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嘉奖

 真友书屋 2015-11-15

曾经的她,暴饮暴食、酗酒、吸毒……

只为填满内心的无名空洞,直到她决定拯救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嘉奖,而爱是唯一保护我们免于伤害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瞬间,也有一些令你猝不及防的痛苦,谁也无法逃脱。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还会用尽全力去爱这个世界。


我们一生都要去追寻自己注定无法找到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按照这种说法,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我们总在寻找一种人世间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我的朋友阿德里安娜说,那种东西完全是瞎掰的。


作家安·拉莫特把我们这种无法遏制的需求称为“上帝般大小的洞穴”。有信仰的人们认为上帝把我们安排在尘世间,却让我们去渴望天堂里才能得到的东西——上帝。我大致理解他的意思,可还是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如果我把我女儿艾玛放在游戏围栏里,然后把奶嘴在她眼前晃来晃去,故意不让她够着,她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如果我们注定满足不了自己的渴望,那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在我们临终前,心中那个上帝般大小的洞穴依旧无法填满呢?心里一直有个大窟窿,会活得舒服吗?


由于我很笨,所以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用有害的东西填补我心中的那个大窟窿。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用食物填补那个空洞。

那时食物是我的避难所,它能抚慰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快乐,它就是我的上帝。可后来我又意识到,那个洞穴也需要用美丽来填补。那时我以为苗条的身材与漂亮的着装就意味着美丽——其实这两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没有多大关系,可我那时还小,当然不懂这些。


由于我觉得自己并不漂亮,所以就想躲藏起来。

可当时我只是个孩子,根本无处可躲。我不能藏起来,不能化妆,也不能打扮。每一天我都必须以又矮又胖的面貌面对所有人。在一个孩子心中,“保持本色”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因此我决定,既然不能躲起来,就必须减肥。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怎么才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又能拥有一副好身材呢?


我八岁时看了一部关于贪食症的电视电影,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来是一部具有警示意义的电影,却被我完全从反面利用了。我由此找到了一种可以填补空洞的新方式,既可以继续从食物中获得慰藉,又不会发胖。看完电影后,我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顿,然后又全部呕吐了出来。食物之所以能够带给我安慰,是因为我在吃的过程中,心中所有的不安与空虚便会消失不见。可当我吐过之后,精疲力竭地躺在浴室的地板上,内心的空洞却更大了。当时我意识到,由于自己是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去填补它,所以才会在耗费了那么多精力之后,感到更加空虚与不安。


我不停地大吃然后呕吐,这种做法使我感到很痛苦。但如果不这样做,现实生活就会让我更加难熬。只有躲在我自己构筑的小小的食物王国里,我才能感到安全。所以我摒弃了正常的生活,沉湎于贪食症带来的抚慰中。将近二十年来,我每天反复地吃、吐好几次,先把那个洞穴填满,而后又把它清空,时间就这样在沉沦中流逝了。直到二十六岁,我才又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上帝邀请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之时


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和善,因为大家生活得都很不容易。

——里夫·沃森


包括你自己在内。

——梅尔顿


有时候,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反而看起来比谁都强大。


高中时,我在一家精神病院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患上贪食症已经九年了,治疗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效果。这也难怪,因为每次讨论时,我总在说自己的状况好多了,还总说些关于天气有多好之类的废话。后来,有一天,我午饭吃得太多,怀疑自己快要死了。对我而言,彻底的满足就意味着死亡。可我一时间又找不到呕吐的地方。于是我踌躇了一会儿,最终只得站在学校的走廊里,告诉自己,我病了,病得很厉害。之后我走进指导老师的办公室,对他说:“请给我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要去医院,我整个人垮了,得有人帮帮我。”


我是学生自治会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而且外貌出众,头脑聪明,表面看起来也很自信,别人给予我的最高评价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我曾被提名返校节王后,还为四千名同学主持过赛前动员会。有时候,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反而看起来比谁都强大。


我暴饮暴食、酗酒、吸毒,本来是为了清空大脑,什么也不想,但吸大麻却使我想得更多,甚至忧心忡忡,我紧张得快要发疯了。另外,对于像我这样一个高度注重自我形象而且总是疑神疑鬼的人来说,在别人面前喝醉是一件很要命的事。因为我愿意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一个取悦于人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总在琢磨着别人怎么看我。可一旦喝醉,我就无法自控了。其实也许喝醉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够在失去意识之后,卸下伪装,尽情享受,但我却完全无法忍受这一点,总在思忖着我应该怎么做和我是怎么做的,还叮嘱我的朋友们密切注意我的行为表现,并且在我喝醉时,及时提醒我。


我总喜欢把上帝之爱比作日出。无论你前一天晚上感到多么沮丧,第二天清晨太阳都会照常升起。而且它对谁都是一样,总是不偏不倚地把光线投射在每一个人身上——无论是罪人、吸毒者,还是圣人、啦啦队长;不管是已经得到救赎的,还是异教徒。即使你躲藏起来,故意对它避而不见,它也毫不介意,更不会因此而惩罚你。哪怕你在黑暗中蛰伏几年甚至几十年,当你最终走出来时,阳光依然会照耀在你脸上。它一直是那么明媚,永远那么灿烂,始终在等待着你走出黑暗,去感受它的温暖。在我心情抑郁的那些年里,我一直以为上帝、太阳和阳光都是不公正的,但我错了,其实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上帝邀请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之时。



