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意练习:让孩子从普通走向卓越

 wyk1014 2015-11-12

刻意练习:让孩子从普通走向卓越专家是练出来的!

持有这类观点的人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孩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女儿也不爱好的领域,让女儿进行了长期有效的训练,结果诞生了三个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姐妹。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首次提出,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它的核心观点是:

1、练习应在学生的“学习区”。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也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2、成绩提高的秘诀在于大量重复。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衡水中学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2015高考,衡中再次领跑河北,其中119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609人被“985工程”高校录取,占河北招生计划数的26%,就是练出来的,考上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王显航网上晒出从高一到高三所有的考卷,大约有三尺高。

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也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当然这种练习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

3、及时反馈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有人回答是传道、授业、解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持刻意学习观点的人看来,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及时高效反馈。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两位心理学家曾对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John Wooden全程观察,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

贾兰华老师再一次提醒您,刻意练习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可能有效,对于您培养创造性的神童,从其操作方式来看,估计多半是有害无益。并且由于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还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进行高强度练习,“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喊出的口号,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在实际应用中,亲最好悠着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专业,这样需要的意志努力还小一些,否则孩子练吐了,可别埋怨我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