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越陈氏族谱_家族来源

 抗日70 2015-11-14

一、本宗族谱源流考
始迁湖广祖金峰公源流传赞(录三修族谱)
公讳伯万,行顶一,字金峰,号鹅塘,吉州泰和人也,其先出自有虞氏。夏之中叶,虞思妻少康以二姚盖在夏,犹为姚姓商之始。王存舜之后,於遂当周之盛德,虞阏父为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庸以元女大姬配其子胡公满,而封诸陈、赐姓曰妫(见孔颖达疏),其后以国为氏。惠王五年己酉(公元前672)敬仲(完列国表胡公生申公犀侯、犀侯生孝公突、突生慎公圉戎、圉戎生幽公宁、宁生厘公孝、孝生武公灵、灵生夷公说与平公燮、燮生文公圉、圉生桓公鲍五父佗厉公跃、跃生完是敬仲,为胡公十一代孙)以韶乐适齐桓公,使为工正,以君成礼君子以为仁。文子(须无老谱完生穉孟夷、夷生湑孟庄、庄生须无)去难至於他邦,孔圣以为清,景公即政二年(公元前543年)然后归齐,故史称自晏子以下,能卓然自守不污,於其间者惟文子为贤。生恒子(无字)始大於齐,其后成子得政,有陈之裔孙曰钊,於敬王四十二年癸亥(公元前478)徙阳武户牖乡,传九代而生孺子平(老谱钊生连与璵、连为齐上卿、璵为齐都邑大夫,连生履、字秉政,履生辉与周昌、辉为齐司徒,周昌生桐、字邦材,桐生仲丕,仲丕生从善、为秦上大夫,生德绍、字子
芳;又生元绍、字子亨,德绍生述,述生伯与平,是孺子、为钊十代孙)少好读书,与兄伯居,伯常耕纵平,使游学张负,见而奇之,以女孙妻之,尝因社里宰肉,有均平天下之志,后佐汉高定天下,凡六出奇计,初封户牖侯,更封曲逆侯,惠帝六年(公元前185年)为左丞相,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兼右丞相,二年癸未(查年表应为癸亥,公元前178年)冬十月薨,谥献公,赐邑三千户,加赐黄金二千斤,事具列传,葬西安府户县(见西安志)。子原仁(买)袭封共侯,生恢(子远)、慎(子逸),子远袭封简侯;子逸从卫青北征有功,拜标骑将军。右北平简侯生河,河之子掌、卫青之婿也(见卫青列传)。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为七言乃得上坐,詹事陈掌,第二十韵云:椒房率更领其材,标骑生澄官车骑,将军生与京,宣帝朝拜员外郎,生考。元帝朝(公元前48年)石显倡议先朝臣子功罪以考,为与京子收捕之,遂徙山阳瑕邱。生汤(子公)博达善属文,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高平侯张勃高其能举茂材,后复以荐为郎,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奇功既领外国,斩郅支单于,归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后卒於长安。平帝(公元1年)时追谥曰破胡壮侯,封子冯为破胡侯,熏为讨狄侯。曾孙珍(老谱破胡生成、成生会可、会可生珍)官司棣校尉,生嗣徙汝南邵陵。生翔(子鳞)少知名善交结,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奏梁冀恃贵不敬,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征拜议郎,迁扬州刺史,举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秽并征诣迁尉,由此威名大震,又征拜议郎补御史中丞,后卒於家(老谱生寔)。寔字仲弓,居颖川许州,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四为郡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再除太邱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时县中大旱,夜甘露盈尺,是年大有民歌:甘露陈公在乡闾平心率物尝与二子及孙等,荀诣淑家太史奏:是夜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会。累见征,命闭门悬车,栖迟养年,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辛酉(查年表应为丁卯),寿八十有四卒於家。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麻蓑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有六子:曰纪、曰洽、曰谌、曰夔、曰休、曰光,纪、谌最著。纪子长文、谌子孝先各论父功德太邱。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纪字元方,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四府并命无所出就,著党禁解,数万言遭父忧积毁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励风俗。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以太尉让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卒(见后汉鸿胪陈君碑)。弟谌字季方(老谱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与兄齐德同行。鸿胪子群为魏司空时,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时靡不荣之。群字长文,为儿时祖仲弓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为司空西曹掾,属尝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皆为名臣,世以为知人,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御史中丞,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曹丕深敬器焉。待以交礼,尝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位,封昌武亭侯,建议制九品官人之法,迁尚书仆射,进爵颍乡侯,帝征吴使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尚书,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公元227—237年)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薨,谥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功德,分户邑、封一子列侯。泰字元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公元240—249年)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北军中郎中将,怀柔甚有威惠。嘉平初(公元249年)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又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将事,退姜维狄道之围,司马文王语荀顗曰:元伯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必能办贼都督大将军不当尔耶?征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又出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以下受泰节度,军还转为左仆射,司马文王、武王及沛国南陔皆与亲友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公元260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事具本传递。传至南瑛,字自成,(老谱泰生晌与堪;晌字添中,任颍川太守,生匮,字子竭;竭生远;远生广,隐居弗仕;生南瑛)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以进士官副使宦游江西,卜居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峰庙圳上,生子汉立、汉恭、汉英、汉霄、汉雄。或徙南阳(老谱汉恭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或居永新(汉英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或以任故(汉霄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或家阆中(汉雄因宦游四川,遂家阆中);惟铁大郎汉立,字候伯,以举人任太守,升评事,晚受仙术,居圳上故址,世号淑林陈家,旧有遗像,内载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故今多刻像奉祀之。生瑕琳,字安历,黄甲及第,隐居未仕;生惟,官光禄大夫,谕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只、香花树二十八只、义塘六百六十口、水田三千七百七十亩、守墓奴佃庄男妇七十余人,上下左右四维俱系守墓余地);生永兴,任徐州太守,殁葬云雾山;生文琥,封镇国将军,殁葬徐州高里乡垅坪,妻徐氏葬徐州大宁山。镇国之弟文琦,恩淮安判官,任故,葬云雾山笑添狮形。镇国生祓,公之高祖也,登进士,官副使,葬宁化县历安山。生政寿,公之曾祖也,葬徐州吉仙乡。生益,公之祖也,任淮安太守,殁葬徐州吉仙乡四十七都添湖泽。生文,公之父也,为内帘御史,葬扬州府云亨乡十一都金黄峰顶,其山祖坟内有镇国大夫陈隆之墓,具载江西老谱。御史生子四:伯万、伯千、伯贯、伯纪,千、贯徙外,纪世居吉州,公荫武军都督,配赵生三子:长曰元和、次曰亨和、三曰利和,於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奉旨开垦,年已七十矣。斯时元和之子翔已仕山东博州,公偕赵妣与三子及孙羯、羝并曾孙诩,带董术人保仔及臧获辈,由沔阳经潭州(今长沙府)、龙城(今湘乡县)、至邵州(今宝庆府)、高平(今新化县)至横杨山大阳三都鹅塘,爱其土物,有安焉之志,遂家焉。而以鹅塘为号,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殁,(公元947年,老谱载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葬鹅塘金台山,夫妇合冢。元和子孙袭居新化;亨和子徙沔阳;利和殁於新化,葬禾仓岭,与妻林氏合冢;其子转移今湘乡南门,相土直业,皆公所阅历,而贻孙子。云颜氏家庙序曰:无而称之是诬也,有而不述岂仁乎?在我后之人,虽户散丁繁,分支不一,而寻源溯委,一本可稽,粤自受氏以来,胡公二十一代孙钊,钊十代孙孺子,孺子十四代孙仲弓,仲弓九代孙为自成,自成十一代孙为金峰公,公能述尊前人,不敢失坠,老而跋涉,备历艰辛,既作室家勤敷葘,闲心静居,栖迟养年,开我后嗣礼所宜尊荷先泽之贻者,敢勿扬祖德之美乎?爰为之赞曰:
伊惟吾宗,肇自胡公,为周陶正,陈国是封,胙土命氏,姓之所从;
迁於户牖,孺子建功,颍川望重,世称仲弓,一门竞爽,后进慕风;
自成副使,宦游西江,淑林衍派,至於金峰,平心率物,克绍先踪;
抱器幽潜,勤约持躬,择里而处,高平之中,既多寿考,衡门令终;
贻於孙子,孝友是崇,流长源远,敬止必恭,祀事不朽,余庆益隆。
二、本族谱所记载的伯万祖世系
43
字仲弓,三修谱载:仲弓为孺子十四代孙;
44
字元方,尚书令,公元199年六月卒,生一子〈群〉


字季方,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
45
字长文,为纪之子;丞相,封颍阴侯,公元236年薨,谥靖候,配荀氏,生子〈泰、漾〉
46
字元伯,名俊,为群之子;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公元260年薨,谥靖候,生子〈晌、堪〉
47
字添中,颍川太守
48
字子竭,为晌之子
49

50
广
51
南瑛字自成,三修谱载:自成为仲弓九代孙;
52
汉立为南瑛长子,字候伯,唐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举人,任太守,升评事,居江西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色峰庙圳上,世号淑林陈家
汉恭为南瑛次子,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
汉英为南瑛三子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
汉霄为南瑛四子,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
汉雄为南瑛五子,因宦游四川,遂

伯万之父文公。唐武宗时为拾遗。宣宗时为侍御史。与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交厚。懿宗失政。李国昌失权。僖宗时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反。陈文为监军御敌。派子伯万。伯千持书招安未果。李克用称晋王。伯万。伯千遂随其军。后黄巢起。朝廷以陈文言招安李克用。败黄巢。遂升陈文为太尉。镇北将军。伯万为行营都指挥使。伯千为军中教练使。后李克用之子李存瑁代梁立后唐。患南蛮。伯万以柒拾高龄奉旨由吴入楚。平蛮编民。先占 阳。以子亨和及孙 守之。后占潭州。以子利和及孙朔守之。长子元和及孙羝等守上梅壹带。伯万死后继其封。守其地。元和之子翔。先为博州刺史。后随王建入蜀。因谏阻王建称蜀王不从。弃官归里。卜居阆中新井。翔子诩。自幼由外家养大。长成后随祖父及曾祖出征并死葬奉安。然后携家入川侍奉父母。宋时以孙贵封。齐国公。诩子昭文。终身未仕。并阻其子省华应蜀。晋之试。宋时以孙贵封。楚国公。昭文子省华。宋太祖灭蜀后入仕。后以子贵封。秦国公。省华之子尧叟。尧佐。尧咨。称。壹门参相。尧叟长子师古。尧佐长子述古。尧咨长子敏古。师古。述古因。青苗法。与王安石等相左。兄弟遂相约弃官归里。师古长子永宗。字知言。述古长子康宗。敏古长子齐宗。参宗在父。祖故后。奉祖命归新化鹅塘省万祖墓。见其地而喜之。遂举家回迁祖居之地鹅塘。后鸿发伍拾柒户。至今嗣孙过百万。遍布华夏大地。诚为盛事。据河南新郑陈氏五修家谱序记载:在新郑这支伯万公后裔源自胡公------齐王建------------叔澄,其世系如下:

1
世叔澄,叔澄公生二子:砚、楚。
2
世砚,砚公生二子:天相、天章。
3
世天章,天章公生福。
4
世福,福公生江。
5
世江,江公生访。
6
世访,访公生谓。
7
世谓,谓公生祥赐。
8
世祥赐,祥赐公生渊伊。
9
世渊伊渊伊公生文。
10
世文,文公生四子:伯万、伯千、伯贯、伯纪。
11
世伯万,伯万公生三子:元和、亨和、利和。
12
世元和,元和公生三子:翔、羯、羝。
13
世翔,翔公生诩。
14
世诩,诩公生二子:昭文、玿文。
15
世昭文,昭文公生省华。
16
世省华,省华公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
17
世尧佐,尧佐公生学古等十子。
18
世学古,学古公生知节等七子。
19
世知节;
20
世询;
21
世广义,广义公生三子:清文、玉文、玉得。
22
世清文;
23
世宝山;宝山公生二子:有、维新。
24
世有;
25
世丙申;
26
世文山;
27
世观德;
28
世所好;
29
世世俊;
30
世敬亭;敬亭公生三子:忠良、忠心、忠信。
31
世忠心;
32
世珍;
33
世开运;
34
世茂;
35
世景芳;
36
世万玉;万玉生七子:文学、文理、文修、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37
世老五,老五生三子:同秀、水秀、群秀。
38
世水秀,水秀生二子:正法、文江。
39
世正法,正法生国强。
39
世文江,文江生石磊(河南新郑支系)
40
世国强,国强生海鹏。
···

(
叔达公后裔)重德房用宾公第22世嗣孙陈有钢2006.8.8

一、各地族谱对始迁祖伯万公的记述及湖南各地伯万系陈氏(部分)
1
、新化鹅塘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大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后元和留居新化,亨和迁沔阳,利和迁湘乡。元和子翔公迁四川阆中,至九世永宗、康宗同归鹅塘,齐宗归泰和。明弘治6年(1493)新化陈氏始修族谱,万历16年(1588)二修,崇祯15年(1642)三修时,合元和公派下五十七户、亨和公派下一户、利和公派下九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又知则公派下三户,共七十三户。清康熙3年(1664)四修,雍正元年(1723)五修,乾隆49年(1784)六修,道光20年(1840)七修,同治12年(1873)八修,1935年九修,1996年十修时,合元和公派下189户,亨和公派下1户,利和公派下13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合计203户。老派:伯传和翔诩,昭省尧古宗,祖奉文君仲,监六昌先通,英才景文智,广材元学兴,立有虞明之。清乾隆49年(1784)合族派语:(自三十五派始)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后,继因衍绪长,量才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余庆原星聚,支延万祀昌。
2
、新化陈家坪锦屏陈氏伯万公之长孙翔初任山东博州知州,继入蜀,任新井县令,后弃官居阆州西水,遂为西水陈氏。传八世至汝嘉公,字居美,于宋景炎间宦邵州。后因元兵阻断归程而隐居于梅山(今城关镇陈家坪)。后人散居于桃林、白土溪、黄壁冲、横阳山等地。宋祥兴元年(1278)始修族谱,明正德元年(1506)二修,万历28年(1600)三修,清雍正元年(1723)四修,乾隆49年(1784)五修,道光6年(1826)六修,同治12年(1873)七修,1920年八修,1995年九修。派语:寿祖孙应思,永伯文大元,世孟仲长宗,嗣申英玉立,克敏可效
,诗礼传家训,忠良启后贤,功崇能继志,德厚定光前

3、长沙大西门陈氏水始祖伯万公,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官都督,递二十世德源公,徙长沙大西门。
4
、湘乡石狮江陈氏迁湘始祖伯万公,三传至朔,由新化分居湘乡,为迁湘乡始祖,至十八世文质公,字彬卿,号华叔,谱尊为一世祖,生八子:镕、铎、镔、铭、钊、鉴、錿、钺。錿、钺两房居石狮江。錿公下传八派祖玉先,字荣生,徙居石狮冲等处,派衍梅、相、权、榜四房,该支五世嘉谟,明嘉靖举人,官宁州知州。清雍正12年(1734)建宗祠于石狮江,嘉庆12年(1807)建彬卿公祠于湖天塘。钺公房谱始修于道光4年(1824),光绪4年(1878)续修,1926年三修。编班:(自九世始)树本在德作,义门敦孝友,星里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昌。


5
、湘乡船下桥陈氏该族自后唐同光2年(924)都督伯万公来楚,寓迹长沙、宝庆两郡之间,支分湘乡、益阳、湘潭、新化四邑。至明初彬卿公,四子铭,字志玹,居鹤里。支谱始修于清雍正9年(1731),道光7年(1827)续修。

6、湘乡测水陈氏始祖伯万公。至明永乐4年(1406)二十九世孙彦德公由溆浦徙居武冈陈码头,递至子桂公生有四子:汝受、汝聪、汝明、汝远,遂分为四大房,此四房后裔自武冈续迁湘邑测水等处,称测水陈氏,尊彦德公为测水陈氏一派祖。清道光4年(1824)建宗祠于测水。该族名人陈介,民国间驻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大使。
6
、湘乡竹园花屋场陈氏始祖伯万公,其长子元和之三子翔世居鹅塘;次子亨和之三子羖返居沔阳;三子利和没于新邑,其子朔带眷属转徙湘乡南门,十余传至元鼐公于元武宗年间由县城新阳里石狮江徙居竹园花屋场。以元鼐公为迁湘一世祖。伯万公祠在新化,元鼐公祠在湘乡十九都白杨区竹园,建于清嘉庆20年(1817)。清同治4年(1865)始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32年三修。班序:元志仲思宗,允世定兴崇,万朝祖国贵,福禄得亨通,义里星长聚,虞适道执中,诗书新教泽,忠孝古家风。
7
、湘乡黄塘陈氏始祖伯万公,长子元和世居新化。至十九派复九公,明宣德初年由新化鹅塘迁居湘乡荆溪黄塘。族谱始修于清乾隆13年(1748),道光14年(1834)续修。乾隆41年(1776)创建宗祠。班行:伯万再兴,漍玉淙定,廷举惟光,士习其永,卜代年嘉,克康祖命,世守大方,时逢亨运

8、邵阳老鸭田陈氏始祖伯万公,自吉州泰和县徙邵州黄杨山,传八世分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五房。庆宗仍回吉州,广宗徙四川阆中,永、康、齐三公之胄繁衍邵、新、湘、益,新化尤盛。齐宗之后权甫(伯万之二十四世孙),元至正徙邵阳老鸭田。权甫十三世孙昌令再迁二都月山下。
8
、邵阳车塘铺陈氏始祖伯万公,居新化。二十世英琏,自新化黄杨山徙邵阳西路车塘铺。
9
、邵阳墨溪陈氏始祖伯万公,传二十一世至一兴公,明时徙居邵阳三溪五都田心肺子江,继徙墨溪,衍添祥、添华二房。清乾隆25年(1760)建宗祠于并眉山。道光4年(1824)重修族谱,堂号敦本。至1948年,已传22代,共5400人,分布于湘乡、安化、新化等地。旧派语:一添必汝嗣秀志,文忠大吉昌,应学开世代,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续定班次:节义传家法,诗书焕国光,聚奎辉祖德,复旦继前章。

