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兰察布买卖字号

 f4956 2015-11-14
乌兰察布买卖字号----丰镇县著名老店铺
发布时间:2013-06-13 16:42     作者:文化促进会     浏览次数: 525

       丰镇县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清乾隆年初,丰镇城垣未建前,就有较著名的商号万合隆。万合隆起先在新城湾乡泽落沟和万成沟开设,后迁到老爷庙街。该号先辈是忻县人,名叫谢光祖,财东叫张千臣。万合隆在老爷庙街就设有四处连号网点,即:东柜是主柜,在庙南隔边,西柜在庙对门,是零售门面,南柜在南门街,开的是大粉坊,北柜在庙北的复兴巷,开碾磨坊。万合隆这家商号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日本侵入丰镇后才歇业解散。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丰镇城垣建起后,内陆大批商贾来丰镇城和隆盛庄经商。所有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山西忻州崞县、定襄人,蔚县、阳高、大同人占少数,因此,在忻县至今还有“丰镇是小忻州”,“丰镇是忻州的咽喉”等说法,可见忻县人是丰镇工商业的开拓者。在清朝中期,丰镇县的商号、货栈、手工作坊就逐渐兴起,粮食、牲畜、皮毛、药材、布匹和旅蒙商业贸易也开始发展起来,那时丰镇就成了塞外商业贸易较大的集镇(包括隆盛庄),是物资交易的重地。清末民初,丰镇的手工业也繁荣发达起来,当时丰镇、隆盛庄的皮革、毛绒线衣、口袋等(手工艺产品)都是精工制造,品质优良,各地商贩慕名纷纷来丰镇采购。这时丰镇的商业发展极为繁荣昌盛,尤其是钱、粮、布、当、缸、油、碾、面八大行业更加发达,其次是牲畜、皮毡、绒毛、百货、山货、烟、酒、糖、茶、鲜菜、杂货、生熟肉业、饮食、服务、面食、酿造、国药、运输等近二十个行业以及各类手工艺行业也都迅猛地发展起来。当时各行各业生意兴隆、市场繁荣,大的、较大的商号有如下:
      钱庄业有:永记、汇丰源、信诚义、西盛隆、天丰永、元巨永、天义元、西业隆、义源通、义元亨、茂恒永、义生元、德隆郁、恒丰瑞、得成公、同义昌、源丰永等二十余家。其中著名的商号见(附表1)。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义源通

顺城街

民国十四年开,二十年歇

郜映根

(忻县双堡)

12000

25

200000

股东3、人7700元(以每股计)

汇丰源

顺城街

民国十年开,

二十六年歇

各行积股

10000

20

200000

400

(以每股计)

  

马桥街

民国七年开,

十四年歇

麻全忠

(忻城)

1000

11

50000

股东1、人570元(以每股计)

义元亨

忻州巷

民国初年开,

十七年歇

张贤福

(令归)

1000

10

80000

股东1、人850元(以每股计)

天丰永

顺成街

民国十八年开

丰盛店

3000

30

200000

股东3、人7500元(以每股计)

西业隆

马桥街

清朝末年开,民国二十三年歇

郝树平

(忻县董村)

2000

14

150000

股东2、人5300元(以每股计)

      粮店业有:谦合店、德源店、丰泰店、丰盛店、元兴店、广泰店、永聚店、万义店、德生店、义生店、德元店、丰裕店、同丰店等三十余家;其中著名的商店见(附表2)。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丰盛店

五龙街

清朝末年开,

解放后合营

财东

(榆次)

9000

90

400000

股东3、人153000元(以每股计)

丰泰店

大西街

民国十年开,

解放后合营

财东

(榆次)

4500

50

200000

股东3、人7700元(以每股计)

德源店

马桥街

民国初年开,

二十三年歇

石仰贤

(段庄)

3000

40

160000

股东2、人8400元(以每股计)

万义店

大西街

民国初年开,

解放后合营

胡鑫珠

(丰镇)

3000

50

200000

股东3、人7600元(以每股计)

永聚店

顺城街

民国十八年开

二十二年歇

张云

(游邀)

2500

40

130000

股东2、人5300元(以每股计)

同丰店

顺城街

民国二十年开,

二十年歇

郜和壁

郜玉壁

 

      典当业有:德巨当、明巨当、天盛当、天成当、复兴当、明远昌、万中源、当兴明、万义当、义和当、东福盛当、西福盛当、茂盛当、德裕当、恒盛当、明记当等二十余家。其中著名的商号见(附表3)。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明远昌

