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力与距离

 隐士的书屋 2015-11-16

能力与距离




技击中控制及打击的距离与综合能力密切相关。远则三丈外,近则毫厘间,于电光火石之刹那皆能从容控制,于无形无兆中出手如神,此等综合能力堪称上乘,如孙存周、裘徳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等先生。

控制及打击能力不仅能远还能近才是真本领。如孙存周先生戏斗郭世铨、孙振川先生打武汇川,皆是远距离控制与打击的经典范例。再如孙存周先生制服鹰爪拳某拳师借点烟时的偷袭以及张烈先生的近身突袭,则是近距离控制与打击的精彩范例。这种能力是孙氏拳技术思想与规矩超绝群伦所致。如果在控制与打击的距离上只能远不能近,或只能近不能远,则皆非上乘。

当代研习技击者,练习远距离控制与打击,首先要培养突击能力,包括启动突然性、启动速度、远打(包括拳掌的鞭打、高鞭腿、转身扫腿、转身蹬腿)、身步协调性等技术及能力。次之则是培养攻击动作的连续性以及远距离攻击时的劲力。所以开始练拳时基本功的重点是三大能力:身体各节的延展能力、身体的运动自主平衡能力以及周身的运动协调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在提升劲力、技法等。所追求的境是其大无外。所谓一寸长一寸强。

练习近距离控制与打击,重点培养的是将感应、重心潜换和零距离控制与打击这三种能力协同在一个动作中瞬间完成。这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追求的境界是其小无内。其中零距离控制与打击的能力甚为重要,必须有一击必杀或一触即控的能力。否则一寸短一寸险。

孙存周先生的控制与打击范围是远达三丈、近至贴身,皆能于此从容变化实施有效控制与打击,一触制胜。所以能如此,孙氏拳的基本规矩卓绝超胜也。当代人或不能知其详情,或下不了这样的苦功,自然练不出这样的功夫。

当代人普遍的技术弱点是在近距离贴身的情况下,除了缠抱摔扭等地面技术外,鲜有其它的一触制胜的手段。在贴身近距离的情况下能一触制胜这原本是孙氏拳的技术特长之一。只是因今人对孙氏三体式没有一个准确系统的认识和掌握,造成今天练拳者常常成了无根树。

孙氏三体式不仅是远距离控制与打击的能力基础,同时也是近距离控制与打击的能力基础,孙氏三体式之重要虽是老生常谈,但练此式每多下一分功夫就能在拳术上深入一层境界。习拳者对此不可不察。

以我本人而言,因为拖着一条残腿(在海上跳船时致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断裂),故无法进行鞭腿练习,故打击控制的范围就小了很多,攻击与控制的变化也少了很多,本钱不足。所以,唯有加强步法、手臂的功夫才可能应对攻击,如当年李书文先生,一条腿有残疾,仍能成为枪术名家。但终不及周身健全且功夫高妙者。

在技击中控制与打击的距离不仅有远近之分,而且更有位置之别,即同样的距离,我有打击距离而对方没有打击距离,此外,控制与打击的距离还与节奏密切相关,这是研修技击者需要特别考究的。前面短文曾有论及,这里不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