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沙包,你玩过吗?我相信你从没听过这个真相

 笑容之如意吉祥 2015-11-18




丢沙包是中国经典的儿童集体游戏之一。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丢沙包这种游戏已经淡出孩子们的视线,被诸多现代玩具所替代,目前也许只有少数农村的孩子还保留着这类游戏方式。

用碎布及针线缝成、用细沙或大米塞满的沙包用来作武器“投杀”对方。在规定场地内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对方,其余的人就在中间躲来躲去。被击中者就算“死了”而被罚下场,若被对方接住,则此人可以增加“一条命”,或者让一个本已“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

01
class
丢沙包,你从未听过的真相

这种游戏之所以代代流传于儿童间无疑是大大缓解了儿童对死亡恐惧的焦虑,因为其中还涉及重生这一环节(增加一条命)

恐惧意味着一种威胁,可以针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而发生。恐惧很多时候是指向死亡,或者被伤害等,“投手”如一个近在眼前的枪手,但不知他选中哪个目标,何时击发。“沙包”则象征射向目标的子弹了。一旦被击中则“死”。被击中前一刻对死亡的恐惧就被激发了。儿童对死亡的恐惧除了来源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也跟幼儿2岁以前与家长之间的依恋关系有一定的关系。作为个体生命来说对死亡的最早体验恐怕要追溯到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那一刻了。生命个体形成后建立一种与母亲共生的依恋关系。这时母亲子宫环境的好坏对胎儿来说具有关键性质,如一块土壤能决定一颗种子的生长好坏一般。所以胎教成为当下流行的一门课程。出生是对于婴儿来说是一次重大的与分离有关的对死亡恐惧的体验。婴儿在出生后与母亲处于依恋的阶段,但在婴儿内心依然觉得与母亲是共生的。我们常说再好的母亲也有不周之处,意思是这时的抚养者不可能做到不留创伤的照顾到小baby。所以围绕依恋,分离,死亡,孤独,存在的创伤主题就如此形成了。

可以发现在游戏过程中为躲避“不死” ,各个孩子的行为表现不一:年龄段小的孩子也许站在场地中间茫然不知所措的就被“打死”了;有的闭着眼睛站在原地“等死”;大些的孩子尖声喊叫着从这头抱头鼠窜地跑到那头,也不管投手的目标是谁;最具有勇敢精神的是站在原地,观察投手的目标,然后象棒球手击打棒球一样按照沙包丢出的路线准确地接住沙包(此种情况一般在较大孩子或经历多次相关体验的儿童身上常见)。从此处可以明显看出儿童在面对恐惧时的应对模式。此模式可能一直延续至成年。

所以常做此游戏的好处是能培养孩子面对恐惧的勇气与胆量,在接住即能救伙伴一命的勇敢担当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协作的精神。对于那些特别胆小与内向的孩子来说更可以说是一种分离与联结的训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愿这些古老的游戏也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