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方言土语(11)

 江山携手 2015-11-12

           老北京方言土语(11)

   图片说明:过去北京人消夏很简单,除了极少数人家有“中国式冰箱”存放冰块冰镇水果以外,一般人家天气热了就摇摇蒲扇,静下心来喝点热茶也能心静气爽。有的人家实在热得不行就在大街上等着送冰的大车,买一整块冰用来冰镇西瓜或放在屋中起到降温的目的。

   这种冰块都是纯粹的天然冰,数九隆冬河湖结冰,专门有“凿冰”这一行业人员,在什刹海,北海,金鱼池及护城河的冰面上,用一种铁质“冰镩子”(上边插图里在车把子靠着的就是“冰镩子”)按照一定的大小尺寸把冰凿成一块块(每块冰约二尺长一尺宽),盖上稻草帘子装车,运到指定的“冰窖”存放。过去在这些水域附近都建有历史悠久的古老“冰窖”,冰块在低温的环境中可以存到夏天。

   待到盛夏时节。“冰窖”就把冰块装车出售,有的专门送往大户人家,有的沿街售卖。

   有了买主,随车的“冰把式”用冰蹿子勾过一块大冰,再用随带的“挠勾子”在冰块两边一勾,就夹住了冰块,二人担起送到买家。

   这种天然冰块买到家来由于天气太热,不到半天也就融化成水,一切皆空了!

   过去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钱买冷饮,看见车上的冰块就喜出望外,单等“冰把式”干活的空隙捡拾凿下的碎冰含在嘴里就像吃到了珍馐美味一般欢喜异常!

   有的穷人孩子为了养家糊口用荆筐去冰窖便宜趸来碎冰沿街叫卖求得一钱半文,俗称卖“冰核儿(发音:冰胡儿)”的。

   由于这种天然冰都是河湖脏水结成的冰块,包含的杂质很多非常不清洁,后来政府为了群众的健康就取缔了这种夏天“卖冰”的行业直到今天,在北京也就留下了多处诸如“冰窖口”“冰窖胡同”···多处地名。

   下图:老北京的冬天,“冰把式”用“冰蹿子”蹿冰!

              老北京方言土语(11)

 

                  ***** 老北京方言土语(11)*****

 

【一】怯勺!(发音:qiè sháo)

   (形容外行,不懂。还有嘲笑外地人说话有口音也叫“怯勺”。博友《寸步斋斋主》提供)

 

【二】老家儿!(发音:lǎo jiār)

   (发音“老尖儿”。北京人管家中长辈都说是“老家儿”。    博友《寸步斋斋主》提供)

 

【三】调腰子!

   (形容耍花招,不听话,不服从安排···都是“调腰子”。  博友《寸步斋斋主》提供)

 

【四】裹乱!

   (形容:添乱,起哄,干扰别人的工作都是“裹乱”。      博友《寸步斋斋主》提供)

 

【五】甩片儿汤!(发音:shuǎi piàr tāng)

   (形容有的人对别人的事情不疼不痒的说三道四,说闲话;或者看见别人有事不但不帮忙还

     站在一边指手画脚幸灾乐祸,都是“甩片儿汤”。     博友《寸步斋斋主》提供)

 

【六】边式!(biān shì)

   (在众多的中国戏曲中,演员在舞台上表现角色轻装疾走的一种表演程式叫做“走边”。

     通过演员的手、腿、飞脚、旋子、翻身、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人物的动作灵活,武艺高强

     民间对这样的高超表演赞誉为“边式”。主要是说京剧的舞台表演动作程式很准确,演员

     有范儿,动作干净利索,潇洒漂亮!后来被引申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服装穿戴得整洁靓丽。

     也表示一个人,尤其形容女人打扮的俏丽美观,穿戴得体。     博友《福宝儿》提供)

 

【七】坐地泡!

   (“坐地泡”也可以写成“坐地炮”。形容蛮横无赖打上门去堵人家门软磨硬泡!或者形容

     泼辣妇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形容小孩子在商店见到想要的东西由于家长不给买来就坐

     地打滚大声哭闹!     博友《福宝儿》提供)

 

【八】倒腾!(发音:dáo tēng)

   (形容很忙乱的翻找东西就叫“倒腾”!     博友《大象》《九天揽月》提供)

 

【九】这是怎么话儿说的!

