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艺之“颠跺”

 等着l70smp782j 2019-10-01

“颠跺”乃古代武艺在步法上的一个特色,在戚继光《拳经》之第29势“拗鸾肘”中即讲到“出步颠跺,搬下掌摘心打其心,拿鹰捉兔硬开弓,手足必须相应。”第二势“金鸡独立”中亦是注解“金鸡独立颠起,装腿横拳相兼,抢背卧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从字面意思而言,颠跺有跳起和跺地的意思,其用意无外乎三个,一是惊势,伺机发招;二是调整步子,利于发力;三是在兵器上辅以“颠起”或“颠提”,使得兵器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戳脚中多有“跺子”,融合步法的拥搓使得上下贯通,发力迅猛,浑厚,亦是“颠跺”在武艺中的表达,后来这种“颠跺”和“跺子”被融入到翻拳之中,更好地体现了戚继光所讲的“出步颠跺”,使得翻拳的劲力和神韵焕然一新。“颠跺”这一步法在形意拳、南拳和其他拳术中皆有体现,其目的是助于发力,和长拳中的“震脚”则是完全两回事。枪法中有“颠提”之法,在“提枪”中融入“颠”可谓是古代武艺家的一个创举,因为有了“颠”,才使得“枪若游龙”,成为“百兵之王”。当然,在武艺中广泛体现“颠跺”的还是八极拳,因为是近身和贴身发力,所以和翻拳、戳脚一样,用“颠跺”来整合力量,从而崩撼突击。在翻拳的技法中,因为其是中短距离的格斗,因而步法的“颠跺”能够很好地辅助发力和出拳,至于劈挂是属于“长刁冷抽”之类,故而少了“颠跺”,却用“跨步”和“穿林”来解决出招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颠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色,从徒手到兵器尤其是长枪,体现了古人在武学上的超人智慧。

武艺之“颠跺”

对于刀法,尤其是苗刀,极少想过会有“颠跺”的方法融入,常常翻阅诵读《单刀法选》,亦未有所发现。然,前几日,细细品读程氏之“总叙单刀一路”,却蓦然里发现程氏在出刀时用了一个“颠步”,霎那间让我惊喜万分。一个“颠步”瞬间让刀法的神意陡然,而让出刀亦更为迅速快捷。按照程氏的注解,从“带刀势”变换“拔刀出鞘势”,因为刀长,没有像临阵那样采用“你我拔刀势”,而是用了一个十分精巧细腻的动作,“以左肩向前”,从一个十分形象生动的“雌雄脚”过渡到“颠步进左脚于右”,然后“再转身进步出刀”。那么这里的“颠步”可以理解为“换跳”,但却比简单的“换跳”多了一层下沉的感觉,从而使得随后的转身更为灵便。在以前的研习中,从“雌雄脚”到转身拔刀,迈右脚弧形三步再出刀,而从程氏的“古意”来品读,显然是利用“颠步”来完成转身原地出刀。细细品味,这便是老先生所说的武艺的“讲究”和“仔细”。

中年的武艺,便如醇厚之美酒或普洱,需细细品味,总有收获。

一切源自沉静之心,有了静和净,便有了承载的空间与内存,亦有了汲取和接纳的冲动与定力。

默默前行,在中年的风雨朝露和从心开始中。

一路猿行,跨步,激绞,颠跺,穿林,脚法轻固,进退得宜,便是武艺人生的惬意与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