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时间赛跑的不老行者

 毛胡庄人 2015-11-16

编者按: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骑自行车进行摄影创作的人,骑车走了大半个中国,我国56个民族中,他拍了其中51个民族的上万张民俗图片,办了五届世界性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型文化项目”的全球对话大使……他就是沈澈,一个30年来用相机发掘抢救民俗风情、记录传承共享多元文化的人。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说:“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沈澈无疑是成功的。作为摄影师,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举办过个人专题摄影展,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支持,轰动了社会各界;作为记者,他出版过自传体游记《天涯孤旅》,此书当年不仅在国内火了一把,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作为事业家,他成立了国家级社会团体——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到目前为止做了20年的掌门人;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手创办国际民俗摄影比赛,牵手三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成功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广到了全世界。沈澈的成功来源于他的拼命和执著。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他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而且从未停止过。

沈澈原是上海教育学院电化教育馆的副馆长和电影摄制组的组长。但是,33岁那年,出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毅然辞去公职,骑自行车环游中国,进行摄影采风创作。这一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接触到了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了解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他决定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将这些瑰宝记录下来,与世人分享。于是,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他一次次奔赴少数民族地区,如痴如醉地体验并记录着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和最原生态的文化。其间,他备尝艰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每提起那段往事,他都会由衷地感叹:“那真是刻骨铭心的经历啊!”他说,在云南独龙江采访独龙族时,他孤身一人,牵着一匹马,深入峡谷走了44天。那段日子里,他不仅要与无孔不入的旱蚂蟥作斗争,还要时刻警惕老熊、蟒蛇和金钱豹的袭击,但是最可怕最难熬的就是孤独,孤独到看见任何活物都倍感亲切。

十几年下来,沈澈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度采访拍摄了51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还获得了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支持。但是,面对浩瀚的民俗文化,沈澈意识到,即使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以遍观那种瑰丽、丰富和博大。而且他还认为,现在有很多人花高价到国外买100多年前的老照片,来认识中国当时的社会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相机。而如果100年后,我们的子孙还要花高价到国外买照片来认识现在的中国,那只能说是我们现在这些民俗摄影工作者的失职!所以,1993年,在张爱萍将军的大力帮助下,他成立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号召所有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与他一起,共同记录、传承人类丰厚的文化遗产。至此,他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他也从此踏上了与时间赛跑的旅程。

初办“人类贡献奖”年赛时,他患了丹毒,小腿肿得和大腿一样粗。但是,由于经费短缺,时间紧迫,他只得带病战斗,把脚垫得比头还高,边打吊针边工作,最后终于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年赛,将民俗摄影的旗号打到了世界。如今,“人类贡献奖”双年赛已举办了八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会员也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了近5万人。

1997年,他得了房颤性心脏病,做手术时,因亲属不在身边,是张爱萍将军在手术单上签的字。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幼兰女士去医院看望他时,向他透露了一个秘密:“你要是做手术,爱萍签字,一切由他负责。我们都老了,以后不一定能管你了,现在我们管。爱萍说,你要出了问题,民俗摄影的事业会中断十几年,几十年。”自此,他便明白,他的一切都不是他一个人的了,他属于民俗摄影事业,肩负着厚重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所以他必须保持强健的体魄,让自己永远处于积极、拼搏的状态。

沈澈不懂英语,但他坚信用摄影镜头和肢体语言就能走出去周游世界。为此,他先后出访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越南、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成为中国的世界民俗文化传播者。

如今,年届古稀的他依然奔跑在时间的赛道上,追求并探索着一种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与事业转机的路径。他笑称自己是“新版60后”,虽说是夕阳,比不得“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依然还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肩负着把文化大国打造成文化强国,把中国民俗文化深入推广到世界舞台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