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

 长青马圆圆191 2015-11-12

 

小学数学 第一册

第四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这个单元既没有分“小节”,也没有“跑道圈”,只有六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为叙述方便,我们把上述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

  (一)数11至20各数、读11至20各数

  这部分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数数量在11到20之间物体的个数,11到20各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1到20各数的读法。教学本部分内容时,建议参考以下几点:

  1.要通过直观教学与操作教学,让学生学会数11到20各数。

  例如,学生在会“点物”数1到10各数的基础上,以小棒作学具继续往下数: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一根一根地添到20根,每添上1根就数一个数,如添上1根数十一、添上两根数十二……这样依次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十。

  2.脱离直观与操作演示后,也得让学生会数1到20各数。

  会一个一个地数:1、2、3、4……20。

  会两个两个地数:2、4、6、8……20。

  会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

  为训练数数,可以进行以下练习:

  (1)从小到大数,由1数到20。

  (2)从大到小数,由20数到1。

  (3)只数单数。如,1、3、5……19。

  (4)只数双数。如,2、4、6……20。

  (5)会从0数到20,也会从20数到0。

  (6)通过数数,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一个“十几”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例如,13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6;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3.要通过直观使学生掌握读11到20各数的方法,正确读出11到20各数。

  (1)通过实物直观,教学生学习11到20各数的读法。
  例如:
     

  上图有1捆(10根)和1根小棒,也就是说有1个“十”和1个“一”,因此读作“十一”。

  又如:
    

  上图有1捆(10根)和3根小棒,也就是说有1个“十”和3个“一”,因此读作“十三”。

  (2)要会读直尺上的数。

  直尺也很直观,但相对小棒还是抽象一些,要让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正确读出11到20各数,正确读出0到20各数,并认识到直尺上右面的数总比左面的数大。

  (二)11至20各数的写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十位”、“个位”的认识,11到20各数的写法。

  教学本部分内容时,建议参考以下几点:

  1.首先认识数位表。

  教师可向学生出示数位表挂图(只含个位和十位)。并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数位表的一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写数的时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2.要利用小棒图和数位表教学11到20各数的写法。
  例如,    

1

5

  教师出示上面小棒图和数位表。(“15”是后写上的)边描述边板书边让学生观察。

  “左边有1捆小棒,是10根,就是1个“十”,对应十位,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右边有5根小棒,就是5个“一”,就在个位上写5。图中一共有15根小棒,我们就写作15。”
  又如,  

2

0

  教师出示上面的小棒图和数位表。(表内的20也是后来板书的)

  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2捆)

  “有几个十?”(2个十)

  “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没有单根的小棒,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

  3.利用数位表巩固数的读、写法。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读写法后,就可以利用数位表巩固数的读、写法。

  例如,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学具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至9。然后让学生“先摆、再读、后写。”

  教师说:“在十位上摆数字1,个位上摆数字2。”

  学生按要求摆好数字卡片后,就自言自语读“十二”,并在练习本上写作:12。

  4.要逐步脱离实物和数位表,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读数和写数的练习。

  例如,用数字卡片摆数,13、14、16、17、19等。

  又如,听写数练习。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数,然后订正。或同桌同学互为小老师,一人说数,另一人写,然后共同订正。

  (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10加几的计算,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本部分内容时,建议参考以下几点:

  1.要清楚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

  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知识基础是“一图四式”即看一幅图说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例如,手表图。
       

  学生根据盒内有10块手表,盒外有3块手表这一图意,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地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

    10 + 3 =       13-3 =

    3 + 10 =       13-10 =

  2.要讲明10加几和相应减法计算的算理。

  例如,学生通过对上面手表图的观察,列出了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写出结果。

  如果没有实物图,又怎样计算答案呢?这就要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正确地计算。

  10 + 3 = 13,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同理,3 + 10 = 13;

  13-3 = 10,13-10 = 3,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3.要明确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理、算法及计算范围。

  教材在这部分安排的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例题。属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也要告诉学生,此类题目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同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样,也是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去想去算。

  例如,11 + 2 = 13,就是因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2是由2个“一”组成的;1个“十”和1个“一”与2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3个“一”,写作13。

  又如,13-2 = 11,就是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减2就是要去掉2个“一”,这样还剩1个“十”和1个“一”,所以写作11。

  另外,还要向学生明确,这里安排的题目所加、所减的一位数只限于1、2、3,也就是说所加、所减的数不超过3。因为教材安排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点知识上的准备。

  4.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前面学习加、减法的含义时,已经认识了加号、减号和等号。这里,要学生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其它名称。

  通过具体题目教学“名称”的认识。
  x1sx-1`.gif (745 bytes)

指点迷津

  (一)要知道读数、写数的要求

  11到20各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应该知道这里读数、写数的要求。

  读数时,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写数时,只要求会写阿拉伯数字。

  (二)要注意特殊数“20”的写法

  在11到20各数中,写20时容易出错,要切记,“0”不能丢,如果丢掉了“0”,你写出的数就是“2”而不是“20”了。“20”中个位上的“0”是起占位作用的。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呢?

