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宗刀

 wangyong670 2015-11-16
 十七八岁的后生,且武艺最多只有李忠的水平,却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武艺突飞猛进,上梁山后得以跻身八骠行列。史进的飞速成长,和恩师王进密不可分,以武林人士的眼光来看,史进拜师学艺的经历本身就是神秘而有趣的传奇。

一 刀法来历永是谜


  在史进庄上时,王进每天点拨他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铖并戈、戟,牌、棒与枪、杈”。注意,书中可是列完了18样兵器的,但是,有一样最常用的兵器——刀竟然没有出现!而后来,史进曾用朴刀与鲁智深斗了20合左右,“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个回合数已经足够让鲁大师了解他的刀法底蕴了。鲁大师并没有像花铁干对狄云那样,说出“原来你不会用刀”之类的语句。可见史进的刀法还是可以的,加上他最擅用的三尖两刃刀也是刀的一种,没有理由他不会用刀。那么,他的刀法是怎么来的呢?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且看以下的几种可能:
  一、错漏论。即施耐庵写错了其中一门兵器,实际上是有刀的。以施大爷的武术基础,这个可能性不大,何况常人就知刀枪的重要和区别,他怎会犯如此业余的错?除非他写书完之后不校对。
  二、概括略写论。即刀包括在了所列的兵器中,但刀的特性决定它似乎和这18样兵器中的任何一样都归不到一堆去,可能性不大。此外,就是老施并没有很在意这18门兵器,写了就算,不代表史进没有学刀。这有一定的可能。但既然要略写,前面又何必列出18般兵器,让诸如我之类的后人为研其奥妙而庸人自扰?真是这样老施可不厚道,哈哈。
  三、无刀论。即王进不会用刀(作此推断我自己都要笑死),或他真的没有教史进刀法。前两个可能尚是说明王进是教了刀而不写,这个假设似乎就更大胆了,且大胆得有些离谱。此说成立的话,史进的刀法来历就又有几种可能:1.李忠等人启蒙,史进爱刀而王进却不教,便从王进所教的武器中吸收精华,用到了自己的刀法上;2.根据典籍自学;3.其他。
这样的话,史进武艺能进八骠只能说明他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如有机会定要飞天,哈哈……
  四、秘宗论,此乃本文的重点推论。
  过去,那些流落江湖、逃难或隐匿的高手在民间是不会轻易传艺的,他们会因为报恩、发现合适的人才等特殊原因而破例传授。但是,为了保密,传艺也是秘密进行的。他们最常用的办法是,白天教一些皮毛,即便让外人看见也只是一些粗浅的技能,并不能引起别人留意。一到晚上就不同了,他们会悄悄地叫起徒弟,然后在月光下倾其所学!一般这种事,也就是天知地知师知徒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晓。
  看看王进走后史进的表现:“每日只是打熬气力,亦且壮年,又没老小,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射弓走马”。弓马也是武艺,白天练常见的,“半夜三更”却在练真正的功夫,这很可能就是史进保持了跟王进学艺时的作息习惯,和前面的推断何其相似!
  以此类推,王进在逃难时入住有三四百户,地盘较大且容易人多嘴杂的史家村,因见史进资质不错,亦有报史太公之恩的心,遂收史进为徒。因被高俅追杀,白天就以普通教师的方式传艺。而史进过去拜过若干师父,村里的人见怪不怪。如果白天即倾囊相授,让村里人知道住进一个绝世高手,难保不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开封,那时就危险了……
  再作更大胆的推测:王进乃是刀法的高手,其中三尖两刃刀可能正是他最擅长的兵器。初见史进时史进尚在练棍,技术尚未完全定型,此时秘传刀法与他还不用纠正太多。在短短半年内史进武艺上升好几个档次,可能和王进乃“水浒三尖两刃刀之王”有很大关系,冠王进刀法流派为“秘宗刀”不为过。
  王进授徒能力之强,恐怕读者多有同感。如此擅长育人的教官却被逼浪迹天涯,高俅真乃昏官也!倘与王进尽释前嫌,让其训练出一大群八骠水平的人才,国家有望矣!
