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为孩子送上这份礼物,让孩子能思考、能独立、有尊严、有自信,一生仅此一次。 有这样一则幽默小故事: 在一所国际学校,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看完这个题目之后,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而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这虽然是个小幽默,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的孩子,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吗?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在我们的呵护中长大,对于孩子的很多事情,大部分父母都全部替他安排好了,小到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大到上什么学校、报什么兴趣班。结果呢?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里。 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孩子不能发表意见,就会懒于思考;不能自己做主,就会缺乏主见而不能独立;意见不被采纳,自信心就会受挫,会痛苦难受。 第一、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儿子,妈妈帮你报了暑假奥数班!” “可是妈妈,我想学跆拳道。” “不行,学打架干什么!对学习有帮助吗?我是为你好!”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他,并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强迫他按照我们的安排去做。结果呢?孩子真的情愿吗?我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了伤害,觉得自己不受尊重、重视,孩子因此不快乐,甚至苦恼、痛苦。 第二给孩子表达意愿和想法的机会 “儿子,今年暑假,你想报一个什么样的兴趣班呢?” “我想报跆拳道,我要变强壮、还要变高!” “好啊,妈妈支持你。不过,妈妈听说奥数班也挺有意思的,你要不要试试啊。”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有表达意愿和想法的冲动,这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表达的机会,并试着去理解他,即使孩子的想法不实际、幼稚天真,也不要忽略,更不要嘲笑。 第三采纳孩子的“好点子” 妈妈说:“我要去超市买一些贺卡,要不要一起去啊?” 女儿回答说:“妈妈,现在到处都提倡环保,您就别买贺卡了,我帮你制作电子贺卡吧。” 妈妈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便说:“好,听你的,妈妈也跟你一起做环保小卫士!” 女儿心里乐开了花。 但凡一个有思考的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某些问题上,他可能会有独到的见解。当我们采纳了孩子的“好点子”后,他会感觉到我们的重视,也会倍加自信,今后就会更加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啦! 深圳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