五龙

西街

清朝末年开,

一九三七年歇

陈天保

(嘉禾)

4500

30

200000

股东3、人7700元(以每股计)

当兴明

大西街

民国四十年开,

一九三七年歇

明远昌

1000

20

100000

股东2、人6300元(以每股计)

万中源

顺成街

清光绪初年开,

民国十年歇

高长根

(烟村)

1000

10

400000

股东2、人4150元(以每股计)

万义当

马桥街

清光绪初年开,

一九三七年歇

胡光

(阳胡)

1500

15

800000

股东2、人7250元(以每股计)

 

      棉布业有:福义长、广和成、元义长、天德成、公益长、富成昌、兴盛玉、大成德、天义和、德元成、德兴亨、义源兴、广德成、福盛旺、禄顺源、豫顺源、巨义公、元和店、义源永、裕全隆、义顺和、德泰钰、富丰祥、巨义祥、复巨成、权兴玉、德兴厚、轮华昌等四十余家,不少布店也兼营百货、杂货。其中著名商号见(附表4)。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兴盛玉

忻州巷

清朝末年开,

民国15年歇

张银成

(何习头)

800

10

12000

独股

2000

福义长

马桥街

民国二十五年开,二十九年歇

张维世

(紫岩)

300

6

12000

独股

1800

义豪兴

关帝

庙街

民国十年开,

二十一年歇

卢天保

(南胡延)

1000

14

25000

独股

3000

大成义

关帝

庙街

民国六年开,

解放后合营

城北乡

1500

20

30000

500

(以每股计)

广和成

马桥街

民国十六年开,

解放后合营

董福

(泡池)

1500

16

30000

独股

2500

公益长

忻州巷

清朝末年开,民国二十二年歇

王四毛

4200

(银)

30

200000

股东3、人7400元(以每股计)

元复永

平安街

民国十年开,

解放后合营

麻全忠

(忻城)

4500

20

80000

股东2、人7600元(以每股计)

义顺和

忻州巷

清朝末年开,

民国三十年歇

金绍兴

(大同西城)

3000

(银)

20

100000

股东2、人7600元(以每股计)

元义长

五龙街

民国十八年开,

一九四五年歇

尉崇和

(忻城)

4000

40多人

1516

万元

股东3,人7600元(以每股计)

元和店

民国七年开,

解放后合营

元义长

资本

3000

20

100000

股东2、人6300元(以每股计)

义源兴

五龙街

民国十六年开,

解放后合营

麻玉忠

(忻城)

1000

15

30000

股东1、人4300元(以每股计)

 

      杂货店业有:元和店、义和店、广茂店、天和店、大德店、裕全店、义盛店、广兴元、清德店等十余家货店均大宗批发土布、棉花和烟、茶、糖味。其中著名的商店见(附表5)。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广茂店

忻州巷

民国十年开,

二十一年歇

麻全忠

(忻城)

1500

14

20000

股东2、人4300元(以每股计)

天和店

忻州巷

民国初年开,

十四年歇

张荣

(太阳)

2700

12

20000

股东2,人3280元(以每股计)

义和店

东门街

民国初年开,

解放后合营

傅旺

(令旺)

2800

17

50000

股东2,人4500元(以每股计)

 

      缸、油、碾、面业有:三合元、明合源、天合成、义合成、永春发、万春泉、天盛长、崇和德、崇和钰、广和德、德厚荣、世富昌、西茂泉、德兴永、天裕元、德丰裕、晋泉泰、元和永、德隆益、天福泉、泉丰永、德巨胜、润记等九十余家,其中兼榨油的五十五家,兼制烧酒的十八家。此外,乡村还有开碾、磨、缸、油房较大的户数十家,如哈少忽洞的天福泉等。其中著名商号见(附表6)。

 

 

商号名称

地址

开歇业年

财东

资本额

职工数

年营业额

年纯利润

万春泉

东西

大街

民国末年开,

解放后合营

张耀

(芝岩)

3000

30

300000

股东3、人7300元(以每股入)

广和德

东西

大街

民国初年开,

解放后合营

张云

(车张)

3000

30

300000

股东3、人7300元(以每股入)

崇和德

东西

大街

民国初年开,

解放后合营

傅颖

(令归)

3000

30

300000

股东3、人7300元(以每股入)

元和店

大南街

民国十二年开,

解放后合营

麻全忠

(忻城)

