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建梅:萧红、丁玲、张爱玲——那个时代的才女们

 tlqz72 2015-11-17

我在第一本英文书《革命与情爱》中没有写萧红,主要是因为当时我研究左翼作家和革命文学,她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左翼作家,虽然她认识鲁迅、胡风等等,很容易被归到左翼作家里头,但仔细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她并不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其实不愿意文学只是成为政治的工具。《生死场》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小说里的那些女性活得这么卑微,很多的压迫不是来自日本人,而是来自她们自己的男人。这就是她重视的东西--女性本身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复杂。在她的小说中,她其实是不拿文学来承载任何意识形态的,只执着于对人性的探讨和叩问。


萧红

我很欣赏萧红和她的文学才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张爱玲、萧红、丁玲都是佼佼者,每次我教中国现代文学史,都一定会教这三位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这些女性作家最近重新被媒体和大众关注,虽然有被'消费'的嫌疑,可也是一件好事,让她们的名字和作品传播得更广,而不是被历史埋没。

我看过电影《黄金时代》,觉得很像文学评论家或文学史家拍的电影,试图客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萧红短暂而不寻常的一生,在当下商业化的时代,能有这样'文学化'的片子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过,正是因为这种纯'客观'的角度,让我们无法深入到萧红深邃的内心世界,比如她在面对爱人萧军有外遇、甚至家暴的时候,有过怎样的失望和痛苦;她因为生活的困境而选择放弃自己的两个婴儿时,有过怎样的内心挣扎;在'革命者'和'文学者'之间,她是如何选择的。我们看到的只是萧红的一些'经历',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女性天才,她在经历所有这些事情时,一定非常敏感、非常痛苦,可是电影没有深入到她的内心,没有表现出女性更为复杂和矛盾的挣扎,所以还不够有力量。

小说写得像散文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比如《灵山》就是一部散文体写成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恐怕是萧红最好的一部作品了,既是散文也是小说。

萧红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女性。你看《黄金时代》里有一幕表现得挺好的,就是在国难当头,萧军选择的是去延安打游击,而她选择的就是文学,她只想要一张桌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写出心中的文学,这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代表了这对恋人在文学观点上的最大分歧,涉及到他们对文学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文学家应该去拯救世界,还是应该回到文学本身?她确实选择对了,要不然她31岁就去世了,就留不下多少作品了。

我觉得萧红和张爱玲都属于天才型的女作家,比丁玲天才多了。她们好像都得到了天意,就是有一种写作的紧迫感。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中说过:'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你看张爱玲这一生最辉煌的作品都产生在日本占领上海的那几年,后面就慢慢枯萎了。


丁玲


张爱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