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东对话前易迅网创始人邹志俊,京东到家要颠覆传统超市

 东哥解读电商 2020-07-02

【东哥解读电商】这一年有很多生鲜电商创业项目拿到了很多钱,这一年也有太多的生鲜创业项目找到东哥,希望提供业务及融资帮助。无论是电商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或许都认为生鲜或许是零售电商里面最后一块处女地了吧。因为生鲜食品有几个特点,一是民以食为天,市场足够大,2万亿+;二是消费购买频次最高;三是生鲜毛利润率还算可以;四是生鲜电商渗透率还极低1%都不到。五是传统生鲜产业落后,无论是生产还是批发销售环节高度分散,损耗20%以上,有足够的电商优化空间。当然了,做生鲜电商创业也是有一堆的问题,全都是大坑,这个东哥将在后面的对话当中详细一一解读。

东哥每次去上海基本都会找前易迅网创始人,现在是妙生活CEO的邹志俊交流。干货有很多,因为之前处于布局摸索阶段,不让我说,现在可以了。有很多干货,慢慢道来!内容还会包含前几天与京东到家,良品铺子战略市场老大的交流O2O干货。资本寒冬之下,很多烧钱模式生鲜O2O电商纷纷关门大吉,而妙生活是少数不怎么烧钱的,基础运营能力和数据非常扎实的一家!写出来,供各位创业者参考一下彼此的差距!

听过来人经验,少走弯路!信息量很大,建议收藏慢慢看。

妙生活和妙生活创业团队

妙生活是上海本地最大的生鲜电商之一,团队是有十年以上成功操盘电商经验的前易迅网的三位创始人。关键业务数据,门店和前置仓(微仓)一共40家,不到300个SKU,以水果零食为主,提供2公里1小时极速达配送体验服务,差不多一天1万单,月营收千万左右,毛利润率20-35%(与门店位置有关),租金人员及摊销等成本费用率是12%,损耗低于10%,平均每单履单成本5元,上海的东哥粉丝可以下载“妙生活”体验一下产品服务。

邹志俊是前易迅网创始人,之前是在新蛋网,在易迅负责采销运营,做事彪悍。卜广齐在2006年创办易迅网的时候,上海已经就有个强大的新蛋网,还有一个京东率先拿了今日资本的钱。而易迅网到了2011年才拿到了腾讯的战略投资,而之前一直都靠最早50万的启动资金。如果没有强大执行力,扎实的运营功底,早就在竞争中落败。2012年易迅网20亿,2013年100多亿,2014年算是打包卖给了京东,算是退出历史舞台。

东哥最近和前同事聊到腾讯电商的时候,说到腾讯如果坚持做,易迅网还是有机会的。另外如果没有这笔并购,京东现状肯定要艰难得多。一是没有腾讯的流量,显然没有当下的快速增长。二是易迅网死磕价格,京东的毛利润率一定提升没这么容易。并购结束后,易迅网的四位创始人虽然各自都拿了很多钱,但闲不住的又都开始了重新的电商创业之路。大boss卜广齐做了整车电商,另外三位做了生鲜电商。

妙生活的启动是从2013年底开始,那个时候京东和腾讯谈战略投资并购,前易迅网创始人COO的创始人林敏就决定有意做生鲜的创业了,而妙生活的技术老大是前易迅网的创始人CTO陈勇。上月和陆金所管营销的cam聊了很长时间,cam之前是易迅网的高管,提及一开始还是他帮林敏策划,生鲜电商该具体怎么做。一方面三位创始人老有钱了,不需要做PR,另一方面也希望把模式走通,技术及运营的基础打扎实,然后再在全国迅速铺开,所以一直都做的非常低调低调。低调到,至今投资圈也没什么人知道,更不要说生鲜电商创业圈了。

最近热门的几个生鲜电商爱鲜蜂起步于2014年6月,拿了清流资本的钱。还有一家与妙生活模式相近的,1号店前高管出来创业的,差不多去年底才开始做,最后拿了今日资本的钱。邹志俊和东哥说,虽然已经拿了钟鼎资本的钱也不错,但如果徐新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在做,或许投的就是他们妙生活了。