1500

15

100000

股东15250元(以每股入)

晋全泰

巨墙路

民国初年开,

解放后合营

赵财主

(上社)

3000

15

120000

股东2、人8280元(以每股入)

 

      烟、茶、糖业有:荣盛公、兴盛丰、德盛公、福茂公、福盛公、巨源丰、增盛源、福盛长、丰胜泉、巨源生、富成祥、万庆厚、元和公、复兴久、义和长、三义泉、广盛泉、天合泉、涌益泉等十余家。著名的烟、茶、糖店当属荣盛公,它是1896年(清光绪元年,由山西原平县商人集资五百吊钱开业的,开始时单一零售,店员20多人,荣盛公经营有方,规模逐年扩大。1921年至1947年极盛。下设三个支店,店员增加到70多人,并开始兼营批发业务,年营业额40多万元银币。
      山货业有:三盛长、敬德昌、信诚德、义聚恒、天德瑞、天德永、荣德祥、义和店等二十余家。其中著名的商号是:义和店,开设地址在顺城街,民国初年开,解放后合营,财东叫高财主,拥有资金1500元,职工人数15人,年营业额20000元。敬德昌,开设地址在城隍庙街,民国初年开,解放后合营,财东叫陈万宝,资本额1500元,职工人数15人,年营业额20000元。
      百货业有:永福斋、万山盛、永山成、有义成、忠义成、新泰合等十余家。建店最早的是“永福斋”,1926年8月8日开业,经理是河北人,叫董兰坡,铺子在平安街,店员3名。主要经营京鞋、京袜,兼营小百货,也称京鞋铺。该点以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著称,逐年有发展,1948年冬,经理换为程宣之,1956年合营。
饮食业:丰镇的饮食业历史悠久,颇有名气,平绥铁路(现京包铁路)通车至丰镇后,饭店分为东路、西路两路风味。
      ①东路:
      民国初年,县城内有东路风味的饭馆十九家,其中有名的有:全顺居、兴隆居、六合居、双盛居、同义兴和玉华春等,东路饭馆经营方式和饭菜风味都依照天津、北京饭馆的做法,货源也大部分取自于天津、北京。顾客主要是来丰镇经商的京、津商人和本地大商巨贾,东路饭馆虽仿制京津分味,但又各具特色。全顺居海味席中的烧海参、玉兰片、炒虾仔,具有味素清香,色泽鲜嫩,价格便宜的特色;兴盛居的红烧鲤鱼、清蒸鸭子具有鲜嫩爽口的特色;六合居的水晶包子,皮蒲而白,馅香味美,被食客誉为“狗不理”包子;双盛居的各种烙饼,火色均匀、入口绵润、别具一格;同义兴的肉丝面,不论拉、挂、切、削均为上乘面食;玉华春(清真)的涮羊肉、芝麻烧饼,具有北京东来顺的味道。东路饭馆在民国初年名气大振,顾客络绎不绝。三十年代后,业务渐衰。
      ②西路
      西路饭馆是本地传统饭馆,顾客以乡下农民、城镇市民和小商贩为主。饭馆遍设城内街巷,民国年间有20余家,较出名的有四义园、福盛园、聚宝园(后更名为景华春),四合园、庆春园、景香春、复春源等,西路饭馆讲究物美价廉,名菜以肉为主,很少海味。四义园的糖火烧、软面糖饼、硬面糖饼、皮蒲馅饼,味纯火色匀;福盛园(清真)的荞面合铬和挂面,配有炖牛肉汤,面白肉烂,碗大汤宽,特别受欢迎,尤其受乡下农民的欢迎。顾客盈门,在张家口至包头一线上也颇有名气。
      聚宝园是饭店中经营方式、饭菜质量、服务态度极为讲究的一家,创于民国初年,是丰镇郝文前辈集资创办,有职工二十余人,座落在洋沟沿街。聚宝园注重经常研究各地顾客的口味和爱好,以顾客的爱好配料做菜,深受称道,营业十分兴旺。后改名为景华春,但仍继承了传统的经营方式,业务量一直居饭馆之首。1956年公私合营后,庆春园和景华春合并组成国营食堂,当时的名厨有康福、王治民等人,这些人技术全面、精湛,很有名气。
      服务业:
      服务业主要有旅店业、理发业、照像业、浴池业等行当。
      ①旅店业。旅店业在民国初年随京、津商人大量涌入而兴起,较出名的有庆昌店、万顺店、万德店、双顺店、旅安店、三和店、万兴店、忠义店、清真栈、四合店等。但数量虽然多,资本却少,规模也小。庆昌店1913年开业,店址在西柳树巷,有店员五人,资本五千多元,为当时丰镇较大的旅店。1949年,全县有旅馆100多家,五十年代中期经公私合营后,全县较大的旅店有一旅社、二旅社、三旅社,还有三家车马店。
