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街的故事(之一)

 wodedoc910 2015-11-18

街的故事

东街的故事(之一)
东街的故事(之一)
    从大名鼎鼎的中国美术馆往北走约百米,这里有两条南北方向平行的街道,叫大佛寺街。其中一条马路很宽,双向单车道走车,沿着这条路,可以直接从王府井往安定门方向。因为地处两条街的西边,所以叫大佛寺西街(现在叫美术馆后街);另一条街道位于大佛寺西街(美术馆后街)东侧,呈南北、东西直角形。南起美术馆后街北端,西止美术馆后街,北与什锦花园胡同相通,东与育群胡同、钱粮胡同相通。全长406米,宽16米,沥青路面。这条街道窄了许多,柏油路上没有画任何的交通标识,路两边是密密麻麻的居民住宅,北京的大杂院坐落其间。因为地处两条街的东部,所以叫大佛寺东街,我在这条街上生活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度过了我的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时光。

    我查过相关的资料,这一地段,明朝时已形成街(但街名无考),清朝属正白旗,因街前的一座大佛寺,光绪时称大佛寺后。

    大佛寺,系元代古刹,创建年代无考。山门额上石匾“敕赐护国普法大佛寺”。前殿为天王殿3间,中为接引殿、东西配殿各5间,后殿为观音殿5间。中殿前有石碑两座,一为“皇帝重建大佛寺碑文”,另一碑为集善粥厂子碑记。民国时期,大佛寺东配殿改为佛经流通处(卖佛经),寺内庭院变成练武场。1957年,寺庙被拆除。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地处大佛寺东侧,改称大佛寺东街。

    大佛寺东街的南面紧邻着隆福寺街,隆福寺街名的得来也是因为早年间这里有座宏大的庙宇——隆福寺,据说这隆福寺修建于明朝景泰三年,五十年代时被拆除。在隆福寺街上有家商场,叫隆福市场,文革期间改名叫人民市场,商场里出售布匹衣物、日用百货、烟酒糖茶,与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齐名,是当时北京市四大商场之一。小时候,柴米油盐以外的生活用品都到隆福市场去买。

    东街的人口稠密,居民大院栉比鳞次,一个挨着一个,除了北京饭店宿舍、北宿舍和财政部幼儿园这几处院子是归单位所属外,其他院落的房子都是归房管所所有,记得小时候,每个月要给房管所交纳房租,房子坏了,也是由房管所派人来修理。因此,住在东街的人,大多来自不同层次的各行各业,多是平头百姓,一般院子里都有十几户人家,是不折不扣的北京大杂院。这条街上总是人来车往,小时候常能听到小商小贩的街头叫卖。

    在东街上有两条东西方向的胡同与东街相通,一条叫做“钱粮胡同”,另一条叫“育群胡同”(小时候听大人们管这条胡同叫“马大人胡同”)。钱粮胡同和育群胡同是两条平行的胡同,长度不超过200米,胡同的西口与东街相通,东口在东四北大街。这两条胡同虽然也是以平民百姓居多,却住过重量级人物。当初,刘伯承的宅子就在钱粮胡同里,院门临街,走在钱粮胡同的街上,隔着院墙,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枣树出墙,上面结满了果实。小时候,每次看到有一两个当兵的在胡同口站立时,就知道刘伯承的车要回来了,果然,一会儿就能看到一辆黑色红旗轿车开进东街,拐进钱粮胡同里。记得刚上学时,有位六年级的姐姐做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名叫顾红。顾姐姐家就住在刘伯承宅院隔壁,有一次去找顾姐姐,看到她家房子的玻璃窗特别大,站在她家院子里,也能看到刘伯承家院子里的枣树。如今,东城区委区政府就在钱粮胡同东口。

    育群胡同里住的是开国上将肖华,据说,至今他的儿子还住在那里。现在,胡同内有东城区土地资源管理局、东城区政协等单位;过去的“北京第十一女子中学”就在育群胡同内,如今改名“北京第165中学”。

    这是一群在东街上长大的孩子,东街里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离不开东街。    东街的故事(之一)
    (未完待续)

 

                                  半农

                           2015年10月写于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