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老师原创:如何仿写景物(环境)片段

 Amazingworld 2015-11-14

 

曾老师原创:如何仿写景物(环境)片段
景物片段仿写流程 

 

       仿写景物或环境,是目前中考一个常见的题型——小作文。题型一般赋分7分。很多同学经常得5分,有的甚至只能得到一两分,大家都非常头疼,不知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这一讲,我们专门学习景物(环境)片段的仿写。

       一. 景物片段仿写的内涵

       所谓仿写,最根本的要求是——照葫芦画瓢,写出来的景物,要与原文的景物描写的“形”与“神”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写出来的景物文笔优美,却不得分,绝大多数是违背了“仿写”这一基本法则,变成了自己的“独创”。

       二.景物仿写的必须遵守的法则   

       (一)与原文,表达相同的思想感情,或者同类的思想感情。原文写景,目的是渲染悲凉的气氛,仿写出来的景物,也必须渲染悲凉的气氛。原文写景,目的是表达压抑痛苦之情,仿文写景,可以表达失落思念之情——二者表达的具体情感不一致,但都属于借景抒情,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情感。那么,我们仿写的景物,到底表达与原文相同的思想感情,还是同类的思想感情呢?,这取决于命题的要求。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触景生情——见到某种具体的景象,也生出同样的情感来,请仿写一例。(必须表达相同的思想感情)再如:触景生情,是人的一种天性。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仿写一例,写出触动你的景,生出何种情。(仿写出来的景物,表达的是某种情感即可,不必和原文相同。)

      (二)与原文,采用相同的写作方法。1.原文借景抒情,仿文必须借景抒情;2.原文借物喻人,仿文必须借物喻人;3.原文借物咏怀,仿文必须借物咏怀;4.原文托物言志,仿文必须托物言志;5.原文渲染气氛,仿文必须渲染气氛;6.原文为下文做铺垫,仿文必须为下文做铺垫;7.原文运用侧面烘托,仿文必须运用侧面烘托;8.原文暗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方向,仿文必须暗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方向;9.原文借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结果、背景、环境,仿文也必须与之保持高度一致。

      (三)与原文,保持结构相同。段落结构有四种:一是并列式结构;二是总分式结构,三是分总式结构,四是总分总式结构。仿写出来的段落结构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同时,这样的段落重点在写景,写景部分的结构,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夏季的周庄,时不时就会飘下一阵小雨。这里的雨,好似一个调皮而好奇的小女孩,走过芬芳的花园,驻足几分钟,穿过呢喃的水巷,顾盼一小会儿,扯着婆娑的烟柳,咯咯笑两声......雨一过,便云远,天青,阳艳。若是你看见雨中奔跑的人,那必是不解风情的远方游客了。雨中,总有一把把碎花小伞,时而绽放,时而收起,为烟雨朦胧中的周庄,平添一份朴质、温暖、亲切的诗意,不经意间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寂寥雨巷的丁香姑娘。如歌如画的雨意周庄,你的旖旎韵致,怎能不让我魂牵梦系,荡气回肠呢?

    这一段,总体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整个段落由两部分组成,是典型的分总结构。而前面的写景部分,先写雨,接着写雨中人,最后写雨中物——伞,是典型的并列结构。仿写出来的段落,总体上必须先写景,后抒情,构成分总结构,写景部分必须是并列结构。

    (四)与原文,保持写作顺序一致。写作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大类,每一类又可分为较小的顺序。时间顺序分为: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从现在到过去。空间顺序分为:从甲地到乙地、从甲方位到乙方位、由近到远、由远及近等等。逻辑顺序又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具体到概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实到虚等等。仿写出来的景物段落,总体顺序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具体顺序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这一段先写桃花杏花梨花——树话,接着写花下的蜜蜂蝴蝶,最后写地面上的野花,从上到中到下,显然是空间顺序。我们仿写出来的景物也要使用空间顺序,也要采用由上而下的具体顺序。

    (五)与原文,详略比例保持一致。原文详写的内容,我们也详写,原文略写的内容,我们也略写。原文300字,命题要求我们写120字,仿写文和原文文字不相同,但详略比例必须保持一致。

    (六)与原文,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我们仿写的段落,99%的语言都是生动形象细腻的语言,因此我们也要保持文采飞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修辞方法、联想想象、形容词和感情色彩的使用上,原文怎么用的,我们就怎么用。决不能人家阳春白雪,我们下里巴人;人家豪迈奔放,我们凄婉哀怨。 