10、邵东陈氏始祖伯万公,始迁祖万镒、万钦,明洪武初来镇宝郡。镒公居县前落凤坡,钦公居中乡太平。清乾隆32年(1767)始修族谱,道光17年(1837)续修,光绪30年(1904)三修,1949年四修。光绪17年(1891)建镒公祠于邵东杨柳村,光绪8年(1882)建钦公祠于邵东太一乡乌龙庙。
11
、隆回洞下陈氏始祖伯万公,后唐同光2年(924)徙楚,落担于今新化鹅塘乡横阳山,开永、康、齐、广、庆五宗,广宗迁四川阆中,庆宗返泰和原籍。永宗、康宗、齐宗三派于湘西新化、邵阳间。永宗四传至文成公(1286-1349),偕弟文贵、文仕,由溆浦迁邵阳隆回二都大水洞枫木坑落担,后又迁居洞下,领八甲户,世称八甲陈氏。族谱始修于明孝宗弘治6年(1493),1945年六修。1938年建宗祠于金石桥洞下村。永、康、齐三派班行:文才仲添志,永吉思万良,大国朝廷立,其宗亿世昌。惟今能显远,从古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量功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教泽光,香台恢上德,义柱焕先堂,星聚千秋照,支绵累叶芳。

12、绥宁李熙桥陈氏始祖伯万公,十代孙享公于宋绍兴4年(1134)迁居绥宁红岩,后转徙李熙桥陈家寨。后裔现分布于李熙桥、盐井、黄土矿等10余乡。
益阳清溪、河图陈氏始祖伯万公。传至经公,徙居江西饶州安仁县圳上,子隆公,生子英、子华。子英字试杰,刺潭州,因金辽之变,遂择居资阳清溪,为宁乡密岭塘、益阳板梓桥、陈家山等处支祖。子华字试英,随兄游潭州,徙居汉寿桂家嘴,又迁攸县十都石板桥,为益阳河图洲、长塘冲、秧田冲、苏家冲等处支祖。清乾隆10年(1745)二支曾合修族谱。1941年资阳陈氏伯万公联族通谱新派:英才高汉室,厚德积中州,华茂由培本,源闳导浚流,九江称望族,三湘著鸿猷,孝义余徽重,书香世胄留,宗盟敦永睦,通谱庆良谋,隆泽绵延远,清芬奕禩庥。
13
、益阳沧水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始迁祖汝福,字超夔,号万金,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洪武初官成都,解组寓居益阳沧水铺观澜桥东岸。清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沧水铺灵宝山。子孙星散,惟第四派祖存义,留居益阳。存义,原名德,字君质,明成化至正德时人,为沧水铺支祖。清乾隆31年(1771)始修族谱,嘉庆19年(1814)、咸丰10年(1860)、光绪19年(1893)、1928年、2000年续修。派语:汝必思存仲,时文启世贤,忠孝安邦国,诗书耀祖先,杨名祈有显,务实贵能传,德星辉应远,光绪永昌延

15、城步县城儒林镇《陈氏通谱》
其在《陈氏源流述略》记载:上半皆与九江义门陈氏族谱所述相同,以下说宜都王陈叔明生南瑛,'于隋开皇间,迁江西泰和县衡乡丰成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居焉。厥子五人,皆显于唐。长子汉立世守圳上旧址,子瑕琳黄甲及第,瑕琳生光绿大夫惟,惟生徐州太守兴,兴生文琥、文琦为镇北将军。生子祓,官御史。祓生寿,寿生淮州太守一。一生内帘御史文。文生我湖南始迁祖伯万公焉,伯万公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来编湘潭徭,择邵州之新化三都横阳山鹅塘村居之,遂为湖南新化人。卒葬鹅塘金台山。文琦数传而为昌建,为六七公子者,名同而人异也。伯万公生三子,长元和,世守邱墓;次亨和,分居湖北之沔阳;次利和,分居湖南之湘乡。元和子翔,五代时,为蜀王建掌书记,建欲帝蜀,以顺逆祸福福譬之,不听,弃官居四川宝宁府阆中县,又为阆中人。于翊孙昭文,均不显于蜀。昭文子省华事宋为谏议大夫,徙家河南之济源。子尧叟、尧佐、尧咨俱捷元,魁登相位。而尧佐尤贤,宋史大臣有传,以官故又居河南之新郑。后尧叟孙永宗,尧佐生康宗、尧咨生济宗,兄弟皆来湖南万祖墓,复为湖南新化人。数百年来子孙满湖湘矣。大抵万祖以前,居颖川者十八世,居长城者十一世,而后运启江南。宜都王以后,居吉州者十一世,面万祖者始崛起。万祖以后居新化者二世,居阆中者三世,居济源一世,居新郑者二世,或为流籍,或宦籍。至三宗偕来,而湖湘陈氏始滋。……”

16、湖南长沙《陈氏十四修房谱》陈家骏主修民国丙子年德星堂木活字本
始祖陈伯万:号金峰,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日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二十九日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日午时卒,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三:陈元和,陈亨和,陈利和。     
17
、长沙〈陈氏四修族谱〉民国23年 陈天介等主修 
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州泰和淑林人因父文公葬杨州云亭乡金峰顶,字顶一,号金峰,不忘本也,唐宣宗乙亥九年生,仕后唐应武军都督,兼行营招讨安使于唐庄宗同光乙酉二年请旨由吴来楚开尔历沔阳三湘等处至上梅横杨山大三都鹅塘邨卜居焉,其时年已七十至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夫妇相继殁,葬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前有拜祭余地左右后面蓄禁树木 护卫祖茔永照前规于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孙同修石台乾隆丙午五十一年因坟前屋宇遮逼公买一栋折毁后因茔堂逼仄嘉庆丁丑二十三年又买二栋折毁同治初年又买一栋折毁其地基公议永不许竖造。妣赵氏,诰封夫人,夫妇同葬新化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合一冢。子三:元和;亨和;利和。清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姓增修石台。18、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 民国戊子,颖川堂,12册陈伯万,号金陵,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乙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烔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山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念九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午时卒,葬夫冢同向。子三:元和、亨和、利和。
19
、云南昭通《陈氏族谱》源流旧序而我高皇帝传至宜都王,呜呼!眢井之事出矣,遂散于吉路江桓等州,至祖南瑛,挺始迁吉州,登显庆丙辰进士,生子五人为有唐巨贵,而世系则宗翁台臣备叙焉。历十世祖伯万,唐庄宗同光二年编插潭州,命下之日,祖已七旬,偕子元和、亨和、利和并元男仕蜀之翔在家之子讳诩者盖四世矣,逾越险阻,开我新邑鹅塘横阳山。是时我祖翔先天佑丁卯弃官阆中,已成家藉,后晋天福十二年万祖殁,亨之子羖分沔阳,利之子朔去湘乡,而诩亦寻归蜀矣。20、新郑陈氏五修族谱序
公元557年,陈寔的裔孙陈霸先代梁而有天下,建立陈朝,传五主,历时三十三年。陈朝被隋灭亡后,整个家族迁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安),陈宣帝二十五子陈叔澄生子二,长子砚,次子楚;砚公生子二,长子天相,次子天章,天章公生福,福公生江,江公生访,访公生谓,谓公生祥赐,祥赐公生渊伊,渊伊公生文,文公官内帘侍御史兼掌帑藏,旋封镇北将军晋封太尉,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山顶。文公生子四:长子伯万,次子伯千,三子伯贯,四子伯纪。我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取之文公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峰顶之义)。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已亥生,一生戎马征战,鹰武军都督。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晚年于后唐庆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偕妣赵氏恭人率属七拾余口领旨由关邑(一说由豫经湖北沔阳地)来湘戍镇湖南邵州驻节高平(今新化县),卜县横阳山鹅塘梅家湾。公为官清谦,澹泊林野,素享令名,为三湘颍川陈氏始迁祖。万公生子三:长子元和,次子亨和,三子利和,均领功名,天福十二年(公元949年)公妣相继辞世合葬于鹅塘金台山。元和公后唐庄宗时任南京总太守,元和公生子三:长翔,次子羯,三羝,翔公在五代时任山东博州刺吏,为王建掌书记后随王建入蜀,建欲称帝於蜀,翔公以逆顺祸福劝阻,建不听,翔公弃官于四川阆州西水。遂为西水人,翔公生诩,诩公生二子:长子昭文,次子昭文,阆州西水教书。昭文公生省华字善则,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大宋,省华公由四川阆州任河南济源县令,后升迁开封,累官左谏议大夫。晋太师,封秦国公。省华公忠君爱民,受民众爱戴,去世后皇帝赐葬新郑洧水之泮,抱章山之侧。(尧佐遂迁居新郑。所以河南新郑是三宰相四令公栖身之地。)省华公生子三:长子尧叟,次子尧佐,三子尧咨。教子有法,两状元,一进士。因子孙显贵赠诩公齐国公,昭文楚国公,省华秦国公。尧叟字唐夫,北宋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中状元,累官,同中书门平章事,久典枢密,(实际执宰辅职),封英国公,谥文忠,有《请盟录》三集。尧佐字希元,瑞拱元年(公元988)进士及第,曾任中牟尉、潮州通判、河南知府等职,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生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书法,点画肥重,世称为堆墨书,尤工诗,自号知余子,封郑国公,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惠,有《愚丘集》、《遣兴集》、《潮阳集》、《野庐集》等。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

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科考状元,累官光州知府、荆南知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箭术惊人,自号小由基,卒赠太尉,封崇国公,谥康肃。为之本家族号称四世六公三宰相两状元,一进士。
三尧公后人繁盛,尧叟有子4人,尧咨有子7人,而尧佐有子男10人,孙子40人。
陈省华及其三子卒后,均葬于新郑宰相陈村。三尧公各人的长子奉祖命迁入湖南,三公之次子迁四川阆中,三公之三子及其后皆葬于新郑宰相陈村。
据资料记载,宰相陈村除有陈省华父子四人墓葬外,还有太子中舍陈希古(尧叟子)墓主客员外郎陈学古(尧佐子)墓、陈知节(学古子)墓、陈珣墓,墓前都列有石虎、石羊等,墓群东北有宋时敕建的崇孝寺。由于年代久远,八座墓今仅见其七,文惠公尧佐墓尚有原碑,其他则墓中人父子祖孙,均不得而详。
又据〈邵东陈氏三修谱〉、〈浮丘陈氏族谱〉等记载,新郑陈氏始祖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淑林人氏,奉旨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年过七旬携妻及元和、亨和、利和三子,孙羯、羝及翔之子翊等,逾越险阻,从江西到荆湘,历沔阳过潭州(今湖南长沙)经龙城(今湖南湘乡),至邵州(今湖南邵阳)高平(今湖南新化),卜居横阳山鹅塘村。伯万夫妇去世后,同葬鹅塘金台山,元和、利和同葬横阳山禾仓岭。时陈翔任博州知州,随王建入蜀,其子诩听说后亦携妻入川。陈诩生子昭汶,昭汶生子省华,省华生三尧公。三尧公的长子师古、述古、敏古奉祖命南迁荆湘,重回祖地湖南新化鹅塘,再振家声。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支陈姓已散播于湖南、广东等省许多地方。

21、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黑凼子、官山上颖川堂陈氏(大明宗祯十二年季卯年冬仲举人陈隅编)
谱序:

当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余叨(念)祖德,屁战捷秋关取忘所自哉,每思先公受恩宠职,理秉国赐(勒)锦文宝帐藏焉家珍世守不赞继此纯武者,有由会元官至光禄大夫御葬石人石马栽,以香花华表等树水塘义塘优以殊曲有由翰林(而)唐房编修其闻后先济美济朝(褂)名仕籍黄不可胜纪(继)而散处天下亦恐繁焉惟祖南(瑛)守居无圳上传十四者耳始祖伯万子唐(议家)同光二年由吴经往湖广宝庆府邵阳县新化县黄扬山小地名鹅塘金台山落业,首披荆棘风沐雨艰辛不辞焉固我祖(文)人之恩,而世脉(还)长天下大吉猖獗后。总之,所致也无何红巾作乱兵火告急负围而走,家眷甲头俱也奔散,至锦图川阆典籍失于乡得罗宅时(聍)之祖志祥志温赎回,因而,宗谱仅存如线,未经修刻,族愈(越)繁多,以班次愈(越)混,以子侄辈为兄弟者有之,弟兄辈为叔侄者有之,甚而,周姓亲为异姓,相遇而不相亲,不补辑以传诸后,则其所亲:其所(避)免也可乎哉夫林卉采芳者必探其本江海:浩淼逆流者务来其源非非我支派(安)忘附梁王
颠至世系混指仪墓古贻(赌)议诚可鉴也今之视昔亦由犹后之视今也,凡我足属顾谱与思追三思之遗徽念五花之旧(羽)桃春暖锦鳞触浪杨浪杨声入孝进忠显家报国克(光)辉

厥诸谱克光厥后族不更迈越等(大)夷者哉谱谨叙谨叙谱叙谱端以议之壤起云尔(祠)孙痒生世备述根源叙


且谱之修也,固(故)以清源之所起亦以累(泪)流之所自会追溯千泓于一脉寻万派于同源于谱实嘉赖焉。我陈氏细(莸)始大舜之后封于陈州,因而属姓禹时陈庆都女为禹皇后后封庆都为岳国公胡氏为岳母夫人,武王亦与其神明之裔妻以太姬而封为胡公至鲁哀公十一年陈敬仲奔齐祀以帝乐孔圣至齐闻韶而叹此其明据也后有齐而改陈则陈氏之由来明甚唉继而实公复后从颖川德星聚而陈氏之(柞)酒(弥)昌(唉)厥后世脉愈远世绪益光阅宋而祖讳省联(补)冯氏寿考非常百有八岁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才华冠世但捷元魁弟兄相联封为秦(太)国公冯氏风燕国夫人,相传以来拜恩受宠名(扉)竹帛勋着献(显)(灵)者亦孔多仕其先继序武缨弗替敕封官诰四十余代祖讳南瑛永居圳上贵显非常故指守先奉孝乡太平,陈家是也三房汉英荣登黄甲公住江西吉州永新县金山陈家四房汉霄由举人擢户部员外任故五房汉雄因官任员外难以尽集我祖汉立生男瑕林字安历黄甲及第未任琳生
陈维官至光禄大夫御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支,香花树二十八支,议塘围但系守墓余地,惟生永兴官至徐州太守,葬云雾山异山干向,与生文琥官封镇北将军,葬徐州县大宁乙山辛向琥弟文珂恩淮安判官至副使,葬林化乡历安山子山午向崎男陈宁齐人乡历安子山午向,宁男诲联科及弟葬林化乡以礼致仕葬徐州吉仙乡七十四九龙江小地名天湖丑山未向,被男陈正寿葬徐州吉仙山七十四都天湖择丑山未向,一生陈文为帘(军)御吏。葬扬州府云亭乡十一都金峰岭甲山庚向某山内祖坟一冢内原有陈降碑镌镇果大夫隆之墓之墓赵氏葬扬州白沙大川泽上原甲山庚向又支陈瑞八住一州立业生男陈翠由擢淮安河判临任而卒地江一脉寻源溯万派同井井不爽余名省州未及备端维时太祖陈文生始祖阻陈伯万识见高明谋献远太祖居江西吉安府儒衡乡丰城里(早)未渡梅子坡金峰庙居淑水人氏,开国以来,不知几千年前矣,祖以稠地隘相土卜居拾汉继从御汉唐宗同光二年请(旨)三楚湖广省邵州府宝庆府上高县即高至时该名,新化一带属董保梓奴仆四十余口指挥至太阳二都董阳鹅塘落担斯时也田园念为茂林四野绝无人往亲精骨堆尸猿啼鬼哭,我祖手披荆棘亲开基居标为业,黄杨东西南北至洋溪守处背其故地内有黄杨一寨从后立之吉于牧念之所也厥后我祖寝昌书香不愧宋时有念七解元六四翰林评议事宣布义(职)于校痒不及尽记传至陈(忍)

陈禹战捷秋围其而采采晨善等或由人才有思选任官职济济多士采芦游洋不乏发人五十七户余人可谓巨家望族矣,然尊卑失序,甚而乱苗者不少矣,岂故哉谱之不修矣,即祖志祥海固租避红巾贼乱住(诸)乡地业条银五两赎于罗宅归集而辑修谱故为祖之功臣,然惟其九久意至祖光命因而修之犹豫,烦而未集则遗漏者过半年矣,其间得谱者一二未得谱者八九岁辈顾祖墓以兴思则纲常之青有攸属于是择二三知己拉而从事不(禅)若效牛遍稽改参订老谱如吾派者必收之


虽微贱而不叶非吾派者削之从遗显不录于本天地祖宗之心谓一时之嫌疑秉春秋之手笔象号二徇敢向恶则必察此我辈之血心可昭于天地者也万世以下其子我乎其罪献永勿忘可也用是伦序以志万世不朽
字派:仲才文必思祖宗永本定远国正维守遵先衍来胤(应)克绍洪美大痒序学校全世道敦淳熙仁心复太初修齐培治化和顺至天衢