      ②理发业。城内理发馆十九家,较出名的有马桥街的瑞记理发馆和平安街的义珍理发馆(后迁到新马路),这两家理发馆均在民国十年间开业。1948年,文明理发馆开业,铺面在平安街,五十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后,组成几个较大的理发馆。
      ③浴池业。1949年前共有澡堂二家,宝善池澡堂,1920年开业,从业人员10人,铺面在文庙前街,兼营理发,规模较大;1956年公私合营,组建成国营浴池。
      ④照相业。照相业兴起较迟,1942年初华丰照相馆开业,铺面在西平安街,四十年代后期,新中国和北大二家照相馆先后开业,铺面在西平安街,公私合营后,国营照相馆座落在新马路。
      毛皮业: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丰镇城垣建起后,内陆大批商贾来丰镇经商,皮毛及皮毛制品交易也日益发展起来。
民国五年(1916年),京绥铁路修至丰镇后,京、津、张等地的皮毛商纷纷涌入丰镇,绥东各地大量的牲畜、皮毛在丰镇、隆盛庄两镇交易,丰镇自然形成一个塞北较大的皮毛集散地。皮毛业在丰镇得到较大发展,仅皮毛作坊就有十几家,城内生产的毛毡“薄而坚,平滑柔软,略无杂色,毛鞋则帮底坚实,无软帮脱底之弊”,此时皮毛业开始走向兴盛时期。
民国八年(1919年),京绥铁路修通后,皮毛交易开始向北转移,但此时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和丰镇商人灵活的购销方式(由坐地收购向外采发展),热情的服务态度,吸引了外地大批商客,使得丰镇皮毛业规模较前并不逊色。
      在丰镇有皮行、毛行之分。皮行又分白皮业、黑皮业、生皮业;毛行则分为毛店、毡坊。
      白皮业以加工羊皮为主,民国年间,白皮业有十几家,其工人四十多名,年制衣、被约1.5万件,袄裤每件售价5至6元,被褥售价2至4元。较有名的毛皮房、陈皮房、同丰泰,其中同丰泰规模较大,铺房设在城隍庙后街。出产的老羊皮除售于本地外,大部分销往张家口市制作军大衣,皮衣销往苏州等地,略经加工后运销国外。
黑皮坊最初有四家,工人15名,收购加工所有本地牛马骡皮,每张价格2元左右。产品有皮绳线、鞍、皮条,年制各种皮件约3千余件。三十年代,有名的黑坊有三得泉、瑞生祥、德和义、仁记、张记、杜记、远记等十几家,其中远记皮坊规模较大,每坊从业人员50至60人。产品除车马所用皮件之外,又增加了皮鞋面皮、皮底皮,产品多售于当地农民和鞋匠。
      生皮业专门从事代购代销业务(也叫提匣买卖),收购各种牲畜皮和兽皮。货源来自当地市场和陶林、凉城、卓资山、隆盛庄等地,其中粗皮(如牛皮、羊皮等)多销往张家口,细皮(如獾皮、黄狼皮、狐皮等)销往北平等地。生皮业规模都不大,三十年代较有名的有和盛德、和顺兴、双和义、双合荣等几家,资本每家1至2千元(银元)。
绒毛业是丰镇商行中的老行业,清未明初,丰镇的绒毛业比较发达。绒毛交易规模在全绥远省居第三位。丰镇的绒毛收购和加工铺多集中在城西的毛店街一带,其街由此得名。后因京绥铁路修通,丰镇绒毛业有所减弱。民国年间,丰镇城内毛店还有5家,西盛、东盛(后改成义元),广和、义和、永茂,尤以西盛毛店规模较大,为合资企业,资本为6000银元,店员30多人。其它各店资本3000至5000银元,店员20至30人,货源多来自当地和后山地区(陶林、卓资山、乌兰花、商都、后旗、凉城等地),采购方式一则坐店接收,一则外出采购。每年冬季天津毛商带定金来丰镇各毛店预定次年春羊毛。天津仁记洋行、平和公洋行还派人常驻丰镇与各毛店开展购销业务。所以,丰镇稍经加工的纯羊毛大量销往天津转手销往国外。秋毛多销往北京地毯总厂和当地毡房,当时毛价每斤二钱八厘至三钱二厘银子(六钱八厘八等于一银元)。年外销春毛20万斤左右。最高年份达30万斤。毛职业在丰镇发展较慢,但传统的织毛口袋,织毛布在绥远地区很有名气,年销毛口袋1500条左右,地毯业在民国初年就在丰镇出现,用机器织毛衣、毛袜、毛呢者,也相继发展起来,其中同心工厂规模较大,三十年代就有小机五座,产品均售于丰镇境内。
