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论方 十二、化湿和胃 平胃散方论

 乐山有大佛 2015-11-15
名医论方 十二、化湿和胃
平胃散方论
       明·吴 昆: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此方主之。此湿土太过之证,经曰敦阜是也。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厚朴味温而苦,温则益脾,苦则燥湿,故二物可以平敦阜①之土。陈皮能泄气,甘草能健脾,气泄则无湿郁之患,脾强则有制湿之能,一补一泄,又用药之则也。是方也,惟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老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医方考》)
       明·张介宾: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东垣为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景岳全书》)
       清·柯 琴:《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曰卑监②,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制三承气汤,调胃土之敦阜;李东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监也。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谓,犹温胆汤用凉剂而使之温,非用温之谓。后之注《本草》者,曰敦阜之土,宜苍术以平之;卑监之土,宜白术以培之。若以湿土为敦阜,将以燥土为卑监耶!不审敦阜、卑监之义,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术苦甘,皆燥湿健脾之用,脾燥则不滞,所以能健运而得其平。第二术白者柔而缓,苍者猛而悍。此取其长于发汗,迅于除湿,故以苍术为君耳!不得以白补、赤泻之说,为二术拘也。厚朴色赤苦温,能助少火以生气,故以为佐;湿因于气之不行,气行则愈,故更以陈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补而健运,故以炙甘草为使。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与!夫洁古取《金匮》之枳术汤以为丸,枳实之峻,重于厚朴,且无甘草以和之,虽倍白术,而消伐过于此方。昧者以术为补,为当久服,不思枳实为峻而不宜多,特未之思耳!(录自《古今名医方论》)
       清·汪 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苍术辛烈燥湿而强脾,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利气而行痰,甘草中州主药,能补能和,蜜炙为使。泄中有补,务令湿土底于和平也。(《医方集解》)
       清·费伯雄: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厚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聚,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利湿化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医方论》)
       清·张秉成:用苍术辛温燥湿,辟恶强脾,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理气而行痰,以佐苍术之不及。但物不可太过,过刚则折,当如有制之师,能戡祸乱而致太平,故以甘草中州之药,能补能和者赞辅之,使湿去而土不伤,致于和平也。(《成方便读》)
       【注释】①敦阜:敦,厚;阜,高。《素问·五常政大论》:“土曰敦阜”。
       ②卑监:卑下自守,不能周于四方。《素问·五常政大论》:“土曰卑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