924年还有一伯万。

一、本宗族谱源流考
始迁湖广祖金峰公源流传赞(录三修族谱)
公讳伯万,行顶一,字金峰,号鹅塘,吉州泰和人也,其先出自有虞氏。夏之中叶,虞思妻少康以二姚盖在夏,犹为姚姓商之始。王存舜之后,於遂当周之盛德,虞阏父为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庸以元女大姬配其子胡公满,而封诸陈、赐姓曰妫(见孔颖达疏),其后以国为氏。惠王五年己酉(公元前672)敬仲(完列国表胡公生申公犀侯、犀侯生孝公突、突生慎公圉戎、圉戎生幽公宁、宁生厘公孝、孝生武公灵、灵生夷公说与平公燮、燮生文公圉、圉生桓公鲍五父佗厉公跃、跃生完是敬仲,为胡公十一代孙)以韶乐适齐桓公,使为工正,以君成礼君子以为仁。文子(须无老谱完生穉孟夷、夷生湑孟庄、庄生须无)去难至於他邦,孔圣以为清,景公即政二年(公元前543年)然后归齐,故史称自晏子以下,能卓然自守不污,於其间者惟文子为贤。生恒子(无字)始大於齐,其后成子得政,有陈之裔孙曰钊,於敬王四十二年癸亥(公元前478)徙阳武户牖乡,传九代而生孺子平(老谱钊生连与璵、连为齐上卿、璵为齐都邑大夫,连生履、字秉政,履生辉与周昌、辉为齐司徒,周昌生桐、字邦材,桐生仲丕,仲丕生从善、为秦上大夫,生德绍、字子
芳;又生元绍、字子亨,德绍生述,述生伯与平,是孺子、为钊十代孙)少好读书,与兄伯居,伯常耕纵平,使游学张负,见而奇之,以女孙妻之,尝因社里宰肉,有均平天下之志,后佐汉高定天下,凡六出奇计,初封户牖侯,更封曲逆侯,惠帝六年(公元前185年)为左丞相,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兼右丞相,二年癸未(查年表应为癸亥,公元前178年)冬十月薨,谥献公,赐邑三千户,加赐黄金二千斤,事具列传,葬西安府户县(见西安志)。子原仁(买)袭封共侯,生恢(子远)、慎(子逸),子远袭封简侯;子逸从卫青北征有功,拜标骑将军。右北平简侯生河,河之子掌、卫青之婿也(见卫青列传)。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为七言乃得上坐,詹事陈掌,第二十韵云:椒房率更领其材,标骑生澄官车骑,将军生与京,宣帝朝拜员外郎,生考。元帝朝(公元前48年)石显倡议先朝臣子功罪以考,为与京子收捕之,遂徙山阳瑕邱。生汤(子公)博达善属文,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高平侯张勃高其能举茂材,后复以荐为郎,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奇功既领外国,斩郅支单于,归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后卒於长安。平帝(公元1年)时追谥曰破胡壮侯,封子冯为破胡侯,熏为讨狄侯。曾孙珍(老谱破胡生成、成生会可、会可生珍)官司棣校尉,生嗣徙汝南邵陵。生翔(子鳞)少知名善交结,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奏梁冀恃贵不敬,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征拜议郎,迁扬州刺史,举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秽并征诣迁尉,由此威名大震,又征拜议郎补御史中丞,后卒於家(老谱生寔)。寔字仲弓,居颖川许州,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四为郡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再除太邱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时县中大旱,夜甘露盈尺,是年大有民歌:甘露陈公在乡闾平心率物尝与二子及孙等,荀诣淑家太史奏:是夜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会。累见征,命闭门悬车,栖迟养年,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辛酉(查年表应为丁卯),寿八十有四卒於家。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麻蓑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有六子:曰纪、曰洽、曰谌、曰夔、曰休、曰光,纪、谌最著。纪子长文、谌子孝先各论父功德太邱。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纪字元方,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四府并命无所出就,著党禁解,数万言遭父忧积毁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励风俗。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以太尉让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卒(见后汉鸿胪陈君碑)。弟谌字季方(老谱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与兄齐德同行。鸿胪子群为魏司空时,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时靡不荣之。群字长文,为儿时祖仲弓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为司空西曹掾,属尝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皆为名臣,世以为知人,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御史中丞,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曹丕深敬器焉。待以交礼,尝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位,封昌武亭侯,建议制九品官人之法,迁尚书仆射,进爵颍乡侯,帝征吴使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尚书,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公元227—237年)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薨,谥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功德,分户邑、封一子列侯。泰字元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公元240—249年)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北军中郎中将,怀柔甚有威惠。嘉平初(公元249年)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又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将事,退姜维狄道之围,司马文王语荀顗曰:元伯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必能办贼都督大将军不当尔耶?征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又出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以下受泰节度,军还转为左仆射,司马文王、武王及沛国南陔皆与亲友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公元260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事具本传递。传至南瑛,字自成,(老谱泰生晌与堪;晌字添中,任颍川太守,生匮,字子竭;竭生远;远生广,隐居弗仕;生南瑛)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以进士官副使宦游江西,卜居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峰庙圳上,生子汉立、汉恭、汉英、汉霄、汉雄。或徙南阳(老谱汉恭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或居永新(汉英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或以任故(汉霄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或家阆中(汉雄因宦游四川,遂家阆中);惟铁大郎汉立,字候伯,以举人任太守,升评事,晚受仙术,居圳上故址,世号淑林陈家,旧有遗像,内载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故今多刻像奉祀之。生瑕琳,字安历,黄甲及第,隐居未仕;生惟,官光禄大夫,谕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只、香花树二十八只、义塘六百六十口、水田三千七百七十亩、守墓奴佃庄男妇七十余人,上下左右四维俱系守墓余地);生永兴,任徐州太守,殁葬云雾山;生文琥,封镇国将军,殁葬徐州高里乡垅坪,妻徐氏葬徐州大宁山。镇国之弟文琦,恩淮安判官,任故,葬云雾山笑添狮形。镇国生祓,公之高祖也,登进士,官副使,葬宁化县历安山。生政寿,公之曾祖也,葬徐州吉仙乡。生益,公之祖也,任淮安太守,殁葬徐州吉仙乡四十七都添湖泽。生文,公之父也,为内帘御史,葬扬州府云亨乡十一都金黄峰顶,其山祖坟内有镇国大夫陈隆之墓,具载江西老谱。御史生子四:伯万、伯千、伯贯、伯纪,千、贯徙外,纪世居吉州,公荫武军都督,配赵生三子:长曰元和、次曰亨和、三曰利和,於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奉旨开垦,年已七十矣。斯时元和之子翔已仕山东博州,公偕赵妣与三子及孙羯、羝并曾孙诩,带董术人保仔及臧获辈,由沔阳经潭州(今长沙府)、龙城(今湘乡县)、至邵州(今宝庆府)、高平(今新化县)至横杨山大阳三都鹅塘,爱其土物,有安焉之志,遂家焉。而以鹅塘为号,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殁,(公元947年,老谱载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葬鹅塘金台山,夫妇合冢。元和子孙袭居新化;亨和子徙沔阳;利和殁於新化,葬禾仓岭,与妻林氏合冢;其子转移今湘乡南门,相土直业,皆公所阅历,而贻孙子。云颜氏家庙序曰:无而称之是诬也,有而不述岂仁乎?在我后之人,虽户散丁繁,分支不一,而寻源溯委,一本可稽,粤自受氏以来,胡公二十一代孙钊,钊十代孙孺子,孺子十四代孙仲弓,仲弓九代孙为自成,自成十一代孙为金峰公,公能述尊前人,不敢失坠,老而跋涉,备历艰辛,既作室家勤敷葘,闲心静居,栖迟养年,开我后嗣礼所宜尊荷先泽之贻者,敢勿扬祖德之美乎?爰为之赞曰:
伊惟吾宗,肇自胡公,为周陶正,陈国是封,胙土命氏,姓之所从;
迁於户牖,孺子建功,颍川望重,世称仲弓,一门竞爽,后进慕风;
自成副使,宦游西江,淑林衍派,至於金峰,平心率物,克绍先踪;
抱器幽潜,勤约持躬,择里而处,高平之中,既多寿考,衡门令终;
贻於孙子,孝友是崇,流长源远,敬止必恭,祀事不朽,余庆益隆。
二、本族谱所记载的伯万祖世系
43
字仲弓,三修谱载:仲弓为孺子十四代孙;
44
字元方,尚书令,公元199年六月卒,生一子〈群〉
字季方,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
45
字长文,为纪之子;丞相,封颍阴侯,公元236年薨,谥靖候,配荀氏,生子〈泰、漾〉
46
字元伯,名俊,为群之子;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公元260年薨,谥靖候,生子〈晌、堪〉
47
字添中,颍川太守
48
字子竭,为晌之子
49

50
广
51
南瑛字自成,三修谱载:自成为仲弓九代孙;
52
汉立为南瑛长子,字候伯,唐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举人,任太守,升评事,居江西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色峰庙圳上,世号淑林陈家
汉恭为南瑛次子,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
汉英为南瑛三子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
汉霄为南瑛四子,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
汉雄为南瑛五子,因宦游四川,遂

伯万之父文公。唐武宗时为拾遗。宣宗时为侍御史。与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交厚。懿宗失政。李国昌失权。僖宗时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反。陈文为监军御敌。派子伯万。伯千持书招安未果。李克用称晋王。伯万。伯千遂随其军。后黄巢起。朝廷以陈文言招安李克用。败黄巢。遂升陈文为太尉。镇北将军。伯万为行营都指挥使。伯千为军中教练使。后李克用之子李存瑁代梁立后唐。患南蛮。伯万以柒拾高龄奉旨由吴入楚。平蛮编民。先占 阳。以子亨和及孙 守之。后占潭州。以子利和及孙朔守之。长子元和及孙羝等守上梅壹带。伯万死后继其封。守其地。元和之子翔。先为博州刺史。后随王建入蜀。因谏阻王建称蜀王不从。弃官归里。卜居阆中新井。翔子诩。自幼由外家养大。长成后随祖父及曾祖出征并死葬奉安。然后携家入川侍奉父母。宋时以孙贵封。齐国公。诩子昭文。终身未仕。并阻其子省华应蜀。晋之试。宋时以孙贵封。楚国公。昭文子省华。宋太祖灭蜀后入仕。后以子贵封。秦国公。省华之子尧叟。尧佐。尧咨。称。壹门参相。尧叟长子师古。尧佐长子述古。尧咨长子敏古。师古。述古因。青苗法。与王安石等相左。兄弟遂相约弃官归里。师古长子永宗。字知言。述古长子康宗。敏古长子齐宗。参宗在父。祖故后。奉祖命归新化鹅塘省万祖墓。见其地而喜之。遂举家回迁祖居之地鹅塘。后鸿发伍拾柒户。至今嗣孙过百万。遍布华夏大地。诚为盛事。据河南新郑陈氏五修家谱序记载:在新郑这支伯万公后裔源自胡公------齐王建------------叔澄,其世系如下:

1
世叔澄,叔澄公生二子:砚、楚。
2
世砚,砚公生二子:天相、天章。
3
世天章,天章公生福。
4
世福,福公生江。
5
世江,江公生访。
6
世访,访公生谓。
7
世谓,谓公生祥赐。
8
世祥赐,祥赐公生渊伊。
9
世渊伊渊伊公生文。
10
世文,文公生四子:伯万、伯千、伯贯、伯纪。
11
世伯万,伯万公生三子:元和、亨和、利和。
12
世元和,元和公生三子:翔、羯、羝。
13
世翔,翔公生诩。
14
世诩,诩公生二子:昭文、玿文。
15
世昭文,昭文公生省华。
16
世省华,省华公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
17
世尧佐,尧佐公生学古等十子。
18
世学古,学古公生知节等七子。
19
世知节;
20
世询;
21
世广义,广义公生三子:清文、玉文、玉得。
22
世清文;
23
世宝山;宝山公生二子:有、维新。
24
世有;
25
世丙申;
26
世文山;
27
世观德;
28
世所好;
29
世世俊;
30
世敬亭;敬亭公生三子:忠良、忠心、忠信。
31
世忠心;
32
世珍;
33
世开运;
34
世茂;
35
世景芳;
36
世万玉;万玉生七子:文学、文理、文修、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37
世老五,老五生三子:同秀、水秀、群秀。
38
世水秀,水秀生二子:正法、文江。
39
世正法,正法生国强。
39
世文江,文江生石磊(河南新郑支系)
40
世国强,国强生海鹏。
···

(
叔达公后裔)重德房用宾公第22世嗣孙陈有钢2006.8.8

一、各地族谱对始迁祖伯万公的记述及湖南各地伯万系陈氏(部分)
1
、新化鹅塘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大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后元和留居新化,亨和迁沔阳,利和迁湘乡。元和子翔公迁四川阆中,至九世永宗、康宗同归鹅塘,齐宗归泰和。明弘治6年(1493)新化陈氏始修族谱,万历16年(1588)二修,崇祯15年(1642)三修时,合元和公派下五十七户、亨和公派下一户、利和公派下九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又知则公派下三户,共七十三户。清康熙3年(1664)四修,雍正元年(1723)五修,乾隆49年(1784)六修,道光20年(1840)七修,同治12年(1873)八修,1935年九修,1996年十修时,合元和公派下189户,亨和公派下1户,利和公派下13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合计203户。老派:伯传和翔诩,昭省尧古宗,祖奉文君仲,监六昌先通,英才景文智,广材元学兴,立有虞明之。清乾隆49年(1784)合族派语:(自三十五派始)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后,继因衍绪长,量才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余庆原星聚,支延万祀昌。
2
、新化陈家坪锦屏陈氏伯万公之长孙翔初任山东博州知州,继入蜀,任新井县令,后弃官居阆州西水,遂为西水陈氏。传八世至汝嘉公,字居美,于宋景炎间宦邵州。后因元兵阻断归程而隐居于梅山(今城关镇陈家坪)。后人散居于桃林、白土溪、黄壁冲、横阳山等地。宋祥兴元年(1278)始修族谱,明正德元年(1506)二修,万历28年(1600)三修,清雍正元年(1723)四修,乾隆49年(1784)五修,道光6年(1826)六修,同治12年(1873)七修,1920年八修,1995年九修。派语:寿祖孙应思,永伯文大元,世孟仲长宗,嗣申英玉立,克敏可效
,诗礼传家训,忠良启后贤,功崇能继志,德厚定光前

3、长沙大西门陈氏水始祖伯万公,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官都督,递二十世德源公,徙长沙大西门。
4
、湘乡石狮江陈氏迁湘始祖伯万公,三传至朔,由新化分居湘乡,为迁湘乡始祖,至十八世文质公,字彬卿,号华叔,谱尊为一世祖,生八子:镕、铎、镔、铭、钊、鉴、錿、钺。錿、钺两房居石狮江。錿公下传八派祖玉先,字荣生,徙居石狮冲等处,派衍梅、相、权、榜四房,该支五世嘉谟,明嘉靖举人,官宁州知州。清雍正12年(1734)建宗祠于石狮江,嘉庆12年(1807)建彬卿公祠于湖天塘。钺公房谱始修于道光4年(1824),光绪4年(1878)续修,1926年三修。编班:(自九世始)树本在德作,义门敦孝友,星里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昌。
5
、湘乡船下桥陈氏该族自后唐同光2年(924)都督伯万公来楚,寓迹长沙、宝庆两郡之间,支分湘乡、益阳、湘潭、新化四邑。至明初彬卿公,四子铭,字志玹,居鹤里。支谱始修于清雍正9年(1731),道光7年(1827)续修。

6、湘乡测水陈氏始祖伯万公。至明永乐4年(1406)二十九世孙彦德公由溆浦徙居武冈陈码头,递至子桂公生有四子:汝受、汝聪、汝明、汝远,遂分为四大房,此四房后裔自武冈续迁湘邑测水等处,称测水陈氏,尊彦德公为测水陈氏一派祖。清道光4年(1824)建宗祠于测水。该族名人陈介,民国间驻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大使。
6
、湘乡竹园花屋场陈氏始祖伯万公,其长子元和之三子翔世居鹅塘;次子亨和之三子羖返居沔阳;三子利和没于新邑,其子朔带眷属转徙湘乡南门,十余传至元鼐公于元武宗年间由县城新阳里石狮江徙居竹园花屋场。以元鼐公为迁湘一世祖。伯万公祠在新化,元鼐公祠在湘乡十九都白杨区竹园,建于清嘉庆20年(1817)。清同治4年(1865)始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32年三修。班序:元志仲思宗,允世定兴崇,万朝祖国贵,福禄得亨通,义里星长聚,虞适道执中,诗书新教泽,忠孝古家风。
7
、湘乡黄塘陈氏始祖伯万公,长子元和世居新化。至十九派复九公,明宣德初年由新化鹅塘迁居湘乡荆溪黄塘。族谱始修于清乾隆13年(1748),道光14年(1834)续修。乾隆41年(1776)创建宗祠。班行:伯万再兴,漍玉淙定,廷举惟光,士习其永,卜代年嘉,克康祖命,世守大方,时逢亨运

8、邵阳老鸭田陈氏始祖伯万公,自吉州泰和县徙邵州黄杨山,传八世分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五房。庆宗仍回吉州,广宗徙四川阆中,永、康、齐三公之胄繁衍邵、新、湘、益,新化尤盛。齐宗之后权甫(伯万之二十四世孙),元至正徙邵阳老鸭田。权甫十三世孙昌令再迁二都月山下。
8
、邵阳车塘铺陈氏始祖伯万公,居新化。二十世英琏,自新化黄杨山徙邵阳西路车塘铺。
9
、邵阳墨溪陈氏始祖伯万公,传二十一世至一兴公,明时徙居邵阳三溪五都田心肺子江,继徙墨溪,衍添祥、添华二房。清乾隆25年(1760)建宗祠于并眉山。道光4年(1824)重修族谱,堂号敦本。至1948年,已传22代,共5400人,分布于湘乡、安化、新化等地。旧派语:一添必汝嗣秀志,文忠大吉昌,应学开世代,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续定班次:节义传家法,诗书焕国光,聚奎辉祖德,复旦继前章。

10、邵东陈氏始祖伯万公,始迁祖万镒、万钦,明洪武初来镇宝郡。镒公居县前落凤坡,钦公居中乡太平。清乾隆32年(1767)始修族谱,道光17年(1837)续修,光绪30年(1904)三修,1949年四修。光绪17年(1891)建镒公祠于邵东杨柳村,光绪8年(1882)建钦公祠于邵东太一乡乌龙庙。
11
、隆回洞下陈氏始祖伯万公,后唐同光2年(924)徙楚,落担于今新化鹅塘乡横阳山,开永、康、齐、广、庆五宗,广宗迁四川阆中,庆宗返泰和原籍。永宗、康宗、齐宗三派于湘西新化、邵阳间。永宗四传至文成公(1286-1349),偕弟文贵、文仕,由溆浦迁邵阳隆回二都大水洞枫木坑落担,后又迁居洞下,领八甲户,世称八甲陈氏。族谱始修于明孝宗弘治6年(1493),1945年六修。1938年建宗祠于金石桥洞下村。永、康、齐三派班行:文才仲添志,永吉思万良,大国朝廷立,其宗亿世昌。惟今能显远,从古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量功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教泽光,香台恢上德,义柱焕先堂,星聚千秋照,支绵累叶芳。

