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里的理象数

 cinky99 2015-11-11
理:道理,生活习惯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得病,减少寿命.
象:现象,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数:数字,1太极生2阴阳,2阴阳生4象,4象生8卦.

2、什么人适合学易
  一想到这个问题,有人就联想到五六十岁的白发老头。并且引经据典,说,你看孔夫子,老年学易,叹而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以为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看尽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之后,学易方有大成。
  此言大谬!依我来看,若孔夫子再按他那一套方式去读《易经》,只会把书越念越歪。为什么?一般人老了之后,思想也就逐步僵化,不能活跃,如何能悟《易》?儒学先师读《易》尚且可能读歪,何况一般人呢?
  那年轻人适合读《易经》吗?依我看来,也基本不合适。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遇事不知退只知进,观人不是好即是坏。这种非此即彼的直线思维方式,不适合读《易经》。此外,目今的游戏、美色诱惑实在太多,年轻人禁不起这种诱惑,心绪易杂乱,可能精于数而不通理,陷于“贼”的境地。
  因此,年龄而立以上,知天命以下,行有余力,家有余粮,无后顾之忧而静坐书房,喜欢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人,适合读《易经》。当然,凡事必有特例,比如思维活跃的老者,少年而老成者,亦可。
  3、什么时间适合学易
  学易的时间,孔子说的非常好:“洁静精微,易教也”。孔颖达说:“不为淫道,是洁净;精深微妙,为精微”。南怀瑾先生说“头脑非常冷静,可以读《易经》”。我说:“洁静者,心无杂念而静思易之理;精微者,心无旁骛而动观易之数”。什么叫杂念?有人抱着占卜算卦的心态去学易,有人抱着读人生道理的心态去学易。前者不重易之理,学会一点点就忙着去赚钱,去糊弄人,最后变得神秘兮兮,走向神学;后者不重易之数,学会一点点就夸夸奇谈人生道理,最后把易学沦为心灵鸡汤。心里不要装着赚钱、中奖等等龌蹉的想法,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要见到什么就觉得要往人生道理上面靠,这就是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就是在学易的时候要专注,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打断了思绪,很多时候,易数是需要拿出纸和笔,慢慢推敲琢磨的。古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这就是很高的境界了。
  那么,你怎么理解洁静精微?



4、学易的方法
  再说一遍:易不是读出来、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为什么,少听是什么。目今中国的教学,属于强制灌输式,不从这种思维观念里面走出来,就永远不会懂《易》的道理。
  如果你在大学学过《数学分析》这门课,恰巧你遇到了一位名师,那么,请把《易经》当做《数学分析》来学。特此向十余年前教授我《数学分析》的老师表示感谢,这种求解“为什么”,而不是被动接收“是什么”,是学易的不二法门。
  学易一定要把步子放慢,字斟句酌。现代人读书,包括我自己,习惯快节奏地读,一目十行,阅其大概。然而每每学易,我都不自觉的放慢脚步。慢读、细读、反复读,学易的方法尽于此矣。
  5、易理
  古人谓之道,今人谓之易理也。
  6、易无止境
  学易,一定要思维活跃,多看勤思。要敢于不断的否定自己,要多和别人探讨交流。易是悟的,因此今日悟一点点,明日再悟一点点,渐渐积累。《周易》这本书,一定要闲来无事,多翻阅。多翻阅就会觉得今是而昨非,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可喜可贺之事。
  许多人研究了一辈子的《易经》,发表论文数十篇,却仍然搞不清楚《易经》。这不是谦虚,包括我在内,我有时觉得学易摸到了一点点门道,有时又觉得我和一个初学者没什么两样。但我不怕献丑,不敢藏私,不搞神神秘秘那一套。这里我要向尚秉和先生致敬,他说:“夫《周易》者,天下之公也”,所著的《周易尚氏学》蔚然成一家之言,不藏其私,不正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吗?唯有不藏私,方能成其大。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武功秘籍宝典一大堆,最后只能沦为江湖文化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