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风骤雨——贝多芬的跌宕人生

 禹杰 2015-11-14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经常酗酒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斌,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满4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关在家里,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垮。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并加入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徽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27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母亲因肺病而死,贝多芬自以为也感染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优郁。这一年,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同时,也挥祖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25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1802年的贝多芬已经32岁,失聪让他濒临崩溃,甚至写下了《海利根遗书》。不过,即使再绝望,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听力上的阻碍不能阻挡他努力作曲、继续演奏,并留下了震惊世界的名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屈服!”他写出了情感强烈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暴风雨》、《黎明》、《热情》等作品,抒发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56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1826年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下葬的那天,所有学校停课以示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