12、绥宁李熙桥陈氏始祖伯万公,十代孙享公于宋绍兴4年(1134)迁居绥宁红岩,后转徙李熙桥陈家寨。后裔现分布于李熙桥、盐井、黄土矿等10余乡。
益阳清溪、河图陈氏始祖伯万公。传至经公,徙居江西饶州安仁县圳上,子隆公,生子英、子华。子英字试杰,刺潭州,因金辽之变,遂择居资阳清溪,为宁乡密岭塘、益阳板梓桥、陈家山等处支祖。子华字试英,随兄游潭州,徙居汉寿桂家嘴,又迁攸县十都石板桥,为益阳河图洲、长塘冲、秧田冲、苏家冲等处支祖。清乾隆10年(1745)二支曾合修族谱。1941年资阳陈氏伯万公联族通谱新派:英才高汉室,厚德积中州,华茂由培本,源闳导浚流,九江称望族,三湘著鸿猷,孝义余徽重,书香世胄留,宗盟敦永睦,通谱庆良谋,隆泽绵延远,清芬奕禩庥。
13
、益阳沧水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始迁祖汝福,字超夔,号万金,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洪武初官成都,解组寓居益阳沧水铺观澜桥东岸。清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沧水铺灵宝山。子孙星散,惟第四派祖存义,留居益阳。存义,原名德,字君质,明成化至正德时人,为沧水铺支祖。清乾隆31年(1771)始修族谱,嘉庆19年(1814)、咸丰10年(1860)、光绪19年(1893)、1928年、2000年续修。派语:汝必思存仲,时文启世贤,忠孝安邦国,诗书耀祖先,杨名祈有显,务实贵能传,德星辉应远,光绪永昌延

15、城步县城儒林镇《陈氏通谱》
其在《陈氏源流述略》记载:上半皆与九江义门陈氏族谱所述相同,以下说宜都王陈叔明生南瑛,'于隋开皇间,迁江西泰和县衡乡丰成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居焉。厥子五人,皆显于唐。长子汉立世守圳上旧址,子瑕琳黄甲及第,瑕琳生光绿大夫惟,惟生徐州太守兴,兴生文琥、文琦为镇北将军。生子祓,官御史。祓生寿,寿生淮州太守一。一生内帘御史文。文生我湖南始迁祖伯万公焉,伯万公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来编湘潭徭,择邵州之新化三都横阳山鹅塘村居之,遂为湖南新化人。卒葬鹅塘金台山。文琦数传而为昌建,为六七公子者,名同而人异也。伯万公生三子,长元和,世守邱墓;次亨和,分居湖北之沔阳;次利和,分居湖南之湘乡。元和子翔,五代时,为蜀王建掌书记,建欲帝蜀,以顺逆祸福福譬之,不听,弃官居四川宝宁府阆中县,又为阆中人。于翊孙昭文,均不显于蜀。昭文子省华事宋为谏议大夫,徙家河南之济源。子尧叟、尧佐、尧咨俱捷元,魁登相位。而尧佐尤贤,宋史大臣有传,以官故又居河南之新郑。后尧叟孙永宗,尧佐生康宗、尧咨生济宗,兄弟皆来湖南万祖墓,复为湖南新化人。数百年来子孙满湖湘矣。大抵万祖以前,居颖川者十八世,居长城者十一世,而后运启江南。宜都王以后,居吉州者十一世,面万祖者始崛起。万祖以后居新化者二世,居阆中者三世,居济源一世,居新郑者二世,或为流籍,或宦籍。至三宗偕来,而湖湘陈氏始滋。……”

16、湖南长沙《陈氏十四修房谱》陈家骏主修民国丙子年德星堂木活字本
始祖陈伯万:号金峰,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日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二十九日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日午时卒,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三:陈元和,陈亨和,陈利和。     
17
、长沙〈陈氏四修族谱〉民国23年 陈天介等主修 
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州泰和淑林人因父文公葬杨州云亭乡金峰顶,字顶一,号金峰,不忘本也,唐宣宗乙亥九年生,仕后唐应武军都督,兼行营招讨安使于唐庄宗同光乙酉二年请旨由吴来楚开尔历沔阳三湘等处至上梅横杨山大三都鹅塘邨卜居焉,其时年已七十至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夫妇相继殁,葬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前有拜祭余地左右后面蓄禁树木 护卫祖茔永照前规于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孙同修石台乾隆丙午五十一年因坟前屋宇遮逼公买一栋折毁后因茔堂逼仄嘉庆丁丑二十三年又买二栋折毁同治初年又买一栋折毁其地基公议永不许竖造。妣赵氏,诰封夫人,夫妇同葬新化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合一冢。子三:元和;亨和;利和。清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姓增修石台。18、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 民国戊子,颖川堂,12册陈伯万,号金陵,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乙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烔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山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念九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午时卒,葬夫冢同向。子三:元和、亨和、利和。
19
、云南昭通《陈氏族谱》源流旧序而我高皇帝传至宜都王,呜呼!眢井之事出矣,遂散于吉路江桓等州,至祖南瑛,挺始迁吉州,登显庆丙辰进士,生子五人为有唐巨贵,而世系则宗翁台臣备叙焉。历十世祖伯万,唐庄宗同光二年编插潭州,命下之日,祖已七旬,偕子元和、亨和、利和并元男仕蜀之翔在家之子讳诩者盖四世矣,逾越险阻,开我新邑鹅塘横阳山。是时我祖翔先天佑丁卯弃官阆中,已成家藉,后晋天福十二年万祖殁,亨之子羖分沔阳,利之子朔去湘乡,而诩亦寻归蜀矣。20、新郑陈氏五修族谱序
公元557年,陈寔的裔孙陈霸先代梁而有天下,建立陈朝,传五主,历时三十三年。陈朝被隋灭亡后,整个家族迁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安),陈宣帝二十五子陈叔澄生子二,长子砚,次子楚;砚公生子二,长子天相,次子天章,天章公生福,福公生江,江公生访,访公生谓,谓公生祥赐,祥赐公生渊伊,渊伊公生文,文公官内帘侍御史兼掌帑藏,旋封镇北将军晋封太尉,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山顶。文公生子四:长子伯万,次子伯千,三子伯贯,四子伯纪。我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取之文公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峰顶之义)。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已亥生,一生戎马征战,鹰武军都督。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晚年于后唐庆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偕妣赵氏恭人率属七拾余口领旨由关邑(一说由豫经湖北沔阳地)来湘戍镇湖南邵州驻节高平(今新化县),卜县横阳山鹅塘梅家湾。公为官清谦,澹泊林野,素享令名,为三湘颍川陈氏始迁祖。万公生子三:长子元和,次子亨和,三子利和,均领功名,天福十二年(公元949年)公妣相继辞世合葬于鹅塘金台山。元和公后唐庄宗时任南京总太守,元和公生子三:长翔,次子羯,三羝,翔公在五代时任山东博州刺吏,为王建掌书记后随王建入蜀,建欲称帝於蜀,翔公以逆顺祸福劝阻,建不听,翔公弃官于四川阆州西水。遂为西水人,翔公生诩,诩公生二子:长子昭文,次子昭文,阆州西水教书。昭文公生省华字善则,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大宋,省华公由四川阆州任河南济源县令,后升迁开封,累官左谏议大夫。晋太师,封秦国公。省华公忠君爱民,受民众爱戴,去世后皇帝赐葬新郑洧水之泮,抱章山之侧。(尧佐遂迁居新郑。所以河南新郑是三宰相四令公栖身之地。)省华公生子三:长子尧叟,次子尧佐,三子尧咨。教子有法,两状元,一进士。因子孙显贵赠诩公齐国公,昭文楚国公,省华秦国公。尧叟字唐夫,北宋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中状元,累官,同中书门平章事,久典枢密,(实际执宰辅职),封英国公,谥文忠,有《请盟录》三集。尧佐字希元,瑞拱元年(公元988)进士及第,曾任中牟尉、潮州通判、河南知府等职,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生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书法,点画肥重,世称为堆墨书,尤工诗,自号知余子,封郑国公,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惠,有《愚丘集》、《遣兴集》、《潮阳集》、《野庐集》等。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

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科考状元,累官光州知府、荆南知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箭术惊人,自号小由基,卒赠太尉,封崇国公,谥康肃。为之本家族号称四世六公三宰相两状元,一进士。
三尧公后人繁盛,尧叟有子4人,尧咨有子7人,而尧佐有子男10人,孙子40人。
陈省华及其三子卒后,均葬于新郑宰相陈村。三尧公各人的长子奉祖命迁入湖南,三公之次子迁四川阆中,三公之三子及其后皆葬于新郑宰相陈村。
据资料记载,宰相陈村除有陈省华父子四人墓葬外,还有太子中舍陈希古(尧叟子)墓主客员外郎陈学古(尧佐子)墓、陈知节(学古子)墓、陈珣墓,墓前都列有石虎、石羊等,墓群东北有宋时敕建的崇孝寺。由于年代久远,八座墓今仅见其七,文惠公尧佐墓尚有原碑,其他则墓中人父子祖孙,均不得而详。
又据〈邵东陈氏三修谱〉、〈浮丘陈氏族谱〉等记载,新郑陈氏始祖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淑林人氏,奉旨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年过七旬携妻及元和、亨和、利和三子,孙羯、羝及翔之子翊等,逾越险阻,从江西到荆湘,历沔阳过潭州(今湖南长沙)经龙城(今湖南湘乡),至邵州(今湖南邵阳)高平(今湖南新化),卜居横阳山鹅塘村。伯万夫妇去世后,同葬鹅塘金台山,元和、利和同葬横阳山禾仓岭。时陈翔任博州知州,随王建入蜀,其子诩听说后亦携妻入川。陈诩生子昭汶,昭汶生子省华,省华生三尧公。三尧公的长子师古、述古、敏古奉祖命南迁荆湘,重回祖地湖南新化鹅塘,再振家声。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支陈姓已散播于湖南、广东等省许多地方。

21、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黑凼子、官山上颖川堂陈氏(大明宗祯十二年季卯年冬仲举人陈隅编)
谱序:

当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余叨(念)祖德,屁战捷秋关取忘所自哉,每思先公受恩宠职,理秉国赐(勒)锦文宝帐藏焉家珍世守不赞继此纯武者,有由会元官至光禄大夫御葬石人石马栽,以香花华表等树水塘义塘优以殊曲有由翰林(而)唐房编修其闻后先济美济朝(褂)名仕籍黄不可胜纪(继)而散处天下亦恐繁焉惟祖南(瑛)守居无圳上传十四者耳始祖伯万子唐(议家)同光二年由吴经往湖广宝庆府邵阳县新化县黄扬山小地名鹅塘金台山落业,首披荆棘风沐雨艰辛不辞焉固我祖(文)人之恩,而世脉(还)长天下大吉猖獗后。总之,所致也无何红巾作乱兵火告急负围而走,家眷甲头俱也奔散,至锦图川阆典籍失于乡得罗宅时(聍)之祖志祥志温赎回,因而,宗谱仅存如线,未经修刻,族愈(越)繁多,以班次愈(越)混,以子侄辈为兄弟者有之,弟兄辈为叔侄者有之,甚而,周姓亲为异姓,相遇而不相亲,不补辑以传诸后,则其所亲:其所(避)免也可乎哉夫林卉采芳者必探其本江海:浩淼逆流者务来其源非非我支派(安)忘附梁王
颠至世系混指仪墓古贻(赌)议诚可鉴也今之视昔亦由犹后之视今也,凡我足属顾谱与思追三思之遗徽念五花之旧(羽)桃春暖锦鳞触浪杨浪杨声入孝进忠显家报国克(光)辉

厥诸谱克光厥后族不更迈越等(大)夷者哉谱谨叙谨叙谱叙谱端以议之壤起云尔(祠)孙痒生世备述根源叙


且谱之修也,固(故)以清源之所起亦以累(泪)流之所自会追溯千泓于一脉寻万派于同源于谱实嘉赖焉。我陈氏细(莸)始大舜之后封于陈州,因而属姓禹时陈庆都女为禹皇后后封庆都为岳国公胡氏为岳母夫人,武王亦与其神明之裔妻以太姬而封为胡公至鲁哀公十一年陈敬仲奔齐祀以帝乐孔圣至齐闻韶而叹此其明据也后有齐而改陈则陈氏之由来明甚唉继而实公复后从颖川德星聚而陈氏之(柞)酒(弥)昌(唉)厥后世脉愈远世绪益光阅宋而祖讳省联(补)冯氏寿考非常百有八岁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才华冠世但捷元魁弟兄相联封为秦(太)国公冯氏风燕国夫人,相传以来拜恩受宠名(扉)竹帛勋着献(显)(灵)者亦孔多仕其先继序武缨弗替敕封官诰四十余代祖讳南瑛永居圳上贵显非常故指守先奉孝乡太平,陈家是也三房汉英荣登黄甲公住江西吉州永新县金山陈家四房汉霄由举人擢户部员外任故五房汉雄因官任员外难以尽集我祖汉立生男瑕林字安历黄甲及第未任琳生
陈维官至光禄大夫御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支,香花树二十八支,议塘围但系守墓余地,惟生永兴官至徐州太守,葬云雾山异山干向,与生文琥官封镇北将军,葬徐州县大宁乙山辛向琥弟文珂恩淮安判官至副使,葬林化乡历安山子山午向崎男陈宁齐人乡历安子山午向,宁男诲联科及弟葬林化乡以礼致仕葬徐州吉仙乡七十四九龙江小地名天湖丑山未向,被男陈正寿葬徐州吉仙山七十四都天湖择丑山未向,一生陈文为帘(军)御吏。葬扬州府云亭乡十一都金峰岭甲山庚向某山内祖坟一冢内原有陈降碑镌镇果大夫隆之墓之墓赵氏葬扬州白沙大川泽上原甲山庚向又支陈瑞八住一州立业生男陈翠由擢淮安河判临任而卒地江一脉寻源溯万派同井井不爽余名省州未及备端维时太祖陈文生始祖阻陈伯万识见高明谋献远太祖居江西吉安府儒衡乡丰城里(早)未渡梅子坡金峰庙居淑水人氏,开国以来,不知几千年前矣,祖以稠地隘相土卜居拾汉继从御汉唐宗同光二年请(旨)三楚湖广省邵州府宝庆府上高县即高至时该名,新化一带属董保梓奴仆四十余口指挥至太阳二都董阳鹅塘落担斯时也田园念为茂林四野绝无人往亲精骨堆尸猿啼鬼哭,我祖手披荆棘亲开基居标为业,黄杨东西南北至洋溪守处背其故地内有黄杨一寨从后立之吉于牧念之所也厥后我祖寝昌书香不愧宋时有念七解元六四翰林评议事宣布义(职)于校痒不及尽记传至陈(忍)

陈禹战捷秋围其而采采晨善等或由人才有思选任官职济济多士采芦游洋不乏发人五十七户余人可谓巨家望族矣,然尊卑失序,甚而乱苗者不少矣,岂故哉谱之不修矣,即祖志祥海固租避红巾贼乱住(诸)乡地业条银五两赎于罗宅归集而辑修谱故为祖之功臣,然惟其九久意至祖光命因而修之犹豫,烦而未集则遗漏者过半年矣,其间得谱者一二未得谱者八九岁辈顾祖墓以兴思则纲常之青有攸属于是择二三知己拉而从事不(禅)若效牛遍稽改参订老谱如吾派者必收之


虽微贱而不叶非吾派者削之从遗显不录于本天地祖宗之心谓一时之嫌疑秉春秋之手笔象号二徇敢向恶则必察此我辈之血心可昭于天地者也万世以下其子我乎其罪献永勿忘可也用是伦序以志万世不朽
字派:仲才文必思祖宗永本定远国正维守遵先衍来胤(应)克绍洪美大痒序学校全世道敦淳熙仁心复太初修齐培治化和顺至天衢

