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建华教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

 寂寞在繁衍 2015-11-11

董建华教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不泥于养阴清热的窠臼,而是从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分析入手,创糖尿病治疗的经验四法,疗效显著,现整理归纳如下。

1 养阴益气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为其特点,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一般多从燥热论治,以养阴为基本治法。董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脾虚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在水谷精微转输过程中,起到枢纽的作用。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则直驱膀胱,发为消渴。糖尿病一旦发生,不仅伤阴,而且耗气。因此,糖尿病患者大多出现气阴两伤的病理变化,如烦渴多饮,倦怠无力,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在治疗中不仅注意养阴,而且要注意益气,养阴益气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法则。常用药对为黄芪、玄参。常用处方:黄芪30g,生地、麦冬、山药、天花粉各20g,玄参、五味子、知母、地骨皮各10g,五倍子5g,僵蚕粉3g。董师益气养阴擅用黄芪。黄芪益气健脾利水,治诸虚不足,也是治疗因渴引饮的要药。《千金方》黄芪汤就专治消渴,临床可灵活使用。如阴虚黄芪与玄参、生地、沙参、麦冬、天花粉合用益气养阴;火旺黄芪与石膏、知母、黄连、酒制大黄等合用益气养阴泻火;肾虚黄芪与熟地、枸杞子、山药、女贞子、墨旱莲合用益气养阴补肾;有瘀黄芪与丹皮、赤芍、牛膝、当归等合用益气活血化瘀。

2 清热泻火

  糖尿病患者如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消烁肺胃之阴;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胃热,均会出现阴虚火旺之证。证见:口燥咽干,烦渴引饮,多食善肌,疲乏无力,大便干结,口舌生疮或皮肤疖肿,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此为本虚标实之证。此时采用清热泻火法。常用药对为知母、黄连。常用处方:生地、石膏各20g,知母、天花粉、玄参、黄芩、牛膝、夏枯草、菊花、竹叶各10g,黄连5g。大便干结加酒制大黄5g;舌苔腻兼湿加苍术10g。董师治疗糖尿病清热泻火擅用黄连。认为黄连苦寒清热,专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是治疗糖尿病胃热炽盛的首选药物,但用量不宜过大,以5g为宜,小量久服,药效持久。如果五心烦热,渴而多饮,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脉沉细而数,此为肾阴被伤,水亏火浮。治宜滋阴泻火。常用处方:生地、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地骨皮、冬青子、墨旱莲、知母、枸杞子、玄参各10g,五倍子5g,僵蚕粉3g。对于糖尿病患者,董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往往配用五倍子5g,僵蚕粉3g。《世医得效方》用五倍子治疗消渴引饮;《本草纲目》记载僵蚕“为末饮服,止消渴”,董师多年实践证实,五倍子、僵蚕确有降糖作用。

3 养阴助阳

  糖尿病日久,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或耗气太过,阳气不足;或过服寒凉,损伤阳气,均可导致阴阳两虚。证见:形体消瘦,口渴,面色无华,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甚则形寒肢冷。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之常,阳虚为之变。此时,如果还用养阴清热之法,很难奏效。只有养阴助阳,使命门火复,则膀胱气化得行,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三多”症状才较易控制。常用药对为肉桂、生地。常用处方:黄芪、山药各20g,肉桂3g,生地、熟地、山茱萸、知母、玄参、天花粉、枸杞子各10g。便溏加白术、补骨脂各10g;小便频数加金樱子10g;下肢浮肿加车前子、茯苓各10g,肉桂用量不宜过大,以3~5g为宜,多则有燥热伤阴之弊。此外,于大队凉润药中伍用肉桂,也寓反佐之意。临床有时阳虚症状不明显,但屡用滋阴药无效时,董师也往往加一味肉桂振奋阳气,助膀胱气化,则症状为之改善。

4 养阴化瘀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运不畅,阴伤则脉络枯涩,因此,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导致血瘀,从而进一步影响水津输布而加重消渴。证见:口渴引饮,多食善饮,神疲无力,下肢麻木明显,舌紫黯或有瘀斑,此时宜采用养阴化瘀法。常用药对为丹皮、牛膝。常用处方:黄芪、山药、生地、赤芍各20g,丹皮、牛膝、玄参、天花粉、当归、冬青子各10g,僵蚕粉3g。养阴化瘀法可一法独进,大多和其他法合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董师强调化瘀法的应用,使气血调畅,津液输布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