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解《茶经》之四茶之器·札、涤方、滓方、巾

 高山仙人掌 2015-11-13

,緝栟櫚皮,以茱萸木夾而縛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筆形。

,紮,一为名词。一为动词,捆紮也。有的版本作箚,異體字。

緝,縫也。

將棕櫚樹皮拼接起來,然後捆紮在茱萸木的外邊。從用“夾”字推測,也可能是將茱萸劈開後,將棕櫚皮夾中的間,不管哪種做法,能用、好用即可。或用竹子,把棕櫚塞在竹管中,像一隻大筆。這是實際上是在做一個刷子,也就是筅。用來洗盌等等,因為此時就已侍者的身份列入茶器,到了宋代就被提升為讓茶面生花的茶筅了。(詳本博客《說筅》)。即便這樣,在宣化遼墓壁畫中仍可看到它的造型還是陸羽說的影子。

束而管之者,紮成一束而以竹為之管。

             水解《茶经》之四茶之器·札、涤方、滓方、巾

 

上圖放置茶器的不叫桌,叫茶床,專門用於放置茶器的,居中的一件就是茶筅,腰部捆紮,兩頭皆可用。唐代的是它前身。

 

    水解《茶经》之四茶之器·札、涤方、滓方、巾

            又一隻紮,在茶床左側。

 

為什麼一定要點名用茱萸木,就像前面有工具要用榖木一樣,有的是世俗的習慣,但似乎習慣也都有來源。常見茱萸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茴香科植物吳茱萸。吳茱萸就產于江浙一帶,這恰好是陸羽著《茶經》和長期生活的地方。吳茱萸味辛香,或許有驅蟲防蛀的作用。

滌方

滌方,以貯滌洗之餘。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前面的水方說盛水的方形如的木制容器,這裏的滌方我估计不完全是裝用於洗滌用過的水,而应该也是用以在此中洗涤茶盌等器具的容器。造型和水方無區別,只是容積小些才八升。

滓方

滓方,以集諸滓,製如滌方,五升。

作用相当于现代的茶盂了,专门用于对付残渣余孽。

在容积上是一蟹不如一蟹,这回只有五升了。

水方、涤方、滓方三者,不用时是可以叠在一起收纳的。

自国家博物馆的白瓷茶具中,承担滓方这一角色的是渣斗,也称唾盂,就是现在痰盂的前身。

          水解《茶经》之四茶之器·札、涤方、滓方、巾

                 唐越窯青瓷唾盂

巾,以絁布為之,長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潔諸器。

絁布,粗布。

茶巾的使用由来已久,皆是由于清洁考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