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7

 昵称26859815 2019-09-06
 信息窗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和运用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列连加连减的式子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师:情境图图片  生:学具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第53页信息窗5情境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大家都来观看,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二、自主学习

2、课件展示:花果山的景色  画面出示4四个小朋友野餐,又来了3

1)师: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4+3=7

2)出示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么办?

同桌交流一下:生:7+2=9

生:再加上2 就是 4+3+2

师:我们可以列成  4+3+2

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是什么意思?

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师总结:想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

教学读算式

4)三个数相加怎样计算?

借助学具算一算 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生:先算4+3=7

          再算7+2=9  师强调第二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让学生结合学具边操作边说说过程。

(师)还可以怎样列?

引导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师出示小猴子的画面(动态演示 树上有5只猴子,跳下去1只)

1)可以提什么问题?(5-1=4

2)再演示 又跳下去2 这时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怎样列式?

生:4-2=2

生: 5-1-2

说说每个数是什么意思。

3)观察:这和以前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算式我们叫连减(板书)

怎样读?试读

4)怎样计算?

借助学具操作,说说怎样算的

生:先算5-1=4

再算4-2=2师强调第二步是那两个数相减

让学生边操作边说说计算过程。

5)师:还可以怎样算?

引导可以先把两次跳的合起来 2+1=3  再从5只里面去掉3还剩2

4.总结算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时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和后面的数相加或相减。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边摆边说,再填空。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交流时说说怎么计算的 

2.第23

根据图意列算式,交流图意和算式,说说怎样算的。

3.第34

引导学生分析图意,进一步理解连加和连减的算式的含义。

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了什么新的知识?连加和连减

什么时候用连加?什么时候用连减?

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4+3+2=9(个)

         先算  4+3=7

                           再算  7+2=9

 

         树上还剩几只猴?   5-1-2=2 ()

         先算 -1=4

                 再算 4-2=2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连加连减,连加和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是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来的,教学中先创设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情境,在此基础上再创设两步计算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学生的学习减少了难度。

 

 

 信息窗8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

课题:小猴学钓鱼----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信息窗8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能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猴子、鱼的图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计算  3+4+2=  10-2-3=  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

导入:小朋友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也想学钓鱼。你们猜猜小猴能学会吗?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展示图上花果山的小河

第一幅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以动画的形式出示第二幅图,发生了什么事?讲一讲吧。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思考:怎样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3+1        5+1-3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计算?

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过程。

小结:像这样有加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计算时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师:为什么那三只小猴没钓到鱼?学生谈谈。

师:那三只小猴没有耐心所以半途而废没钓到鱼,我们要想那两只小猴一样做事专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板书:3+2-1=4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3、第4

连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怎样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5-3+1=3(只)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3+2-1=4(只)

 

 

教学反思:

 

 

 

 

 

 

 

 

 

 

2课时

课题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帮小猫钓鱼。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第78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做法。

4、第9

看图讲数学故事。

讲结合生活场景讲身边的数学故事。

5、聪明小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

 

 

课题:回顾整理(一)

内容:第62——6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0以内加减法表,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复习加减法的意义,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出示:369看到这三个数,你会想到加减法的那些知识?如:3+6=9   6+3=9

9-3=6  9-6=3

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

小结: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举例说明

二:整理加法算式

1、拿口算卡片

说说怎样分类?  

2、出示不完整加法表

表中按什么顺序排列?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是几加1的;第二列是几加2的;第三列是几加3-------

3、学生将加法表填写完整。

4、观察表中的排列还有什么规律?

引导横着、斜着去观察。

二、整理减法算式

让学生观察表中的规律填写完整,在引导学生去观察归纳其他的排列规律。

三、练习找算式

如: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得数是3的减法算式-------

四、练一练

1、帮蚕宝宝回家:独立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借助加减法表进行口算练习。

五、总结
  通过整理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

 

加法表                   减法表

 

 

 

 

教学反思:
  
  

 

 

 

 

 

课题:回顾整理(二)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准备:综合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部分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2、定时口算  2

3、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    1题图1: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叙述图意。为什么用加法?每个数表示什么?

(2)    2: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算什么?为什么用减法?

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    做第3

(4)    做第8

看图列四式。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4、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    做第9

二、解决问题

1、第13

叙述图意: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

说说算式的意义。

2、第14题 购物

认读物品的价格

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引导用拿的钱减去花的钱就是剩下的钱数。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提问题:计算钱数、剩余钱数、拿的钱够不够------

3、第16

看图讲故事,提出问题并解答。

5、17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题。

三、课题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知识还有问题?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1、一架玩具飞机和一支钢笔一共要多少钱?

2、10元钱买一个笔袋还剩多少钱?

3、10元买一个玩具鸭和一本书要多少钱?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