        三.仿写景物片段的十种常见类型 

       (一)借景抒情:借助笔下之景,表达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绪、情感。(有两种形式)

       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只写景,将要抒发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借春花美景,抒发作者喜爱之情。  

    再如:夏季的周庄,时不时就会飘下一阵小雨。这里的雨,好似一个调皮而好奇的小女孩,走过芬芳的花园,驻足几分钟,穿过呢喃的水巷,顾盼一小会儿,扯着婆娑的烟柳,咯咯笑两声......雨一过,便云远,天青,阳艳。若是你看见雨中奔跑的人,那必是不解风情的远方游客了。雨中,总有一把把碎花小伞,时而绽放,时而收起,为烟雨朦胧中的周庄,平添一份朴质、温暖、亲切的诗意,不经意间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寂寥雨巷的丁香姑娘。如歌如画的雨意周庄,你的旖旎韵致,怎能不让我魂牵梦系,荡气回肠呢?

    写景之后,将要抒发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二)借物喻人:借助笔下景物,以景物的突出特征、特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生动塑造人物形象。(两种形式)

    例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借力争上游、枝叶团结的白杨之景,暗喻接力抗争、万众一心的北方抗日军民。只写景物——所喻之人不出现。

    再如:春天来了,门前的老槐树虽然早已虬枝嶙峋,但它依旧竭尽全力舒枝散叶。绿油油的叶子,层层叠叠,参差错落,为这寻常小院,送来一片清凉的绿荫。细碎的阳光,将斑驳的树影,在水泥地上写意得摇曳多姿,如诗如画。一串串的槐花,像和田白玉精雕细琢出来的艺术品,珠圆玉润,冰清玉洁,掩映在彩云一样的绿叶中。每逢这个时节,奶奶便颠着一双小脚,颤巍巍的爬上梯子,转眼间,便将这清新的花朵、悠远的花香连同满院的春景,做成香甜的槐花糕。

    借无私奉献的老槐树,象征无私奉献的奶奶,借物喻人。既写景,又写人。

    (三)借物咏怀:借助对笔下事物的描绘,大多独物成景,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感悟和认识。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先借物写景(一二句);然后采用议论(三四句),直接阐述自己的独特认识或感悟。

       (四)托物言志:借助对笔下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追求。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刻画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具体的追求不直接写出来,而是靠事物的特点来表现。第二种是先刻画事物,后非常具体的将自己的志向或人生追求揭示出来。

       例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超《观沧海)

    借助沧海滋养人间万物,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表达自己胸怀天下,一统神州的宏伟志向——具体志向绝不说出来。

       再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前面写景,后面写作者要表达的志向或追求。作者于谦借助笔下石灰千锤百炼的景象,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志向或人生追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渲染气氛:借助笔下景物,渲染某种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乌云,从未这样厚过,厚得密不透风。天空,从未这样暗过,暗得伸手不见五指。夜晚,从未这样静过,静得让人艰于呼吸视听。这一刻,似乎一切都陷入了静止,一切都变得麻木。突然,一道扯天彻地的蓝光,一声震慑魂魄的惊雷,划过海城的夜空,灾难,在人们酣梦中,淬不及防的降临!

       借助景物描写,渲染恐怖、诡异的气氛。

      (六)侧面烘托:借助景物描写,采用正衬或反衬写法,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精神品质。

       例如:晦暗的天空,在心底肆意涂抹着冷色,深秋的凄风苦雨,搅在一起,刺激着人的神经,拉紧了周身的肌肉。一条泥泞的小路,蜿蜒着消失在远处杂草荆棘丛生,砾石遍布的荒山里。

       雷锋,将手中的伞递给这个两眼茫然不知所措的母亲,然后抱起孩子,裹紧雨衣,毅然走进迷蒙的风雨.....

       借助凄冷的恶劣环境,突出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七)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以景物描写,为下文的某个情节的发生准备好必要条件。

       例如:下午,天好像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变了脸:短短几分钟之内,浅灰色的乌云便弥漫了整个天空。暴怒的北风,拉着长哨,撕扯着僵硬的树枝,撞击着麻木的牌匾,仿佛要把阻挡它的一切摧毁,粉碎。高粱米大小的雪粒,接着风威,烟一样地席卷而来。

       ......

       ......