      毡坊业均是手工作坊,前店有厂,专门制作出售白毡、黑毡、毡帽、毡鞋、毡袜,兼收售绒毛。民国初年,丰镇毡坊有20多家,从业200余人,毡房规模都不大,每店资本2000元以下,四十年代减为十几家,有名的毡坊有1929年开业的义生永、1948年发展扩大成铺的俊记和王毡房。后来办起的恒记毡房也很有名气,店员都在10至20人之间,其余的毡坊一般都是3至5人合伙经营,忙时雇些临时工。毡房大都集中在大墙后街,产品除本地自用外,大都销往兴和、商都、集宁、卓资山、凉城、陶林、后旗、多伦、蒙古等,绒毡子也销往上海。其中,毛鞋年销2万至3万双,毡帽10万顶左右。
丰镇县是手工业发展较早的地方,除皮毡作坊外,在清未民初年代还有制毯、打毛口袋的手工业户十余家,主要分布在五龙街大墙背后巷,从事这一行业的大部分以浑源人为主,较大的户有杜记、荆记。
      铁业最早有:张忠炉、万诚炉、长盛炉、庆生炉、广元炉等大户十几家。
      木业有:天源森、得胜长、双合成、宋记、翟记、杜记等较大的木铺十三家。
      翻砂业有:广元炉、广明炉、万诚炉等六家。
      凿石业有:如意石铺、三义石铺、天顺石铺、公义石厂等五家。主要分布在石匠巷。
      银炉业有:天合明、天益亨、天元亨等十余家。
      隆盛庄还有旅蒙商业、手工业。旅蒙商大庄子有数十辆牛板车,有的有百辆以上,春天拉上米、面、烟、酒、糖、茶和布匹,到蒙古地带出售,换取当地的牲畜、皮、毛;旅蒙手工业主要是铁、木业手艺人,拉上原料和工具到草地为蒙古族牧民修制用具、家什,换取牲畜、皮毛和土特产品,他们付的辛苦很大,所得利润亦大。隆盛庄跑草地最大的字号有万合成、天合成、谦合成、万顺成等三十余家,带出草地的手艺匠人有二百余人。
      在手工行业中,还有白铁铝锡业、铜业、造纸业、麻绳业、柳编业、制鞋、制帽、成衣和染业等十余个。从事手工业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山西晋北一带,少数是河北和当地人。手工行业的艺人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丰镇、隆盛庄的各种手工制品,质量最佳,如销往绥东各地永和全、造纸房产的丰白纸,柳业和义德产的装油、酒篓、卡、鞋业做出的靴、鞋,铜业打出的火锅、茶壶,都是既美观,又耐用,很有名气。
      丰镇、隆盛庄是牲畜交易集散之地,牲畜行业也是十分兴隆的,大数量的牛马、羊群到达后都可住马店。较大的马店有福兴马店、义和马店、三和义马店、顺义堂马店、六合堂马店等二十家左右。
      丰镇、隆盛庄的药材行业,除门市部销售中草药和丸、散、膏、丹各种成药外,还向各乡村农民大量收购当地出产的草药。当地生长的草药有黄芩、黄芪、柴湖、秦艽、防风、知母、麻黄、益母草、冬花、车前子等三十余种,药铺廉价收上,装包、打捆发往外埠出售,获利甚厚。当时的药材业有中和庆、玉成德、德和公、太和堂、双盛隆、双盛魁等十余家。著名的商号是中和庆药店,开设地址小东门街,清朝末年开业解放后歇业。财东系河北省齐州人,资本额1500元,职工15人,年营业额20000元。
      运输业在1915年以前,主要是牛板车拉运为生,板板车虽说拉的重量不大(每辆拉一千斤左右),行程不快(每日行四十到五十华里),但是拴板车的户数、车数却很多。据说丰镇、隆盛庄依靠拴牛板车维持生活的竞有五、六百户,承揽拉运粮食、货物的车户共有牛板车及大车近万辆之多。
