊崇德性的国家,眼下却在道德伦理建设方面经受着严峻的挑战。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滥用私权……一桩桩秽德彰闻,让人不寒而栗。为什么这些人,甚至我们身边曾经的“好人”、“高尚的人”会弃德求利、倒行逆施呢?对我们的警示和思考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好好想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