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王有声,王后维翰。被历代诗解者抛弃了的王后大姒。

 城堡游魄 2015-11-14

文王有声,王后维翰。被历代诗解者抛弃了的王后大姒。

 

 

文王有声,王后维翰。被历代诗解者抛弃了的王后大姒。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悠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悠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

 

【注释】声:名声,声望,好名声。遹(yù):作语助,用于语首。骏:大。烝(zhēnɡ):国君。另说为“美”,好。受命:承受天命。武功:赫赫战功。崇:古国名,在今河南嵩县北,为周文王所灭。丰:“酆(fēnɡ)”,即丰京,与镐京同为西周国都,在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原为崇地,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迁此。后来武王虽迁于镐,而丰宫不改,仍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淢(xù):通“洫”,护城濠。棘:通“急”。欲:欲望,个人私欲。追孝:孝顺先祖。王公:王功,即王事。濯:显著,著明。垣(yuán):矮墙,墙。翰:桢干,骨干。丰水:又作“酆水”,源出陕西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西安市西北入渭河。西周丰京即建于此水西岸。东注:向东流去。禹:大禹。辟(bì):国君。镐(hào)京:西周都城,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在沣水东岸。辟(bì)雍:亦作“辟雝(yōnɡ)”、“璧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是行礼乐、兴教化之所。辟雍之名,乃“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考:思虑,研求。卜(bǔ):占卜。宅:开辟为居住之处,定居。龟:龟兆,即龟甲的兆示。正:通“证”,凭证。芑(qǐ):一种野菜,即水芹菜。诒(yí):通“贻”,遗留。燕:安,安定。宴。翼:遮护。

 

《毛传》:‘《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很是牵强。朱熹:‘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简明扼要。百度百科说:‘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有阐述,而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最能道出诗人的良苦用心。他说:“此诗专以迁都定鼎为言。文王之迁丰也,‘匪棘其欲’,盖‘求厥宁’,以‘追来孝’耳;然已兆宅镐之先声。武王之迁镐也,岂徒继伐,盖建辟廱以贻孙谋耳,又无非成作丰之素志。故文、武对举,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实文之事。自有日进于大之势,更有事不容已之机。文、武亦顺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岂有私意于其间哉?《序》云‘继伐’,固非诗人意旨;即《集传》所谓‘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又何待言?盖诗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咏文、武多矣,未有以丰、镐并题者。兹特题之,则必以建置宏谋为缵承大计。说者当从此究心以求两圣心心相印处,乃得此诗要旨。不然,泛言继伐,与诗无涉;即呆说丰、镐,于事又何益耶?”’好似有理。

 

此诗歌普遍被认为是歌颂文王武王的。这不假。但我读后,感觉这里还歌颂着有第三人的功劳,即王后,文王之后,武王之母。可惜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和礼仪里,这位伟大女性的光辉再一次被封建社会的诗解者们抹掉。以至于以后的诗解者们也随之有意无意的忽略这点。我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仔细研读该篇诗歌,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这里有一个为文王建都起着很大作用的王后:

 

前两章是歌颂文王伐崇后定都于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文王有声誉,有着聿俊的声誉。循求其安宁,循观其成就。美哉乎文王!文王受天命,建立此等武功,既伐崇候虎,有建立城邑在丰。美哉乎文王!遹(yù):同‘聿’。康熙字典:‘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詩·大雅》遹求厥寧。《傳》遹與聿同。發語辭。亦與欥通’。陈奂《诗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说文》……引诗‘欥求厥宁’。从欠曰,会意,是发声。当以欥为正字,曰、聿、遹三字皆假借字。” 文王烝哉,欢呼声。相当于后世的‘文王万岁’或俄罗斯人的‘乌拉文王’。

 

三四章,建城的具体操作,是以王后为骨干的,所以这里为王后欢呼。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悠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筑城理河(护城濠),使城邑匹配作国都。不急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追求后人来孝。美哉乎王后。王事公事之盛大显著者,唯有丰邑的城墙。四方同心协力啊,王后维是骨干。美哉乎王后。伊,那。‘遹追来孝。王后烝哉!’王后追求的不就是《下武》中提及的武王对她的孝吗?这里很明确地点明是在赞王后,可是毛传一定要说,《传》:后,君也。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睁着眼说瞎话,非把王后说成是文王?非常不理解。只好用封建的男尊女卑来解释喽。

 

第五六章,皇王赞。皇王是谁?所有诗解都说是武王。可能。也可能是指文武二王。这时九州归周,四方悠同,周王也从诸侯王变成天子王,因此一个新的称呼出现了,也是后面的欢呼声中使用‘皇王’这个从没出现过的新词的根本原因。第五六章,正是强调‘皇王’的出现,一个崭新的政治格局的诞生。让我们读诗: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悠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丰水东流,维是大禹之功绩。四方大同,维是皇王来开辟。美哉乎皇王(好像是在说文王)。建立镐京,辟雍也自西面的丰邑搬到东边的镐京。自南至北,无人敢想不服。美哉乎皇王(好像是在说武王)。

 

第七八章,真正地歌颂乌拉武王了。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考察占卜是武王,将宫殿定居在镐京。维用龟壳正宅基,武王将其完成之(莫非用龟壳正宅基是武王的发明?)。美哉乎武王。丰水有水芹,武王岂能不审查料理?留给子孙们去讨生活,去宴请去翼助后代。美哉乎武王。仕,审查。燕,《传》:安也。实际上这里还是‘宴’好,与‘有芑’相互照应。翼子,汉典:翼助子孙。我意,翅膀下的孩子。

 

我觉得这样解更详细些。对大姒更公正些。其实在诗经里许多地方都提到三后的作用以及文王的王后非常贤惠,这里岂止是贤惠,是贤淑能干,佐王有方。只可惜三后和王后都被解释为王,实在是不公平。唉,历史的传承中有多少真真假假需要我们小心探索,以便追究历史真相!

 

 

文王有声,王后维翰。被历代诗解者抛弃了的王后大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