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化腾邮件癖”背后的真相

 汕头能率 2015-11-16

品牌的塑造,通俗讲就是编故事和讲故事。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讲故事,然后把它实现的过程。把事情做好,把故事编好,然后讲好。品牌的事儿,就差不多了,真没那么难。


文|李云龙(研习社社员,微信公众号:传播管家)


我是做品牌的,最近跟很多创业者沟通,向他们传递“品牌创造势能”的理念。结果挺让人绝望的,几乎让我对创业群体的素质产生怀疑,竟然很多人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为“资深人话翻译器”,我把这句话变换成中专及同等以上学历都能听懂的话,品牌的作用在于:之前你主动找人合作人家都未必搭理你,现在别人主动找你合作。


很多创业者是技术/产品出身,有一些还来自于传统行业,看着互联网这阵风挺和煦,就纷纷扎进来。都期盼着苦熬几年一举登上人生巅峰。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几率是很小的。


但是哪怕第一次第二次创业失败,我们也要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为以后的创业积攒能量,因为我们的人生很长,足够我们折腾。


马佳佳,一个90后小破孩儿,她实际的创业项目已经失败好几个了,但她创造了个人品牌,再次创业找资源拿钱根本不费事儿,最不济也能讲讲课混点饭票。


余佳文,很多人都烦他对不对?我也觉得他很讨厌,但人家还很小,终究会成熟,几年之后情商一跃进,还会非常牛逼。就算现在,在电视上跟他吵的一塌糊涂的周大炮不还是他的投资人嘛。


罗振宇老师,我的偶像。之前在北师大教课,跟于丹一个教研室,后来进央视做《对话》的制片人。 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一档节目中替傅盛狂喷周鸿祎(内时候他还不认识傅盛)。


再看现在,他要的任何想法,只要在视频里一提,应者云集。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品牌起来了,势能高了嘛。我相信有很多教授高人在某一领域比罗胖的见解高深,但想达到他的影响力,却太难了。


以上几位,至少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提到,拿来做案例。所以,做品牌、做传播,不仅仅是覆盖了多少人群,有没有影响目标客户这么简单,是能够给创业者的个人和产品带来势能的。势能的建立,会让你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当然,以上几位都算得上是天赋异禀,自带CPU。那么对于一般的创业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创建自己的品牌,达不到别人的90分100分,却也能拿个60,混个及格呢?今天我们主要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品牌的塑造,通俗讲就是编故事和讲故事。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讲故事,然后把它实现的过程。


联想的内训有一个“把事论”:

只会做,不会说,是傻把式;

只会说,不会做,是假把式;

又会做,又回说,才是真把式。


把事情做好,把故事编好,然后讲好。品牌的事儿,就差不多了,真没那么难。


先说编故事,虽然我用了编这个词,但也不是胡编乱造的意思。最近有一篇文章叫《马化腾的“邮件癖”》,讲Pony哥作为“腾讯首席产品经理”是如何的追求细节,如何在凌晨两三点回复邮件提出各种产品问题,给人一种“我靠怪不得腾讯这么牛逼你看人家老板多拼”的即视感。


可作为一个常年睡眠不好的人,我知道Pony哥多半患有一定程度的失眠症,如果去看中医,老大夫给的回馈很可能不是“肝脾不和”就是“神经衰弱”,我敢打赌,如果能够一觉睡到自然醒,Pony哥一定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本来小马哥只是一个病人,在事实未被串改的前提下,画风一转,就成了“邮件癖”,然后变成鸡汤丰富了我们的早餐。


编故事,并不是只有到了小马哥这个级别才能做,还是有一些技法可循。对于创业者来说,首先是“定位”,有一本同名的书,大家去看看,会很有帮助。


再说细致点,就是定位你的个人和你的产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天一的米粉,是以一篇文章引爆的:《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儿?》,张天一用一篇文章给自己打了标签,北大硕士卖米粉儿,就是张天一给自己做的定位,很有识别度,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功夫熊。按摩是一个很大的品类,上门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我们可以给自己的产品定位成“上门按摩第一品牌”,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定位和站位,既没有说谎,又形成鲜明的用户认知,所以功夫熊在只有十几个技师的阶段,就成为了很多人在谈论上门O2O的对标企业,这样势能就来了。(当然现在功夫熊快不行了,这是运营和资本气候的问题,品牌的塑造还是没什么问题)


定位确认之后,就编故事的内容,也有章可循。对创业公司来说,无非以下几个角度:产品,行业,领导人,融资。


产品是创业的第一维度,你用一个什么产品解决了当下一个什么痛点。你的产品是如何好的,怎样超乎了用户的预期。


行业适用于媒体报道,因为正经的媒体一般很难去报道某个单独的产品或者公司,这与新闻理想不匹配。


但他们经常会就某个行业进行分析,你的公司和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独特之处如果被挖掘出来,就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素材。


领导人,创业公司的领导人一般都是公司最大的IP,对于时下比较知名的创业企业,我们基本都知道他们领导人是谁,谁说过什么话。


我马上能想起来的,就有王兴的“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有耐心”,程维的“当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天就会为你开一扇窗”,多唯美,多牛逼,你以为是自然发生的,其实都是精心的内容准备与持续传播的结果。


融资,融资是硬新闻,可作为标准传播素材。


总之,对创业者来说,有故事要上,没有故事创造故事也要上。


编故事之后是讲故事,就是传播的方式。基本上有这么几种方式:天使之吻,精准投放,融资渠道,跨界联合,肉搏撕逼。


天使之吻,天使用户是最重要的。传播领域有一个名词叫NPS:净推荐值。指用户有多大比例会推荐你的产品给他的朋友。


天使用户都服务不好,建议还是不要做大规模推广。黎万强怎么样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将小米做成了现象级的营销案例?靠的就是天使用户,小米曾经单独拍了一个微电影叫《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就送给他们前100个用户,电影里的名字都是真实的用户名字。


请放心,只要你提供给用户的是超出他们预期的产品或者服务,他们肯定会产生自传播。


精准投放,创业公司没什么钱,仅有的一点市场预算肯定不想浪费。精准的媒介投放就显得很重要。要想影响投资人,可能上一下36Kr,虎嗅就很好。


如果想深度影响产品的特定用户,做一做产品众筹也可能很好,愿意众筹你的产品,一定是精准的人群。


融资渠道。现在创业者们上京东众筹,36Kr众筹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融钱,而是PR了。

跨界联合。当你自己没钱没资源的时候,抱抱大腿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创业组织很多:颠覆式创新研习社,黑马会,各种孵化器,多参加参加,这些组织一般都能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传播机会和资源。


肉搏撕逼,双11京东天猫和苏宁之间的撕逼大战越来越热闹。你说他们无底线,他把撕逼当宝剑。


对创业公司来讲,撕逼可以短期获得巨大关注度,前几天的“首席娱乐官”事件,据说几天来涨粉20万,创始人之一CYY昨天在群里公布,又把公众号拿回来了,相当于没有任何损失,不花一分钱做了一个极其成功的营销。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本来什么都没有,怕什么呢?撕撕更健康。


前面就编故事和讲故事说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其实,要做好创业公司的品牌,最基础的一件事要搞清楚:你是谁?


脑子里是不是浮现出了自己的身份证?


呵呵,要说清楚你是谁,还真不是特别简单。这个你,包括了你自己以及你要做的事情。


创业者可以做一个实验,能不能用一句话跟别人介绍清楚你要做的事情?


我给别人介绍传播管家都是一句话:品牌公关界的猪八戒网。


你的呢?


*本文由作者授权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发布,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微信联系warmly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