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长声 : 一匠工成代代传

 英殷鹰 2015-11-13

一匠工成代代传

李长声 今天 10:06

差不多半个世纪了,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好原装,大到电视机,小到打火机,以日本原装为好。不消说,买得到、买得起的人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只有眼馋的份儿。现而今疯买日货就是当年得的病大发了吧。那时我初入编辑行,读到城山三郎的小说,叫经济小说,例如《天天星期日》。开卷有益,知道了“商社”这个词,以为日本人就是满世界做买卖,哪里有飞机掉下来,都少不了他们的人。还有“综合商社”一词,据说从拉面到飞机,没有这种商号或公司不推销的。后来东飞到日本,九十年代初翻阅“赚钱之神”邱永汉的书,他说日本人是匠人,中国人才是商人。起初大惑,渐渐住久了,体认日本真是个岛国,江户时代繫上兜裆布从将军脚下的江户(今东京)跑到天皇赋闲的京都,其间五十三个旅次,都画在了歌川广重的浮世绘上,总计一百二十四日里(日本一里约为中国八里),干倒爷也不能与中国同日而语。他们拿手的是做东西,也就是制造。不仅手巧,而且长年生活在榻榻米上,干活儿竟能像猴子一样四肢并用,脚的灵活令外人瞠目。清末随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日公使到日本任参赞四年的黄遵宪写诗夸日本人:镂金刻木总能工。

我们说匠人或工匠,他们叫“职人”。有人喜欢照搬日语汉字词,看得人似懂非懂,那事物便像是日本所独。江户末年的《守贞漫稿》有云:“工匠,江户、京都、大阪都叫匠,又呼为职人。木匠、瓦匠等主要去别处做事的叫出职,在家里做事的叫居职。”又据《广辞苑》解释:“职人”用手工技术做东西,以此为业。可见,“职人”并不是特指技艺精湛者,与“达人”、“名人”之类排成序列,也不过是强作解人。我觉得最恰如其分的叫法是手艺人。世界上哪里都有手艺人,意大利的鞋匠,瑞士的钟表匠,法国的酿酒匠……匠人技艺的高低与国之大小无关,大国工匠未必好,小国也有大工匠。前些天读了一本中国小说《匠人》,作者申赋渔描述了十五种民间手艺的行家,说是他家乡事。大概除了不把教书先生归为匠,那些行当我在日本的大城小镇也多有见识。离东京不远的川越(属于埼玉县)有小江户之称,意思是残留着江户时代的风貌,那里有一座喜多院,藏有《匠人全图》,推测为十七世纪末叶的遗物,精确描绘了二十五种手工作坊的劳作情景。弓师、矢师、甲胄师之类,想来我国明清年间也不少,而伞师、笔师、扇师如今仍然在南方讨生活。“师”,这倒是我们如今时兴的称呼,如美容师、园艺师。《匠人》中的雕匠用柞木雕了个土地奶奶,类似日本的佛师,但后来他只雕骨灰盒营生。木匠是匠人之王,《匠人全图》里有一幅木工图,画的那个工具我在东北务农时看见过,像一把短小的锄头,神气十足的木匠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盖房子,就用它砍削木料,使之初具规模,好像叫刨锛。

(喜多院)

日本多神,多达八百万,山川草木,无处不宿神,这种信仰使他们觉得自己手造的东西也宿着神或魂,不由得生出敬物之心。入行为匠,久而久之便养成一种脾气,日本叫“职人气质”,《广辞苑》解释: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倔强而老实。小作坊几十年如故,可能就有点匠人脾气,看重的是物,追求质。若看重钱,追求量,广开连锁店,无疑是商人气质。商人信奉谁都做得来,而匠人以“平生一工匠”为荣,自许非我做不来,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在现代日本就成为“人间国宝”。匠人有专长,也不无短处,通常来说缺少创造性。倘若小说家被称作故事匠,这“匠”字就带有贬义。从历史进程来看,江户年间手工业最为发达,匠人气质定型,乃至形成民族性,那就是认真二字。这种认真的态度用在服务上,把中国人感动得涕零,总算当一回上帝。

我相信史有徐福其人,如司马迁所记,他诈骗秦始皇,携带男女、五谷、百工东渡,过太平日子去也。有五谷活命,有男女繁衍,而百工应该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后来便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始祖。技艺传承,北宋欧阳修吟道: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为日本匠人点赞。大陆的生活文化又进步,到了明代,日本也发展到战国时代,嗜杀成性,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半岛,掠回来很多工匠。今天的陶器,这个“烧”那个“烧”,大都是朝鲜匠人创始的。德川家康称霸后武士当上领导阶级,庶民有住在农村的,名为“百姓”,有住在城市的,名为“町人”(市人)。市人又分成商人与工匠,得势的是商人。江户末年按儒家思想把士农工商四民论定为等级秩序。物以类聚,锻冶町那里住的多是打铁造农具兵器的工匠,类似我们说的什么一条街。人以群分,武家聚居之地叫武家町(侍町),寺庙林立之地叫寺町,现在很多地方遗留着此类地名,旧迹残存就变成景点。

