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未来投资的方向几点思考

 真友书屋 2015-11-11

投资的精髓就是预见未来。

寻找未来,一直是我认为投资和研究中最有趣和最快乐的一部分。许多牛股当我们从后视镜去看时,逻辑无比顺畅简单。然而这些清晰的逻辑在发生之前,却很少有人能做出前瞻和正确的判断。对于未来做出提前预判,并且能够懂得修正和跟踪,是我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在今天这个时点,A股指数可上可下,经济增速下行,大量的需求会萎缩。那么接下来到底买什么好?从下面几张图,或许能帮助我们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先看第一张图,这是2014年底根据申万行业分级中,各个行业利润的占比。我们看到银行是全行业利润的大头,占比在50%。接下来是采掘,非银金融和房地产,分别占比7.19%,6.9%和4.3%。

我们再看第二张图,这是最近Facebook发布的关于美国行业中利润占比的分布。我们看到医疗技术占比最高,超过20%。金融,技术服务,电子技术以及非耐用消费品。


简单从美国和中国行业利润占比的分布来看,我们发现了巨大差异。从中国经济的转型看,虽然不能说美国的模式一定适合中国,但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向美国看齐。从这点来看,中长期金融占社会利润的比重应该会下滑。而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利润占比只有2.04%。计算机利润占比0.75%,传媒利润占比0.65%。从向美国靠拢的趋势看,未来中国的医药,TMT利润占比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这些行业有着一个共同点:创新带动非线性增长!

我们再看第三张图,这是来自于麦肯锡公司的研究: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会增长10倍。从4700万人增长到4.7亿人,成为占人口比重最高的阶级。我自己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未来十年最确定的主题就是中产阶级的崛起。


那么中产阶级的崛起会推动哪些行业发展呢?从贫穷走上中产的道路上,大部分人在食品对消费的占比会大幅减少。人对饮食的要求和花费,不会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而新的需求包括旅游,体验,服务,教育和医疗。

我们再看第四张图,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日本的对比。我们发现15年后的中国和今天的日本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会有着惊人的相似。


所以人口老龄化是非常确定的方向。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就会进入老龄社会,而整个抚养比的拐点早在2010年就已经跨过。这说明几个比较确定的方向:1)老龄化的投资机会,比如医疗服务,养老产业等等;2)过去十年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肯定不行了,就算放流动性,但是人口中年轻人占比越来越低了,没有合适的人口去做;3)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倒逼企业提高效率(可能是通过科技革命带动效率提高)。同时,过去的保增长就是保就业的政治任务也会越来越不重要。

最后一张图,是中国电影票房过去几年和美国的对比。我们看到很快中国的电影票房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票房国家。


由于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中国在许多消费品上都会成为世界第一。从家电,地产,汽车,再到今天的电影。整个中国人的消费越来越转向精神消费,这是一个大趋势和大方向。我个人的观点并不是多看好影视股,而是需要重视未来中国人对于文化,娱乐等优质内容的消费。同时,类似于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一旦中国某个行业变成全球最大后,大量海外优质的技术和制作工艺能被引进到中国,同样的故事也将发生在文化娱乐产业。我们一定会看到制作越来越精良,越来越国际化的文化娱乐产品。此外,一旦这个趋势成立,文化娱乐的消费可能会从大众化逐步转向个性化,小众化。

总结而言,这几张图或许能预示着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医药和科技的盈利占比大幅提高;中产阶级崛起下的服务业,教育,旅游等;人口老龄化下的医疗和养老;娱乐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后的制作升级。

未来,我等着你。

个人思考,未必正确,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