鹺簋楬 鹺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貯鹽花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評論《茶經》是就說陸羽用字有时非常的“古”,這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鹺就是鹽,簋是上古時期的圓形的食器,通常有蓋,宋以後的香爐多有仿效這一造型的。 即使在法門寺的《衣物帳》中也不過稱為“鹽達子”,達子也就是盒子。本來它就是一個鹽罐子,到陸羽就叫成了鹺簋,估計就是唐人也不是一聽就能明白的。 可用於裝鹽的容器很多,未必有一定之規。 製作材料雖也可以多樣,法門寺用的是銀制的,但以鹽的銹蝕性,金屬的真不如瓷的好。 山东省博物馆藏西周颂簋 其楬竹制,長四寸一分,闊九分。楬,?也。 和鹺簋配套在一起的一定要有一支舀鹽的工具,叫楬。通常家庭中用以舀鹽都是小匙,但陸羽這裏說的楬,完全可能就是一支竹片子,扁而長,所以也稱策。但以九分寬度推測,每次舀出來的鹽是不少的,有這樣規格的楬,那鹽罐子的體積應該也不小。
法門寺出土文物中有一支細長的匙,從尺寸上推測,可能就是用以舀鹽的,雖然《物帳碑》中未提及具体用途。 熟盂 熟盂,以貯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水方用以裝待煮的生水,熟盂用以裝已沸的水。瓷制或陶制,也有金银铜等金属制的,兩升的容量。 《茶經》的沙,指的是用以作砂鍋的陶,這種陶一般不會淘洗的太細膩,有意要加三分之一的沙粒在胎土中,加大膨脹係數,以防放在火上燒時開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