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外的考试都在改革!未来,考试可能朝着这三个方向变化

 bdcxrh 2015-11-17

国内外的考试都在改革!未来,考试可能朝着这三个方向变化

2015-11-17 官芹芳 编译 第一教育 第一教育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近年来,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甄选人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一些享有国际盛名的考试纷纷寻求变革。


  • 2014年,美国“高考”SAT的改革引起热议;


  • 2015年,英国“高考”A-level的改革也正式启动。


在教育越来越成为攸关各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的情况下,考试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变革?对这个问题,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研究者开展了讨论。


有意思的是,虽然大家对理想的考试形态有着不同的设想,但是他们的立足点基本相同——促进每一个个体学习者的发展。这一点,可能正是当前的考试尚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


设想1——基于能力 按需评价


茱莉亚·弗瑞兰德(Julia Freeland)

克里斯坦恩克莱顿研究院教育团队研究员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高中的考试学分与学生的能力相关。


在桑伯恩地区高中(Sanborn Regional High School),传统的纸笔考试依然存在,但对于考试成绩低于80分的学生,学校会让他们重考,且重考不附加任何惩罚。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不会得到一个“不及格”的评定,相反,他们会获得重学一遍的机会,直到他们能够在重考中显示出已达到了精熟水平。


在北部乡村特许学校(North Country Charter Academy),采用的是混合学习课程,在线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首先进行在线课程学习,进度自定,当有需要时,教师可以面对面给予帮助。


学校根据在线评价的情况,掌握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上的差异,判断每名学生在什么时候已经准备好进入新的内容或模块的学习。


在下一代特许学校(Next Charter School),学生的学习精熟度是通过每一课或每一单元最后学生做的项目来评估的。例如,学习社会研究课程的学生被要求写一封信给总统奥巴马,向他提出外交政策的建议。


这封信必须包括一条历史上已有的外交政策、一个行动建议,并对自己所提出的行动建议给出理论的依据和正当的理由。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翻阅已经学过的内容,若学生有需要,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帮助。


做项目之前,教师会通过小测验、非正式调查等多种方式,测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精熟度情况。当学生显示出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时,才会进入项目评价阶段。这也就是说,不同学生开始做项目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此外,如果一个学生完成的项目无法达到应有的精熟度,他可以重做,也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内容,但他同时要做一个新的项目,直到他掌握了前面测评时尚未掌握的能力为止。


下一代特许学校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称之为表现评价。所谓表现评价,是这样一种考试形态:考试的目标是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聚焦于能力的应用,而不是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举例来说,表现评价下的数学考试,不会是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选择,而可能是设计一个交易项目,测评学生在交易中实际进行元、角换算的能力。


设想2——培育会思维的大脑


盖伊·克拉克斯顿(Guy Claxton)

温彻斯特大学学习科学名誉教授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育学客座教授




人们谈到教育,往往聚焦于两个层面:其一,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其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我们所教的东西?


对应第一个层面,我们有了课程;对应第二个层面,我们有了评价。在全世界有关教育的各种辩论中,这两项无一例外都是最主要的内容。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相对不那么明显,但是更加重要:我们如何让学生去运用他们的思维?哪些类型的学习技能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使用起来?我们在学校里进行的是怎样的思维训练?


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源自思维习惯,而大多数思维习惯是在学校里发展和形成的。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所训练的思维习惯是年轻人将来真正需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活动中所用到的思维技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数学课上,教“面积”时,教师可以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不仅仅只是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好奇心、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用强化学生被动感、依赖感、惯于寻求帮助的方式来教。


在历史课上,教“二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和容忍能力的方式来教,也可以用传授一个个正确的知识点的方式来教。


每位教师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他们的课堂里,进行哪种思维训练。


我曾与一些历史教师聊天,我们谈到,现在的年轻人在上网时缺少批判意识,他们阅读维基百科上的内容,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


我们都认同,在21世纪,对那些你认为真实、但仍可能有待讨论或商榷的信息,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才是非常有用的思维习惯。


这个时候,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我想知道,你们在给九年级的学生上历史课的时候,你们的教学方法是从培养学生对那些他们认为真实的知识持怀疑态度这一思维习惯的角度去进行设计的吗?还是说,你们只是在抱怨学生们没有这种怀疑态度?”


我的问题迎来的是一阵静默。因为这些教师似乎从未想过,历史课的一个主题,还可以作为帮助学生建立21世纪至关重要的态度(如怀疑态度)的操练器,而不是让学生倾向于相信他们所读到的任何内容。


每个教师都不可能只是“教知识而已”,不管怎么教,每位教师都是一位思维训练者。


因此,学校如何教比教什么要重要得多。孩子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养成帮助他们将来在真实世界中取得成功的思维习惯。


每位学校领导都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哪种教学方式将带给学生最好的学习成绩?哪种教学方式将帮助学生发展灵活、好奇、创造性思维等将来在复杂的真实世界中发挥活力的重要能力?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并非对立,而是结合得非常紧密。构建多种不同的、有用的思维习惯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吸引力,同时也能让学生考得更好。我们不要一争论起来就是“传统”与“改革”之争,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发展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同时还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思维训练者呢?人发展创造性,不是说都要去学音乐、学艺术。


创造性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需要创造性。它包含了多种思维习惯:好奇、怀疑、想象、决心、动手做、合作、自我评估,等等。