924年还有一伯万。

一、本宗族谱源流考
始迁湖广祖金峰公源流传赞(录三修族谱)
公讳伯万,行顶一,字金峰,号鹅塘,吉州泰和人也,其先出自有虞氏。夏之中叶,虞思妻少康以二姚盖在夏,犹为姚姓商之始。王存舜之后,於遂当周之盛德,虞阏父为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庸以元女大姬配其子胡公满,而封诸陈、赐姓曰妫(见孔颖达疏),其后以国为氏。惠王五年己酉(公元前672)敬仲(完列国表胡公生申公犀侯、犀侯生孝公突、突生慎公圉戎、圉戎生幽公宁、宁生厘公孝、孝生武公灵、灵生夷公说与平公燮、燮生文公圉、圉生桓公鲍五父佗厉公跃、跃生完是敬仲,为胡公十一代孙)以韶乐适齐桓公,使为工正,以君成礼君子以为仁。文子(须无老谱完生穉孟夷、夷生湑孟庄、庄生须无)去难至於他邦,孔圣以为清,景公即政二年(公元前543年)然后归齐,故史称自晏子以下,能卓然自守不污,於其间者惟文子为贤。生恒子(无字)始大於齐,其后成子得政,有陈之裔孙曰钊,於敬王四十二年癸亥(公元前478)徙阳武户牖乡,传九代而生孺子平(老谱钊生连与璵、连为齐上卿、璵为齐都邑大夫,连生履、字秉政,履生辉与周昌、辉为齐司徒,周昌生桐、字邦材,桐生仲丕,仲丕生从善、为秦上大夫,生德绍、字子
芳;又生元绍、字子亨,德绍生述,述生伯与平,是孺子、为钊十代孙)少好读书,与兄伯居,伯常耕纵平,使游学张负,见而奇之,以女孙妻之,尝因社里宰肉,有均平天下之志,后佐汉高定天下,凡六出奇计,初封户牖侯,更封曲逆侯,惠帝六年(公元前185年)为左丞相,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兼右丞相,二年癸未(查年表应为癸亥,公元前178年)冬十月薨,谥献公,赐邑三千户,加赐黄金二千斤,事具列传,葬西安府户县(见西安志)。子原仁(买)袭封共侯,生恢(子远)、慎(子逸),子远袭封简侯;子逸从卫青北征有功,拜标骑将军。右北平简侯生河,河之子掌、卫青之婿也(见卫青列传)。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为七言乃得上坐,詹事陈掌,第二十韵云:椒房率更领其材,标骑生澄官车骑,将军生与京,宣帝朝拜员外郎,生考。元帝朝(公元前48年)石显倡议先朝臣子功罪以考,为与京子收捕之,遂徙山阳瑕邱。生汤(子公)博达善属文,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高平侯张勃高其能举茂材,后复以荐为郎,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奇功既领外国,斩郅支单于,归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后卒於长安。平帝(公元1年)时追谥曰破胡壮侯,封子冯为破胡侯,熏为讨狄侯。曾孙珍(老谱破胡生成、成生会可、会可生珍)官司棣校尉,生嗣徙汝南邵陵。生翔(子鳞)少知名善交结,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奏梁冀恃贵不敬,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征拜议郎,迁扬州刺史,举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秽并征诣迁尉,由此威名大震,又征拜议郎补御史中丞,后卒於家(老谱生寔)。寔字仲弓,居颖川许州,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四为郡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再除太邱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时县中大旱,夜甘露盈尺,是年大有民歌:甘露陈公在乡闾平心率物尝与二子及孙等,荀诣淑家太史奏:是夜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会。累见征,命闭门悬车,栖迟养年,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辛酉(查年表应为丁卯),寿八十有四卒於家。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麻蓑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有六子:曰纪、曰洽、曰谌、曰夔、曰休、曰光,纪、谌最著。纪子长文、谌子孝先各论父功德太邱。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纪字元方,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四府并命无所出就,著党禁解,数万言遭父忧积毁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励风俗。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以太尉让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卒(见后汉鸿胪陈君碑)。弟谌字季方(老谱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与兄齐德同行。鸿胪子群为魏司空时,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时靡不荣之。群字长文,为儿时祖仲弓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献帝时(公元190—220年)为司空西曹掾,属尝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皆为名臣,世以为知人,后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御史中丞,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曹丕深敬器焉。待以交礼,尝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位,封昌武亭侯,建议制九品官人之法,迁尚书仆射,进爵颍乡侯,帝征吴使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尚书,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公元227—237年)即位,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薨,谥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功德,分户邑、封一子列侯。泰字元伯,青龙中除散骑侍郎,正始(公元240—249年)中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北军中郎中将,怀柔甚有威惠。嘉平初(公元249年)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又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将事,退姜维狄道之围,司马文王语荀顗曰:元伯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必能办贼都督大将军不当尔耶?征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侍中光禄大夫,又出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诏徐州监军以下受泰节度,军还转为左仆射,司马文王、武王及沛国南陔皆与亲友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公元260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事具本传递。传至南瑛,字自成,(老谱泰生晌与堪;晌字添中,任颍川太守,生匮,字子竭;竭生远;远生广,隐居弗仕;生南瑛)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以进士官副使宦游江西,卜居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峰庙圳上,生子汉立、汉恭、汉英、汉霄、汉雄。或徙南阳(老谱汉恭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或居永新(汉英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或以任故(汉霄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或家阆中(汉雄因宦游四川,遂家阆中);惟铁大郎汉立,字候伯,以举人任太守,升评事,晚受仙术,居圳上故址,世号淑林陈家,旧有遗像,内载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故今多刻像奉祀之。生瑕琳,字安历,黄甲及第,隐居未仕;生惟,官光禄大夫,谕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只、香花树二十八只、义塘六百六十口、水田三千七百七十亩、守墓奴佃庄男妇七十余人,上下左右四维俱系守墓余地);生永兴,任徐州太守,殁葬云雾山;生文琥,封镇国将军,殁葬徐州高里乡垅坪,妻徐氏葬徐州大宁山。镇国之弟文琦,恩淮安判官,任故,葬云雾山笑添狮形。镇国生祓,公之高祖也,登进士,官副使,葬宁化县历安山。生政寿,公之曾祖也,葬徐州吉仙乡。生益,公之祖也,任淮安太守,殁葬徐州吉仙乡四十七都添湖泽。生文,公之父也,为内帘御史,葬扬州府云亨乡十一都金黄峰顶,其山祖坟内有镇国大夫陈隆之墓,具载江西老谱。御史生子四:伯万、伯千、伯贯、伯纪,千、贯徙外,纪世居吉州,公荫武军都督,配赵生三子:长曰元和、次曰亨和、三曰利和,於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奉旨开垦,年已七十矣。斯时元和之子翔已仕山东博州,公偕赵妣与三子及孙羯、羝并曾孙诩,带董术人保仔及臧获辈,由沔阳经潭州(今长沙府)、龙城(今湘乡县)、至邵州(今宝庆府)、高平(今新化县)至横杨山大阳三都鹅塘,爱其土物,有安焉之志,遂家焉。而以鹅塘为号,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殁,(公元947年,老谱载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葬鹅塘金台山,夫妇合冢。元和子孙袭居新化;亨和子徙沔阳;利和殁於新化,葬禾仓岭,与妻林氏合冢;其子转移今湘乡南门,相土直业,皆公所阅历,而贻孙子。云颜氏家庙序曰:无而称之是诬也,有而不述岂仁乎?在我后之人,虽户散丁繁,分支不一,而寻源溯委,一本可稽,粤自受氏以来,胡公二十一代孙钊,钊十代孙孺子,孺子十四代孙仲弓,仲弓九代孙为自成,自成十一代孙为金峰公,公能述尊前人,不敢失坠,老而跋涉,备历艰辛,既作室家勤敷葘,闲心静居,栖迟养年,开我后嗣礼所宜尊荷先泽之贻者,敢勿扬祖德之美乎?爰为之赞曰:
伊惟吾宗,肇自胡公,为周陶正,陈国是封,胙土命氏,姓之所从;
迁於户牖,孺子建功,颍川望重,世称仲弓,一门竞爽,后进慕风;
自成副使,宦游西江,淑林衍派,至於金峰,平心率物,克绍先踪;
抱器幽潜,勤约持躬,择里而处,高平之中,既多寿考,衡门令终;
贻於孙子,孝友是崇,流长源远,敬止必恭,祀事不朽,余庆益隆。
二、本族谱所记载的伯万祖世系
43
字仲弓,三修谱载:仲弓为孺子十四代孙;
44
字元方,尚书令,公元199年六月卒,生一子〈群〉
字季方,季方生忠、字孝先,官青州刺史;忠生闰、字文奋,仕吴官高源太守;弟佐及坦,佐官至青州刺史,坦官至廷尉;佐生三子:准、戴、征;准官太尉、封广陵郡公,生匡;匡生逵及达;逵字林道,为江西右中郎将军、追赠卫将军;达官拜丞相,生康;康亦为丞相;康生英,英生公弼,今闽省陈氏多其后裔
45
字长文,为纪之子;丞相,封颍阴侯,公元236年薨,谥靖候,配荀氏,生子〈泰、漾〉
46
字元伯,名俊,为群之子;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公元260年薨,谥靖候,生子〈晌、堪〉
47
字添中,颍川太守
48
字子竭,为晌之子
49

50
广
51
南瑛字自成,三修谱载:自成为仲弓九代孙;
52
汉立为南瑛长子,字候伯,唐显庆丙辰(公元656年)八月十三日寅时生;举人,任太守,升评事,居江西吉州泰和县长安儒衡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色峰庙圳上,世号淑林陈家
汉恭为南瑛次子,官至太守,分居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上十一都上安乡,名太坪陈家
汉英为南瑛三子登黄甲,住吉州永新县,名金山陈家
汉霄为南瑛四子,由举人擢升户部员外,任故
汉雄为南瑛五子,因宦游四川,遂

伯万之父文公。唐武宗时为拾遗。宣宗时为侍御史。与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交厚。懿宗失政。李国昌失权。僖宗时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反。陈文为监军御敌。派子伯万。伯千持书招安未果。李克用称晋王。伯万。伯千遂随其军。后黄巢起。朝廷以陈文言招安李克用。败黄巢。遂升陈文为太尉。镇北将军。伯万为行营都指挥使。伯千为军中教练使。后李克用之子李存瑁代梁立后唐。患南蛮。伯万以柒拾高龄奉旨由吴入楚。平蛮编民。先占 阳。以子亨和及孙 守之。后占潭州。以子利和及孙朔守之。长子元和及孙羝等守上梅壹带。伯万死后继其封。守其地。元和之子翔。先为博州刺史。后随王建入蜀。因谏阻王建称蜀王不从。弃官归里。卜居阆中新井。翔子诩。自幼由外家养大。长成后随祖父及曾祖出征并死葬奉安。然后携家入川侍奉父母。宋时以孙贵封。齐国公。诩子昭文。终身未仕。并阻其子省华应蜀。晋之试。宋时以孙贵封。楚国公。昭文子省华。宋太祖灭蜀后入仕。后以子贵封。秦国公。省华之子尧叟。尧佐。尧咨。称。壹门参相。尧叟长子师古。尧佐长子述古。尧咨长子敏古。师古。述古因。青苗法。与王安石等相左。兄弟遂相约弃官归里。师古长子永宗。字知言。述古长子康宗。敏古长子齐宗。参宗在父。祖故后。奉祖命归新化鹅塘省万祖墓。见其地而喜之。遂举家回迁祖居之地鹅塘。后鸿发伍拾柒户。至今嗣孙过百万。遍布华夏大地。诚为盛事。据河南新郑陈氏五修家谱序记载:在新郑这支伯万公后裔源自胡公------齐王建------------叔澄,其世系如下:

1
世叔澄,叔澄公生二子:砚、楚。
2
世砚,砚公生二子:天相、天章。
3
世天章,天章公生福。
4
世福,福公生江。
5
世江,江公生访。
6
世访,访公生谓。
7
世谓,谓公生祥赐。
8
世祥赐,祥赐公生渊伊。
9
世渊伊渊伊公生文。
10
世文,文公生四子:伯万、伯千、伯贯、伯纪。
11
世伯万,伯万公生三子:元和、亨和、利和。
12
世元和,元和公生三子:翔、羯、羝。
13
世翔,翔公生诩。
14
世诩,诩公生二子:昭文、玿文。
15
世昭文,昭文公生省华。
16
世省华,省华公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
17
世尧佐,尧佐公生学古等十子。
18
世学古,学古公生知节等七子。
19
世知节;
20
世询;
21
世广义,广义公生三子:清文、玉文、玉得。
22
世清文;
23
世宝山;宝山公生二子:有、维新。
24
世有;
25
世丙申;
26
世文山;
27
世观德;
28
世所好;
29
世世俊;
30
世敬亭;敬亭公生三子:忠良、忠心、忠信。
31
世忠心;
32
世珍;
33
世开运;
34
世茂;
35
世景芳;
36
世万玉;万玉生七子:文学、文理、文修、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37
世老五,老五生三子:同秀、水秀、群秀。
38
世水秀,水秀生二子:正法、文江。
39
世正法,正法生国强。
39
世文江,文江生石磊(河南新郑支系)
40
世国强,国强生海鹏。
···

(
叔达公后裔)重德房用宾公第22世嗣孙陈有钢2006.8.8

一、各地族谱对始迁祖伯万公的记述及湖南各地伯万系陈氏(部分)
1
、新化鹅塘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大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后元和留居新化,亨和迁沔阳,利和迁湘乡。元和子翔公迁四川阆中,至九世永宗、康宗同归鹅塘,齐宗归泰和。明弘治6年(1493)新化陈氏始修族谱,万历16年(1588)二修,崇祯15年(1642)三修时,合元和公派下五十七户、亨和公派下一户、利和公派下九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又知则公派下三户,共七十三户。清康熙3年(1664)四修,雍正元年(1723)五修,乾隆49年(1784)六修,道光20年(1840)七修,同治12年(1873)八修,1935年九修,1996年十修时,合元和公派下189户,亨和公派下1户,利和公派下13户(是否含石狮江陈氏?),合计203户。老派:伯传和翔诩,昭省尧古宗,祖奉文君仲,监六昌先通,英才景文智,广材元学兴,立有虞明之。清乾隆49年(1784)合族派语:(自三十五派始)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后,继因衍绪长,量才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余庆原星聚,支延万祀昌。
2
、新化陈家坪锦屏陈氏伯万公之长孙翔初任山东博州知州,继入蜀,任新井县令,后弃官居阆州西水,遂为西水陈氏。传八世至汝嘉公,字居美,于宋景炎间宦邵州。后因元兵阻断归程而隐居于梅山(今城关镇陈家坪)。后人散居于桃林、白土溪、黄壁冲、横阳山等地。宋祥兴元年(1278)始修族谱,明正德元年(1506)二修,万历28年(1600)三修,清雍正元年(1723)四修,乾隆49年(1784)五修,道光6年(1826)六修,同治12年(1873)七修,1920年八修,1995年九修。派语:寿祖孙应思,永伯文大元,世孟仲长宗,嗣申英玉立,克敏可效
,诗礼传家训,忠良启后贤,功崇能继志,德厚定光前

3、长沙大西门陈氏水始祖伯万公,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官都督,递二十世德源公,徙长沙大西门。
4
、湘乡石狮江陈氏迁湘始祖伯万公,三传至朔,由新化分居湘乡,为迁湘乡始祖,至十八世文质公,字彬卿,号华叔,谱尊为一世祖,生八子:镕、铎、镔、铭、钊、鉴、錿、钺。錿、钺两房居石狮江。錿公下传八派祖玉先,字荣生,徙居石狮冲等处,派衍梅、相、权、榜四房,该支五世嘉谟,明嘉靖举人,官宁州知州。清雍正12年(1734)建宗祠于石狮江,嘉庆12年(1807)建彬卿公祠于湖天塘。钺公房谱始修于道光4年(1824),光绪4年(1878)续修,1926年三修。编班:(自九世始)树本在德作,义门敦孝友,星里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昌。
5
、湘乡船下桥陈氏该族自后唐同光2年(924)都督伯万公来楚,寓迹长沙、宝庆两郡之间,支分湘乡、益阳、湘潭、新化四邑。至明初彬卿公,四子铭,字志玹,居鹤里。支谱始修于清雍正9年(1731),道光7年(1827)续修。

6、湘乡测水陈氏始祖伯万公。至明永乐4年(1406)二十九世孙彦德公由溆浦徙居武冈陈码头,递至子桂公生有四子:汝受、汝聪、汝明、汝远,遂分为四大房,此四房后裔自武冈续迁湘邑测水等处,称测水陈氏,尊彦德公为测水陈氏一派祖。清道光4年(1824)建宗祠于测水。该族名人陈介,民国间驻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大使。
6
、湘乡竹园花屋场陈氏始祖伯万公,其长子元和之三子翔世居鹅塘;次子亨和之三子羖返居沔阳;三子利和没于新邑,其子朔带眷属转徙湘乡南门,十余传至元鼐公于元武宗年间由县城新阳里石狮江徙居竹园花屋场。以元鼐公为迁湘一世祖。伯万公祠在新化,元鼐公祠在湘乡十九都白杨区竹园,建于清嘉庆20年(1817)。清同治4年(1865)始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32年三修。班序:元志仲思宗,允世定兴崇,万朝祖国贵,福禄得亨通,义里星长聚,虞适道执中,诗书新教泽,忠孝古家风。
7
、湘乡黄塘陈氏始祖伯万公,长子元和世居新化。至十九派复九公,明宣德初年由新化鹅塘迁居湘乡荆溪黄塘。族谱始修于清乾隆13年(1748),道光14年(1834)续修。乾隆41年(1776)创建宗祠。班行:伯万再兴,漍玉淙定,廷举惟光,士习其永,卜代年嘉,克康祖命,世守大方,时逢亨运

8、邵阳老鸭田陈氏始祖伯万公,自吉州泰和县徙邵州黄杨山,传八世分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五房。庆宗仍回吉州,广宗徙四川阆中,永、康、齐三公之胄繁衍邵、新、湘、益,新化尤盛。齐宗之后权甫(伯万之二十四世孙),元至正徙邵阳老鸭田。权甫十三世孙昌令再迁二都月山下。
8
、邵阳车塘铺陈氏始祖伯万公,居新化。二十世英琏,自新化黄杨山徙邵阳西路车塘铺。
9
、邵阳墨溪陈氏始祖伯万公,传二十一世至一兴公,明时徙居邵阳三溪五都田心肺子江,继徙墨溪,衍添祥、添华二房。清乾隆25年(1760)建宗祠于并眉山。道光4年(1824)重修族谱,堂号敦本。至1948年,已传22代,共5400人,分布于湘乡、安化、新化等地。旧派语:一添必汝嗣秀志,文忠大吉昌,应学开世代,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续定班次:节义传家法,诗书焕国光,聚奎辉祖德,复旦继前章。

10、邵东陈氏始祖伯万公,始迁祖万镒、万钦,明洪武初来镇宝郡。镒公居县前落凤坡,钦公居中乡太平。清乾隆32年(1767)始修族谱,道光17年(1837)续修,光绪30年(1904)三修,1949年四修。光绪17年(1891)建镒公祠于邵东杨柳村,光绪8年(1882)建钦公祠于邵东太一乡乌龙庙。
11
、隆回洞下陈氏始祖伯万公,后唐同光2年(924)徙楚,落担于今新化鹅塘乡横阳山,开永、康、齐、广、庆五宗,广宗迁四川阆中,庆宗返泰和原籍。永宗、康宗、齐宗三派于湘西新化、邵阳间。永宗四传至文成公(1286-1349),偕弟文贵、文仕,由溆浦迁邵阳隆回二都大水洞枫木坑落担,后又迁居洞下,领八甲户,世称八甲陈氏。族谱始修于明孝宗弘治6年(1493),1945年六修。1938年建宗祠于金石桥洞下村。永、康、齐三派班行:文才仲添志,永吉思万良,大国朝廷立,其宗亿世昌。惟今能显远,从古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量功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教泽光,香台恢上德,义柱焕先堂,星聚千秋照,支绵累叶芳。

12、绥宁李熙桥陈氏始祖伯万公,十代孙享公于宋绍兴4年(1134)迁居绥宁红岩,后转徙李熙桥陈家寨。后裔现分布于李熙桥、盐井、黄土矿等10余乡。
益阳清溪、河图陈氏始祖伯万公。传至经公,徙居江西饶州安仁县圳上,子隆公,生子英、子华。子英字试杰,刺潭州,因金辽之变,遂择居资阳清溪,为宁乡密岭塘、益阳板梓桥、陈家山等处支祖。子华字试英,随兄游潭州,徙居汉寿桂家嘴,又迁攸县十都石板桥,为益阳河图洲、长塘冲、秧田冲、苏家冲等处支祖。清乾隆10年(1745)二支曾合修族谱。1941年资阳陈氏伯万公联族通谱新派:英才高汉室,厚德积中州,华茂由培本,源闳导浚流,九江称望族,三湘著鸿猷,孝义余徽重,书香世胄留,宗盟敦永睦,通谱庆良谋,隆泽绵延远,清芬奕禩庥。
13
、益阳沧水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始迁祖汝福,字超夔,号万金,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洪武初官成都,解组寓居益阳沧水铺观澜桥东岸。清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沧水铺灵宝山。子孙星散,惟第四派祖存义,留居益阳。存义,原名德,字君质,明成化至正德时人,为沧水铺支祖。清乾隆31年(1771)始修族谱,嘉庆19年(1814)、咸丰10年(1860)、光绪19年(1893)、1928年、2000年续修。派语:汝必思存仲,时文启世贤,忠孝安邦国,诗书耀祖先,杨名祈有显,务实贵能传,德星辉应远,光绪永昌延

