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课改,应该从研究儿童开始

 凡人sypls 2015-11-14

对于教育而言,新时代、新课程、新技术、新课堂都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就是育人模式。所有的改革都应该为育人模式服务,各种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最终都是为了人、为了育人。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教育性。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大转型,从过去的知识教育、知识传授,从过去的分数、升学率,转变为育人、立人。中国文化特色下的教育模式,就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

课堂教学应该充满道德的意义。道德关乎智慧,智慧教育、智慧教师、智慧学生都是与道德紧密相关的。道德还与法制有关系,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因此,只有关注立德树人,才能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有方向、有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有两条线,一条是自上而下,一条是自下而上。我们要将两条线结合起来,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基层探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条线反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就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研究者。教师的创造性要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教师应该成为课改深化阶段的主人。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同时,也应该让教师站在课程正中央。

为什么教师要研究课改呢?如果教师不在课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就会成为执行任务的角色,而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群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范式,教育既要学会改变,也要学会坚守。

在课改过程中,儿童始终是主体,教育者要坚守儿童的立场。当今的儿童与过去的儿童不同,因此,当今的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核心应该是儿童。教师不能只研究教学,也不能只研究技术,而应该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怎样学习。

许多教师只是儿童“熟悉的陌生者”——看起来对儿童很熟悉,其实很陌生;有时候很熟悉,但有时候很陌生;对有的儿童很熟悉,对有的儿童很陌生;以熟悉遮盖陌生,误以为陌生是熟悉。

如果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儿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无法体现“教学即儿童研究”的理念。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如果不触及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的问题,不触及如何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儿童身上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很难获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