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衄1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8

 鼻 衄
  (定义)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它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
  “衄。一般均指鼻出血。如《说文》说。。衄,鼻出血也。”《诸病源候论。虚劳鼻衄候》亦说;。衄者,鼻出血也。。但也有将衄血泛指五官及肌肤出血者。如《张氏医通.诸血门》说:“其衄血种种,各有所以,不独出于鼻者为衄也。”如耳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等即属此种情况。

  [历史沿革]
  在《内经》即有关于鼻衄的记载,如《素问.气厥论》说:。脾梦热于旰,则为惊衄。”指因热而引起衄血。《灵枢。杂病》则谈到以针刺治疗鼻衄, 。衄而不止衅血流,取足太阳,恤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胭中出血。。另外, 《内经》还谈到鼻衄而见发热、脉大者,为病情较重的表现。如《素问.大奇论》说:“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灵枢.玉版》说。“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首先以泻心汤治疗属热盛的鼻衄。并指出“衄家不可汗”,血汗同源,发汗则重伤阴血。
  《诸病源候论》在虚劳病诸候、伤寒病诸候、时气病诸侯、热病诸候、温病诸候及妇人杂病诸候里都列有鼻衄候或衄血候,说明鼻衄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对衄血病机的论述,除虚劳鼻衄属“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之外,其他均主要由热盛所致。如
   《伤寒衄血候》说;“心主于血,肝藏于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热病衄候》说。“邪热与血气并,故衄也。”
  《千金要方.卷六.鼻病》及《外台秘要.卷二.伤寒衄血方》载有一些清热凉血的治衄方剂。
  《太平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诸方》认为鼻衄主要由热盛所致,“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散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也。。并在《治鼻衄诸方》记载了直至现在仍经常使用的,具有良好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作用的茜根散。
  《三因方》将情志因素影响到五脏而发生的鼻衄,称为五脏衄,因饮食因素及饮食过多所致者称为酒食衄,因外伤所致者称为折伤衄。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谓;。衄者,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强调阳明热盛是致衄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鼻衄由热盛所致者为多,故《丹溪心法.衄血》提出鼻衄的治疗原则说;“衄血,凉血行血为主。。
  《医学正传。血证》对阴虚引起的衄血作了补充,谓;“口鼻出血,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则血归经。。
  《医学入门.血类.衄血》说;。衄血热溢肺与胃。。指出衄血多由于肺、胃热盛。
   《景岳全书。血证.衄血论治》亦强调内伤衄血中,以阴虚为多,治疗此类衄血,。当专以补阴为主,若有微火者,自当兼:而清之,以治其标。。并自制了一阴煎,三阴煎、左归饮等可用于阴虚衄血的方剂。
  《症因脉治。衄血论》对内伤衄血的病因作了较好的论述,谓,。内伤衄血之因,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并提出了治肾虚、肝火、心火、肺火、胃火引起鼻衄的方剂。
   清代的《类证治裁。衄血》对鼻衄的主要病机及治则作了符合实际的概括,。血从清道出于鼻,为衄。症多火迫为逆,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宜清降,阳虚则宜温摄……暴衄则治须凉泻,久衄则治须滋养。。
  综上可知,《内经》即有关于鼻衄及针刺治衄的记载。将鼻衄作为一种病证论述并采用方药治疗,开始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已深刻认识到鼻衄可见于内科、妇科杂病及外感伤寒、温病等多种病症。唐宋时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万》,《圣济总录》等书,收载了较多的治衄方剂。金元至明清,除继续强调衄血多由肺胃热盛引起外,.并指出有由阴虚火旺及少数由气虚阳虚所致者。随着对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治疗鼻衄的治则及方法亦渐趋完善和丰富。
  [范围]
  鼻衄可因鼻腔局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内科范围的鼻衄主要见于某些传染性,发热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热、高血压、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等出现的鼻衄。至于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鼻衄,不属本病的范畴。
  (辨证论治)