生鲜商超品类,京东超越阿里最后的机会

淘宝天猫做大了服饰品类,颠覆了传统的百货公司,成就了阿里巴巴的今天。而京东虽然意欲颠覆苏美,但家电3C的毛利润率太低,用户的粘度购买频次太低,导致盈利艰难。很多投资人都问到东哥,京东用户的下单频次为什么只有阿里的十分之一。这很大程度原因,是由品类结构决定的的。京东想增加自己的用户购买频次,颠覆淘宝天猫,有且只有一个类目就是生鲜商超品类,超级复购率的品类。

传统生鲜商超B2C玩法的硬伤,履单成本太高,时效要求高

生鲜商超品类B2C玩法有两大硬伤,履单成本太高,而且下降空间非常有限。生鲜商超是最后最大的一个电商机会,很多人都知道,但又超级难做。原因很简单,履单成本太高。100元的客单价,20元以上的每单履单成本,而且下降空间非常有限,毛利润率只有15-20%,怎么算怎么都很难赚钱。

当年于刚和刘俊岭一同创办了1号店,找了一圈投资人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投,这笔账算不通。后来算是被平安集团收购了,然后平安又转手高价卖给了沃尔玛。因为如此重要,2011年天猫超市就上线了,挖了1号店大量的高管。但天猫超市又为什么迟迟不发力,说白了,依然是这笔账算不平。现在被天猫逼得没办法,必须通过做大商超品类守住一二线的用户。

生鲜商超品类的另外的一大硬伤是替代性太多,需要冷链,时效要求高,保证新鲜。生鲜商超便利店遍布小区周边,既然出门就能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网上买。所以有人想到了O2O的方式,把周边超市搬到线上做O2O配送,社区OO1就算是其中的一家。京东到家也算是,但是这种玩法有一些硬伤,所以京东到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很大的变化。

前置仓(微仓)模式,生鲜商超O2O大势所趋

社区001的玩法是有一些硬伤的,当然京东到家在做的时候也都遇到过,之前掌管京东物流和客服的老大王志军接管京东到家业务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只是业绩上提前两个月完成目标。京东到家的转变,很多底层的理念也是从妙生活合作中而来。

传统O2O玩法下是有很多问题的,供应链的挑战,超市的库存和电商平台销售结构不一样,电商平台推的促销品很容易断货缺货,这也是导致目前京东未能在2小时妥投的主要原因。另外生鲜产品非标准化,超市挑挑拣拣的,质量不稳定,也比较难符合用户需求。时间不协同,电商订单相对集中,尤其是有促销的时候,而有订单的时候,超市未必有足够拣货员及时拣货。传统业务的抵触,当大量快递员堵在超市门口催促时间,还是非常影响门店的正常销售,所以传统超市也不是很愿意配合。社区001太小或许不会有过这种感受,快速爆发的京东到家,吃了很多苦头。接下来京东到家会怎么做?

实际上,生鲜商超品类热销的SKU不会超过1000个,就如东哥之前提到的德国零售商阿尔迪,就经营着不超过700个SKU的商品。既然如果从大仓往城市发货时间漫长,成本高,为什么不能在城市里面建专门的前置仓呢?注意是前置仓,不是门店。主要是拣货的功能,而不是售卖的功能。这种微仓的坪效和人效是极高的,邹志俊说他们在上海的前置仓也就四五十坪,两三个人一天四五百单,坪效差不多是传统电商仓的10-20倍。另外这些订单直接配周边,也不需要特殊的包装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也不需要二次分拣,减少了搬运的次数,又减少了成本。所以做前置仓的模式,主要就剩下了最后100米的配送费用。现在京东到家每单补贴5-6元,随着未来订单密度增加,依然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时效和传统的B2C模式比,也就自然而然的大幅提升了!

阿尔迪+配送模式

简而言之,通过前置仓(微仓)的模式能够达到以下的几个目标,一是自己控制货品,货品品质更有保障,不再缺货,供应链更加稳定;二是价格也更有竞争力;三是订单自己生产,时效有保障。登陆京东到家,很多人已经看到在北京,京东到家开了不少鲜+店了。这些鲜+只是前置仓,而妙生活在上海,分两种,一种是纯前置仓,一种是自带销售功能的门店。前置仓可以开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节省成本,而开门店本身是可以盈亏平衡的。邹志俊说如果不摊销总部的技术费用,目前妙生活的自带销售的门店基本是可以实现盈亏平衡的。妙生活开门店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线下流量入口,而且也有口碑品牌的效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