15、城步县城儒林镇《陈氏通谱》
其在《陈氏源流述略》记载:上半皆与九江义门陈氏族谱所述相同,以下说宜都王陈叔明生南瑛,'于隋开皇间,迁江西泰和县衡乡丰成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居焉。厥子五人,皆显于唐。长子汉立世守圳上旧址,子瑕琳黄甲及第,瑕琳生光绿大夫惟,惟生徐州太守兴,兴生文琥、文琦为镇北将军。生子祓,官御史。祓生寿,寿生淮州太守一。一生内帘御史文。文生我湖南始迁祖伯万公焉,伯万公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来编湘潭徭,择邵州之新化三都横阳山鹅塘村居之,遂为湖南新化人。卒葬鹅塘金台山。文琦数传而为昌建,为六七公子者,名同而人异也。伯万公生三子,长元和,世守邱墓;次亨和,分居湖北之沔阳;次利和,分居湖南之湘乡。元和子翔,五代时,为蜀王建掌书记,建欲帝蜀,以顺逆祸福福譬之,不听,弃官居四川宝宁府阆中县,又为阆中人。于翊孙昭文,均不显于蜀。昭文子省华事宋为谏议大夫,徙家河南之济源。子尧叟、尧佐、尧咨俱捷元,魁登相位。而尧佐尤贤,宋史大臣有传,以官故又居河南之新郑。后尧叟孙永宗,尧佐生康宗、尧咨生济宗,兄弟皆来湖南万祖墓,复为湖南新化人。数百年来子孙满湖湘矣。大抵万祖以前,居颖川者十八世,居长城者十一世,而后运启江南。宜都王以后,居吉州者十一世,面万祖者始崛起。万祖以后居新化者二世,居阆中者三世,居济源一世,居新郑者二世,或为流籍,或宦籍。至三宗偕来,而湖湘陈氏始滋。……”

16、湖南长沙《陈氏十四修房谱》陈家骏主修民国丙子年德星堂木活字本
始祖陈伯万:号金峰,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日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二十九日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日午时卒,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三:陈元和,陈亨和,陈利和。     
17
、长沙〈陈氏四修族谱〉民国23年 陈天介等主修 
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州泰和淑林人因父文公葬杨州云亭乡金峰顶,字顶一,号金峰,不忘本也,唐宣宗乙亥九年生,仕后唐应武军都督,兼行营招讨安使于唐庄宗同光乙酉二年请旨由吴来楚开尔历沔阳三湘等处至上梅横杨山大三都鹅塘邨卜居焉,其时年已七十至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夫妇相继殁,葬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前有拜祭余地左右后面蓄禁树木 护卫祖茔永照前规于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孙同修石台乾隆丙午五十一年因坟前屋宇遮逼公买一栋折毁后因茔堂逼仄嘉庆丁丑二十三年又买二栋折毁同治初年又买一栋折毁其地基公议永不许竖造。妣赵氏,诰封夫人,夫妇同葬新化鹅塘金台山丁山癸向合一冢。子三:元和;亨和;利和。清乾隆戊寅二十三年,永康齐三派子姓增修石台。18、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 民国戊子,颖川堂,12册陈伯万,号金陵,官都督,唐大中九年乙亥七月初十日寅时生,后唐同光二年由江西吉烔州太和县请旨过湖广至宝庆新化横阳山鹅塘村落业,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五月十二未时卒,葬新化鹅塘村金台山丁山癸向。元配:赵氏,唐大中六年壬申十二月念九酉时生,后晋天福十二年丁未九月十六午时卒,葬夫冢同向。子三:元和、亨和、利和。
19
、云南昭通《陈氏族谱》源流旧序而我高皇帝传至宜都王,呜呼!眢井之事出矣,遂散于吉路江桓等州,至祖南瑛,挺始迁吉州,登显庆丙辰进士,生子五人为有唐巨贵,而世系则宗翁台臣备叙焉。历十世祖伯万,唐庄宗同光二年编插潭州,命下之日,祖已七旬,偕子元和、亨和、利和并元男仕蜀之翔在家之子讳诩者盖四世矣,逾越险阻,开我新邑鹅塘横阳山。是时我祖翔先天佑丁卯弃官阆中,已成家藉,后晋天福十二年万祖殁,亨之子羖分沔阳,利之子朔去湘乡,而诩亦寻归蜀矣。20、新郑陈氏五修族谱序
公元557年,陈寔的裔孙陈霸先代梁而有天下,建立陈朝,传五主,历时三十三年。陈朝被隋灭亡后,整个家族迁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安),陈宣帝二十五子陈叔澄生子二,长子砚,次子楚;砚公生子二,长子天相,次子天章,天章公生福,福公生江,江公生访,访公生谓,谓公生祥赐,祥赐公生渊伊,渊伊公生文,文公官内帘侍御史兼掌帑藏,旋封镇北将军晋封太尉,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山顶。文公生子四:长子伯万,次子伯千,三子伯贯,四子伯纪。我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取之文公葬扬州府云享乡金峰顶之义)。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已亥生,一生戎马征战,鹰武军都督。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晚年于后唐庆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偕妣赵氏恭人率属七拾余口领旨由关邑(一说由豫经湖北沔阳地)来湘戍镇湖南邵州驻节高平(今新化县),卜县横阳山鹅塘梅家湾。公为官清谦,澹泊林野,素享令名,为三湘颍川陈氏始迁祖。万公生子三:长子元和,次子亨和,三子利和,均领功名,天福十二年(公元949年)公妣相继辞世合葬于鹅塘金台山。元和公后唐庄宗时任南京总太守,元和公生子三:长翔,次子羯,三羝,翔公在五代时任山东博州刺吏,为王建掌书记后随王建入蜀,建欲称帝於蜀,翔公以逆顺祸福劝阻,建不听,翔公弃官于四川阆州西水。遂为西水人,翔公生诩,诩公生二子:长子昭文,次子昭文,阆州西水教书。昭文公生省华字善则,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大宋,省华公由四川阆州任河南济源县令,后升迁开封,累官左谏议大夫。晋太师,封秦国公。省华公忠君爱民,受民众爱戴,去世后皇帝赐葬新郑洧水之泮,抱章山之侧。(尧佐遂迁居新郑。所以河南新郑是三宰相四令公栖身之地。)省华公生子三:长子尧叟,次子尧佐,三子尧咨。教子有法,两状元,一进士。因子孙显贵赠诩公齐国公,昭文楚国公,省华秦国公。尧叟字唐夫,北宋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中状元,累官,同中书门平章事,久典枢密,(实际执宰辅职),封英国公,谥文忠,有《请盟录》三集。尧佐字希元,瑞拱元年(公元988)进士及第,曾任中牟尉、潮州通判、河南知府等职,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生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书法,点画肥重,世称为堆墨书,尤工诗,自号知余子,封郑国公,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惠,有《愚丘集》、《遣兴集》、《潮阳集》、《野庐集》等。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

尧咨字嘉漠,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科考状元,累官光州知府、荆南知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箭术惊人,自号小由基,卒赠太尉,封崇国公,谥康肃。为之本家族号称四世六公三宰相两状元,一进士。
三尧公后人繁盛,尧叟有子4人,尧咨有子7人,而尧佐有子男10人,孙子40人。
陈省华及其三子卒后,均葬于新郑宰相陈村。三尧公各人的长子奉祖命迁入湖南,三公之次子迁四川阆中,三公之三子及其后皆葬于新郑宰相陈村。
据资料记载,宰相陈村除有陈省华父子四人墓葬外,还有太子中舍陈希古(尧叟子)墓主客员外郎陈学古(尧佐子)墓、陈知节(学古子)墓、陈珣墓,墓前都列有石虎、石羊等,墓群东北有宋时敕建的崇孝寺。由于年代久远,八座墓今仅见其七,文惠公尧佐墓尚有原碑,其他则墓中人父子祖孙,均不得而详。
又据〈邵东陈氏三修谱〉、〈浮丘陈氏族谱〉等记载,新郑陈氏始祖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淑林人氏,奉旨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年过七旬携妻及元和、亨和、利和三子,孙羯、羝及翔之子翊等,逾越险阻,从江西到荆湘,历沔阳过潭州(今湖南长沙)经龙城(今湖南湘乡),至邵州(今湖南邵阳)高平(今湖南新化),卜居横阳山鹅塘村。伯万夫妇去世后,同葬鹅塘金台山,元和、利和同葬横阳山禾仓岭。时陈翔任博州知州,随王建入蜀,其子诩听说后亦携妻入川。陈诩生子昭汶,昭汶生子省华,省华生三尧公。三尧公的长子师古、述古、敏古奉祖命南迁荆湘,重回祖地湖南新化鹅塘,再振家声。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支陈姓已散播于湖南、广东等省许多地方。

21、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黑凼子、官山上颖川堂陈氏(大明宗祯十二年季卯年冬仲举人陈隅编)
谱序:

当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余叨(念)祖德,屁战捷秋关取忘所自哉,每思先公受恩宠职,理秉国赐(勒)锦文宝帐藏焉家珍世守不赞继此纯武者,有由会元官至光禄大夫御葬石人石马栽,以香花华表等树水塘义塘优以殊曲有由翰林(而)唐房编修其闻后先济美济朝(褂)名仕籍黄不可胜纪(继)而散处天下亦恐繁焉惟祖南(瑛)守居无圳上传十四者耳始祖伯万子唐(议家)同光二年由吴经往湖广宝庆府邵阳县新化县黄扬山小地名鹅塘金台山落业,首披荆棘风沐雨艰辛不辞焉固我祖(文)人之恩,而世脉(还)长天下大吉猖獗后。总之,所致也无何红巾作乱兵火告急负围而走,家眷甲头俱也奔散,至锦图川阆典籍失于乡得罗宅时(聍)之祖志祥志温赎回,因而,宗谱仅存如线,未经修刻,族愈(越)繁多,以班次愈(越)混,以子侄辈为兄弟者有之,弟兄辈为叔侄者有之,甚而,周姓亲为异姓,相遇而不相亲,不补辑以传诸后,则其所亲:其所(避)免也可乎哉夫林卉采芳者必探其本江海:浩淼逆流者务来其源非非我支派(安)忘附梁王
颠至世系混指仪墓古贻(赌)议诚可鉴也今之视昔亦由犹后之视今也,凡我足属顾谱与思追三思之遗徽念五花之旧(羽)桃春暖锦鳞触浪杨浪杨声入孝进忠显家报国克(光)辉

厥诸谱克光厥后族不更迈越等(大)夷者哉谱谨叙谨叙谱叙谱端以议之壤起云尔(祠)孙痒生世备述根源叙


且谱之修也,固(故)以清源之所起亦以累(泪)流之所自会追溯千泓于一脉寻万派于同源于谱实嘉赖焉。我陈氏细(莸)始大舜之后封于陈州,因而属姓禹时陈庆都女为禹皇后后封庆都为岳国公胡氏为岳母夫人,武王亦与其神明之裔妻以太姬而封为胡公至鲁哀公十一年陈敬仲奔齐祀以帝乐孔圣至齐闻韶而叹此其明据也后有齐而改陈则陈氏之由来明甚唉继而实公复后从颖川德星聚而陈氏之(柞)酒(弥)昌(唉)厥后世脉愈远世绪益光阅宋而祖讳省联(补)冯氏寿考非常百有八岁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才华冠世但捷元魁弟兄相联封为秦(太)国公冯氏风燕国夫人,相传以来拜恩受宠名(扉)竹帛勋着献(显)(灵)者亦孔多仕其先继序武缨弗替敕封官诰四十余代祖讳南瑛永居圳上贵显非常故指守先奉孝乡太平,陈家是也三房汉英荣登黄甲公住江西吉州永新县金山陈家四房汉霄由举人擢户部员外任故五房汉雄因官任员外难以尽集我祖汉立生男瑕林字安历黄甲及第未任琳生
陈维官至光禄大夫御葬归山,华表树二十四支,香花树二十八支,议塘围但系守墓余地,惟生永兴官至徐州太守,葬云雾山异山干向,与生文琥官封镇北将军,葬徐州县大宁乙山辛向琥弟文珂恩淮安判官至副使,葬林化乡历安山子山午向崎男陈宁齐人乡历安子山午向,宁男诲联科及弟葬林化乡以礼致仕葬徐州吉仙乡七十四九龙江小地名天湖丑山未向,被男陈正寿葬徐州吉仙山七十四都天湖择丑山未向,一生陈文为帘(军)御吏。葬扬州府云亭乡十一都金峰岭甲山庚向某山内祖坟一冢内原有陈降碑镌镇果大夫隆之墓之墓赵氏葬扬州白沙大川泽上原甲山庚向又支陈瑞八住一州立业生男陈翠由擢淮安河判临任而卒地江一脉寻源溯万派同井井不爽余名省州未及备端维时太祖陈文生始祖阻陈伯万识见高明谋献远太祖居江西吉安府儒衡乡丰城里(早)未渡梅子坡金峰庙居淑水人氏,开国以来,不知几千年前矣,祖以稠地隘相土卜居拾汉继从御汉唐宗同光二年请(旨)三楚湖广省邵州府宝庆府上高县即高至时该名,新化一带属董保梓奴仆四十余口指挥至太阳二都董阳鹅塘落担斯时也田园念为茂林四野绝无人往亲精骨堆尸猿啼鬼哭,我祖手披荆棘亲开基居标为业,黄杨东西南北至洋溪守处背其故地内有黄杨一寨从后立之吉于牧念之所也厥后我祖寝昌书香不愧宋时有念七解元六四翰林评议事宣布义(职)于校痒不及尽记传至陈(忍)

陈禹战捷秋围其而采采晨善等或由人才有思选任官职济济多士采芦游洋不乏发人五十七户余人可谓巨家望族矣,然尊卑失序,甚而乱苗者不少矣,岂故哉谱之不修矣,即祖志祥海固租避红巾贼乱住(诸)乡地业条银五两赎于罗宅归集而辑修谱故为祖之功臣,然惟其九久意至祖光命因而修之犹豫,烦而未集则遗漏者过半年矣,其间得谱者一二未得谱者八九岁辈顾祖墓以兴思则纲常之青有攸属于是择二三知己拉而从事不(禅)若效牛遍稽改参订老谱如吾派者必收之


虽微贱而不叶非吾派者削之从遗显不录于本天地祖宗之心谓一时之嫌疑秉春秋之手笔象号二徇敢向恶则必察此我辈之血心可昭于天地者也万世以下其子我乎其罪献永勿忘可也用是伦序以志万世不朽
字派:仲才文必思祖宗永本定远国正维守遵先衍来胤(应)克绍洪美大痒序学校全世道敦淳熙仁心复太初修齐培治化和顺至天衢

924年还有一伯万。

陈朝灭亡之后,其后裔迁至全国各地。隋、唐、五代以来,陈姓的文官武将辈出,但最为显贵的,无疑是北宋时期的“三尧”。

  三尧,指的是北宋真宗时期的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他们同朝显贵,两人官至宰相,成为帝王股肱;一人当了节度使,镇守一方。

  他们的父亲陈省华,也曾官至宰相。父子四人位极人臣,在此前的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司马光在《陈氏四令公祠堂记》中曾写道: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

  这样的好名声,持续到了元朝。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曾将这一段故事撰成剧本《状元堂陈母教子》,赞扬“三尧”的母亲陈冯氏教子有方。

  陈省华父子四人曾生活过的村子,在今河南新郑市郭店镇,村子现在的名字仍为“宰相陈村”。

  村子周边,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宰相陈,人地灵;石生像,列队迎;陈公碑,傲苍穹;崇孝寺,皇上封。

  一门将相

  父子同贵,一门三宰相

  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瑞松介绍,在“陈姓三尧”这一支的家族历史上,“三尧”的父亲陈省华有开基之功,“他和夫人冯氏培育的三个儿子同朝显贵,将这个家族推向了鼎盛时期。”

  “三尧”中,老大陈尧叟在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参加科举考试,位列殿试榜首;老二陈尧佐在哥哥陈尧叟高中之前便已进士及第;老三陈尧咨是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的科考状元。

  真宗、仁宗时,陈省华因为三个儿子的缘故,加上自己在做官时表现出来的才干,官居开封府尹。而在这段时间,其长子位居枢相,次子荣升宰相,小儿子也晋升为节度使。此时的陈家“兄弟状元,一门将相,富贵爆天下”。

  景德三年(公元1006),陈省华病逝,享年68岁。朝廷追赐其为太子少师,追封其为秦国公(相当于一品宰相级别),而陈氏家谱上所说的“父子三宰相”也是从陈省华被追赠的荣衔而言的。

  虽然父子四人都身居高位,但其在历史上留下的政声政绩却截然不同:陈省华及其长子、次子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最小的儿子却刚愎自用,结党营私,在严重阻碍了自己仕途的同时,也败坏了家族的名声。

  宰相陈村

  全村百余户,均为宰相后人

  如今的宰相陈村是个自然村,村里有100多户人家,皆为陈省华后裔。

  村旁路边,一个写着“宰相陈村”字样的石碑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子的传奇。

  村民介绍,从祖上传下来的说法是,村里人都是陈宰相的后人:当年陈省华父子四人去世后,都葬到了现在村子的边上,后代为了给祖先守墓,就近靠着先人的墓地定居了下来。

  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部分后人随着逃亡的人流分迁河北,一部分人南下,但也有一部分人坚持留下,继续为先人守墓。而现在村里的人,是当初留下来那一支的后代。

  “三尧”的墓坐落在村边的田地里,三兄弟的墓相邻不过几米,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开。从墓碑上的字样可以看出,自东向西分别是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的墓。村民说,次序是按照长幼来排的。

  据介绍,三座墓的墓碑都是陈氏后人前几年新立的。村民说,旧社会陈氏墓地规模很大,去墓地的路两边立着石人、石羊、石马、石虎等陪葬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年的陪葬品,如今已难寻踪迹。

  追根溯源

  北宋望族:阆州陈氏

  这么显赫的家族,其先祖是谁?

