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城之慯:理想主义的哀歌,机会主义的盛筵

 我是袋鼠 2015-11-15

宋卫平淡出绿城了!

2014年,注定又是一个地产拐点年。

近十年来的地产行业发展,精准地印证了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2005年,中国地产界“闪电战”的始作俑者——顺驰栽在高歌猛进的路上,第一个知名全国性地产公司易帜。

2008年,整个地产行业风雨飘摇,作为行业龙头的万科也处在风口浪尖上:售楼处给砸也就罢了,连杭州公司也给端了。

2011年,绿城首次陷入危局,靠九龙仓、融创、SOHO中国等相济,断臂求生。

2014年,这一次遭厄的不仅仅是兴润置业、光耀地产等小角,绿城中国终于要跟宋卫平说再见了。

每隔三年就来一道坎,对于高速冲刺者,即使如创下世界记录的刘翔,也未必能次次安然跨过。

515日早上859分,证券公告中寥寥几字的公告:“绿城中国短暂停牌”引发了蝴蝶效应,一时间众说纷纭。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不论是何种结局,都是宋卫平告别绿城的哀歌。

地产理想主义的光辉暗淡了……

产品主义还有救么?绿城的很多项目,从早期的桂花城、九溪玫瑰园,到留庄、桃花源等,很多都成为行业的样板。然而今天,行业的榜样却倒下了,让人扼腕叹息之余,有点无所适从。

曾经跟绿城玫瑰园的一个项目总经理聊天,能感觉到他对绿城的产品有种狂热的自信,而且不知是否受宋卫平的影响,言谈中骨子里透出一种以“我”为尊的优越感:“绿城的产品是按照我们自己对产品的追求来设计的”、“我们项目的定价是按照我们对它的价值认定来确定的,不受市场行情影响”、“我们的产品造出来,好不好客户一看就知道,不用那么多花哨的包装推广”……他谈了很多关于绿城和自己的想法,却很少谈到市场。

确实,绿城的产品很好,服务也不错。但是,绿城似乎在走一条不是以市场、客户为导向,而是以自我的判断为导向的路子。

也许市场的导向错了,也许客户的偏好还不够成熟,但是,绿城没能拗过来。

与绿城的理想主义失利相对的,是机会主义者大行其道。

很多地产公司的决策者,打着“把钱花在刀刃上”、“抓住客户敏感点”等旗号,通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方式“巧妙”地处理客户买房时不太关注的地方,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还不影响销售。一时间,这种美其名曰“成本优化”的手段,在一线地产公司的中端甚至中高端项目中非常流行:

建筑立面上的装饰线条越来越少了,什么韵律感、明暗关系都是扯谈,房子越来越平板化——因为客户买房更多关注的是使用空间,至于房子好不好看,只要不太寒碜就行。

高层公寓标准层电梯间“极简”,而楼梯间则直接是不作任何处理的水泥地面,即使贴点地砖,往往也是只贴三楼以下,仅装饰点门面——开发商“主流”的观点是反正有电梯,客户平时也不走。

石材用得越来越少了。园林地面基本不用石材;景观小品更是多用玻璃钢代替;连底部干挂石材、上部涂料或真石漆的立面设计,底部石材竟也能部分改用涂料或真石漆代替。——有些开发商认为“看起来也差不多”。

会所的功能越来越简单,恒温泳池是基本不配了,甚至干脆就没有会所——因为很多会所后期经营要开发商贴钱,多数客户买房时对会所只是抱着锦上添花的想法。

还有地下车库、电梯、绿化苗木和门窗等等,也常常以客户不敏感为由,能省则省了。

这种非常“精明”的算计,实质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逻辑。其根源在于,目前公众对地产公司的评价,以及地产公司内部的考核,主要是看数据,如销售金额、利润率等,而看不到客户购买入住后的真实感受。即使有各种客户满意度调查,更多的也是停留在数字层面。比如客户满意度80%,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去细察深究。

而客户即使对产品有不满,短时间内未必有能力重复购买,也就未必能通过再次购买行为对开发商进行“投票”,所以机会主义者往往能在一段时间内占了便宜。地产市场的客户量是足够大的,让所有客户都受“教育”一遍,就足够发展壮大数十家百亿地产公司了。这种手法,与旅游景点里的小商小贩惯用的欺诈伎俩如出一辙,奉行的是正是机会主义的“宰客之道”,反正也不指望你做回头客。

品牌实质是一种信任。客户买品牌产品,就是希望在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品牌公司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信誉替客户考虑周全了。而机会主义者这种过头的精明,则是凭借专业能力来充分压榨客户的信任。这种看似“精明”、“讨巧”的做法,非但不能给品牌增添价值,反而是对品牌的一种伤害。说实话,目前不少快速扩张的一线地产公司,是在吃以前攒下的品牌老本。

然而,绿城是不屑于干这种事的。绿城的口碑,源于在产品营造过程中对品质“精致”和“完美”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绿城对建筑立面的追求,更甚于对户型的追求;绿城的小区都修建有游泳池,而且还有一个帮助小孩学习游泳的“海豚计划”。

绿城怀着理想主义的信仰,登上了地产品质的巅峰,却没能经受住市场的风雨。好产品并不一定有好市场,不仅仅是地产行业,其他行业的“高富帅”被“屌丝”逆袭的案例也很多:吉利收购沃尔沃、塔塔收购捷豹路虎、联想收购IBM,等等。

在绿城产品品质光环的背后,应反思的是产品理想主义与市场现实的差距;而对于地产机会主义者,更不要把投机取巧当作致胜的法宝,客户终会有觉悟的一天。

告别宋卫平后的绿城,要保持原先的风格,一如苹果离开了乔布斯一样困难。假如有一天,易帜后的绿城,因融创、九龙仓等的加入而变得折中以顺应时势潮流,也不足为奇。

“如果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一曲哀歌隐隐响起。然而,这种淡淡的伤感却无以释怀,绿城的送别之歌,由于带上了宋卫平的理想主义腔调,注定要用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汤铿

2014.5.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