   (这是一句俗语,往往包含“惊叹”“惊讶”的成分。比如看到小孩子突然哭闹,就会惊

     讶道:“呦!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哭了?”   博友《吉子》提供)

 

【十】那!(发音:nèi)

   (“那”是一个“指定词”,是中国语言的常用字和词,可是在北京方言土语中往往发音很

     连贯含混不清,这个“那”很可能是“那”和“一”的连续发音,这就发出了一个特别的

     音“ nei ”读:“内”。比如:“您把内(那,一)个饭碗递给我!”。除了这个发音,

     还例如北京前门外的一条著名街道【大栅栏】北京方言发音却含混地读成:大十栏儿(dà

     shì làr),这样的方言发音只有北京人自己才懂,外地人听来却非常不理解!    

                                                                博友《吉子》提供)

 

【十一】解闷儿!(发音:jǐe mèr)

   (“解”是“解开”的意思;“闷儿”是“烦闷,不开心”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想方设法

     让自己高兴起来打发时间。如:“找来一本小说,看看解闷儿!”。 博友《吉子》提供)

 

【十二】聊天儿!(发音:liáo tiār)

   (“聊天儿”大家都明白意思,不多赘言!  但需要说明一点:“聊天儿”绝不等同于“侃

     山”。“聊天儿”指人们在一起平和的、平等的、温和的、温馨的讨论问题说东道西!

     “侃大山”一般指市井男人论天说地、胡吹乱侃!两种词汇有不同的本质和内容。所以

     很多人把北京人在一起聊天儿说成“侃大山”是错误的理解! 博友《老张和老王》提供)

 

【十三】听听!

   (众所周知“听”是用耳朵感受外界的声音;“闻”是用鼻子感受物体的味道。古语说:

    “有所耳闻”却是单单形容耳朵的感觉事物,从字形上分析就是“坐在家里用耳朵感觉外界

     的声音”这就是“闻”字的来历!  而形容鼻子感觉味道恰恰是用“听”来形容。俗话

    “扰乱视听”就是形容“干扰了眼睛和鼻子的”分辨能力。 老北京方言“听听”绝不是

     容耳朵的感受,而是古语用鼻子“闻”的恰当形容,发展到今天北京人把“听”已经归

     到耳朵的感觉,形容鼻子的“听”已经弃之不用,但是目前在河北省广大地区仍在使用

    “听”来形容鼻子的“闻”。比如:“我炒了一盘菜,你听听这菜香不香!”    

                                                  博友《童心》《齐齐哈尔滨》提供)

 

【十四】饽饽!

   (“饽饽”是满族人对于糕点的称谓。河北省广大地区对于家常便饭“干粮、馒头、窝头、

     玉米饼子、烙饼···”也统称“饽饽”。目前除了河北省广大地区仍然这样说,在北京

    经彻底摒弃了这一叫法,只管糕点叫做“点心”。     博友《童心》提供)

 

【十五】毛估!

   (“毛估”是“大约”的意思。“估”读重音。是猜重量,猜体积,猜长度···的统称。

     比如:“看这只生猪,我毛估三百斤!”     博友《服老》提供)

 

【十六】齁!(发音:hōu)

   (“齁”读音是“后”(一声),这个字是表示“很严重、非常、过分···”诸等意思。

       北京方言形容食物过咸或过甜造成喉咙不舒服,都说“齁”。比如:“今天的菜太咸,

       齁得我直咳嗽!”。另外除了味觉的感触对于身体其他的感觉也可以形容为“齁”,

       比如:形容天气很热就可以说:“北京这些天齁热齁热的!”,天气很冷就说:“今年

       冬天齁冷齁冷的!”    博友《服老》提供)

 

【十七】瓷实!

   (形容一件物品很坚固、很耐用、很厚重、很实在、很坚硬、就是“瓷实”。有时候形容吃

     饭很可口,吃得很饱很舒服也可以说是“吃得很瓷实!”      博友《服老》提供)

 

【十八】闹刺儿!(发音:nào cr)

   (“闹刺儿”也叫犯刺儿、炸刺儿。是形容有的人不服从管教,不顺从,不驯服。而且想领

     头出众肆意反抗!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十九】闹油儿!(发音:nào yór)

   (同“闹刺儿”,形容有的人不安分守己,时刻心想闹事穷折腾。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二十】能干儿!(发音:néng gr)

   (读音:能格儿,形容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比如见到邻居家姑娘绣花很好看,就可以赞

     道:“这姑娘做活真好,真能干儿!”      博友《小碗干炸》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