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店转型之际:一大批智能设备正在崛起

 昵称535749 2015-11-16

2015-11-16 来源:迈点网

降低酒店物耗、能耗、解放人力等都是传统酒店向智慧酒店转型所带来的效益增长点。

酒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服务期望也不断攀升。酒店设计、客房间数、软硬设备同质化现象凸显,而无论是翻新设计、增设客房还是完善设备,都会造成高额预算投入,盈利与支出比例的失调在所难免。

作为直接面对住客提供服务的场所,酒店应当充分考虑个性化的需求以及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舒适度及便捷性。同时,降低酒店物耗、能耗、解放人力等都是传统酒店向智慧酒店转型所带来的效益增长点。

“Monkey”智能门禁:既能远程对话 也能设定开启时间

Locumi Labs公司打算借助一款全新的智能安防设备进军国际市场,这款名为“Monkey”的设备针对公寓住户打造,计划于2016年第三季度发售。

当然,这款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门锁,它没有配备电池,而是在塑料机身下藏着一颗具备Wi-Fi功能的芯片,能够将手机与公寓对讲机连接起来。Monkey能够安装在对讲机内部,且具备大多数智能门锁都提供的功能,只是通过无处不在的门禁对讲系统来实现。

Monkey提供的最有实际意义的功能当属远程访问公寓的门禁对讲系统。依照Locumi的说法,Monkey能够与绝大多数门禁对讲系统兼容,甚至包括了那些老旧的型号。当有访客按下门铃时,应用会发送通知给用户,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决定放行与否。

另外一项功能就是免手动开锁。Monkey应用采用了地理围栏技术,通过GPS对用户的设备进行追踪,一旦检测到用户处于门锁的一定范围之内,就会自动开锁。这对于那些不希望在楼栋门口以及居所大门口反复掏出钥匙的用户来说格外有帮助。

Locumi采取的思路非常吸引人,但有些问题尚待实际产品面市之后才能回答,例如过度依赖GPS进行自动解锁是否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应用的远程连接会否存在延迟现象?Wi-Fi连接本身安全吗?这些全都有待明年产品上市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想要看清门外一切 智能门锁和门铃这样配合更高效

如果你家中的智能门锁发出提示告诉你有人在打坏主意,是不是想要立刻看看门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是一位Kevo智能门锁用户,就可以选择与Ring智能门铃搭配使用,将安全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此之前,Ring已经与Lockitron等品牌合作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需要启动智能门锁App才能为客人开门。而另一家智能门锁厂商August则早就拥有了自己可以视频的智能门铃,包括Westinghouse也有了类似的产品。而现在,Ring又增加了Kevo为合作伙伴,二者可以通过连接为门铃和门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两款设备现在均可以通过Ring的iOS和Android客户端控制(很快会加入对Windows 10的支持)。如果你在家时有人按下了门铃,那么就可以直接启动App查看门前来访的是谁。如果是认识的人,可以直接通过视频验证身份后为对方开门。如果不想开门,就可以选择忽略,假装不在家。

需要注意的是,与Ring搭配的是升级版的Kevo+,除了之前199美元的费用之外,还有199美元的Ring费用。除了Kevo之外,LockState也是Ring的合作伙伴,与Kevo提供了相同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有人按门铃自动开灯这样的功能。

Microbot Push机器人手指 自动帮你按下按钮的机械手

最近一家来自韩国名叫Naran的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Microbot Push机器人手指。这种机器人手指可以让那些不支持Wi-Fi、蓝牙的老旧家用电器、甚至是开关立刻变得智能。

Microbot Push是一款低功耗蓝牙设备,它可以安装到任何表面。当用户通过无线方式发布命令,Microbot Push就可以按下按钮。Naran表示,Microbot Push内置电池,续航时间可达6个月,最大扭矩为1.6千克力,足以按下多数按钮和开关。Microbot Push通过低功耗蓝牙连接互联网中心,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应用控制设备。

Naran公司表示,Microbot Push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架起桥梁,但它的功能性仅限于按下按钮。用户可以用Microbot Push远程按下咖啡机的按钮,但咖啡机可能不会只有一个按钮,因此用户还需要配置多个Microbot Push使用。目前,Naran正在为Microbot Push开发智能功能Stories。例如,当用户回到家中,Microbot Push可以自动打开灯光开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