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不懂阴阳,患者离不开床;养生不懂阴阳,病了实在冤枉!

 ZSHY688 2015-11-17


  懂了阴阳律,

  养生才不出错

  现在学养生,首先要懂阴阳,这样才能懂身体气血经络和病疾的发展规律,才知道怎么去调,怎么去治。有句话:治病不懂阴阳,患者离不开床,养生不懂阴阳,病了实在冤枉。

  体质很寒,痛经很厉害,看过很多中医,怎么调都不见好,后来一问,原来每天都要喝冷饮,吃西瓜、梨这一类寒凉的食品,一边在祛着寒,一边在造着寒,怎么能好得了嘛。于是让她改变饮食以后,服药很快就见效了。

  所以养生要懂阴阳,该补阴时补阴,该补阳时补阳,这样才是养生基础之法。掌握了这套法则,就等于拥有了养生大门的钥匙。

  对于中医来讲,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人体的疾病也超不出这个道理,所以要想治好病,首先要从问题的根本——阴阳上求得解决。

  那我们首先要了解人体阴阳的四个基本规律: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先不从太远太大的角度去讲这个事情,今天呢,就拿最贴近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这个阴阳。现在呢,我们可以把阴阳看成是一对小夫妻,男的是阳,女的是阴。


  阴阳第一个规律

  相生:互根互用

  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少一个也不行,古人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你一定要有这个阴阳的概念,这是中医的整体观,是一个思路。路子对了才不会走错,病也不会越治越重,阳病了并不单纯是阳的问题,也有阴的关系。

  古代有个大医学家叫张景岳,他说过一句话:叫“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绝”。

  这说明什么呢?真正懂得医道的人,看病和养生会从整体去考虑,阳病了也不只是阳的问题,男人怕老婆也不只是男人的问题,对吧?

  这反应在身体上,就比如说人体内的阴精不断的升起来产生津液、水液、血液来供给阳气,阳气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去护卫身体,不使外邪病气侵入身体,还能让阴精能踏实的守于内而不泄露,阴气平和,阳气固密,机体才能健康,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阴平阳秘”。


  阴阳第二个规律

  相克:对立制约

  男人怕老婆,外人都会说这种男人窝囊。其实这就是没有从整体去考虑,男人为什么怕老婆,有时候其实是女人太强了。这就说明阴阳间的对立制约,男人强了,女人就怕,女人太强了男人也怕,“阴盛则阳衰”嘛。

  很多女人不懂这个道理,她觉得让老公怕她挺好,在家能主事,说了算,因此而自豪,殊不知这是一种病态。男人属阳,就是要刚强才能开拓事业的成功,女人属阴,就是要温柔体贴,才能得到男人的关爱保护,但是现在温柔的强硬起来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如果女人懂得了阴阳,就改变现状,换个“招术”去以柔克刚,用最小的力气办最大的事。

  在养生方面,这点很重要,阳气盛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火气大了,阳为热,身体老热着,就好像你烧水,水开了也不把壶拿下来,总在那咕噜响着,水就越烧越少。阴就代表体内的水液,阳热太盛了,身体就会表现出干燥,发热,咽干,眼涩,这就是阴虚的表现,体内的水液成分就少了,不能滋润器官和内脏了。

  反之,要是阴气太盛了呢,阳就不足了,阴的特点是寒,体内的阴气太重了就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产热不足,手脚冰凉,怕冷。

  那阴虚阳虚怎么治呢?《黄帝内经》提出一个黄金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唐代有一个医学家王冰把这个完善成一套方法,其中一句话很好: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热证以寒凉药物去治,寒症以温热药物去调。


  看看你属于阴阳哪种体质

  阳气不足的寒性体质

  表现为性格偏内向、喜欢安静、畏寒冷、喜暖热、爱喝热水、容易拉肚子、手脚冰凉、没精神容易乏力,舌苔偏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体型容易虚胖、脉搏较缓慢,艾灸能有利于补充阳气。

  阴虚火旺的热性体质

  表现为性格偏外向、喜动、喜冷寒,不喜暖热,爱喝凉水冰饮、爱吹风吹空调、口容易苦、小便黄赤、烦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舌红苔黄、面色发红、脉搏多较快。

  阳盛阴虚的人代表体内的水分不足,水少则火旺,因此体内总会有一些奇妙的火气,动不动就口腔溃疡,要么没原因的烦躁,多动,手脚心发热,胸口烦热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