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视角】日常生活史重在反映社会变迁

 逍遥李X 2015-11-18

将物质文化与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此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日常生活史”研究有怎样的特点?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01
将日常生活纳入研究视野
  
唐宋的游园文化背后有怎样的政治意蕴?车在夏商经过了怎样的制造和发展历程?清代的宗族祠堂与城乡关系的演变有何联系?在此次研讨会上,这些有趣的问题都成了学者的关注对象。
  
传统史学家往往关注“大事”和“大人物”,比较忽视日常生活和普通平民百姓之类的“小人物”。而对考古学者来说,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义军长期致力于考古研究。在她看来,一些寻常器物,往往既能表现芸芸众生的外在行为,又能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黄义军表示,如古代的枕在充当实用生活器具的同时,也有着文化传播的价值。在金朝,瓷枕上出现了大量的诗词、绘画,甚至有大段的记事文字。日用瓷器上诗文的流行,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动荡的感受和祈求安定的心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者将“日常生活”纳入了研究视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崭新的面貌。一些历史研究者发现对于过去人们生活的细节关注不够,于是出现了研究对象下移的情况。此外,民间文献的大量发现、历史人类学的引入都与日常生活史的兴起有关。

02
探寻历代日常生活状况
  
近年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了多次与日常生活史研究主题相关的研讨会。目前,以常建华为首的学术团队正致力于撰写一部大型的中国日常生活史,力图反映从先秦至今的日常生活历史画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夏炎承担了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写作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样一部跨断代著作的写作并不容易,每一个断代的日常生活史研究都有不同的难点。他比较关注的中古史部分由于材料的缺乏,需要更强的问题意识和建构能力。“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日常生活史,尤其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考察空间和人群的不同特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比如南北差异、胡汉冲突所造成的日常生活的差别。对于唐代而言,则需要充分利用唐人文集和笔记小说。”夏炎说。
  
目前,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明清时期大量的民间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不过,在夏炎看来,“海量”的文献也可能带来碎片化和片面化的风险,如何将其加以整合,探寻隐藏于历史细节中的大脉络,也是研究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03
 建立日常生活与历史变动的联系
  
夏炎认为,日常生活史研究需要有更大的历史关怀。“对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关注不完全是我们的研究目标,过去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就已经关注过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生活来看社会变迁。”
  
学者认为,寻找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的联系,避免研究的“碎片化”是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在常建华看来,日常生活史研究应避免局限于日常生活本身,还要建立其与历史变动的联系。“从大量日常生活现象和行为当中来看它和历史的关联,这样会产生更具有整体性的研究效果。”
  
常建华认为,日常生活史研究不仅仅是关注某一部分人的生活,也是看待制度的非常好的角度。传统的中国史研究以制度史为主,日常生活史研究也可与之互为补充。“日常生活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实际上人们生活在制度之下。制度有形或无形地制约着生活,对生活认识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制度认识的深度。从制度和生活的关系来看,制度史的研究非常需要生活史。”
  
人类学研究给日常生活史研究带来了很多新思路。厦门大学教授刘永华从布罗代尔的研究中得到启示,他认为,日常生活之重复性为日常物质生活成为微观权力运作与微观政治抗争的基本场所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未来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中,应当引入人类学的分析路径,书写物的传记,或对物的生命史进行研究,以此把握物的日常特性与社会文化特性,深化日常生活史与物质文化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