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棱镜】姚刚与国泰君安不得不说的故事

 方珺逸 2015-11-14



导读
棱镜

君安证券数名高管因MBO而被调查后,姚刚临危受命火线驰援君安,被任命为君安证券董事长,主持君安与国泰的合并事宜。这是国内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合并,为他此后仕途增色不少


腾讯财经 邬川 发自北京丨编辑:闫铮

1月13日,中纪委网站宣布,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作为唯一有过券商从业经验的证监会落马高官,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导过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君安与国泰证券的合并。


姚刚在国泰君安任职仅三年有余,一位与姚刚共事过的国泰君安资深员工向腾讯财经《棱镜》表示,姚刚在主导两大券商合并时的表现,为他此后仕途增色不少。


1999年7月,当时国内最大券商—君安证券数名高管因MBO而被调查,其业务与人事也随之发生动荡。


在姚刚赴任君安灭火之前,君安差点完成一场暗渡陈仓的股权转移,或者称为MBO的惊险一跃。


1998年初,彼时君安财务部门发现有10亿元公款不知去向,开始引起监管层注意。据《财经》当时对于君安的报道称,国家审计署对君安的审计19989月间结束,审计结果表明,时君安董事长张国庆调用君安的一笔账外收入,用以在外注册自己控制的公司,并辗转获得君安的大部分股权。


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亿元左右,其中约2.3亿元已在查处前返还公司。张国庆先后动用5.2亿元,使得高管层获得君安约77%的股权。


张国庆等公司高管在处理君安的股权上,展示了不凡的财技。


君安证券在1997年进行增资扩股到7亿,经过高管操作,君安职工持股会变成君安证券的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77%,原大股东合能集团持股仅7。71%,成为第二大股东。君安职工持股会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新长英”和“泰东”,分别为当时君安董事长张国庆和总经理杨骏控制的两个投资公司。


到了1998年,君安在过去一年中其实已成为一家私人控股的证券公司。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高管层的一项主要罪名,便是侵吞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相转入私人名下,张国庆也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东窗事发后,时任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的姚刚受上级调派,火线驰援君安,被任命为君安证券董事长,主持君安与国泰的合并事宜。

1999年8月,国泰与君安证券完成合并,成立国泰君安证券,姚刚被任命为国泰君安首任总裁。


上述资深员工此前向《棱镜》透露,姚刚在撮合君安大股东接受资产打折,以便和国泰合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说服工作。“在与国泰合并时,姚刚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与合作态度。”他认为,这也是姚刚受到证监会高层赏识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大股东追加,以及新股东认缴更多的资本金,是姚刚当时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表示,后来事实证明,国泰君安拿到了当时券商金额最多的资本金。


1999年8月8日,姚刚在国泰君安创立大会上发言称,共有51家新增发起人以现金方式实缴认股款19亿元,国泰、君安原有股东又追加现金投资3.2亿元,加上两公司原有部分净资产以1:1折为新公司股本,新公司总股本达37亿元。一举让国泰君安夺得券商注册资本金榜首地位。“现在来看,一些大券商为何逐渐没落,也和资本金(匮乏)有着很大的关系。”他说道。


2002年,姚刚调回证监会任发行监管部主任。“他在国泰君安的三年,很勤奋,也很在乎个人仪表,也给新公司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他如是评价,1999年,姚刚从君安深圳总部奔赴上海,甫一就职,就把自己的豪车运了过来,同时也把君安的高报酬激励约束机制带到了新公司。


“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国君员工的积极性,虽然资本金雄厚是国君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新的公司治理和激励制度也是核心。“他说。


“姚刚当了国君总裁后,对于业内人来说,他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表现不错。”一位券商业资深从业人士如是向《棱镜》表示,因为姚刚在国君任职时间并不长,在其任上,两家公司并未能真正融合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