  陈瑞松曾收集过各地的陈氏家谱,但这些家谱对于北宋三尧世家的先祖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属于宜都王陈叔明一脉,有人说他们属于南郡王陈叔澄一支,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后主陈叔宝的后代,“但最权威的说法,应该是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洲先生的研究成果。”陈瑞松说。

  蔡东洲的研究成果称,三尧世家原先世居山东博州(今山东聊城市)。唐末天下大乱,而蜀中比较稳定,北方的衣冠大族多去蜀地避乱。三尧的先祖亦于此时来到蜀中,与避乱的衣冠大族不同,其先人迁至蜀中是为了追随王建。

  欧阳修撰写的《陈文惠公神道碑》记载,尧佐“五世以上为博州人。高皇祖翔,五代时为王建掌书记……后弃官与阆州之西水,遂为西水人。”

  所以,陈省华是不是南陈皇族后裔,目前没有确凿的史料证实,但他们这一支出自阆州是毫无疑问的。

  阆州陈氏最终成为北宋名门望族,蔡东洲认为这具有标志性意义:五代之前沿袭察举制度,门阀横行,所以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五代之乱,彻底打破了门阀制,依靠考试入仕为越来越多的统治者所接受。三尧家族的兴盛,是科举制度完善后,依靠考试崛起的家族的典型代表。当然,陈省华夫妇对孩子的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记者 程国昌 段睿超 /)

『三尧德重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和“颍川家声远。泗水世泽长”均为吾族祠堂联。      

三尧堂为德星堂支系。德星堂在全国各地广为分布。而德星堂与颍川堂都为太丘长陈實之后裔。其根源为东汉时代先祖太丘长陈實开郡发祥之地颍川。颍川开郡先祖陈實生于汉和帝刘肇永元一十六年甲辰。初为西门亭长。与荀淑。钟皓。韩韶齐名。称为颖川肆长。汉桓帝刘志永康参年。携子若孙诣荀淑家。同游颖州【许昌】西湖【当时颖州西湖是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并称的三大名湖。太史奏德星见。于是许州建德星亭。此为德星堂之由来。至今德星亭古迹犹存。                                                                                       

三尧堂堂名之由来。是为纪念先祖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宋初陈氏参尧家族是陈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家族。陈尧叟。字唐夫。端拱初年进士第一。曾任秘书丞。工部员外郎。尚书左丞等职。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充枢密使。卒赠侍中。谥曰文忠。陈尧佐。字希元。进士及第。曾任中牟尉。潮州通判。河南知府等职。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生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书法。点画肥重。世称为堆墨书。尤工诗。自号知余子。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惠。三子陈尧咨。字嘉谟。咸平中进士第一。累官光州知府。荆南知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箭术惊人。自号小由基。卒赠太尉。谥曰康肃。尧叟。尧佐。尧咨两中状元。一中进士。号称『一门三相』。同朝显贵。传为佳话。

『康熙字典』中关于『尧』的解释原文如下『[宋史]陈尧叟。尧咨。尧佐兄弟皆有声世。谓陈氏三尧』。可见『陈氏三尧』之影响直到清朝仍然声名不减。【当然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是同为南陈宣帝之后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庭敬,其中三拾位主编的翰林中陈姓占了伍位,也许是他们特意收录了该词条,但也可见陈氏三尧在这些陈氏巨儒们心中之地位。】

陈氏三尧的后人中,为纪念参尧伟绩而更以参尧为堂号的有。三尧堂。三至堂。三克堂。三尧世家等。

三尧堂开基先祖更德星堂为三尧堂。意在重文教。铭记先祖丰功伟绩。期以激励后人图强不息。

三尧堂先祖来历现有三种说法。第一。来自苏州昌门。第二。自洪泽湖下的泗州古城。经高邮辗转到凹岗。第三。据天长前辈口传。来自湖南。

可以肯定的是。先祖于清康熙年间来自洪泽湖下的泗州古城。或湖下属于泗水县的地方。泗水名高世泽长。已经清楚的说明。洪泽湖扩容是在清初康熙年间。先祖到凹岗定居的时间应是清康熙年间。因此来自苏州昌门或湖南都是指明初移民到泗水的先祖。
   
三尧公后人繁盛。尧叟有子四人。尧咨有子七人。而尧佐有子一十人。孙子四十人。 陈省华及其三子卒后。均葬于新郑宰相陈村。三尧公各人的长子奉祖命迁入湖南。三公各人之次子迁四川阆中。三公之三子及其后皆葬于新郑宰相陈村。因此这种有纪律有规划的迁移说明到明初江南不可能有参尧后人定居。来自苏州昌门说法是明初移民一种笼统的说法。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移民说法同曲同工。从现有史料看来自苏州昌门说法不可信。

来自湖南说。较符合历史背景。可信度较高。明初由于陈友谅公【尧佐第十三世孙】的军事失败。导致两湖地区陈氏三尧后人有史以来空前的悲惨命运。大量与友谅公近宗的三尧后人被迁移。发配到海南。广东。浙江等沿海或偏僻地区。从事渔业。不得上岸定居。史称『疍民』。其生活凄苦不堪。此间大量的三尧后人【尤其是友谅近宗】逃亡他乡以免遭厄运。泗水古城的开基先祖应属逃亡之列。自称来自苏州昌门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为当时普遍说法。洪武五十年九月。元朝降将何真部近两万五仟人悉发泗州屯垦。他们都自称来自苏州昌门以掩饰发配的实情。泗州复杂的移民环境也适合有罪之人混迹其间。很似历史上的河北沧州。

附·

宋代陈氏三尧公家族源流及其迁衍【选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建魁
   
陈伯万是陈姓家族中一个闪亮的亮点,南朝陈国皇族之后裔,生长于唐末乱世,佐李克用屡建军功,又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七十高龄,任武军节度使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率子孙四代奉旨平定南蛮,遂定居新化鹅塘。其六世孙尧叟、尧佐、尧咨两中状元、一中进士,号称一门三相,尧咨更以善射著称,曾与卖油翁论射,传为千古佳话。现

嗣孙近百万,遍布全国各地
     
    
陈伯万之父陈文,即陈景思。唐僖宗时黄巢为乱,景思为太州起军使,招安李克用,屡败黄巢。黄巢攻陈州,即因陈州为景思祖居地,欲攻之以牵制其兵力;而李克用以五万兵救之,亦因其与陈景思交厚故也,景思死后葬扬州金顶峰。
     
    
僖宗时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反,陈文为监军御敌,派子伯万、伯千持书招安未果,李克用称晋王,伯万、伯千遂随其军。后黄巢起,朝廷以陈文言招安李克用,败黄巢,遂升陈文为太尉、镇北将军,伯万为行营都指挥使,伯千为军中教练使。伯万当李克用时,号称陈无敌
     
    
李克用之子李存瑁代梁立后唐,患南蛮,伯万以七十高龄奉旨由吴入楚、平蛮编民。占潭州,以子利和及孙朔守之;长子元和及孙羝等守上梅一带,伯万死后继其封、守其地。
     
    
元和之子翔,先为博州刺史,后随王建入蜀,因谏阻王建称蜀王不从,弃官归里,卜居阆中新井。翔子诩,自幼由外家养大。长成后随祖父及曾祖出征并死葬奉安。然后携家入川侍奉父母,宋时以孙贵封齐国公
     
    
诩子昭文,终身未仕,并阻其子省华应蜀、晋之试,宋时以孙贵封楚国公
     
    
昭文子省华,宋太祖灭蜀后入仕,后以子贵封秦国公
     
    
省华之子尧叟、尧佐、尧咨,称一门三相
     
    
尧叟长子师古,尧佐长子述古,尧咨长子敏古。师古、述古因青苗法与王安石等相左,兄弟遂相约弃官归里。
     
    
师古长子永宗,字知言;述古长子康宗;敏古长子齐宗。三宗在父、祖故后,奉祖命归新化鹅塘省万祖墓,见其地而喜之,遂举家回迁祖居之地鹅塘。后鸿发五十七户,至今嗣孙过百万,遍布华夏大地,诚为盛事。
     
    
永宗之长子祖一,祖一之子奉一,父子均相继出家修道,不知所终。
     
    
奉一之子文显。
     
    
文显之子君晚。第三章:湖湘始祖伯万公迁楚世系绎述

始祖伯万公,行顶一,字金峰,唐中宗大中九年,(公元855)甲戌三月初七日午时生(邵东陈氏三修谱,浮丘陈氏谱均有载),官都督,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淑林人氏,奉旨於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甲申,年逾七十偕妣赵氏恭人暨三子,长元和(后唐同光间历官太守)次亨和、三利和,孙羯、羝、羊殳并元之孙名诩(翔之子)者,(翔时任山东博州知州,后为河朔人)带术人董保兹等,逾越险阻,由江西来荆湘,历沔阳过潭州(今长沙),经龙城(今湘乡)至邵州(今邵阳),高坪(即今新化),卜居三都黄阳山(今横阳山)鹅塘屯梅子湾(即今鹅塘村)。天福十二年(公元947)丁未,万祖夫妇接逝,同葬鹅塘金台山。元、利二公,葬黄阳山禾仓岭。亨率子羊殳分居沔阳(今湖北仙桃市),利之子朔往湘乡。
元和生子三:翔、羯、羝。翔又名廷臣(川谱载)翔生诩,羯生谟,羝生诰。谟生鲜文,是时诩公闻父翔从博州随王建入蜀,弃官家阆中之西水,亦偕其妻寻归于蜀。诩生昭文、王召文。
昭文又名信顺,生省华字善则,妣冯氏,生子三:尧叟、尧佐、尧咨,皆宋时名相,一门三相,德星辉映。
尧叟生子四:师古、礼古(无嗣)、希古、蕴古。师古字宗圣(按川谱载生子六:知章、知言、知明、知和、知默、知一。未考出永、亨、庆三宗属知某)。仍依前谱,生子三:永宗、亨宗(无嗣)、庆宗。希古字遵道,生子知正、知至、知礼、知新(大庙斋郎无传)。蕴古字子蓄,生知常。
尧佐生子十:述古、求古、学古、道古、博古、修古、游古、履古(无嗣)、袭古、象古。述古字行之(按川谱载生子十六:知损、知雄、知芳、知白、知什、知诲、知规、知益、知素、知恪、知祥、知训、知止、知宣、丙一子夭亡。未考出康,定二宗属知某)。仍依前谱和益阳联谱载生子二:康宗,定宗。求古字得之,生知本、知权。学古字及之,生子七:知约、知源、知节、知纯、知先、知贤、知善。道古字和之,生知愚、知盈、知恕。博古字实之,生知俭,知廉幼卒。修古字坦之,生知刚。游古字咏之,生知质、知则、知量。袭古字循之,生知悌。象古字则之,生知辅、知充、知思(无传)、知询。
尧咨生子七:敏古,宗古、昭古(无嗣)、垂古(无嗣)、荣古、奉古、王召古及九女。敏古字信之,生知微、知显、知微字齐宗,知显字广宗。宗古字克之,生知立,知祥。荣古字晦之,生知德、知靖、知竦、知孝。奉古字道甫,生知简、知远、知柔、知存,王召古字玉甫,生知良(再传无嗣。)
王召文生省时,时生尧兴,兴生发古,发生福宗、寿宗。宋神宗时,师古、述古、敏古三公,因朝议青苗法政见不合,相继致仕。永、康、齐三祖并福、寿二宗,奉祖父遗命,负冯氏所得锦图自蜀来新化省万祖夫妇墓,遂居鹅塘,再振家声矣。嗣是继继承承,永、康、齐三宗衍为五十七户。
亨和生羊殳,羊殳生诺、诗。诺生美文,文生省博,博生尧伟,伟生尚古字敬嵩,尚生禄宗,后嗣未及备载递传支最盛未录。诗生嘉,嘉生子五:永有、永兴、永定、永年、永康。有生君、仁义,义生春江,江生子五:锡、钜、钧、铭、锰。
利和生朔字启宇,朔生元龄,龄生嵩、岱,嵩生贻丰、兴洛,贻生瑶,瑶生禹谐、禹臣,谐生周谋。

(一)
永宗生祖一,祖一生奉一、奉二。一生文显,显生君晚,晚生子五:仲孝、仲元、仲至、仲琅、仲渊。仲孝生惟、钻。仲琅生性、怡。惟生六一。钻字彦七、生六四字惟贤,生辛一,一生甲二、甲五,二生朝俸,俸生弥子、弥应。子生满孙,满生添用、添顺。用生志祥,顺生志温、志海、志潜、志渊、志清、志淇、志洪。弥应生老成,成生友受,受生秀卿。甲五生朝仕、朝任、朝信。仕生弥禄、弥祥、弥祯。禄生良、德、福。祥生镇湘。祯生昭胜、天受、天进。
性生六三,三生辛二,二生甲三,三生朝顺,顺生弥茂、弥盛。茂生金伍、金陆。盛生金八、金智。怡生六二、六六。二生辛四,四生甲七,七生朝周,周生弥少、弥昌,少生天应,应生荣卿(立户道孙)。六六字自有,谥文忠,状元及第,官太尉,奉旨征抚都梁生谟,谟生舜泽,泽生本胡,胡生添泰。
仲元生霞、谔、弼(谔弼无考)。霞生文恺,恺生以忠,忠生如松、如柏、如桂。松生仕圭,圭生璜。仲琅生恬,恬生六五,五生辛三,三生甲八、甲九,八生朝文、朝荣(永宗分谱载)。朝文生弥庆、弥衍、千一。庆生永龄,永寿,龄生添福,福生纬,纬生忠受、志俭(永宗分谱载)受生大郎,俭生永新。弥衍生华、丁、荣、一兴。千一生妙思、文达(永宗分谱载)。妙思谱载:千一公由宝庆徙江西吉水县,生妙思,不二十年四海鼎沸。明洪武年,偕杨氏复回原籍,路经益阳县西粟公港,见垅坪秀丽,水带山环,云彩雾烈,可以高稳遂相土置业而居,自此称妙思公为始祖。文达生受,受生仲富、仲贤、仲学,仲富未联上。仲贤,仲学两房在归派上认识不一,仲贤房以代专等人认归永宗千一系下,仲学房以华山、名奇等人坚持康宗千一系下,各持已见,无法调和,双方愿作二线承祧。甲九生朝富、复九、朝华(永宗分谱载)朝富生弥秀,复九生楚湘、楚涟。
奉二生文礼、文仁、文贵、文仕。礼生月烈,烈生崇国。仁生惟贤、惟盛,贤生崇泰、崇安、崇器、崇高,盛生崇政。成生才庆,庆生仲先,仲生添聪、添章、添监、添德。贵生才理,理生仲才。仕生才旺,旺生仲贤,仲文。

(二)
庆宗(桃林三修谱载),则仍回吉州居住,生子二:长祖三官知县(无嗣),次祖五,隐居未仕,生阁、辛,彦、舒四子。阁、辛均以武功显,彦官通判,舒登黄甲,官徐州知州。舒生君彩,君彩生化,化生仲若、仲仁。仲若生文辛、文山二子,均迁淮州。仲仁公以举人官知县,妣周氏,均葬江西泰和县儒衡乡,生子二,长名超,次名越。越裔循中,明永乐甲午解元,乙未联捷状元,文中宣德乙卯解元,正德丙辰联捷榜眼,至今簪缨云兴。超公生道文,道文生实秀,实秀生光远,光远生恬逸,恬逸生赓颖、基颖,二公均世居江西吉州泰和县。赓颖生梦良、梦康、梦修、梦山、梦庚,兄弟五人于元未明初同徙湖南湘乡:良公居桃林,康公居杨柳、鸡爪、杨林等处,修公居仙人堆,山公居黄陈,庚公居白晃。山、庚二公后迁徙何处,或仍回江西,原籍不详。
益阳联谱载:庆宗生祖六、祖从,祖六生奉九,九生汉贤,贤生令全。丛生任寅,寅生廷宦,宦生十一郎,郎生荣盛,盛生邦吉,吉生道坤,坤生应琳。祖从十余传生裔满,由江西来益者,应琳,裔满之裔也,应琳生添宝,宝生仁寿,寿生汝福,汝福号万全,於明洪武初由江西吉水宦成都改组,迁来益阳沧水铺扦标落业于孙家岭,裔满字德远,明洪武时居广东龙川,十传至奇德,清康熙时因兵燹,携其子国纶来楚,卜居益阳十五里梓山村。