手艺人重视模仿。传授与学习、掌握某种知识,似乎西方人用头脑,东方人的传统方法用的是身体,也就是模仿,甚至有偷艺之说,这个偷具有探求的意义。师傅批评:不对!不好!至于怎么不对,哪里不好,却不予细说,其实他胸中也没有明确的审美标准。师傅怒喝一声:用心!徒弟一激灵,用心地模仿,美其名曰悟。这样的模仿过程近乎摸索与创造,过后易于产生改良。把师傅的技艺模仿到手,出徒后不断地重复自己,以致纯熟,甚或多少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而有离经叛道的意思,突破自己,某种程度上突破传统,有所创造,那就有望当国宝。艺术品通常由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而工匠分工合作。一个工匠做某个部分或某个程序,自然做得细。技艺还需要执着,几代相传便成为传统。日本企业百分之九十九点七是不可能上市的中小企业。前几年做过调查统计,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有二万一千零六十六家,其中八家是千年老店。传承技艺,守护传统,自不免保守。净琉璃传承的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制作与操纵偶人的技能。相扑算不上体育,艺伎算不上艺术,都不过有娱人之工罢了,这些近乎变态的玩意儿统统被官方当作传统文化,莫非找不出别的来了。

评论家加藤周一说过:“日本的儒家、国学家一般不大关心外在的世界秩序,可是,朱子学在中国是形而上学体系,把整个自然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和伦理都纳入一个体系之中。在日本,简单说来,失落了形而上学。口头上都说上两句,但真正的关心集中在更具体的伦理问题啦医学啦这样的事上。一部分人后来搞经济学等,但对形而上学不那么热心。朱子没说那么简单的事,但大大简单化,那就凑合了。希望能详详细细说得更具体的,就是日本儒家对朱子学的反应,但这种简单化倾向极强。所以,对具体的实用的技术方面有兴趣,对形而上学的宇宙的整个秩序不那么有兴趣。有兴趣的是编历法的实用天文学。航海术也是对根据星座的测量技术等荷兰系统的东西感兴趣。特征很明显。还有消遣。有这样一面,即博物学之类有趣,所以搞。未必实用,但有趣就可以。日本传统算数盛行,也是因其作为消遣的乐趣。希腊人认为宇宙秩序是数学的,那是一种世界观,日本则和世界观毫无关系。”

这些话说到了日本人热衷于手艺的根子。德川幕府掌控三百多诸侯,很担心他们增强了经济力量起兵造反,禁止生产机械化。大概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活动偶人,我们古人要说它奇技淫巧,现在也时见展示偶人写毛笔字,不无江户时代尚且如此,遑论当今之意。明治维新后追求近代化,机械取代人力,手工业生产被否定。大正(1912—1926)末年柳宗悦造了一个词,“民艺”(民间工艺),倡导民艺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用之美”,粗笨的陶器跟清脆的瓷器摆在了一起。但另一方面,烧陶者汲汲以求艺术性,制品变成了普通民众买不起的艺术作品。御用仍然是用。匠人有别于艺术家,他们在生活中用传统的技法、工具与修炼默默地制造实用的东西。他们的制品被批评为没有个性,没有自我主张,等而下之,但其实他们的主张在制品的实用性之中,在结实性之中。

战败后1956年政府提出技术革新,手工业更加式微。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商品社会里匠人难以存活。1970年举办大阪博览会,对近代以来的技术文明进行反思,重新评价并鼓励手工业。1974年施行《关于振兴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法律》,挽颓波于既倒,却也使一些匠人大谈现代美,忽视实用性,每每做艺术家状。幸而勃兴旅游热,游客们总要买一点土特产,尤其工艺品,颇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振兴。孰料西邻也改革开放,中国造便宜得洪水泛滥,曾席卷世界的日货在价格上失败。于是有人主张不要执迷于价格竞争,要转向价值竞争,以“做东西,做出好东西”取胜。电视经常有介绍日本传统工艺及匠人的节目,盛赞匠人技艺之余,总是在叹息那技艺的衰败,手艺人日少,后继无人。有一位世界知名的日本设计家认为,日本的工匠制度及精神远不如意大利。我们也不要太夸日本吧,以免它挡住我们看世界的眼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