  以上推测均为博读者一笑,当不得真,毕竟我不是老施肚里的蛔虫,哈哈。
初见史进练棒时,王进看了“半晌”,然后才说“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后来正式收徒时,却说“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既然上阵无用,为什么前面还说“使得好”呢?和我国的传统有关吧,我们要指出人家的不足时,多会先说你哪里哪里做得不错,但是——其实“但是”后面才是自己真正要说的话。王进收史进为徒,既有报恩之心,也有发现人才心痒痒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他犯职业病了:好为人师。小说里有诗句为证:“好为师患负虚名,心服应难以力争。只有胸中真本事,能令顽劣拜先生。”
  史进和王进比试前,“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这在棍招中就是叫“舞花”,舞花又分斜八字舞花、胸背花等。在与人相搏时先来一套舞花时是很危险的,因为舞花的攻击距离实在太短了,倘若人家不玩花的直接来个快速直刺,很可能就扎到你身上,毕竟舞花是做不到“水泄不通”的。正如在电影中李小龙和敌人对打时会使一套双节棍舞花,而在其技击理论中又不提倡打前先舞花,毕竟电影和现实是有区别的。
  于是,史进越是舞得密,其“花棒”的实质就暴露得越明显,于是王进只有“笑”。待王进拿棒时,只是简单使个旗鼓,后来林冲洪教头比棍时也只是摆个简单的起架势,没有哪个是在打前舞花的。
  实战中也证明了史进的“花棒”不实用,遇到一招虚劈实捅就立刻缴械,用不了三合。这点到很像战场上步兵相搏,决出胜负就在一念之间。
  史进的花架子,很大的可能是拜李忠所赐。李忠一出场就是使枪棒卖药的身份,这类职业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浮夸,这样也好多得些钱。除了使用江湖骗术之外,花架子也是很有必要的,功夫可以不行,但花架子不能不行。李忠何德何能配“打虎将”的绰号?可能正是因为花架子欺骗性大,再使用举泡沫石担,或是暗中锯掉桌腿的一块,然后一掌将桌子打散架等伎俩就能行走江湖了,而不知情的人自然以为其多了不起,力量有多么的大,便送他一个有威力的绰号,李忠当然要笑纳了。
  花架子负面影响至今仍存,急功近利之人更是以学此为荣,完全不愿再钻更深层次的东西……
史进后来的经历也颇为曲折,不过其为人处事基本上还是对得起其恩师的。亲送十里洒泪分手,看到师父被迫浪迹天涯,而对高俅之流贪官产生切骨之恨;后来又天涯海角去寻师,无不显出了史进对恩师的敬爱和牵挂,每一次看到这里我都会产生强烈共鸣。
  和鲁智深吃饱后再挑崔道成丘小乙,就显出了史进和鲁大师尚有差距,鲁大师七八合就把可能强于丘小乙一点的崔道成打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鲁智深篇有过论证),而当时史进尚未与丘小乙决出胜负,在假和尚败后,丘小乙无心恋战,在逃跑时才被史进“喀嚓”。
  史进遭人诟病的就是刺杀贺太守被捉,这还算打抱不平遭的难。后来轻信李瑞兰被困东平府,除了显出他智谋不足之外,还表明他可能与娼妓有染……
  力敌楚明玉、曹明济二人并杀之,是史进最骄傲的战绩了。斗琼妖那延那回,史进是莫名其妙地失败了,三二十合后一刀砍空就逃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来他那一刀可能是绝招,被躲过后严重影响了他获胜的信心。不过他绝招虽然被躲,但敌方也并未能趁机反击伤到他,他并没有失败,但却逃走了,没有花荣射箭他可能还有危险。除了心理素质还不过关,我暂时想不出其他原因了。那时他还没有30岁吧?其实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在30岁后成熟的,这个年龄段虽然身体素质不算是在巅峰,但却是心智成熟期,技术心理就在此时上一台阶,所以说,史进心理未完全成熟可以理解。
  至于被庞万春边说边射并命中面部,只能说明史进准备不足,反应迟钝了,九纹龙就这样淹没在箭海中。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恩师的音容笑貌是否会在他最后残留的意识中稍纵即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