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缝塔(司南《禅心一念间》)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5-11-11

 

[原文]

  肃宗皇帝,问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国师云:“与老僧做个无缝塔。”帝曰:“请师塔祥。”国师良久云:“会么?”帝云:“不会。”国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国师迁化后,帝诏耽源,问:“此意如何?”源云:“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今释]

  关于这段古事,需要首先说明一处讹误。那问忠国师的应是唐代宗,而非肃宗。肃宗代宗,皆为唐玄宗子孙,为太子时,常爱参禅。安禄山起兵造反时,玄宗避乱于蜀中,后都洛阳,传位肃宗。忠国师即香严禅师(南阳慧忠国师误作香严禅师),那时在郑州白崖山住庵讲道。四十多年不下山,朝中之人也听闻盛名,后肃宗诏见,待以师礼,甚敬重之,一度令朝中官员不满。后代宗即位,将忠国师的道场迁移到光宅寺,随后十六年间,忠国师在此继续讲经说法。

  在国师自觉将归西之时,代宗便问他死后有何需求。国师便说:“给我造个无缝塔吧。”代宗不解,便问国师要塔的建造样子。

  国师不语良久,问代宗:“会了吗?”代宗答:“不会。”国师便说:“我有个弟子名叫耽源,对此事甚为精通,您私下问问他吧。”待国师去世后,代宗召来耽源,问他国师所说的无缝塔到底是何解。耽源便念一诗偈:“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这耽源本名应真,在国师处作侍者,后住吉州耽源寺。当时仰山禅师前来参见耽源。耽源让他先去参见性空禅师。仰山便去到性空禅师那里。有个僧人也问性空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性空答道:“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绳出得此人,即答汝西来意。”仰山后来提出这个话题来问耽源:“怎样才能让井中人出来呢?”耽源呵斥道:“你这笨蛋!到底有谁在井中呢?”仰山一时不解,后在沩山禅师处参习时,沩山一日大呼:“慧寂!”仰山答应了一声。沩山便道:“出了也。”仰山因此大悟,道:“我在耽源处得体,沩山处得用。”意思便是,我在耽源禅师那里得到了佛法真谛,却不知运用,到沩山禅师这里才真正懂得如何运用了。

  至于耽源禅师对代宗所说的那首诗偈,“湘”“潭”二字各通“相”“谈”,意思便是:相是相见,谈是谈论,中间有个无缝塔,所以道“中有黄金充一国”。帝与国师对答,便是“无影树下合同船”。帝不会,遂道“琉璃殿上无知识”。

  其实,国师所谓“无缝塔”,实指自然万物而已。自然万物同处天地,不分界限,被国师比喻作“无缝塔”,代宗自然不解。而耽源的解说,也没向代宗道个明白。谁叫他是皇帝而耽源只是个和尚呢?皇帝自然是得罪不起,所以也只能拐弯抹角地含蓄点拨。一句“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形象准确地向代宗描绘出自然界和谐一体共同声息的场景。

 

[禅心一念]

  看起来,这则故事更像是忠国师与耽源跟代宗开的玩笑。人死之后,不用说,自然是尘归尘,土归土,与万物融为一体,偏偏要说个什么“无缝塔”,让皇帝老爷伤透脑筋,还平白被师徒二人暗讽一番。

  那么,我们可曾想过,自己死后还需要什么东西吗?

 

  (司南《禅心一念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