      上述各行各业的各类手工业,大户和较大的商户在清未民初时期丰镇县城己发展到八百余家,隆盛庄亦有四百余家。全县总计:有挂金字牌的较大商号一千四百余家,加上小商小贩、小手工业户的不断发展,丰镇、隆盛庄的街市十分繁华,各行各业的商号密布于街路、巷道。在清朝中期各商户的规模不大,据《丰镇厅志》记载:丰镇商贾“日在市廛亦,但利逐绳头,取给鹅眼微薄贸易而已。所以,俗尚勤俭,有陶唐氏之遗风。”此种商风延续不衰,成为丰镇商业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国四年九月(1915年9月)京绥铁路修到丰镇,并作为临时终点站,由于交通便利,使商业更加发达,丰镇能够与京、津、张家口等地的商人直接发生收购贸易,这里便成了绥东粮油、皮毛、牲畜集散之地,当时人称塞外小旱码头。随着经济发达,丰镇的人口也急剧增长,各行各业又有明显的发展,外埠来丰开设的字号也多了起来,有二、三十家大都设在平安街盛记巷。
      总之,丰镇县旧时的工商业户在民国十年前后是最兴盛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足以反映了当时丰镇县的工商业经济繁荣的景况。可是在1937年9月,日本军队侵占了丰镇县城,日军进来的第一天就枪杀了无故的正当商人——豫顺源大布庄的经理张补元先生。这对买卖人中的财东、富商来说是个极大的恐慌和不安。
      “七·七”事变后,丰、隆两镇的工商业户处于衰退疲惫和消亡的状态,日寇占领丰镇八年期间,对工商业户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压榨和残酷的掠夺,使丰镇的工商业异常萧条。首先是“蒙疆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把钱庄、贷金两业全部挤垮;其次是利用朝鲜人开了两处当铺,把丰隆两镇的十五家当铺尽数破产倒闭;再就是到了1939年日伪当局严格控制市场,实行了经济封锁的政策,在城乡到处设立“经济监理站”,或叫“经济监视所”,对出进的各种物资强制监理,严密封锁。县城的八个城门,仅开四个,有时开二个,每个城门都设有警察分所一个班,配合日本军日夜轮流把守城门,一方面盘查出、入行人,逮捕所谓“嫌疑分子”,更主要的是怕将物资转到八路军手中,更奇怪的是老乡进城买些商品,也往往被抢劫没收,因而许多农民不敢进城买货,致使商号的营业日见萧条。日本统治丰镇后对主要货物实行了专卖,利用“三井洋行”(粮食公司),“盐务局”、“粮食组合”、“土业组合”等专卖机构,大肆统治商户的商品,特别是粮食、皮毛、棉布统治的更严。他们还大量截收手工业生产原料,使传统的手工业陷于破产。不仅如此,并且遍设税卡,征收新税,常有税务人员、便衣、特务、警察等日伪汉奸到各大商号借口检查货物、调查户口、封冻粮食等事,进行敲诈、勒索。这样丰镇的工商业户,工业无原料,商业无货源,严重的是一些大户和较大的商号昼夜恐慌,根本没有继续搞好生意的念头。日本侵占丰镇八年,不少大商号和较大的字号财东逐渐抽取了财股,柜伙渐渐吃空了铺底,有半数商户倒闭歇业,散伙消亡,幸存者也都被日商控制,成为气息奄奄,苟延残喘之户。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在1945年9月第二次解放了丰镇,因而丰、隆两镇的工商业有所恢复。但是到了1946年8月国民党卷土重来又占领了丰镇,压榨商民,并且强行征收各种苟捐杂税,纵容军、警、宪、特和公务人员对工商业户大肆赊欠、敲诈、掠夺,造成了许多商号关门停业和倒闭歇业。许多商号以大化小,市场极度萧条,商业日趋凋零,发展经济更无从谈起。到1948年春天,城内仅有的四家粮店完全停业。丰镇解放前夕,城内的工商业户仅有三百八十六家,隆盛庄只剩一百八十五户,比丰镇工商业鼎盛时期的总户数减少了829户。
      1948年9月23日,丰镇县得到解放,丰镇的商业贸易才逐渐恢复、繁荣起来。到建国初期,各类商号有名称的已发展到400余户。

 

洛维平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