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和母亲


我终于大学毕业了,在感激母校的同时,我又觉得学校居然能给我这种人颁发毕业证书,真有点儿不可思议。后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每天在对学生们的爱中度过八个小时充实的时光,并且在教学方面还获了奖。尽管我被一堆不良嗜好缠身,私生活乱作一团,但却能让自己在工作方面丝毫不受影响,依然保持良好的业绩。


在此我还要重复一遍前面已经说过的话:有时候,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反而看起来比谁都强大。但在业余时间里,我依然过着堕落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疯狂的消费欲望而刷爆了信用卡,又把性与爱混为一谈,结果怀了孕。做人流那天,我慌慌张张地在堕胎诊所熬过了一天,之后又一个人孤独地回到住处。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我感到自己内心的空洞不断扩大,愈来愈大,而后整个人跌了进去,彻底被它吞噬了。这时我邂逅了克雷格,他和我一样,经常又酗酒又吸毒。相处了几个月后,我开始怀疑我们在一起毫无益处,也许是在互相拖对方的后腿。


我们恋爱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早上——记得那天是2002年的母亲节,当时我二十五岁,我一觉醒过来,觉得身体不对劲儿,感到非常难受。于是我又像上一次怀孕时那样狼狈不堪地跑到药店,买了验孕棒,胆战心惊地回到家,对准验孕棒的吸尿孔小便。接着,我低下头死死地盯着自己战栗的手中紧紧攥着的验孕棒,看了整整三分钟,大脑中一片空白。我僵在那儿,什么也不能想。验孕结果显示是阳性的。阳性的,我怀孕了。我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贪食症患者、酒鬼、瘾君子,居然要做母亲了。我不记得自己当时祈祷了些什么,只记得自己跪在地板上语无伦次地向上帝求助:“救救我吧,上帝啊,请你救救我吧。”


看吧,当那个洞穴变得越来越大,大到可以容得下上帝时,他就会走进那个洞穴中。当你千疮百孔,整个人都变成一个巨大的空洞时,上帝就会来拯救你。

那天下午我下定决心戒烟、戒毒、戒酒,也不再暴饮暴食。



倘若我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力量,对方是不会愿意同我做朋友的。所以我不仅不介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且会向别人倾诉我内心的空虚感,还会和别人聊起我的生活。


我终于觉醒了。

我嫁给了克雷格,生下了一个孩子,而后又一个,接着再一个。我当了幼儿园老师,之后又成为了一名作家。我变成了一个好姐姐、好女儿、好朋友。我不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也不再故意呕吐——那样做严重地损伤了我的牙釉质,又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我开始维持着自然的体重,焕发出一种清新的美。如今我也变成了一个有信仰的人,尽管我有时会对此踌躇、质疑、感到困惑,但我相信上帝的存在。


尽管改变了许多,我心中依然有一个上帝般大小的洞穴。虽然现在我不再用有害的东西去填补它,可我采取的手段仍旧是无益的。我成了一个购物狂,布巴称之为“贪食症发作般的购物”。有时我感到焦虑不安、心绪不宁,但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也不去琢磨它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没有利用这种体验促使自己成长,而是直奔到购物中心,享受疯狂购物带来的一阵亢奋。但兴奋过后,一阵负罪感便会袭上心头。这时我就又回到购物中心,像先前把狼吞虎咽下的食物呕吐出来那样,把买来的东西全都退了回去。这样一天天下来,我只感到筋疲力尽,并且由于自己徒劳无益地白白耗费了那么多精力却一无所获而感到无比的空虚和失落。


另外,我还总是不停地搬家。在我感到空虚与不安时,我并没有认识到,生活有时就是不尽如人意的,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无法摆脱这种不踏实、不舒服的感觉。我以为搬到一栋新房子里、挪到一个陌生的城镇,萦绕心头的不安全感便会烟消云散,可是我错了。不管我们搬到哪里,都是一样,令人难以忍受的空虚感依旧会如影随形。


购物和搬家都无法填补我内心的空洞,但我发现了几种有益的方式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写作、读书、散步、浇花、每一分钟就原谅自己一次、练习简单的瑜伽动作、深呼吸、爱抚我养的狗狗们。虽然这些事情也不能把那个洞穴彻底填满,可通过所做的这一切,我领悟到,没有必要千方百计地去填补它,而是更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果我带着创伤但仍对上帝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勇敢地生活下去,那么也许自己和他人一样都会因此而受益,过得更幸福。一些虔诚的人坚称,当他们找到上帝、耶稣或者进行冥想、经历某种宗教体验的时候,心中那个上帝般大小的洞穴便被填满了。我相信他们的话,但我从自己的经历中体验到的却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即使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依旧会活得很艰辛,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注定有个洞穴,但我们必须适应它的存在。


其实这个永远无法填满的上帝般大小的洞穴也会带给我们光明与希望——它可以使我们拥有许多朋友。倘若我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力量,对方是不会愿意同我做朋友的。所以我不仅不介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且会向别人倾诉我内心的空虚感,还会和别人聊起我的生活。告诉他们,我们都像大雁一样,追寻自己注定无法找到的东西。我们会因此产生共鸣,成为朋友。


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洞穴,它把我们的心连接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由此结交到很多朋友。而迄今为止我发现,填充这个洞穴的最佳方式就是结交朋友。也许这是因为在尘世间,我们越是靠近他人的心灵,就越是接近上帝。所以当我们通过这个空洞寻找彼此心中的上帝时,我们便会拥有一颗圣洁的心。





版权说明:作者/格伦农·道尔·梅尔顿本文节选自《在爱中重生》,转载已获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