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里有蓝天 [http://535574654.qzone.qq.com]

 昵称3474770 2015-11-17
 

最近我有一位来访者,年近三十,抑郁症,既没有生活的信心,却也不想要家人帮助他,动辄就说死了算了。他的老父亲很着急,连劝带哄地带着儿子来看心理医生。这男人抑郁已经很多年,现在无法再从事心爱的工作,在家休养。交谈中,我发现,他的沟通能力非常好,谈了很多他感兴趣的话题.结束咨询后,他也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咨询,居然可以让他说这么多话。但是到了第二次咨询时间,父亲好说歹说,儿子都不愿意再来,说以后做心理治疗可能会让他很痛苦,会让他抑郁。父亲说,“你已经抑郁了,还怕什么抑郁呢?”男孩说:“你不懂,这抑郁是害怕,我原来的抑郁我不怕,大不了一死呗。”

他父亲把这些话说给我听,表示很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如果用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男人表达的是对【自体的恐惧】:“抑郁症不可怕,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威胁到自我存在感,即自体的崩溃,那才是最不能承受之痛啊。

这和依赖型人格的人很不同。依赖型的人在咨询中对咨询师会如是表达:我就把我托付给你了,希望你帮我治好我的病。而这个男人属于“自我依赖”的类型。自我依赖表达的是,我不需要任何人,任何事情我都能自己搞定。如果搞不定,我宁肯死,也不要别人来帮助我。最极端的方式是自杀――很多不可思议的自杀行为就属此类。

每个人在婴儿时,都有一个夸大的自我,这个夸大全能的自我如果能够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欣赏,就可以发展成为一生自我信任的重要基础。随着年龄的长大,他就可以渐渐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够完美,也能够接受这些不完美带给【夸大自我】所受的挫败,这种挫败对成长是有必要而且不可缺少的,所以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是【必要的挫折】,他是成长的心灵营养和加速剂。

遗憾的是,一个人在婴儿和少儿期,如果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关注和回应,他的夸大自体,如: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和别人都不一样,我想要什么总是会被妈妈满足……这些“全能和夸大”的感受,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这种损伤专业上称之为【自恋性损伤】,损伤程度越大,夸大自体这部分就会停滞在这个年龄阶段,如几个月,或者几岁,不再继续成熟和向前发展。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挫败,都会无意识地用【全能的夸大自体】去解释和应对(自我保护),例如,摔跤了,不疼;感冒了,不难受;有危险了,别人都怕我不怕……这些种种,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全能夸大自体的表达,这种表达很有可能会带来真正的伤害和危险,例如青少年不顾生命危险的疯狂飚车。

这种【夸大自体】还有一个表现,就是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是【夸大自体】受到威胁,呈现的一种【自恋性暴怒或自恋性损伤】的表达,其本质是一种脆弱不堪,经不起任何挫折--完美主义的人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形。

例如一个人生病了,如果他有一个【夸大的自我】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驯服,这个时候照顾他的人可能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无论你怎样照顾他,他都会不耐烦。如果你不理他,他很受伤,暗暗生气和怨恨;假如你照顾他,他会把你拒之千里,因为这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夸大自体:他这样的人怎么会生病,他这样的人怎么会躺在床上?他这样的人怎么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他可能既生气自己,也生气照顾他的人,因为这样都会让他的夸大全能感受到威胁。

例如,一个人得了心理疾病了,可是就是不肯看心理医生。这样的当事人,一方面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得到帮助,甚至到了自杀的边缘,但是另外一方面,来看心理医生的这个求助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他自己是脆弱的,是需要得到帮助的。这对于当事人来说,会导致【夸大全能自体】受到某种威胁的感受。这个自体是【全能而夸大的婴儿感受】受伤后的自我保护,也可以理解为退缩状态,意即他不需要任何人。然而他可恨可恼的抑郁症,又让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可怕的现实:他很痛苦,确实需要吃药、甚至需要看心理医生。

在这种两难困境面前,对一般的神经质患者来说,很简单,就是赶紧求助,好让快点自己走出痛苦。但是对一个有着夸大自我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常常是宁肯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接受去求助的自体崩溃的威胁感。我记得有一个个案,长程咨询刚刚开始的阶段,谈得很好,也很适合做心理治疗,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接连做噩梦,无法再继续。这种噩梦代表着空洞和碎片的自体受到摧毁的威胁,所以,为了保持脆弱和夸大自体的完整,哪怕是碎片勉强粘帖在一起,也不愿意去体验那种被威胁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就相当于明明知道有一个炸弹埋在心里,但是一旦去碰触它,可能会被炸得粉身碎骨而恐惧万分,只得不去碰触。这种情形下,其实是要学习去区分——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原本这些工作是在婴儿期就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即从幻想中逐渐发展出现实的验证能力。这些被耽搁的工作,需要在心理治疗中,在心理治疗师的耐性陪伴和帮助下,重新完成和发展这些心理任务。

自我依赖的人,其实很孤独,这个孤独,是他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个心狱--别人进不去,他也不肯出来。心理治疗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来访者,明明是已经进步和改变很大了,但是总是口口声声说一点改变都没有。因为,如果承认自己有改变,就意味着自己是有“缺陷”的。

说到这里,就很容易理解自我依赖的概念了,自我依赖,意味着任何事都不会信任别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一切自己搞定。其实,夸大自体是婴儿期幻想的一部分,是脆弱不堪的。一旦有些事激发了这个夸大自体,如失恋,失业,生病,这个夸大的自体,就一下子由不可一世崩塌为一地碎片,以抑郁症或各种心理症状呈现和表达。

那么,自我依赖和自我信任有什么不同呢?本质上的不同,自我信任是有一个稳定的自尊作为内在的支撑,就像内在有一个稳定而温暖的父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会发挥作用来安慰、引导和帮助他,挫败不但不会击倒他,反而会帮助他成熟和进步。当然,这样的个体也会适当地寻求外在的资源和他人来帮助自己,这是在自我信任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信任。而自我依赖,是有一个内在的脆弱的自体和自体客体,就相当于一个孩子遇到困难时,他没有父母可以依赖,只能自己解决自己根本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险境,只能自我依赖。自我依赖,一旦有些事不能靠自己完成,如抑郁症,他也无法通过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因为,寻求帮助,就意味着自我的崩塌,意味着承认自己“居然是一个有【需要】的人”?这对自我依赖的人来说,比什么都可怕。对自我依赖的人来说,他既不能承认自己有需要,也不能真正的信任自己,更不可能去信任和依靠别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常年累月身处这样四面楚歌的困境,他怎么能不抑郁?!

自我依赖与一个人的夸大自体密切相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什么都靠自己,我们既需要自信,同时也需要与人合作,或需要来自别人的帮助。自我依赖是一条自我封闭与自我隔离的死胡同,否认内在的困境和脆弱,以全能夸大的自我来支撑生命,应对生活,是没有希望的。唯一的正道是,通过重建自我信任,通过【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心理治疗的成长,才能真正找到自我,找到生命的力量与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