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血1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8

咯 血
咯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诊断依据
1.咯血鲜红,常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2.多数患者有反复咯血史。
3.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病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4.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柱状、囊状或混合型的扩张。

证治概要 .
咯血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与肝、肾密切有关。其致病原因有反复感邪、情志失调、饮食不慎、久病肺虚等方面。病机的主要关键在于肺络受损,血溢脉外。在辨证时,首先应区别虚、实。但由于病变过程较长,往往会出现虚实兼夹之证,故应注意。本证的治疗原则,实证当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虚证当滋阴清热、宁络止血。部分由气虚不摄所致者当以益气摄血之法治疗。若病程中因离经之血停聚体内而形成瘀血,还须考虑活血化瘀止血。
分证选方
一、肝火犯肺证
【主症】 咳呛气逆,咯血鲜红,胁痛善怒,面赤El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常用方】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合黛蛤散(《上海市药品标准》)。
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甘草5g,粳米15g,青黛6g(布包),海蛤壳15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可加入鲜生地黄、黄芩、白茅根、藕节、旱莲草等以清热凉血止血。
2.如见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为肝火旺,可加丹皮、栀子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
3.如出血量多,其色鲜红,为肺络损伤重证,加三七粉以止血,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黄清热凉血。
4.如咳嗽痰多者,为痰热偏重,可加入苇茎、竹茹、花蕊石、浙贝母等止咳化痰、清热止血。
【参用方】
1.咳血方(《丹溪心法》):青黛(水飞冲服)6g,黑栀子、诃子各lOg,瓜蒌仁15g,海浮石15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泄肝肺之热。主治:咳血属热证者。
2.清肝润肺煎(《症状辨证与治疗》):代赭石、桑白皮、川贝、海蛤壳、青黛、炒栀子、地骨皮、知母、炒麦冬、木蝴蝶各9g。
水煎,炼蜜冲服,每日1剂。功用:清肝泻火,润肺止咳。主治:肝火犯肺,咳逆痰稠,或咳痰带血,或咳血鲜红。
二、阴虚火旺证
【主症】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肺,宁络止血。
【常用方】生地黄汤(《医学心悟》)。

生地黄9g,牛膝、丹皮、黑栀子各39,丹参、玄参、麦冬、白芍各4.5g,郁金、三七、荷叶各2.1g。
水煎,加陈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辨证加减】
1.方中可酌加藕节、白及、茜草炭、白茅根以增强止血之效。
2.反复咯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龟甲以养血止血。
3.咳嗽重者,加马兜铃、炙枇杷叶润肺止咳;痰多色黄者,为痰热偏甚,去生地黄、白芍,加竹茹、陈胆南星清化痰热。
4.如见潮热、盗汗者,为虚热偏重,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
5.如盗汗明显,加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煅牡蛎以固涩止汗。
6。若燥热伤肺,咳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者,改用桑杏汤清宣润肺止血。
【参用方】
1.清火滋阴汤(《万病回春》):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栀子仁、黄连、山萸肉、泽泻、赤茯苓各12g。
上药锉为末,每服lOg,水煎,每日2次。
功用:滋阴泻火,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咳血、呕血。
2.镇冲止血汤(《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90):代赭石60g,生地黄、太子参各30g,桑白皮12g,百合、白及各i5g,阿胶、侧柏炭各lOg,藕节7枚。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肺养阴,镇冲止血。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三、痰热壅肺证
【主症】咯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凉血止血。
【常用方】清肺汤(《万病回春》)。
茯苓、陈皮、当归、生地黄、芍药、天门冬、麦门冬、黄芩、栀子、紫菀、阿胶(蛤粉炒)、桑白皮各等份,甘草减半,乌梅1个,枣2枚。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痰热较甚,咳黄稠痰,量多,加鱼腥草、大贝母等以清肺化痰。
2.痰热瘀结,咯吐脓血痰,有腥臭味,可加金荞麦、黄连、葶苈子解毒泻肺排脓。
3.如咯血色较暗,迁延时长,为夹有瘀滞,可加三七、血余炭、花蕊石以活血止血。
4.如见低热,口干,心烦,舌干红,脉细数,为肺脏阴津耗伤,可加沙参、天花粉、玉竹等以滋养肺阴。
【参用方】
1.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黄芩、栀子、麦冬、贝母、知母、瓜蒌仁各lOg,桔梗、化橘红各6g,茯苓1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化痰。主治:痰热蕴肺,咳嗽气急,痰黄而稠,或咳痰带血。
2.十灰散(《劳症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份。
上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磨京墨半碗,调服15g,食后服下。亦可改成汤剂煎服,每日1剂。
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所致之呕血、咯血等。
四、气虚血瘀证
【主症】反复咯血,血色淡红或夹紫黯血块,气短胸闷,自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补气摄血,化瘀止血。
【常用方】补气黄芪汤(《圣济总录》)。
黄芪、人参、茯神、麦冬、白术、五味子、肉桂、熟干地黄、陈皮、阿胶各30g,当归、白芍、牛膝各23g,炙甘草15g。
共为粗末,每服9~15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2次。
【辨证加减】
1.本方可酌减肉桂,牛膝用川牛膝,加仙鹤草、三七以止血化瘀。
2.如咳嗽重者,为肺气虚而不主气,加紫菀、款冬以温润宣肺。
3.如咳嗽痰多者,为肺脾气虚生痰,加半夏、茯苓燥湿化痰。
4.如偏于气虚,咳而无力,血色暗淡,脉细而弱,可用人参养肺丸以益气摄血。
5.如偏于血瘀,症见心悸,吐痰带血或吐血沫,胸闷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者,先予活血化瘀,’如用桃仁、红花、牛膝、枳壳、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等,继以本方调理。
【按语】
应用活血化瘀法要十分审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如咳血时长,血色暗或有紫黯血块,舌有瘀斑瘀点,脉象涩或弦。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矫枉过正。在药物选择上.应选用活血化瘀而不破血之品,如牛膝、当归、川芎、三七、阿胶等,以免耗血动血。加重病情。
【参用方】
1.人参养肺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炙黄芪、人参各54g,白茯苓、瓜蒌根各180g,杏仁84g,皂角子300个,半夏120g。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食后服。功用:养肺补气。主治:肺胃俱伤,气逆于上,咳嗽气急,胸中烦悸,涕唾稠粘,或有鲜血,上气喘急。
2.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花蕊石9g,三七6g,血余炭3g。共研细末,分2次开水送服。功用:止血化瘀。主治:咳血,吐衄,二便下血。
疗效评定
1.治愈:咯血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咯血减少,症状改善。
3.未愈:咯血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