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y!别再炫耀孩子读过多少本绘本了!

 长沙7喜 2015-11-13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尖叫童(id:jianjiaotongnian)——满世界地收集各种玩法和游戏(涉猎自然、科学、艺术、英语、旅行等),为你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实现真正有质量的亲子陪伴。


在很多论坛、博客上看过不少爸爸妈妈晒出一摞摞一柜柜的童书,骄傲地宣称“孩子**岁时已经阅读了上百本书”;也在一些绘本阅读群,看到好些妈妈们惊呼“这些绘本我们家还没看过呢!”,然后像是在赶趟似地每天买十几本绘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内心为这些父母的盲目虚荣或焦虑摇头。


在很多论坛、博客上看过不少爸爸妈妈晒出一摞摞一柜柜的童书,骄傲地宣称“孩子**岁时已经阅读了上百本书”;也在一些绘本阅读群,看到好些妈妈们惊呼“这些绘本我们家还没看过呢!”,然后像是在赶趟似地每天买十几本绘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内心为这些父母的盲目虚荣或焦虑摇头。







一、“少即是多”



对于喜欢给孩子不断买新书的父母,究其心理,就是希望让孩子吸收丰富的知识。仿佛只要书买回来了,孩子也“看过”一遍,学识就可以“汗牛充栋”。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对孩子来说,某种程度上,少即是多。很多3-6岁的孩子都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正是因为他们这个阶段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相对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是是有限的,对于一本绘本,他们需要反复地浏览、阅读、听讲才能理解消化,纳入记忆。而在还没消化好前一本绘本,新的绘本对他们意味着新的词汇信息、故事逻辑,这就成为吸收负担。


曾经,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杰西卡霍斯特博士做了一个连续5个月的研究测试:把3-6岁的孩子分成A组(每次一个故事反复听3遍)和B组(每次听3个故事),并且两组孩子阅读故事中的新词汇一样多。霍斯特博士每周去孩子家3次,结果发现,A组的孩子比B组平均多记2个单词,而且学得更快!







二、阅读的厚度



曾经尖叫童年邀约过北斗童书的编辑给父母们分享《森林里的小猫头鹰》绘本,这是一本无字书,也即整本书就是一页页的图画组成,除了48个词汇,完全没有文字句式。有几位尖叫粉丝妈妈说,以前买过这本书,因为没有字,完全不懂怎么和孩子“共读”,所以翻了一下就匆匆搁置,又和孩子去读其他的绘本。


结果那一天的分享会上,编辑从环衬的颜色、扉页、到正文中每一张画里的光影、视觉角度、包括猫头鹰瞳孔的大小、主题颜色的变化,甚至仅有的标点符号的情绪,一点一点地解读、剥开这个绘本图画的丰富内涵、寓意,讲解之精彩让现场的父母们听得如痴如醉!“真的没想到无字书可以这样解读!”“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我居然差点错过了!”......像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


其实,许多获得过大奖,经受了长时间一批又一批读者考验的优秀绘本,当中蕴含的价值,是需要反复精读,才能品出当中的思想厚度。


回想一下,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曾阅读过不少经典著作,记得在透过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思想的那一刻,有一种找到共鸣的欣喜和舒畅,也有在面对人生迷雾时豁然开朗甚至醍醐灌顶的感觉。同样,孩子在反复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浸入在其中,在读懂读通的那一刻,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而这不正是我们最希望孩子培养终生的阅读兴趣的小小火苗吗?







三、丰富的“阅读”形式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亲子共读”的好处,但更多地是停留在给孩子读书和引导他们看图的层面上。其实在共读的过程中,和孩子的互动、多形式的“阅读”更值得我们尝试。



有些绘本适合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分配不同的身份、语气来交流;


有的绘本适合延伸思考,读完绘本后,和孩子一起静坐,任由思想的野马奔跑,然后在后面的几天一起来个天马行空的“新编”;


有的绘本还适合做手工,那么搜索家里的各种手工余料,一起动手做个可爱的工艺作品、或者做一次烘培,和孩子体验操作的乐趣;


还有的绘本适合改成游戏,在嬉笑玩乐中,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和遵守规则、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及学习习惯......




可以说,一本好的绘本可以拓展的阅读形式非常的多。


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在图画书的细节捕捉上,内心一片澄明的孩子往往比“视神经大条”的父母有着更敏锐的观察力;在基于绘本的图画、手工和故事“再创作”,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受拘束的想象力,也让我们瞠目结舌;甚至对于绘本情节的理解、对于矛盾的处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见解,往往也给“日渐圆融”的父母带来很多冲击和反思。可以说,一个小小绘本为我们带来亲子间的情感和思想交融,远比我们预料得多。


说到底,与其每天焦虑孩子读的书够不够多,比起同龄人是否落后,每天泡在网上找各种优惠券购买一大摞绘本,爸爸妈妈们最好还是花多点时间,和孩子细细“耕犁”手上的几本好绘本吧。在完全消化和吸收了一本书的营养后,再提前跟他介绍几本他可能喜欢的绘本,让他选择一本作为奖励。让孩子带着期待的心来迎接下一本好书,那将是最佳的阅读效果。


尖叫童年(ID: jjtongnian)创作及授权发表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