如果我们真的要面向21世纪培养年轻人,教师必须学会在教历史时教学生学会怀疑,教数学时教学生发展好奇,教语言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举个例子,拿破仑有句名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故事。”


我们可以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然后就教材中作者不被认可的观点及其价值进行评论。这就把学生带到了对文本“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的思维训练中,而不是“敬畏”文本的思维训练。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他们所讨论过的某一历史事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主要参与者的角度来进行写作,从而发展他们的移情能力。


或者,如果你在教“彩虹的颜色”这一内容,不妨让学生直接去看一张真实的彩虹的照片,然后来讨论他们看到了多少种颜色(真实的彩虹中并没有七种颜色,七色彩虹是一种习惯说法)。


我们甚至可以让孩子们用新的方法将彩虹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并为他们选出的新色带设计好听的名字。这样,就发展了学生仔细观察、精确论述、想象思考的能力。


当然,你也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传统定义中彩虹的七种色彩,但是千万不要说这七种色彩才是“正确的”,这样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


甚至,你也可以用强化记忆的方法来教——列出这七种颜色,让孩子们背下来,但是,这绝不是21世纪应有的方法。


同样,在数学、英语、历史、科学课上,如果我们只是问学生“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或者来一场全是多选题的考试,那么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空间是不是就太逼仄了?


我们是在培养热爱确定性和正确性、为无知和困惑感到羞耻、最后取得好成绩的人吗?还是说我们在重视和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好奇、快乐、深思的品质,并最终取得好成绩?


教育应致力于打造学生强大、全面的思维。在这样的思维下,学生能够谨慎行动、事后反思、有礼有节地表达不同意见、保有想象、容忍不确定性。


法国作家伏尔泰提醒我们:“怀疑令人不安,确定令人可笑。”如果我们都被PISA排名迷惑住了,以至于我们漫不经心地教育孩子们只学会了如何从现成答案中选择一个,而没有学会独立思考,那么,可笑的将是我们。


设想3——让考试更小型、更多


米塔·森古普塔(Meeta Sengupta)

教育战略中心创始人




在任何学习周期中,考试自然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直到今天,考试一直都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一方面承受了过分的重压;另一方面得到的关注其实并不够。


对个人来说,理解学习的内容、促进学习的进程,考试是一个有效的工具。然而我们好像忘了这一点:大多数时候,我们把考试变成了一个贴标签的工具。


“这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的学术成绩比其他参加同一标准化测试的学生要好。”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听到。整个文化都尊崇那些在考试中的优胜者,并且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比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机会、成功的捷径。


当一种考试方式具有选拔功能的时候,我们又同时要求它实现多样化的目标,实在是有点冒险。


某种程度上来说,标准化测试就成了这样一种承载多种功能的“超级考试”——用以评判教师和学校的好坏,评判学区的优劣,评判学生的进展程度,甚至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


这使得整个教育系统利益相关的各方都被迫围绕着标准化测试来开展工作,几乎没办法做其他的。这样一来,考试的基本目标被我们忘诸脑后——为学习者指出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提出来的比较普遍的解决方案是弱化考试。而在我看来,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能不是更少的考试,而是更多。


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试,一种更广谱化的考试,以及一个多样化的考试生态系统。


我们需要更优化的考试,这种考试是为某一个目的而专门设计。


更多这样的考试,能确保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达到准确的理解;进行更多的考试,但减少每一次考试的筹码。


如果有了范围更加广泛的考试,并且每一次考试都根据不同的目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多次实施,那么大家在每一次考试上所押注的筹码就会减少。


有人会问,这是否意味着,每个学生、每堂课、每所学校都需要更频繁的考试?不,这并不是必须的。我所说的更多的考试,意味着现在有了一个种类更加多样且具有可信度的考试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积累考试绩点。


如果一个孩子对数学更感兴趣,他可以报名参加更多数学领域的考试,小步伐、多步骤地提高。如果另一个孩子有很好的艺术天分,他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获得反馈和绩点,这自然又是另一种考试的方式。


这样一来,艺术优长的学生不需要报名考高级数学,数学优长的学生也不用忍受画笔的折磨。这从本质上使教育发生转变,让教育回归到其原本的道路——学习和选择、发现天赋、培养能力。


这意味着,一所学校并不是必须要成为一个考试中心,但肯定是一个学习中心。这也意味着,在较低年龄段,课堂形态可以更加多样化。


现在,我们有了科技的手段,可以通过更多不同的方式来考试,也可以通过对细微数据的分析来推进每个人的学习。如果考试方式足够多样,学生就不会被迫进行单一类型的学习。


研究者也能通过更加丰富的观察,来帮助识别哪些考试方式更有优势。


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允许学生和学校慢慢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天赋和差异,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着力发展,也可以选择在跟其他人有差异的地方奋力追赶。


多样化的考试使得学生身上多样的才智都有机会被考到,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取得好成绩。这样,考试就不再是一个重大事件,而变成了日常小事,就跟学校里的阅读时间、运动时间一样平常。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对考试的投入应主要放在目标设计上,以让每次考试都能够向学生传达出有关他们的潜能和成就的信息,而且在每一次连续的考试中不断地传达出来。


当每个孩子都被给予了努力赶上的又一次机会、再一次机会、又再一次机会,就不会有人被落在后面了。


(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15年11月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