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簡介 唐力行﹐1946年生﹐蘇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長期從事明清以來中國社會史研究。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師大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師大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曾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員﹑蘇州大學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博導﹐蘇大學術委員會委員。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8年評為江蘇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1999年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多次赴日本﹑台灣﹑韓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與地區講學﹑合作研究。主要著作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蘇州與徽州》﹑《徽州宗族社會》﹑《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等。 □高 琪 唐力行回憶他小時候初到上海時﹐講一口蘇州話﹐“人家都叫我小蘇州”。五歲那年﹐父親唐耿良早已是“上海響檔”﹐又成為剛組建的上海評彈團副團長﹐全家遷到上海。唐力行從讀了半年的幹將小學退學﹐在上海度過了從小學到中學的時光﹐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此後半生坎坷﹐父親受審查﹐唐力行也被牽連﹐畢業之後被發配到安徽的白湖農場勞動﹐在小鎮上教書﹐直至落實政策之後調到安徽師大﹐再調到蘇州﹐回到上海。唐力行說﹐他已經不會說純正的蘇州話了。普通話裡夾著的吳音﹐聽得出上海的腔調﹐不像蘇州話那麼軟糯。但是他說﹐他深愛蘇州﹐“常年漂泊﹐心中感覺是家的就是蘇州。” 如今﹐著名歷史學者﹑上海師大歷史系教授﹑學科帶頭人唐力行主持著一個叫做“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的社科項目。從整理父親唐耿良的回憶錄開始﹐這位以地域文化史研究著稱的歷史學者﹐把他的目光投向了蘇州評彈。從小聽評彈﹐耳濡目染﹐鍾愛評彈﹐但真正研究它﹐始于父子倆的交流與合作﹐傾注了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也傾注了兩代人對評彈的情感和心血。 1989年﹐唐力行的父親﹐評彈藝術家唐耿良退休﹐隨後移居加拿大﹐在海外演出﹑講課﹐傳播評彈﹐同時在兒子的鼓勵下﹐開始撰寫回憶錄。父親一筆一筆把過去的事寫下來﹐拍照﹐由加拿大的女兒發電子郵件給國內的兒子。唐力行收到圖片之後﹐逐字逐句打出來﹐整理修改。這項工作持續了十幾年﹐直至2007年完成。《別夢依稀───我的評彈生涯》2007﹑2008年先後由台灣和大陸的商務印書館出版。2009年4月﹐88歲的唐耿良先生去世。 《別夢依稀───我的評彈生涯》出版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徵求唐力行的意見﹐想在節目中講這本書裡的故事。唐力行說﹐我怎麼會不同意呢﹐但是提出一個要求﹕這個故事得用蘇州話講﹐不用普通話﹐也不用上海話。後來﹐電臺請了個老評話演員﹐說了五十講﹐每天播20分鐘。 如今﹐唐力行組織旗下博士生﹐致力於“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的課題﹐已經出版了不少專著。唐耿良撰寫﹑唐力行整理的回憶錄《別夢依稀───我的評彈生涯》就是這個項目的第一項成果﹔此外﹐《別夢依稀﹕說書人唐耿良紀念文集》﹑《技藝與性別﹕晚清以來江南女彈詞研究》﹑《晚清以來蘇州評彈與蘇州社會﹕以書場為中心的研究》﹑《評彈與上海社會變遷》﹑《近代大眾傳媒下的評彈研究》﹑《評彈與鄉鎮社會﹕江南第一書碼頭常熟》﹑《1949﹐評彈在上海》等著作﹐將陸續在他主編的《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中面世。目前﹐這個課題的研究還在繼續﹐最終將推出120萬字的《評彈與江南社會資料集》。 近年來﹐唐力行的研究生﹐研究領域大都集中於兩部分﹕一是評彈﹐二是蘇州。而蘇州評彈當然和蘇州有關﹐所以可以說﹐他們幾乎都在研究蘇州。現在已經積累了14篇寫蘇州的論文﹐包括研究吳趨汪氏的﹑研究山塘洪氏的﹔有行業的研究﹐有街區的研究﹐比如研究蘇州的郵政﹐研究觀前街區﹔還有研究蘇州的社會保障史的……唐力行準備把它們整合成一個論文集出版﹐獻給家鄉蘇州。唐力行還主編著《江南社會歷史研究叢書》﹐其中大部分也是關於蘇州的研究。 [責任編輯:金英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