  鼻衄多由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鼻衄的发生,与肺、胃,肝三个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以鼻为肺窍,肺开窍于鼻,阳明经脉交鼻颓(音色,读如遏,指鼻茎,鼻梁),挟鼻孔,而足厥阴肝经之经脉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所以当肺,胃热盛,或肝火偏亢,就会循经上炎,迫血妄行,血从鼻窍溢出而导致鼻衄。少数病人由于正气亏虚,血失统摄,溢于脉外,而导致鼻衄。此种鼻衄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对于鼻衄的辨证论治,应着重辨明火热之有无,证候之虚实,脏腑之不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益气摄血等治法。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可参考血证概论的有关内容。
  一、证治分类
  (一)热邪犯肺证
  症状及分析。
  鼻燥衄血一一鼻为肺窍,肺内积热,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口干咽燥一一热伤肺津,
  身热一一风热上受,表卫受遏,
  咳嗽痰少一一风热犯肺或肺有蕴热,肺气失于宣降,
  舌红,脉数一一为热盛之象。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合十灰散。
  (1)方解;桑菊饮具有疏风泄热、宣降肺气的作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轻透,宣散风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十灰散具有良好的凉血止血功效,并兼能行血祛瘀,清降气火,可通用于热迫血行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宜于上部的血证。可使用十灰散成药,或根据病情选择其中的药物加入其他方剂中煎服。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茜草、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兼能化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丹皮,清热凉血,清肝泻火,大黄,导热下行,凉血祛瘀。
  (9)加减。可用桑菊饮合十灰散,或桑菊饮加丹皮,小蓟、侧柏叶、茅根凉血止血。桔梗不适于出血,宜去之。口、鼻,咽干燥显著者(阴伤较甚),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变证
  肺热盛而无表证,症见鼻衄、咳嗽、痰少,或痰黄,难咯出,身热而不恶寒者,可改用清咽宁肺汤清肺泄热,利咽化痰,酌加小蓟、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二)胃热炽盛证

  症状及分析;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一一鼻及齿龈均为阳明经脉所过之处,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
  鼻,口干燥,口渴欲饮一一热伤胃津, 、
  烦躁一一胃热扰心,
  便秘一一胃热肠燥,
  舌红苔黄,脉数一一为热势较甚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
  (1)方解:本方清胃泻火,滋阴凉血,并能导热下行。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滋阴凉血,牛膝,导热下行。 .
  ⑵加减:可加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发热、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变证
  热势亢盛,发热、烦躁、口臭、便秘等症显著,舌红、苔黄、脉数者,亦可改用《太平圣惠方》刺蓟散。本方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均较玉女煎为强,并有大黄通腑泻热,惟滋阴之力不及玉女煎,故适用于热盛衄血之证。
  (三)肝火上炎证
  症状及分析。 
  鼻衄一一火热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头痛、目眩一一肝火上扰清窍, 。
  目赤口苦,烦躁易怒一一肝火上炎,
  舌红、脉弦数一一为盱经实火之象。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
  (1)方解。木方清旰泻火、清利湿热,为清泻肝经实火及旰胆湿热的常用方剂。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旰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泻中有补,清中有养。
  (8)加减: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选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
  变证
  肝火上炎,而伴有肝阳上亢的鼻衄,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肢麻筋惕、少寐多梦、急躁易怒、脉弦者,可改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酌加茜草、大蓟、小蓟、蒲黄、白茅根等凉血止血。
  (四)阴虚火旺证
  症状及分析,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或淡红,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一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损伤脉络,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一一阴虚内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一一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