(三)
康宗字蒙(详见石门谱)生祖三,字用之又名晓吾(详运珊房谱)生奉三,奉四。奉三字晋良,生文孙字康仕,生君晓字栋,生仲才、沈。
仲才生鉴,藩(详见靖州合修谱)鉴生六七,七生七子:昌建、昌道、昌进、昌迪、昌达、昌远、昌亨。昌建生五子:宪邦、宪立、宪方、宪文、宪贤。邦生通浚、重二、重五,通浚生英郎(号魁一郎)、英昶、英宣,一郎生天佐,佐生佑亮,亮生凝富、凝通。昶生天禹,禹生朝翁、朝卿、朝凤,翁生均瑞,卿生均美,凤生均材。英宣生天球,球生朝俸,俸生均良、均达。重二生英烈,烈生天常,常生朝福,朝禄,福生均政、均俊。重五字彦德生添贵。宪文生通什,什生英鉴,宪贤生通宝,宝生志弘、英八。
昌道生宪奇,奇生通明,明生英俊,俊生天申,申生朝魁,魁生均璋,璋生德贵、德瑞、德财,贵生应珑、应忠、应聪、应宗、应文,瑞生应宣、应通、应亮,财生应恭。昌进生宪章,章生通才,才生英聪(失考)、英智,智生天春,春生景祥、景齐,祥生文海、文汉,齐生文浚。昌达生宪唐,唐生通礼,礼生七子:英显、英明、英四、英承、英宽、英洪、寿四。显生天贵,贵生思德,德生福,英明生应云、应禄,应云生克胡(以胡子立户)克四(以什四立户)应禄生克已。英四生天才、天明、天章、天某(俊)。才生思俊,俊生源孙、仲孙、贵孙。天明字万源生思贤、思恭、思敬,天章为元明宗附马,生世珊,珊生寿。天俊生思杰,杰生兴受。英承生应奎,奎行添孙、添祥、添德、添材。英宽生天命。英洪生天应,应生思位,位生贵贤、仲琳。昌远生子五:宪清、宪朝、宪赞、宪荣、大问字宪问(详见洞口谱)宪清生通永,通吉、源礼、源福(详见邵东茅坪谱)。通永生英诰,诰生荣封以克明立户,通吉生均德;源礼生必福,必源,福生必贵。宪朝生通溪、通海、通滋,溪生英器、英吕,器生法通、法库以(陈渊立户),吕生经宝(大润户谱载生法仲、法仪、法亿),海生英瑚,瑚生天留,留生子六:千一、千二、宝一、宝二、信一、信二。千一生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一生胜,胜生七(以法胜立户),万三生昌,昌生宗荣(以成立户)、宗华、宗富(以言立户)、宗贵(以才立户)。万四字文达生受米。千二生万镒,镒生先进、先仁、先宾。宪赞生通典,典生英发、英用,发生受一、受钦,钦生必才、应雷、应举(无嗣),英用生天华。宪荣字国柱,生通儒(又名遵艺)、诗聪(又名通学,别号遵聪),儒生英隆、英亨、德源。隆生受先,受先生大润、大任,大任(原名帮镇字务重),德源生志聪、志忠、志善、志量,聪生乐郊,郊生维元、维荣、维贵,大润(字宪问)生宗英、宗雄(失考)、宗豪(徙川)、宗杰。英生友含,杰生友斌、友谅、友昌、友隆。昌亨生传森、传林,森生汉龙、汉虎、汉彪,龙生景珊,景泰、景祥、景袂,虎生保通,彪生保富、保平、保月、保求,传林生汉凤,凤生宝礼、宝优。
藩公官任江苏扬州府兴化县知县生延寿、寿生一、二,祖字复中徙江苏扬州府兴化县陈马徐巷,一生某,某生一元,於明洪武四年,蛮初乱,以正千户(正五品)奉调卫靖。一元生安三,仍袭父职,从讨诸蛮有功,留守靖州卫,封武德将军,遂居焉。二祖官封千户正军,生迪,迪生祚、祖五,祚生俭,五生善。
沈公生五子,朝,朝圭(后裔无嗣)朝琬(莫知所至)朝璋(无所考凭)朝璞。璞生文运,运生芸秀,秀生思玉字普才,明太祖封思玉承恩侯,生友富、友直、友谅、友仁、友贵,友富封归仁伯(无嗣),友直封怀恩伯(无嗣),友谅与朱元璋抗衡称汉帝,立凡四年。友谅生子六:善、理、公旭、公茂、伯通、伯能,善曾立为太子,被朱元璋执,理被朱元璋降旨宜处远方徙高丽。公旭后裔居靖州,改姓张二十代,於民国三十八年由张姓归宗。公茂居广西融安县牛栏山四维河仍姓张未归宗,伯通居山西洪洞县元二里第七甲无考,伯能居河北泊头市齐桥镇陈庄村立户。友仁,友贵捐躯於鄱阳湖,仁赠康山王。
奉四生文魁、武松,魁生君严,严生仲仁,仁生龙,龙生池,池生应嘉,嘉生大和、大荣。荣生添源、添瑞、添智、添德、添财。源生儒释、义,释生辅圣,义生闻忠。添瑞生子敬、子琳,敬生闻全,琳生闻云。武松宋元丰甲子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生谋献,宋绍兴辛亥进士,翰林院侍讲,生燕喜,赠奉政大夫。喜生翼先,先生长发(贡生),发生万鹏,鹏生世棋,棋生开基,基生昌盛,盛生运珊。

(四)
定宗生昆银,银生月廷,廷生松筠,筠生彬浩,浩生玉明,明生武钦,钦生其恕,益阳金瓜湖之支祖也。
右宗知则字子仪,官朝奉郎致仕。则生览、毛见、目见、觌,?字择仁初任潭洲益阳主薄三任荆门军司理,四任宜州忻城令,生汝平、汝嘉,嘉宋咸淳十年登进士第,谪邵州别驾,生孝忱、孝先、孝忠,忠生懋、麓,懋生处谦,谦生元三,三生寿二、寿四、寿六、寿十,十生兴祖、显祖,兴生庆孙、寿孙、禄孙。知微字齐宗,生祖四,四生奉五,五生文钻、文诲,钻生君二,二生仲祥。诲生君旺,旺生彦九。
仲祥生珍、瑾,珍生六六,六六生辛六,辛六生兴福,福生荣。瑾生六八,八生辛五,五生兴寿,寿生华、茂、宾。荣生英真,字奎旦,奎旦生璧献,献生联珠,联珠生芳、远。远生庆祚、祚生福信,?字质元(立户),华生英圭、英亨、英珑、英宁、英道、英邦(宁道邦以洪华立户),圭生万一、二十,万一生胜,胜生七,七生仲富(以七立户)。英亨生天祥(以戌郎立户)。茂生子七:英伯、英桂、英俊、英佐、英位、英儒,英伯生克贤(以辰立户)英桂生克君(以亥立户),英俊生克继,继生闻贤,贤生重一郎,重生宗继(立户)、宗财(立户)。英杰生秀龙,龙生受,受生子六:子文、子章(立户)、子奇、子礼、子志、子隆。宾生英安(以宾立户),彦九生原贞、原正,贞生志高,高生景文,文生子十一:子良、验良、克良、骥良、贵良、孟良(太学士御赐登仕郎)。孟生绫,绫生海权,松良生永宽。

(五)
广宗知显,生襄,字公赞,宋仁宗时举进士,授江西吉安府安福州知州,徙居饶州安仁圳上,生隆,隆生子英、子华。子英字试杰,由科第剌潭州,宋时由江西迁益阳清溪冲,生元仲、仲荃,元生友桂,桂生汝坚,坚生尧道、尧德,德生应远。仲荃生元白、桂馥,白生璇,璇生协邦,邦生通和,和生千贵,贵生用中。桂馥生汝霖,霖生会道,道生通明,明生千福。子华字试荣,举孝廉,从兄宦游湖广,居武陵桂家嘴,后裔旋徙攸县十都清阳乡,生元庆,庆生友善,善生汝文,文生尧启,启生应河,河生克彦、克纲,明洪武时同攸县迁益。
福宗生祖五,五生奉七,七生文定、文名
寿宗生祖七,七生奉八,八生文扬、文彩、文标、文旺,文扬字明白,生元福,福生席卢,卢生伏华,华生文、桂,文生友明、友广、友才。桂生友奎。文彩裔居安化未及备录,文标生必远、必才。文旺生子六:必让、必福、必禄、必通、必政、必源,与必远、必才合称八大房,称文旺为一世祖,必远俗称六房,必才俗称八房,必让俗称大房,必福俗称二房,必禄俗称三房,必通俗称四房,必政俗称五房,必源俗称满房。
铭公生太三(进士)、太明(生员)、太安。明生廷阔,阔生舜(官岳州教谕),舜生琢,琢生琴,琴生功,功生源,源生千(官南昌镇威将军),千生仁虎,虎生义重,重生本和,和生德荣、德华、德富、德贵。
周谋生庆杞(官招劝使),生龚明(马步军总管),明生君千、茂异,千号六郎,生念二,二生丙九、受四,九生嗣福、嗣源,福生寿孙、秀孙、季孙。源生元鼎、元禄(失考)。寿孙字祖贲,生文质、文斌、文金(无考),文质字彬卿,号华叔生子八:熔、铎、镔、铭、钊、鉴、虎、钺,熔字金谷,居湘潭失考,铎字金铎,生伯椿、伯柳、伯梅、伯松,椿字忠和,生万连,柳字惠和生万海,梅字志和生万洋,松字念和生万崇,镔字朝利生必珙、必磷、必旬、兴祖、兴旺、兴辅。兴祖生曜、翟。铭字志玄生景清、景良,清生思敬,良生思邛、思鄂。钊字志常生景镇、景馨,镇字藩卫生福东、福雄,馨字明荐生福琥、福恕。鉴字志瑛生灌、炎,灌生春,炎生泰、元。虎字朝器荣膺义,宰官带,生子七:必瑚、必珊、必嵩、必琼、必琳、必琦。瑚字廷重,珊字海树,荣膺钦宴赐授冠带,生万富(赠修职郎)、万华、万鄂、万哲、万贤。必嵩字廷粹生万鹏、万弼、万国。必琼生万宝,万镒、万钟。钺字朝仪生必晟、必昂、必秀、必礼、必道,晟字顶日生万鹤,昂字仰日生万实、万安、万盖,秀字佩玉生万政,礼字乘周生万全。道字仕南号传斋生万表、万习、万亿、万衮。文斌字世卿号明叔生子三:志瑜、志琼、志升,瑜生金、邋,金生福祥,邋生福宽。志琼生铿,铿生福淮。志升生琳、钦、菁,琳生福俊,钦生福余,菁生福松。
以上元和公派衍一百九十户,亨和公派衍只联上一户,利和公派衍一十三户,共二百零四户,人丁五十余万,合璧成册,诚千泓一脉也。
此届通修,据合族材料,自伯万公起,蕃衍较缓者,邵阳县金秤市健在的还有二十八世者,其速者,靖州甘棠溪口入谱者有五十九世矣。此资料汇集《永、康、齐三宗谱牒》,《益阳联族谱》,《邵东,城步,靖州合修谱》及各户支谱。余秉着缺者补之,讹者正之之出发点,然终因种种原因,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族人谅之,仍有一些户头未能联上,实乃汗颜,望有志之后昆赓续之。
四十三世嗣孙名贻字清辉敬撰(一九九五年古八月十一日新化鹅塘第二次全国陈姓代表大会决定再续字派,玉牒良时续,承启谱新章,举族重科教,兴时作栋梁,奉献争榜首,功勋冠华疆,淑林锦瓜瓞,颍水佐朝纲,舜道驭天马,英才源鹅塘,龙腾映虎跃,寰宇溢芬芳)

后伯万生五子,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庆宗回江西,广宗迁四川,惟永宗、康宗、齐宗负图归楚。厥至宋时有解元四六,如康宗子祖三,祖三子奉三,奉三子文孙,文孙子君晓,君晓生元和、亨和、利和、贞和,元和长子陈翔,翔子陈诩齐国公,诩长子昭文楚国公,昭文子省晔秦国公,婆冯氏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三人皆中状元,入相宋主;尧佐子侄述古、师古、敏古皆贵显。当斯时也,永宗、齐宗、康宗子孙犹散处于新化、邵阳、湘潭、湘乡,之间,县县爪瓞,难以悉数,迨至元明交际,遇红巾贼刘福通之乱,失落族谱,湘潭罗宅得之,祖志祥、志温以金赎回,其谱仅存如线,尚未刻修。于斯时也,伯万子孙发有五十七户于新化、邵阳、新宁、祁阳、伶俐、湘潭、湘乡、安化、浏阳之间,皆有迹可寻,如我武冈州,实至有王公婆王氏之陈凤翔,于明时成化年间(14651487),从新化迁至武冈州落业,又万历十五年(1587),大温与受钦从邵阳迁至武冈州紫阳乡第四都地名榔木塘落业,又迁龙江乡一都扶田冲二甲燕窝里,我等一派住扶田冲者,最其后焉,他如明时陈禹(?)等,则有英琏迁至邵阳发派,清时如枝华、鹏年、大绶、维鳌、能峰等,则湘潭、祁阳、龄俐发派立户陈伍,则凡在扶田冲燕窝里者皆大温祖开基创业发派之子孙也。大温所发有四大房,如友斌、友亮、友昌、友隆是也,四大房所发历文聪、文海、文通等一辈;历陈洪、陈俭等一辈;历志伦、思鼎等一辈;又历陈福双、福田、福望等一辈;又历陈宗杰、宗吉(?)、宗乾、宗艮、宗坎、宗巽等一辈;又历陈汉模、汉梁、汉琥、汉琏、汉琳、汉栋等一辈;又历应孝、应弟、应忠、应信、应实、应鸢等一辈;又历大志、大器、大轩、大昂、大用、大礼、大德、大鼎、大冕等一辈。其中辈辈相承,支派在楚在蜀,各有谱据,不烦备录。独计我入川始祖陈应忠(后改学忠)、祖婆萧孺人,自康熙丙子年携五子大志、大器、大轩、大昂、大用由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龙江乡一都陈家村燕窝里迁至四川省下南道叙州府南溪县留宾里(后改裴石乡)地名黄桷洞老屋基立户落业。此我黄桷洞根本枝叶,可凭者也。夫木本水源谁不当溯,凡我陈姓发自湖南湖北及永定长沙等处者,皆伯万子孙,现为五十七户是也,特以椒聊蕃衍,纷纷散居各处,难以条晰缕分,故班辈错乱,各居里宅,未能共理源流,然自伯万祖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至我辈,大约在三十五辈班改永清,后改惟今之内也。今来川省,恐历久无据,故略寻老谱以撰之,并传其不朽。俾后世子孙见渊源之有自,而根本之未忘也。

                                                 
     
宋初陈氏三尧家族是陈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家族。
     
按照『新郑陈氏家谱』。陈氏参尧家族是陈谈先的后裔。后主陈叔宝之弟。南郡王叔澄的后裔陈伯万被新郑陈氏奉为这支陈姓的开基祖。伯万有三子。元和。亨和。利和。元和以上为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元和的长子翔在伍代时为王建掌书记。王建欲称帝于蜀。陈翔以祸福逆顺相谏不为所用。遂弃官居于阆州之西水。成为西水人。陈翔子昭汶。昭汶子省华。字善则。蜀亡后仕于宋。任太子中允。左谏议大夫等职。卒赠开府仪同参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秦国公。其长子陈尧叟。字唐夫。端拱初年进士第一。曾任秘书丞。工部员外郎。尚书左丞等职。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充枢密使。卒赠侍中。谥曰文忠。有『请盟录』三集。次子陈尧佐。字希元。进士及第。曾任中牟尉。潮州通判。河南知府等职。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壹生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书法。点画肥重。世称为堆墨书。尤工诗。自号知余子。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惠。有『愚丘集』。『遣兴集』。『潮阳集』。『野庐集』等。三子陈尧咨。字嘉谟。咸平中进士第一。累官光州知府。荆南知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箭术惊人。自号小由基。卒赠太尉。谥曰康肃。陈氏壹门父子肆人。同朝显贵。被传为佳话。
     
陈省华盛年时曾带三个儿子见到华山隐士陈抟。陈抟预测其第二子『寿且贵』。后果如其言。陈尧佐官至宰相。寿八十二而卒。宋天禧三年【公元一千零一十九年】。尧佐的母亲燕国太夫人冯氏去世。陈尧佐脱去官服在坟上守孝。次年黄河决口滑州。宋真宗认为治理决河惟有陈尧佐能担此任。下诏重孝在身的陈尧佐出治决河。为国尽忠。故此宋真宗诏封崇孝寺以示褒奖。
     
参尧公后人繁盛。尧叟有子四人。尧咨有子七人。而尧佐有子男一十人。孙子四十人。
     
陈省华及其参子卒后。均葬于新郑宰相陈村。三尧公各人的长子奉祖命迁入湖南。三公之次子迁四川阆中。三公之三子及其后皆葬于新郑宰相陈村。
     
据资料记载。宰相陈村除有陈省华父子四人墓葬外。还有太子中舍陈希古【尧叟子】墓。主客员外郎陈学古【尧佐子】墓。陈知节【学古子】墓。陈珣墓。墓前都列有石虎。石羊等。墓群东北有宋时敕建的崇孝寺。由于年代久远。八座墓今仅见其七。文惠公尧佐墓尚有原碑。其他则墓中人父子祖孙。均不得而详。又据【邵东陈氏三修谱】。【浮丘陈氏族谱】等记载。新郑陈氏始祖陈伯万。字顶一。号金峰。江西吉安府 太和县淑林人氏。奉旨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九百四十二年】。年过七旬携妻及元和。亨和。利和三子。孙羯。羝及翔之子翊等。逾越险阻。从江西到荆湘。历沔阳过潭州【今湖南长沙】经龙城【今湖南湘乡】。至邵州【今湖南邵阳】高平【今湖南新化】。卜居黄阳山鹅塘村。伯万夫妇去世后。同葬鹅塘金台山。元和。利和同葬黄阳山禾仓岭。时陈翔任博州知州。随王建入蜀。其子诩听说后亦携妻入川。陈诩生子昭汶。昭汶生子省华。省华生三尧公。三尧公的长子师古。述古。敏古奉祖命南迁荆湘。重回祖地湖南新化鹅塘。再振家声。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支陈姓已散播于湖南。广东等省许多地方。
     

留居新郑的三尧公子孙。聚居而成今天的宰相陈村。村中现有三尧公后裔 八百余人。从宰相陈村迁往各地的三尧公后裔支系众多。仅新郑市就分布有近 二十支。五千人左右。

   七十三·尧叟。省华子。行一。字唐夫【公元九百六十一---公元一千零一十七年】。自幼同弟尧佐。尧咨就读于刘延庆寺。母冯氏性严烧夜香伴子读书。尧叟事亲孝谨。 秉香苦读。『陈母烧夜香』故事为后世『二十四孝图』之一。端拱三年登甲科。历官光禄寺丞。直史馆。工部员外部。广南西路转运史。知枢密院事。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仆射等。卒年五十七岁。谥文忠公。着有『请盟录』参集贰拾卷【惜书已失传】。生子四。师古。希古等。
   
七十三·尧佐。省华子。行二。字希元【公元九百六十三至一千零四十四年】。端拱三年与兄尧叟同科登进士及第。历宫中牟尉。潮州通判。滑州知州。开封府尹。参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太子太师致仕。卒年捌拾贰岁。谥文惠公。着有『陈文惠公集』三十卷。生子十。述古。博古。学古。清渊等。
   
七十三·尧咨。省华子。行三。字嘉谟【公元九百七十至一千零三十四年】。咸平年间中进士。历官知制诰。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武宁军节度使。卒赠太尉。谥康肃公。生前工隶书。能诗。今济源奉仙观尚存『赠贺兰宗真大师』七绝诗碑。生子七。宗古。荣古。敏古等。
  由于一门两代四进士共同辅政。称『一门三相』。敇封
 『三尧世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