       李娟,急匆匆地跟领导告了假,驾车直奔商店,她要赶在放学之前,将棉袄送给儿子。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下文李娟去商场买棉袄、给儿子送棉袄做铺垫的。

       (八)暗示情节发展方向或人物命运:以景物的变化暗示故事情节将向那个方向发展,人物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例如:东方,渐渐明晰的鱼肚白,透过无边的黑暗,一点点变亮,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正悄悄地越过远方深黛色的山脊,照过来。

      这段景物描写,暗示着事件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人物的命运也将从失败痛苦挫折的低谷走向一帆风顺。

       (九)映射社会:刻画景物,突出景物的某些特点,来映射当时的社会具有和景物相同的特点。

      例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

      这是《狂人日子》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作者借环境的黑暗、阴森、恐怖,来映射社会的黑暗、阴森、恐怖。

      (十)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刻画某种景物,突出景物的某个特点,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环境等。      

       例如: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

       这是朱自清的散文《散步》中的一个片段,作者借助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又现的景象,交代一家人外出散步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环境。

      【注意事项】 以上十种类型,种类不同,写法不同。仿写之前一定要弄懂,所仿景物,属于哪种类型,如果类型弄错了,写得再好,也不会得分。

      四.不同类型的景物仿写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阅读原文,确定仿写类型,明确作者借助景物要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原文的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

       第三步:阅读原文,确定原文的总体写作顺序以及不同部分采用的具体写作顺序。

       第四步:阅读原文,确定原文的详略布局。

       第五步:阅读原文,确定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或特点。

       第六步:确定自己仿写的内容,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典型素材,按照原文的类型、结构、顺序、详略和语言风格将仿写文章写出来。

       第七步:增减内容,润色语言,保证字数符合命题要求。然后抄写到试卷上。      

       五.仿写景物具体范例演示

 

听潮

作者:鲁彦

      1.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2.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                 

       3.我们就在一个比较幽静的寺院里选了一间房——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早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4.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5.“现在这海就完全属于我们的了!”当天晚上,我们靠着露台的栏杆,赏鉴海景的时候,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6.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7.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8.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9. 海睡熟了。                                                                                                                                         

       10.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11.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12.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13.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14.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15.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16.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17.“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18.“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19.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                                                                                                                                                    

       20. 然而她怀疑我的话,她总觉得那是使她恐惧的。但为了我,她仍愿意陪着我住在这个危楼。                

       21.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内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命题】 大海的美,深深地震撼了作者鲁彦,你一定也被很多壮观的景象震撼过,请模仿鲁彦的作品第12段,写一段景物,将这种震撼表现出来。

       原文分析:

       1.仿写类型:借景抒情,借涨潮时的海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作者的震撼、喜悦之情。

       2.原文结构:并列结构——先写大海,后写岩石。

       3.原文写作顺序:空间顺序,先远后近——先写远处的海,后写脚下的岩石。

       4.原文详略布局:正面详写(写大海),侧面略写(写岩石)。

       5.原文语言风格:借助联想和想象,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和形容词,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6.可选取的写作内容——异常大雨刚刚降临的景象、一场风暴刚刚生成的壮观场面、第一场大雪开始降临的场面、第一声春雷响起的场面、浓雾滚滚袭来的场面等等。具体选材,要站在审美的角度,极力突出这场景的壮美。然后按照相同的类型、相同的主题思想、相同的结构、相同的顺序,相同的语言风格,将仿写文章写出来。

      以一场大雨铺面而来的景象为例:  铅色的乌云刚刚淹没天空,挑衅的惊雷和闪电便激怒了雨神,它猛地扯开漫天的雨幕,从远山勾勒出的地平线密不透风的包抄过来,一时间雷声、风声、雨声隆隆作响,像是谁催动着千军万马在掠地攻城,倾盆大雨随之而来,天地之间变成了一个大瀑布。接着,我们面前的马路,就成了一条条水位陡涨小溪,哗哗作响,越涨越高!(146字)

       7.根据文字要求——120字,润色缩减文字。

       云刚刚淹没天空,挑衅的惊雷便激怒了雨神,它猛地扯开漫天的雨幕,从远处密不透风的包抄过来,一时间雷声雨声隆隆作响,像是千军万马在掠地攻城,倾盆大雨紧随其后,宛若一个辽阔无边的大瀑布。接着,我们面前的马路,就成了一条条小溪,哗哗作响,越涨越高!(119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