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作品赏珍

 百了无恨 2015-11-12



  李可染 山亭聚叙 镜心 设色纸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李可染山水创作的巅峰时期,年逾古稀的画家仍怀抱“白发学童”勤力苦学的态度,欲穷究大自然的山水变化,为祖国山河立传。这一时期巨制频出,创作了《江山无尽图》、《巍巍万重山》等压卷之作,笔墨高度成熟,臻至化境。而在大山大水之外,李可染亦有一类情趣之作,充满或温暖、或清新的基调,意在体悟笔墨的趣味,或是表达私密的内心感受,此幅《山亭聚叙》便可视为他这一时期的别格之作。

  此作描绘秋日的午后,人们聚集在密树环绕的山亭中,三三两两的站着、坐着,互相交谈,山径上还有人陆续走来,熟识的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共同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画面采取李可染惯用的全景式山水布局,饱满又极具张力,矗立的大山顶天立地,几乎充塞满画幅,仅天空和坡路留一丝余地,使画面透气之外,又将空间延展开去。远观具有强烈的整体感,而细看则会察觉画面包含的丰富细节,耐人寻味。

  晚年的李可染享誉海内外,应酬干扰颇多,“山亭聚叙”或许正是画家心境的流露。故此作虽非纪念碑式巨著,却是画家的自娱之作,值得珍视。


  李可染 五牛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李可染爱牛,亦爱画牛,晚年尤多。他赞颂牛力大无穷、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以“师牛堂”名室,笔下的牛有驮着牧童前行者,也有趴卧休息者,有二牛、四牛、五牛乃至九牛者,不一而足。

  五牛的形式或许受韩滉《五牛图》的影响,多作横幅。此幅绘于1986年,采用较少见的方形构图,左下角两头牛互相依偎,成为布局的基点,其他三头呈辐射状分布于右上,与左侧长题互相平衡。五牛纯以墨笔浓淡表现结构体量,或卧,或立,或低首,或回眸,姿态各异,又互有呼应。全画虽无背景,却似在田野中,空旷无尽。


  李可染 米颠拜石 镜心 设色纸本 67×46 cm。 约2.8平尺

  出版:《中国书画·第6期》第1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7月

  李可染早年最擅作人物画,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虽然创作的重点逐渐转向山水画,但人物画偶一出手,便自不凡。“米颠拜石”是李可染晚年喜欢表现的人物题材。宋代书画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人称“米颠”。他爱石成癖,见奇石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此即为“米颠拜石”典故,因其荒诞诙谐,成为历代画家多有表现的题材。此幅中,米芾着长衫冠帽,装束齐整,正对着怪石拱手作揖,人物、石头皆少皴染,主要凭线造型,笔力拙厚,有铁骨沉实之感。而米芾下巴微仰,眼神似有欲言不言之意,耐人寻味,又引人莞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