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老街巷:东方红路

 lkmidg 2015-11-11


东方红路,原名青年路,是在南城墙基础上修建的马路。

1946年德州解放时,城市规模基本以原有城墙为限,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万。之后一直到建国,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工作重点是安抚市民、支援前线,城市建设发展较慢。

1957年德州市第一张总体规划图出台,东方红路是这张总体规划图中浓重厚彩的一笔。1958年初,青年路街景详细规划布局出台,同时出台的还有棉纺织厂建设规划、德州市展览馆等四大献礼工程规划。规划中,以山东督粮道署(目前市检察院位置)为东起点,向西依次规划了德州市委办公楼、德州市政府办公楼、德州市招待所、德州市展览馆,均位于青年路北侧,坐北向南。

对德州南城墙的改造是从1951年开始的,当时,拆除了德州南门,同时拆除的还有部分南城墙,当时填护城河,西部中段逐步形成道路并辟为市场。


三十年代,拆除前的南城墙,远处就是雁塔,建在城墙上面,目前检察院食堂附近

1958年,扒南城墙,开始修建东方红路,团旗在飘扬

1959年的东方红路,旁边为德州市展览馆


八十年代初的东方红路,目前红旗旅馆前


目前的东方红路

按照规划,从1958年底开始,团市委发动全市青年义务劳动,继续拆城墙填水沟,沿南城墙墙基向东西延伸开辟了东方红路,全长1730,总宽度33米,并对路两边的建筑造型、绿化配置做了详细规划布局,形成了德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标志着德州建设新型城市的开始。由于劳动主体是青年团员,因此得名青年路。利用扒南城墙的砖,在建新街建设了平房1000多间,取名跃进小区。这一做法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1961年11月,德州市城建局副局长苏秀岩代表德州市出席了在桂林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第六个发言,介绍了“发动群众勤俭建设城市”的经验。1967年,青年路铺筑成沥青路面,改名东方红路。1969年,在东方红路首次更换了水泥电线杆和三米长的马路弯灯,光源由白炽灯改为125W高压汞灯,德州夜晚逐步美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