  (1)方解: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滋阴养血的作用,可用于一般阴虚火旺所致的血证。茜根、黄芩、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清热和中。
  (2)加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盱肾。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五)气血亏虚证
  症状及分析。
  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病多久延不愈一一气虚不摄,血液外溢, ’
  头晕、耳鸣一一气血亏虚,脑海失养,
  神疲乏力、心悸一一气虚不足,心失所养,
  面色咣白一一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舌质淡,脉细一一气血亏虚之象。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鼻衄辨证论治简表
┏━━━━━━━━┳━━━━━━━━━━━━━━━━━━┳━━━━━━━┳━━━━━━━┳━━━━━━━┓
┃ ┃ 症 状 ┃ ┃ ┃ ┃
┃ ┣━━━━━━━━┳━━━━━━━━━┫ ┃ ┃ ┃
┃ 分 类 ┃ ┃ ┃ 病 机 ┃ 治 法、 ┃ 主 方 ┃
┃ ┃ 主 症 ┃ 兼 症 ┃ ┃ ┃ ┃
┣━━━━━━━━╋━━━━━━━━╋━━━━━━━━━╋━━━━━━━╋━━━━━━━╋━━━━━━━┫
┃热邪犯肺证 ┃鼻衄,或涕中 ┃鼻燥,口干咽燥 ┃肺内积热,追 ┃清泄肺热,凉 ┃桑菊饮,十灰 ┃
┃ ┃带血 ┃身热,咳嗽,痰 ┃血妄行 ┃血止血 ┃散 ┃
┃ ┃ ┃少, 舌红, 脉 ┃ ┃ ┃ ┃
┃ ┃ ┃数 ┃ ┃ ┃ ┃
┣━━━━━━━━╋━━━━━━━━╋━━━━━━━━━╋━━━━━━━╋━━━━━━━╋━━━━━━━┫
┃胃热炽盛证 ┃鼻衄,色红量 ┃或兼齿衄,鼻口 ┃胃火上炎,追 ┃清胃泻火,凉 ┃玉女煎 ┃
┃ ┃多 ┃干燥,口渴欲饮, ┃血妄行 ┃血止血 ┃ ┃
┃ ┃ ┃便秘,舌红苔黄, ┃ ┃ ┃ ┃
┃ ┃ ┃脉数 ┃ ┃ ┃ ┃
┣━━━━━━━━╋━━━━━━━━╋━━━━━━━━━╋━━━━━━━╋━━━━━━━╋━━━━━━━┫
┃肝火上炎证 ┃鼻衄,时发时 ┃头痛,Ig赤,口 ┃肝火上炎,迫 ┃清肝泻火,凉 ┃龙胆泻肝汤 ┃
┃ ┃止 ┃苦,烦躁易怒, ┃血妄行 ┃血止血 ┃ ┃
┃ ┃ ┃舌红,脉弦数 ┃ ┃ ┃ ┃
┣━━━━━━━━╋━━━━━━━━╋━━━━━━━━━╋━━━━━━━╋━━━━━━━╋━━━━━━━┫
┃阴虚火旺证 . ┃鼻衄, 日久反 ┃或兼齿衄,五心 ┃阴虚火旺,脉 ┃滋阴降火。宁 ┃茜根散 ┃
┃ ┃复不愈 ┃烦热, 口干咽 ┃络受损 ┃络止血 ┃ ┃
┃ ┃ ┃燥,舌红苔少, ┃ ┃ ┃ ┃
┃ ┃ ┃脉细数 ┃ ┃ ┃ ┃
┣━━━━━━━━╋━━━━━━━━╋━━━━━━━━━╋━━━━━━━╋━━━━━━━╋━━━━━━━┫
┃气血亏虚证 ┃鼻衄,血色淡 ┃或兼卤衄,肌衄, ┃气虚不摄,血 ┃益气摄血 ┃归脾汤 ┃
┃ ┃红 ┃病程较长,头晕 ┃溢脉外 ┃ ┃ ┃
┃ ┃ ┃耳鸣,心悸乏力, ┃ ┃ ┃ ┃
┃ ┃ ┃面色跣白,舌质 ┃ ┃ ┃ ┃
┃ ┃ ┃淡,脉细 ┃ ┃ ┃ ┃
┗━━━━━━━━┻━━━━━━━━┻━━━━━━━━━┻━━━━━━━┻━━━━━━━┻━━━━━━━┛

  (1)方解;本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为血证常用处方之一。黄芪、党参,益气摄血,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养血,白术、木香、甘草、生姜,健脾理气,和胃调中,茯神、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
  (2)加减:可酌加仙鹤草、阿胶、茜草、三七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气虚甚者,可加用人参,以增强益气摄血的作用。
  二、其他治法 . 、
  (一)外治方药。对以上各种鼻衄,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鼻衄当时,均可酌情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
  l。云南白药,
  2。青黛粉,
  3.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0克,共研极细末),
  4.白芨粉。
  用棉花蘸取选用的药粉,塞入鼻腔以止血。
  (二)内服单验方 .
  1.小蓟30克水煎服。早在《千金要方》即单以小蓟汁治鼻衄。
  2.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栀子12克,蒲黄工5克,水煎服(同上)。
  4.青黄散(《杂病源流犀烛》)。青黛9克、蒲黄12克。水煎服。
  5.沈氏止衄丹(《杂病源流犀烛》);香附60克.川芎30克、黑山栀及黄芩各15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
  以上1-5方均适用于热证鼻衄。其中4、5两方更适宜于肝火上炎之鼻衄。
  6.生地黄主衄方(《千金要方》);生地黄、黄芩、阿胶、侧柏叶、甘草。
  7。生地黄、阿胶、蒲黄(《千金要方》)。 ’
  8.玄参、生地,小蓟(《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以上6---8方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预防与护理]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受外邪,少吃或不吃烟、酒及辛辣动火之物,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气机郁滞,劳逸适度,避免过劳损伤等是预防和护理鼻衄的几个重要方面。
  鼻衄当时,冷敷额部及后颈部,结合鼻腔内局部用药治疗,可较快地收到止血效果。不要挖鼻,避免因血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再次出血。
  对长期反复的鼻衄,应尽可能解除其引起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