  (一)要会“点物数”11到20各数

  会脱离实物,抽象地数11到20各数,还会从0数到20。

  (二)要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11到20各数由小到大这样排列:11、12、13、14、15、16、17、18、19、20。每相邻两个数相差1。

  例如,11与12是相邻的两个数,后边的数12比前边的数11多“1”,换句话说,前边的数11比后边的数12少1,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相邻的两个数相差为1。

  (三)初步认识“个位”、“十位”

  一个两位数,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现在只学到两位数,所以先认识这两个数位。

  (四)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11到20各数都是两位数,每一个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除外)。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

  例如,“19”的个位上是9,表示9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所以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五)要知道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六)要知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七)要记住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八)要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要会通过直尺图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较直观地掌握数序和大小。并利用直观图回答诸如下列的问题。

  1.10的后面是多少?15的前面是多少?

  2.比16小1或大1的数是多少?

  3.比16大比20小的数有几个?各是多少?

  4.13比15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

  (九)要注意抓计算规律

  例如,10 + 2 = 12,10 + 3 = 13,10 + 4 = 14。

  通过这组题可以看出计算规律:10加几就得十几。所以,今后遇到这种题,应马上说出它的结果。

  (十)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关系

  例如: 10 + 6 = 16   10 + 8 = 18

      16-10 = 6    18-10 = 8

            16-6 = 10      18-8 = 10

  通过以上两组题,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加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就可以得到另一个加数。像第二组题,10与8的和是18,18减去其中一个加数10就得到另一个加数8;如果用18减去8就得10,利用加减法关系,做下面训练题,以拓宽思路。

  1.10 + 3 =(   )    10 + 7 =(   )

    13-(   )= 3    (  )-(  )=(  )

    13-(   )= 10    (   )-(    )=(   )

  2.用10、5、15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样的题要先从加法考虑,看哪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10 + 5 = 15,5 + 10 = 15。然后根据这两道加法算式,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15-10 = 5,15-5 = 10。

学法指要

  1.口算下面一组题。

   7 + 3 + 10 =      15-5 + 8 =

   19-9-7 =       10 + 3-2 =

  分析:这是一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题目,可以说是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扩展,因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顺序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是数的范围由10以内扩展到20以内。

  答案要点:

  7 + 3 + 10 = 20      先算7加3得10,再加10得20;

  19-9-7 = 3        先算19减9得10,再减7得3。

  15-5 + 8 = 18       先算15减5得10,再加8得18。

  10 + 3-2 = 11       先算10加3得13,再减2得11。

  2.在○里填上>、<或=。

  10 + 3○12      13-3○10      11 + 2○14

  分析:完成上述练习的步骤是:一算(算出圆圈一侧算式得数);二比(圆圈左右两边的数比大小);三填(在圆圈内填符号)。
  x1sx-2.gif (459 bytes)

思维体操

  1.在○里填上“+”或“-”。

  0○15 = 15

  15○0 = 15

  分析:上述两题都涉及到0,要考虑0的特性。
  x1sx-3.gif (930 bytes)
  2.哪一排的规律与其它三排不一样?请在后面打×。
  x1sx-4.gif (1266 bytes)

  分析:先逐排观察规律,再确定哪排与众不同,然后打×。

  例如,第(1)题的四排数。第一排的数是由小到大的,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2;第二排与第四排的规律也是这样。只有第三排的数与众不同,尽管这排每相邻两个数也相差2,但它是由大到小排列的。

  参考答案:
  x1sx-5.gif (1295 bytes)

  评析:通过上述题目的练习,既拓宽学生的思路,又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下面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将今后所学知识不断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
  x1sx-6.gif (2047 bytes)

动脑动手

  1.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2)2个“十”组成的数是(   )。

  (3)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9和11中间的数是(   )。

  (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比14多1的数是(   )。

  (7)比18少1的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1 + 10○10    8○18-8

  0 + 10○10    8○18-10

  10-0○10     16○10 + 6

  10-1○10         16○10-6

  3.计算。

  (1)10 + 4 =     10 + 9 =       14 + 1 =

     14-10 =           13-10 =             15-3 =

         14-4 =            12-2 =              13 + 2 =

    (2)10 + 7-10 =            9 + 1 + 2 =             4 + 10-3 =

         13-10-3 =             17-7 + 9=              11 + 3 + 2 =

创新园地

  一个三角形,剪去2个角,还剩几个角?

  参考答案:一个三角形,剪去2个角,由于剪的方法不同,所剩角的个数不同。

  请看下面图示:

  如果这样剪,剩下3个角:

                             

  如果这样剪,剩下4个角:

                                    
  如果这样剪,剩下5个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